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父子兵守“西东”:不一样的肩章同样的担当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和顺公安战线上,有这样一对“父子兵”,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忠诚守护一方平安,为公安事业一同努力,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并肩作战、逆行而上,他们就是辅警父子赵志新、赵振中。

上午10点钟,小董坪疫情防控临时检查站,风力达到了四级,气温-5℃。检查站前几个荧光绿的身影为初春时节荒凉的大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赵志新,一个身材微胖、憨厚朴实的中年男人。17年前,他曾是抗击“非典”的一员,17年后,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他总是说:虽然是辅警,但干啥就得有啥样。

【同期】县交警大队三中队辅警 赵志新

我1994年就来了咱交警队工作,现在已经二十五六年了,作为一名辅警,虽然身份与正式民警有差别,但是这么多年,我也是始终以一名警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西北风吹着草木发出呼呼的声响,冷的让人不想动弹。赵志新始终站姿笔直,每当有车经过他就开始按照规定进行检查,询问、登记、核查、疏导、协助医务人员测量体温,还时不时的去扶正被风吹倒的警示牌,仿佛感受不到寒冷,仿佛总也闲不下来。

【同期】县交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 刘宏

我跟志新共事十几年了,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人本分老实,工作兢兢业业,平时在日常工作中也总是冲在一线,是一个老大哥的身份,关心爱护大家,让大家热爱这份工作,更好的完成上面交待的各项工作任务。

干了二十几年辅警,赵志新性格谦和,是大家眼中善解人意的老大哥。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一贯的文明礼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不仅感染着周围的同事,更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儿子赵振中。由于从小耳濡目染,“警察梦”在赵振中年少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同期】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辅警 赵振中

自我记事起,我爸就穿着一身警服,那时就觉得警察这个职业很神圣,我就想我以后也一定要当个警察,高中填报志愿时,我就选择了警校,毕业后就考到了和顺县公安局。

同样是县公安局法制大队的辅警,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赵振中选择了和父亲一起上阵,并肩战斗。赵振中所在的横岭仪城疫情检查防控点是我县通往晋中市的要道,也是我县的“西大门”,其父亲所在的小董坪疫情检查防控点是出省口,也是我县的“东大门”,两个检查点车流人流量大,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特殊时期,父亲赵志新和儿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站好岗、守好卡。

【同期】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辅警 赵振中

初二的晚上,我和我爸接到命令分别到横岭,董坪检查点执勤,我爸就跟我说去了检查站,都是你的老大哥,你要多学习,手脚勤快点,能多干就多干点,注意自身的防护。

【同期】交警大队三中队 赵志新

在我心里,他还是个孩子,穿上警服,他是一名辅警,他工作时间不长,执勤经验也少,想多唠叨唠叨,多嘱咐嘱咐他。

虽然是唠叨,却是父子间少有的温情。在赵振中的记忆里,父亲的工作很忙,每次家里人打电话给他,听到的总是一句话,执勤呢。当赵振中同样成为辅警的那天起,才开始逐渐明白父亲为什么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上。

【同期】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辅警 赵振中

在我印象中,不管是严寒酷暑,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坚守在岗位,我工作以后也感受到了父亲的辛苦,但是我们都不后悔做出这样的选择,疫情防控期间的困难是短暂的,相信家里能够理解,(我的)孩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也要学会适应。

两个忙碌的大男人身后少不了一个坚强的后盾。赵振中的妻子冯晓丽在疫情发生后,也取消休假返回医院工作,这样的家庭在疫情期间聚少离多就成了家常便饭。但冯晓丽没有一丝怨言,尽心尽责的兼顾着家庭和工作。

【同期】赵振中妻子 冯晓丽

赵振中和我爸爸在一线卡口上班,虽然很辛苦,但是也觉得很骄傲,对于他们两人的工作,我也给予很大的支持和理解,全国疫情过去的时候,也是我们家人团聚的时候,也是全县人民最高兴的时刻,(我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赵志新和200多名辅警坚守着岗位,每个人的身后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在发生,却总给我们一样的感动。

【记者手记】不一样的肩章,同样的担当。在这场全民参战、联防联控的“大考”面前,作为公安战线的辅警选择冲锋在前,迎难而上。他们用一次次的全力以赴,深刻诠释着“编外英雄”的坚守和担当。战“疫”没有编外,人民在我心中,让我们向参加这场战“疫”的辅警致敬!我们坚信,眼下虽然寒风凌冽,但不久之后,疫情终将过去,定会迎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