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康复者血浆疗法”扩大入组,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意味着什么?

何谓“康复者血浆疗法”

专家解释:人体感染病毒或细菌后,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抵抗这些病原体。经历这些感染而幸存的患者,体内就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康复者血浆治疗就是采集康复者的血液浆,经特别处理后将富含病毒中和抗体的血浆输给其他患者的治疗方法


“康复者血浆疗法”正在扩大临床试验入组。记者昨天获悉,上海已有重症患者入组,治疗推进工作获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多名专家关注。此外,“血浆疗法+炎症因子风暴抑制剂”的协同疗法也已起步,类似经典“鸡尾酒疗法”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专家团队称,康复者血浆以及协同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挽救重症乃至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生命的有力武器。

首批10例结果令人振奋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近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在国家科技部专项支持下,与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江夏区中西结合医院等合作,经严格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病毒灭活、抗病毒活性检测等,从恢复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浆中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用于首批10例入组的重症患者临床治疗。

瑞金医院瞿介明、张欣欣、周敏、陈立等组成的团队积极参与协助中国生物、武汉三家参试医院的专家评估工作。专家团队介绍,研究数据显示,将恢复期供体中含有高滴度中和抗体的血浆输注给患者后,其临床症状在24至48小时即获改善,实验室炎症指标和肺部影像学在短期内都得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瑞金医院临床病毒研究室主任张欣欣教授告诉记者,10例重症患者年龄在34岁至78岁,中位年龄52岁,再度提示“年轻”并非拥有重症“豁免权”。所有患者在治疗后7天内血液病毒核酸的检测均转阴性。尚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

何谓“康复者血浆疗法”?专家解释:人体感染病毒或细菌后,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抵抗这些病原体。经历这些感染而幸存的患者,体内就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康复者血浆治疗就是采集康复者的血液浆,经特别处理后将富含病毒中和抗体的血浆输给其他患者的治疗方法。

扩大患者入组工作在上海、武汉两地同步进行。中国生物血浆疗法负责人杨晓明研究员介绍,截至2月22日,康复血浆治疗重症病人10例,其中1例出院,6例好转,3例稳定;随后又入组治疗危重症8例,近两天新治疗继续入组重症18例。据此,康复者血浆疗法已累计治疗36例。

瑞金医院呼吸科教授周敏分析,基于首批10例观察,血浆疗法的应用时机很重要,扩大入组试验也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委、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补充强调,康复血浆疗法并非“神奇疗法”,其用于传染病治疗已有100多年,近20年,也被用于SARS、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在特效药未诞生前,康复者血浆疗法可能是抢救重症患者的重要选择。但不等于它就是万能的,当病期发展到全身炎症风暴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时,效果就很有限了。”近日,《医学前沿》杂志发表了周光飚研究员、陈赛娟院士撰写的社论,分析了包括康复期血浆治疗的10名重症患者案例,以及另一项利用托珠单抗治疗14例重症、危重症病人等治疗项目,根据观察结果提出建议:将含特异抗新冠病毒抗体的康复期血浆和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托珠单抗形成协同治疗组合,纳入下一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分析,这种“血浆疗法+”治疗类似“鸡尾酒疗法”思路,用康复者血浆对战病毒,用托珠单抗对付炎症风暴,是协同作战的经典策略。

呼吁康复期患者积极参与

谈及治疗方案的同时,张欣欣说,介绍血浆疗法,其实是希望号召更多康复期患者参与进来,共同为那些重症患者的救治尽一份力。张欣欣强调,无论是自己所在的科研团队,还是其他合作团队,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推进血浆疗法的相关治疗和研究。“争分夺秒这个词毫不夸张,这段时间以来,团队里每一个人几乎都是通宵达旦的状态。”

伴随着全国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专家们期待符合条件的康复期患者尽快积极参与。专家分析,康复期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浓度确实会随时间推演下降,但并非会在短期内“下滑”,强调“尽快”主要是因为重症乃至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有的患者还有猝死风险,希望这些患者早点用上血浆治疗,提高治愈率。中国生物称,已派专业采浆队前往全国多地,已累计采集234人,共20500毫升,湖北捐献者最多。这其中亦不乏令医务人员感动的故事:有一对武汉治愈夫妻获悉血浆疗法,二话不说双双捐献了400毫升,并特别嘱咐,“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捐给被感染的医务人员,他们不容易”。不论是中国生物,还是临床医学治疗团队都谈到,期待更多康复者加入捐献队伍,他们的奉献和爱心将载入人类抗击疫情的史册,他们的博爱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