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小公司除了员工工资损失外,业务都可以延后,为什么要裁员或者解散?

刘一阳


在我个人看来,企业在疫情之后,主要是经济链断裂。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微小型企业的资金链,只能够维持企业三个月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超过三个月之后,那么中小型企业导致资金链就会断,资金链断了之后,那,么企业也就不得不做出裁员的这一举措。

当前情况下,作一个经济研究者,我个人觉得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来拯救疫情过后的中小型企业,帮助它们度过难关,度过企业发展困境。

001

如果我们从职场的角度来看,许多人认为:当企业发生裁员时,可能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失衡或是企业内部发展的失衡而造就了企业管理层发生分歧,以至于企业无法进行下去。

但是,在疫情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许多中小型企业挺不过四个月的困难,就是所谓的没有开门做生意了。

那么,无法正常的生产工作,企业何来的经济效益呢?

我刚刚也讲到了一般企业,准备的企业危险时期的现金流只有短短的三个月。

那么,这三个月以来,许多企业以至于没到三个月,就已经出现了资金断裂,一旦断裂许多企业的做法都是弥补员工N+个月的工资,然后辞退他们。

002

当然,我们抱怨企业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是一种无奈之举,所以,这时,我个人认为企业要求我们许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就要靠自己的个人能力。

因为我们大家也知道:现在社会能力决定一切。

在职场上,工作能力和职业是重中之重,如果说:我们有较强的个人能力,那么,当我们之前工作的公司倒闭之后,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我们够优秀,因为我们够有职业能力,那么,其他的企业抢着要我们。

所以,无论是在哪一家公司,我们比的就是个人能力和工作效率,比的就是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那么,当你真正的被迫下岗之后,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呢?我们的前途在哪里呢?

很难说。

003

所以,作为企业来说,资金链断了之后,普通员工也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只能认为自己倒霉,重新再找工作。

就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大家都知道:工作不好找的。

那么,企业倒闭了、破产了,给老板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我们员工来说,失去了工作,对我们来说也就相当于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因为当下的工作极不好找,那么,没有了工作就等于失业,失业了之后,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所以说,企业的不行也是社会的考量,也是商业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

也就是被社会变化所淘汰的企业,那么,作为普通的人,企业被社会淘汰了,企业的发展趋势被洗牌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哪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何去何从的?

而老板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004

老板破产后,拿着破产之后的钱,还能逍遥一段时间,那么,普通的人就失业了,失业了之后,给我们的人生造成的是更大的负担,给我们的生活造成的是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现实压力。

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我个人觉得主要是要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因为个人能力才能转化为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又能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那么,在这样一种个人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工作循环中,你的个人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那么,你相当于企业来讲,你的工作效率为你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那么,当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行了,也就预示着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那么,这时候大家就有可能倒霉,企业破产或是企业在特殊的情况中,资金量也是挺不过三个月。

005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员工来说,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若把这种能力转化为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寸能在一次又一次的难关中度过并且带领自己的员工走向企业更美好和光明的明天。


在下国华


因为很多项目都停滞了,为了度过这个最艰难的时候,我分别和部分员工商量,他们在家休假公司每月发2000生活费并继续缴纳社保,等情况好转再补发这几个月的工资,结果立刻有人说虽然休假但必须发原来工资的八成不然就要去告我。这就是很多人宁愿解散公司也不想再扛的原因吧,太寒心了!


云横秦岭304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在刚毕业时创过业,做过10个月的老板,结合当时我的心态,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老板裁员或者解散的心态:忍痛割爱尚且能活,不变则必死无疑。

具体的解释是:谁也不想裁员,让公司缩小,但没办法,没足够储备金耗下去,再耗下去,可能公司要关门倒闭,在倒闭和缩小之间,老板只能选择后者。至于解散,也同理,已经亏损负债100万了,不解散可能要负债1000万,100万还容易东山再起,要是欠个1000万以上,公司还不能起死回生,那这辈子可能就麻烦了。所以做老板的只能选择解散。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长远的利益。

老板难啊,员工也难,都难啊!


创成职场频道


你没当过家,是真不知道老板的不易啊!也许真正等你创业当老板的那一天,再朋友危难的时候,你就可以理解这个问题。

我有个朋友,也是开了家小公司,创业三年时间。

在这三年里头,其实他日子就很难熬,尤其是过去的2019年这年,业务萎缩很严重,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

他本想着2020年好好打个翻身仗,可偏偏春节后来了一场新冠肺炎!他的公司停工停业,员工的工资还得继续支付。

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把公司解散了,等经济恢复以后再考虑。

站在他的角度,我非常理解这样的做法,在外人看来也许是他不人道,没有担当,可作为一个老板的身份,我知道他有太多的苦憋在心里。

下面,结合这个话题,我说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讨论。

一、小公司不像大公司,抗打击能力弱

我工作这些年,在几十人的小公司待过,也在上万人的大集团待过。

要说小公司和大公司的区别,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公司太弱不禁风了,抗击打能力弱。

第一,规模上差距大

小公司无论是业务规模、资产规模还是人员规模,都和大公司差距较大。

比如我当年待过的那个创业公司,一年的营收也就几百万,而最近我工作的这家国企大集团,一年营收高达几百亿。

至于净资产、利润总额等这些其他指标,也是类似的关系。

所以你可以预料,肺炎疫情持续若时间久,谁可以支撑的更久?

第二,资源调度差距大

资源调度和规模自然也有关联,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拿银行授信来讲。

如果一家企业净资产高,营收规模大,利润也好,那么危机时它也容易获得大银行的信贷支持。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前段时间西贝集团董事长贾国龙在朋友圈的“账上资金仅够支撑三个月”的说法,引起广泛关注后,很快便得到了银行几个亿的贷款。

二、小公司即便只有人力成本,也支撑不了太久

首先,我想说的是,办一个公司,不可能只有员工工资这一项支出。

如果你要是简单这么理解,我只能说你太不了解当老板的不容易!

公司的成本支出里头,人力成本的确是很重要的一项,尤其是服务性的行业,但是人力成本并不单纯等于工资,还包括社保、公积金、福利等。

此外,公司还有各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比如办公租金、水电费用等。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疫情导致公司停摆的影响有多么大,我拿数据来给大家计算下。

比如公司有10个员工,平均1个人工资为5000,那么一个月总工资为50000元。

还要计算社保费用,社保公司部分约为工资基数比例的30%,也就是社保要负担15000元。

接着是公积金费用,比例是12%,也就是公积金缴纳公司要承担6000元。

上述三项合计,一个月至少人力成本就得71000元之多!

其次,即便一个公司只有人力成本,对规模小的公司来说,也是难以承受之重。

我就认识一些小公司的老板,他们经常告诉我账面上的现金流是很少,平时业务周转不过了要么小额贷款要么自己个人垫付,直到公司业务回款以后才有可能现金流充裕。

但是员工的工资、公司的房租这些,每个月还需要刚性兑付的,一点含糊不了。

所以,疫情期间,对于账上没钱的小公司来说,光是“养”着员工就可能要让老板愁白了头发!

三、老板是开公司不是搞慈善,当没有利益的时候解散或裁员就是出路

我们考虑这个问题,一定要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

如果你是老板,面对这样山穷水尽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要不要卖了自己的房子去赌一把?

我想大概率你不会这么做。

因为你很清楚,你开公司是为了要赚钱,不是为了搞公益慈善的。

所以任何人站在道德的高度来批判老板们,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如果一个老板明知道自己的企业受到疫情影响,今年肯定支撑不下去或者目前已经掏空了,还要去维系公司,自己的钱可能就会打水漂,换不了什么回报。

这种情况下,要么就是降薪裁员,要么就是解散。要考虑其他出路实在太难了!

有人会说:17年前的刘强东和马云能做起来,为啥现在的老板们不行呢?

我想说,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马云、刘强东的,大部分小老板都没有这样的战略格局,能实现自己一点小目标就不错了。我们也不能指望他们都是救世主。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丁路遥知事,公众号:竹节先生。头条签约作者,职场教育领域营销号排行榜前十,2019年度职场领域十大头条号,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资深职业规划师,擅长个人职业咨询与心理咨询辅导。欢迎点击关注我。

丁路遥知事


问这个问题的人,突然让我理解了,员工和老板,真的是沟通不来的两类人。

只是员工工资的损失?如果开企业只是发员工工资这么简单,谁还愿意打工啊。

01

工资只是企业总支出的一部分,甚至都不是支出大头

企业的成本支出,是有多方面的,工资只是其中的一块而已。

除了基本工资,对员工方面来说,至少还有福利费的支出。

此外,公司的贷款利息、场地租赁费、水电物业费等等,每一项都是公司,即便不开门营业,也要支出的。

一旦情况不秒,企业长期不能开工,每天就只有纯支出,毫无收入。这给到企业的压力不可谓之小。

02

即便复工,企业一时半会也恢复不了元气,还是可能被拖死

企业从来不是个体,企业要生产,但得有订单才行啊。在这种大环境下,每家企业都在寻求自保,又有多少单子往外抛呢?

企业没有订单,就没有收入。没收入不说,还要支付各种固定支出。

时间拖得越长,企业资金的差额只会越大。如果企业管理者已经预判到现在裁员或解散公司是最好的选择,绝对不会犹豫着拖下去。

企业现在想到的,只是如何止损,而不是想办法赚钱。先能活下来,才可能赚钱。活不下来,其他都不要想了。

03

决定解散或裁员,本质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决定

我们刚刚说到的问题,只是关于钱,不论是工资还是收益,但企业管理者做出决定,绝对不会仅凭这一点就给出判断。

返工后行业行情的预测、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甚至管理者自己对企业发展的信心,都会成为决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不是管理者,就不会操心管理者那些事,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单纯的想问题。

那既然是被管理者,就管理好自己,不要成为被牺牲的那群人之一,就好了。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读书认证作者。著有《从零开始学招聘》,合著《HR软实力》,头条等多平台签约作者。10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擅长生涯咨询、职业规划与心理辅导。欢迎关注,为您解惑!

次等大叔


我本人就是小微企业主,会议组织和零售两个公司,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总的来说,因为回款问题,如果我一个月的支出是10万元,需要我有30-50万元的现金流水,小微的现状就是踩着钢丝跳舞,抵抗风险能力不足


萌狗旺旺


你看到的单方面的,员工的工资只是支出的一部分,而普通的工商企业最常见要缴纳如下费用: 工资、社保费、公积金、租金、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电话费、宽带网络费、快递费、停车费、加油费、路桥费、汽车保险费、汽车维修费、差旅费、审计费、业务招待费、职工福利经费、培训费、广告费、办公费、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工会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各项税费等等。

而作为小公司,其中工资、社保、公积金、房租租金、物业管理、水电费、宽带费用等这些是每月必须要支出的,但是受疫情影响,又没有收入,但是每天都必须要支出,没有多少企业能够支撑得住。

为什么要裁员或者是解散?

1.业务无法开展,只能解散减少损失

疫情对于小公司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员工无法复工,即使是能来复工,在业务上也是影响比较大,当公司业务受到影响时,首先第一步就是会留住核心人才,其余的就会裁掉。

也有项目因为受到疫情影响结果在半路夭折了,那么整个团队就会被解散。

2.资金出现困难,入不敷出

公司裁员或者是解散,肯定是公司没有钱了,没有收入每天还要承担一大笔开支,本来就是小公司,在平常资金就已经紧张,因为有业务,可以勉强撑下去,但是现在业务无法开展,还要支付租金,社保公积金等,入不敷出,直接解散。

3.断臂自救

企业在困难的时候,会首先想到的是裁员,断臂自救,也就是留住几个核心人员,减少开支,先让企业活下去,活下去之后再考虑发展的问题。

关注懂职场,与你一起共同成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加评论,你的认可是我前进的动力

懂职场


小公司如果延后开工只是损失员工工资,老板真的是要笑醒了,我相信题主绝对是公司里面的最底层,连个小主管都不是,所以才会说出这么幼稚的话!

就拿10个人的小公司举例,每人工资到手3000块。你以为老板只需要付出3万块工资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3000块工资,老板至少需要帮你缴纳700多块的五险,疫情期间也不是所有的房东都是那么好说话的,场地费一样要缴纳!你可以到市场上去了解一下,普通的写字楼一平米是50到60块钱一个月,按100平算,又是5,6千块钱出去了。这些成本就快五六万了,公司一个月能赚五六万吗?

你要说房东不好说话你可以换,但你有没有考虑过换场地意味着要重新装修,就普通的刷墙铺地板,做几个隔间就又要好几万!还要去改营业执照的信息,更加麻烦!

这真的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小公司之所以叫小公司,就是因为业务不大,一单2,30万的生意,赚个几千块都算多的了,别不信,你可以自己算算成本。

小公司业务本来就不好找,很多小公司都是在夹缝中生存,靠的是单量上来才有利润,开年是业务最多的时候,很多公司就靠开年这一两个月拿到今年的单,你延后别人不延后,今年大家都喝西北风罗

做人要懂得感恩,疫情期间老板已经给你在家休息一个月了,还正常给你工资,你还想怎么样?要让老板白白养你到五六月份疫情完全结束你才肯出门吗?

那换个说法,你来上班不给你工资,你也就损失工资,为什么你又不干呢?


职场新人王小明


因为公司要活下去!

其实公司是一个大平台,离了谁都可以转!

都说员工忠诚度啥的,其实那是扯淡,你扪心自问公司给你一个月2000块,另外一个公司给你两万,你不去吗?

公司与个人不过是当前的价值选择关系,目前最合适的选择结果而已,谁也别道德绑架谁,公司碰见困难,活下去是第一要务,活下去都困难了,还不能裁员?凭什么?

你现在要求你公司负起责任,公司垮了,你也不过拍拍屁股走人而已,你愿意倾家荡产支持公司重新站起来吗?你会吗?

人将心比心而已!


桥哥哥桥


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解散和裁员可以对冲未来的资金损失风险,而不是说当下已经现金流断裂。资本都是逐利的,如果说企业已经预见到未来的业务量下降会造成企业破产,那么降低成本或者说及时止损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一家餐饮企业,企业拥有50万现金,正常经营需要50名员工,工资成本一个月共计25万,企业月盈利10万,房租10万,2月减免,3月正常缴纳;

先算第一笔账:2月份不营业,企业剩余现金,50-25=25万,所以如果疫情过去,业务量直接恢复正常,亏损一个月不至于让这家企业倒闭或者裁员。

问题是,如果3月份业务量恢复到3成,4月份恢复到5成,6月份才能正常的话,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你会怎么做呢?

再算一笔账:3月开门营业,业务量为平时的3成,可能房租钱都挣不回来,假设房租亏损5万,企业剩余现金为,25-25-5=负5万,如果融不到资,直接破产。

裁员百分之七十的结果是什么呢?3月剩余现金为,25-7.5-5=12.5万,企业渡过难关,活下来了。

还有一种情况,裁员也解决不了现金流危机,直接解散,也许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

究其原因,没有企业主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赔掉,裁员和解散纯属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