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以笔抒怀 以画言情 书画家:孟昭良携手战疫

原标题:以笔抒怀 以画言情 书画家:孟昭良携手战疫

艺术简介

孟昭良,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北京南海画院院士,河北省科技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泰山之子 翰墨情怀

——记山水画家孟昭良

泰山,雄伟壮观,景色秀丽,有着“中华国山”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中,泰山一直有着其独特而深邃的寓意:稳重、厚实、质朴及尊贵。今天,当我们中华民族复兴强盛、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时,著名画家孟昭良以泰山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山水作品即有着特殊的内涵:旭日东升,朝气蓬勃,象征着中华民族特质的泰山在盎然的春色与和煦的阳光中庄严肃穆,质朴而深邃!

作为“齐鲁画坛三杰”之一的孟昭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者;他从小便在泰山的熏陶下生活;泰山在他的日常生活与思维理念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在他们的笔下,了然于心的泰山则成了他们最主要的创作意象、而泰山精神则成了他对泰山之热爱敬仰的最好情感抒发。

孟昭良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一种艺术门类上进行传承、创新、发展,才能更有所有作为,他曾先后对中国历代范宽、黄公望清四僧到近代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作品进行大量的反复临习精心研究,不但学习他们的绘画理念、笔墨技能,还深悟到他们的艺术哲学思想,因此,作画即是画修养、画气质、画格调、画境界,这对他从事中国画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画论讲“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不化而应化,载之寡宇,山川之质地”,孟昭良的国画山水作品透出的就是这样一种大气和才情。孟昭良之所以有较好的绘画与书法功底,是与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他不仅深入研究中国画的笔法、墨法,遵循“师法自然”的古训,他还深谙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教诲,将山川的雄浑气魄、苍茫风骨,尽记在心上,留在画中。他认为国画必求其博大精深,融会贯通,追求个性,表达不是追求怪异风格,不是刻意造出,而是表达画家主体与自然客体为情景交融,是在画作中自然溢出的和谐之美,形成人画合一的风格,他的这些绘画理念始终贯穿在其绘画创作过程中,使他的画作不是对景写实,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实从自己的审美意识出发,把从生活、自然中汲取的素材加以提炼,形成情景交融的升华。

他的作品展现了近山清奇、远山苍莽、群山如簇、树木峥嵘、野域清幽、溪流喧吟的山水真韵,尽显静寂、沉凝、虚灵、浑厚之美。他非常懂得山水画的意象性、心象性乃至梦境中的山水境界,他十分注重传统笔墨的运用,用笔,讲究书写性、灵动性、表情性、天趣性,笔笔力透纸背,笔随心至,产生美感。用墨,注重画面黑、白、灰的变化与协调性和纯粹性,强调用笔的力度和墨色的艺术效果。所以他的画面潇洒松动,空灵而不失节律,随意而不失法度,意写而不失形象,深厚而不失明快。孟昭良从不因循守旧,而是善于将油画的色彩技法和书法线条恰到好处地糅合在水墨山水画中,形成笔墨层次丰富、画面浑厚华滋的效果。他非常讲究位置的经营,将虚与实、清与浊、冷与暖等矛盾协调运用。画面大势的处理,绘画语言和画面风格的统一,都经过严格的推敲,反复揣摩,所以他的山水画,构图多变,虚实相间,层次分明,绝少雷同,由此也形成了其作品拙而不精、雅而不俗、古朴而现实的艺术风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孟昭良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他敏求于传统经典绘画,运巧思与笔墨之中,得来画风中散落出一股清雅之气。他近期的新作令观者感受到笔墨美、章法美、意蕴美、人文美——中国画的艺术之美,同时也不乏一种新鲜生动的灵气韵味涌动其间。可见画家对传统的习练和把握下过一番功夫,又不失对传承的领悟与升华。

长年的写生,让孟昭良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山和乡土人情,从自然生活与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和情感体验,采撷山川万物的生机和对人与自然相谐共生的景仰,培养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创作出大量的足以感动心灵的优秀作品。

绘画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欣赏孟昭良的泰山系列作品,往往能够给予人们宁静悠远的心境,感受到作品中脉脉传递着对心灵深情无言的关怀。

《梦幻金秋》185×136cm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现代工笔画院承办的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入选作品

《故乡的蓝水晶》136×68cm 中国·黔东南首届蓝莓节美术展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