02.25 【书坛名家】从颠大勺,到书法家!他就是,洪厚甜!


洪 厚 甜

号净堂,1963年生于四川什邡。

师从李良栋、蒲宏湘、张海、陈振濂、何应辉先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报》学术顾问,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正书专业委员会主任。第十二届四川省政协委员。

任“全国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三届扇面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文化和旅游部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优秀书法篆刻展”等全国性展览评委。

1992年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1995年获四川省第二届“巴蜀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获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200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2007年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2007年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之一;2009年获“翁同和书法大奖”;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2012年受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邀请作《洪厚甜楷书教学》八十讲系列讲座;2013年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2016年当选“年度书法‘风云榜’创作实力人物”。


很多人喜欢书法,但同时又诚惶诚恐。

“我毫无基础,家里也没有书法名家,我对书法的坚持,能有收获吗?”

洪厚甜老师是美术报《同课异构》第二期课程的老师,因为需要撰写稿件,我去了解了一下洪老师的书法经历,于是,对于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我忽然间就知道答案了。

和很多爱好书法的普通人一,写字是洪厚甜的爱好和梦想,他也曾想能够考个美术院校去专业学习写字画画。但17岁那年,他因为家庭原因只能提着菜刀,走进饭店的后厨。

大多数人在生存和梦想的踌躇中,选择了生存,因为这时候通往梦想的这条路会比任何时候崎岖百倍。

但洪厚甜没有放弃梦想,他选择了坚持,在刀工练就成为川菜大厨的同时,他通过每晚四个小时的书法练习和饿着肚子求学拜师的执着努力,在书法道路上不断前进。

在这里,我读到了两个字,坚持。

相信这个时候的洪厚甜从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一个书法家,他走遍全国去拜师学艺,历经千辛万苦,从1981年到1991年,这个十年,他从一个爱好书法的大厨到获得了当时书法全国电视大奖赛一等奖,从而真正开始踏上了书法名家之路。

有人说,得了全国一等奖还不算是书法名家么?

鱼跃龙门,可以说全国大奖只是那一扇门,越过龙门也未必就一定成龙。

1992年,洪厚甜参加了陈振濂老师在浙江宁波举办的培训班,他不仅成为学员同时也开始尝试书法教学。从那时起,洪厚甜凭借他的楷书和魏碑作品摘取了一项又一项全国大奖。然而,最令人惊异的是,正当他在书坛崭露头角时,却将自己全盘否定了,把以前所学全部推倒重来,是那种非常彻底的推倒重建。

后来,洪厚甜在解释这段改变时说,在解决了书法技术问题后,他陷入了迷茫,在“道”和“术”的问题上如果不做出选择,只能做个写字匠而不能成为书法大家。

这个认识是他在遇到陈振濂老师和之后的拜师求学路上所取得的,他开始学习书法理论知识和国学知识,洪厚甜到四川大学从专科开始学起,之后考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从源头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

这第二个十年,是洪厚甜真正化茧成蝶、化蛟成龙的十年,他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书法。

当第三个十年开启的时候,洪厚甜一头扎进了书法教学的领域,他在家乡只做一件事,就是教老百姓练书法。这个十年,洪厚甜带出了十几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家乡什邡,一个40多万人的县级市竟有5所“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全市5、6万人在练习书法,什邡也成了中国书法之乡。

之后,洪厚甜一直在做着书法传播的事,他说:“艺术绝不仅是艺术家的雅事,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亲近的一种生活方式。”

洪厚甜的书法经历,是一部草根的书法之路,从颠大勺到书法家,离不开两个因素,一个是自身的坚持,另一个是名师的指点。尤其是当他遇到陈振濂老师后,壮士断腕般地推倒重来,更是说明了书法中“道”的重要性。

同样的,他的经历也正好回应了许多书友们的疑惑,在解决了技术难点后,何去何从的问题。

这里我们分享几个洪厚甜回答书友的提问,希望你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更加正确地去理解书法,学习书法。

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学习书法要从哪个书体入手比较好?为什么?

如果是学书法,我们就要从它的原理来说。对于书法,我的理解就是线和线的空间关系,诉诸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这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内容。那么,对书法艺术学习来说,就是要根据书法艺术的本质来进行考量。当书法的核心表现是线和线的存在形态构成的空间关系给人的视觉感受的时候,那么对线的认识对线的训练,就是最重要的。在所有的技术体系里面,只有篆书,也就是大篆、小篆的书写体系是直接和唯一能够提升线的品质的技术内容。那么,从对线的训练、线的运用来学习,那肯定是篆书,小篆大篆是我们入门学习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对于线的运用,隶书啊,行草、楷书啊等等,所以,书法艺术的初学从篆书学起。

如果要写好兰亭序,那么大、小篆、隶书及魏碑这些要学吗?为什么?

既然书法是线的表现和线的空间关系所构成的,那么,兰亭序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我们如果真正对兰亭序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的话,它所有的线,都是小篆的线和大篆的线的交织,在兰亭序里面还是以小篆的或者是参杂一些大篆的技术为主要表现。比如说在王羲之的时期,他所有的线和对审美意象的表达,依旧是在秦汉基础上的一种表达。在魏晋时期,骨子里边也还是秦汉的东西,离开了秦汉,就没有魏晋。所以,不知道秦汉的存在也就没有真正懂得魏晋。

您曾经提到过关于在陈振濂老师那里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为什么这么说?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陈振濂先生对我的指导和引领是我终身难忘的,也是我这一生中在学术构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和时期。陈振濂先生,我们都知道,他不仅仅是哪一个方面的成就,他是全方位的,从史学、从书法学教育、从书法学构架等等,包括大学的整个书法教育体系建设,以及书法在当代创作的构想和实践,他都是开拓性,是引领时代和方向的这样一个学者。我们跟着陈振濂老师,建立起了宏观的书法理论,就是有书法史、有书法美学、书法教育学习和书法创作实践的理论等全方位的学习。我觉得如果我们每一个有志于书法学习的人,都不能不关注、不学习陈振濂先生的理论和思想。

要真正学好书法,是不是一定要根据书法史的发展脉络来学习呢?为什么?

只要进行书法学习研究的话,那就肯定是需要有一个高度的,这个高度,就是要有书法史的眼光。不站在书法史的角度,你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去,所以说,学习书法不仅仅是解决局部的技术问题,而是把所有的技术问题理念问题放在大的宏观的书法史上来把控,这样你才会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也就是历史的价值。

洪厚甜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册》 25cm×16cm×12

摘自《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