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上海医院日常医疗业务逐渐恢复,门诊实行全预约、实名制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据市卫健委通报,今天截至中午12点,上海又新增1例确诊病例。该病例2月9日返沪,2月22日出现发热等症状,2月23日至医疗机构就诊,今天被确诊。可以看出,该病例从返沪到被确诊正好16天。

1病例返沪16天时被确诊,市卫健委:继续戴口罩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据市卫健委通报,截至2月25日12时,上海市累计发现确诊病例336例。2020年2月25日0—12时,新增确诊病例1例,该确诊病例常住本市青浦区,1月20日与家人前往河南探亲,2月9日返沪,2月22日出现发热等症状,2月23日至医疗机构就诊,今被确诊。

目前,确诊病例中53例病情平稳,9例病情危重,3例重症,268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尚有60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据介绍,在今天的出院患者中,有一位68岁的曾经是危重症的患者,1月下旬收治当天就出现呼吸衰竭伴脓毒症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转入市公卫中心负压病房后,本市集中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全力抢救,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这位患者2月8日转为普通症。经过专家组的评估,他已符合出院标准。

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强调,要继续冷静清醒、科学理性、毫不松懈地把疫情防控抓紧、抓实、抓细,克服厌战情绪,严防疫情反弹和蔓延,持续阻断输入性风险,控制流动性风险,严防聚集性风险。要继续戴口罩、不聚餐、不扎堆。

逐步恢复日常医疗业务,门诊实行全预约实名制

郑锦表示,目前,本市正开展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工作督导,确保医疗机构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工作原则。

卫生管理部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采取分类施治、分步推进的方法,逐步恢复日常医疗业务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管理,完善医疗机构急诊救治工作;门诊实行“全预约及实名制就诊”,公示各科室开放时间,开展分时段预约,错峰就诊,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

二是严格医院出入口管理,对所有入院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详细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应当完成相应隔离健康观察后就诊。

同时,进一步强化中西医联动,印发本市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提高中西医结合救治疗效。转发国家卫健委和中管局联合制定的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要求各相关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快新冠肺炎患者康复。

上海粮油储备充足,可供应全市3-6个月

市粮食物资储备局局长殷欧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上海粮油市场供应总体平稳,货源充足、价格稳定。本市储备的原粮还可供应全市近6个月,储备油可供应全市3个月以上。

从零售价格来看,上海市场消费主流的大米、面粉、油脂商品的零售价格比较稳定。根据近期的监控,大米和面粉零售价都比上一周有所下降,油价比上周略涨一些,涨跌幅不大。

从成品粮油销售量看,根据对上海重点监测的5个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和11家商超的监测情况,受企业复工、学校开学偏晚,流动人口返沪数量减少,餐饮行业需求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春节以来本市成品粮油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3成左右。

据介绍,目前上海地方粮油储备库存居历史高位,原粮储备非常充裕,并有一定量的成品粮油储备。本市储备的原粮还可供应全市近6个月,储备油可供应全市3个月以上。

为更好地满足粮油市场供应需求,本市正抓紧组织各粮油加工、仓储和物流配送等企业复工,目前全市加工能力和供应量较大的17家骨干粮油加工企业已有16家复工,复工率近95%。对粮油加工企业反映的一些问题,如劳动力不足、包装材料不足、交通运输不畅和副产品出路困难等问题,通过多方努力得到缓解。

上海地铁昨天客流276.7万人次

随着复工企业的增加,上海市内交通领域的防疫措施到位了吗?近期轨道交通运营时间有所缩短,是否会对市民的出行造成影响?

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在发布会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表示,上海交通行业从2月10日就已经开始全面实行工作日运行计划,从2月24日(本周一)企业全面复工首日的数据看,地铁轨交客流回升到276.7万人次,较上周一增加111.8万人次,增幅达67.8%,高峰时段地铁车厢满载率平均在5成左右,可以满足市民乘客日常出行需要。一旦车厢满载率过高,地铁方面会采取进站动态限流措施,严格控制站内、车内人流密度。

地面公交数据显示,本周一客流达到121万人次,较上周工作日平均客流上升20%,预计随着复工企业逐渐增多,日均客流将逐步上升。

杨小溪表示,随着客流的增加,本市交通领域整体的防控标准不降,在99个封闭式公交枢纽站点,370条线路实施乘客测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全市各区枢纽站公交线路的测温落实,目前全市已增加到231个枢纽站点,涉及871条线路。

同时,为了保障乘客安全健康,市交通委会同支付宝、高德和交通运营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逐步推广乘客“乘车扫码登记”措施。2月21日,本市率先在巡游出租车上推出乘客登记二维码,得到市民广泛好评。截至2月24日,全市已在1.8万余辆出租车上张贴二维码,乘客扫码约2.4万余人次。

下一步,市交通委还将在公交车辆、地铁车厢等公共交通工具内陆续推出“防疫登记二维码”。通过乘客自主扫码并登记联络方式,如有疫情防控需要便于卫健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和联系相关乘客,更好地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出行。

对于部分地铁线路提前结束运营的问题,杨小溪解释称,近期因疫情影响,公众出行意愿大幅减弱,个体化出行方式占比增加,轨道交通客流屡创新低,夜间客流大幅下降。为此,在3月底前有5条线路提前结束运营,平均缩短1.5小时,主要为了轨交设备安全隐患、病害的整治检修,通过利用这次窗口期,以更好的设备状态积极应对客流回升,也请市民乘客予以理解和支持,一旦检修完毕的线路就将立即恢复,完成一条恢复一条。

已有1800余名外地员工通过包车形式返沪

杨小溪表示,为满足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防疫物资生产等企业的复工复产需求,2月20日,市交通委向本市省际包车企业发出定点包车业务复运的通知。按照“出发有组织,健康有监测,运输有保障,运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的原则,允许完成复工报备程序且有相关需求的企业凭相关材料,向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提出采取省际包车方式组织员工返沪的申请,并确保运营安全。省际包车采用“点到点”运输方式,承运企业要有省际客运资质,企业信誉质量考核应达到2A以上,运营单程距离原则上也控制在800公里以下。

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严格把关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市交通委对符合要求的申请,随到随办,当天申请,当天办好,当天发车。准备充分的企业,办理过程不超过半小时。截至今天(2月25日)上午9时,已审核发放包车标志牌82张,输运返沪员工1800余人,主要涉及江苏、安徽等地区。上海商飞、中建八局重大工程项目段、沪东中华造船厂等大型企业都已经完成了相关手续,陆续接外地员工返沪。

同时,市交通委也加强了与公安交警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对接企业包车信息,为省界公安检查站的查验工作提供便利。对擅自组织散客包车返沪的,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及时开展处置。

记者 | 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