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合理吗?

赵着说


合不合理它已经是现实存在的了,现象太普遍了,我们这里一个生产单位,一个科室一共18人,四个科长副科,四个办公室人员,还有三个班组长……


小弟不才来来来


我不想讨论国企还是私企,我想说的是,题主提出的这种人员构成的制造型企业是完全合理的,而且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趋向于这种人员结构。

原因就是自动化和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我曾供职于吉利供应链的一家传感器生产企业。该公司当初拥有产品生产线大约五到六条,日产各式传感器大概不超过一万支。生产部门人数十四人,品控部门人数二十多人,产品设计部门人数二十多人,工艺装备设计和管理部门二十多人,销售部门四五个人,采购部门2人,其他物流仓库财务和行政后勤加起来不超过十人。

综上,该公司办公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比例也是在六比一到七比一的状态。这,合理么?当时公司很多人都认为不合理,要求继续增加设计和工艺装备部门的人员编制,希望这两个部门的人数能接近100人!产线人员的编制都是随产线走的,一条生产线有多少工位,是在一条生产线展开设计的时候就规划好的,满编一个工位3个人,再加班组长这些都是固定的,想加也加不了。所以生产部门的人数其实是很好控制的事情。


火山口


要看什么样的工厂,还有产出比如何。如生产车间都是机械手机械人,那车间的员工只有维修和程序控制员,那这样的结构很合理,办公室最多的二类人是技术开发和销售。我身边有个私企用三年痛苦改造,车间五个人,办公室17人,年产出约5000万,你说合不合理。


快乐不操心


没法说,切身体会,大庆石化工人,工资不高,有点奖金,算下来月均4500-4800左右吧,领导总告诉我们,人员超编了,以后退休不进新人,大家收入会越来越多的,盼啊盼,车间由108人退到60人了,收入该高了吧?怎么觉得收入倒少了,活越来越多了呢?蠢笨的我想了好久才琢磨过来,原来退的都是工人,活由90来个干活的变成40个干活的,能不多吗?钱为啥少了呢?也弄明白了,问题出在奖金上,奖金是按职位分系数的,以前90个工人被18个领导,管理层吃系数,变成了40个人供养18人,细想一下,领导也没说错,人员不超编了,收入领导确实比以前收入高了,工人活也确实多了😭


大庆皇旗


如果一个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合理吗?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绝大部分人的回答太片面了,150人有可能是车间人员,办公室人员也可以包含技术和研发全球市场销售开拓。所以也有可能这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勒。

具体点说,如果是一家高科技研发生产销售公司。

车间人员150人,包括机器人或者大型自动化设备的底层操作人员(试样和小规模试产工人)和的清理整顿人员。

剩余300人之,150~200人左右的技术研发,生产转化研发。50~120人左右的国际销售及服务团队。30~50人左右的管理团队,包括法律财务投融资兼并购等等啥的。

完全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现代高科技公司。

再打个比方,我觉得如果华为自己不批量生产,苹果一样全部外包。那比例就应该跟这个差不多,甚至比例更悬殊!




我是老付


像制造业国企都差不多这样,生产总线150人,坐办公室300人拿的工资又高。普通员工累到死工资又低。



Randy42


你提出的问题,由于缺乏真实的数据,无法回答!

这个企业的产品是什么,产量如何,销路怎么样,自动化程度如何?这都是企业人员构成的基本因素。

再者,这300人的办公室人员中,包不包括企业的科研开发人员?如不包括,这部分人算在哪里?还是根本就没有?企业的科研开发关系到企业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决不能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也决不能把他们划为“非生产人员”中!


用户62466127672


问一下有28个部门的足协他们肯定会说管理人员太少了!



英哥厌武


应具体企业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定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是用工少,而科研,技术等管理人员多的。


手机用户5957814020


看你们公司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了。随着电商新媒体和短视频兴起,需要的销售路子也变多了,专业人才也就多了,部门新增的就更多了。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线上销售,同时线下销售和KA供销关系,以及各省得销售负责人等等。财务部,品牌部,董事会,电商部,行政人事,前台,销售部,招商部或者叫城市负责人,新媒体部门,法务部,采购部等等,我想应该也差不多了。如果自动化生产效率高、产品结构简单,确实要不了多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