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驱逐舰之名-16DDDH-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018年3月20日的自民党安全保障调查会上,原日本防卫相会长-中谷元发表为日本政府年末即将发布的正式版打底儿的版本《日本次期防卫计划大纲草案》。在这份大纲上,中谷元钦定了日本终于要有真正的航母了,还给它发明了一个新名字:"多用途防卫型空母"。

不过回想起来,当年首舰下水时,以驱逐舰自居,从舰的吨位和舰型来看,该舰一举打破几十年来驱逐舰和直升机母舰的界限,将二者特点和功能合二为一,


作为驱逐舰,它的吨位是全球最大的装备的武器都是一流的,比如mk41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备改进型"海麻雀"、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等,具备相当强的反潜对空对海作战能力,丝毫不比现役任何驱逐舰逊色,同时他又有现代航母的直通式甲板,具备很强的运用航空装备的能力建造,设有飞行控制室,飞机升降机和武器升降机,并配备牵引装置消防车,吊车高空作业叉式起重车设备,以保障航空作战的顺利,如此先进设备于一身,令该舰备受关注。

16ddh的外形几乎看不到传统驱逐舰的形状,采用全通甲板封闭事舰首,在飞行甲板右侧布置了体积庞大的岛型上层建筑,俨然一副航母的样子。没有舰炮,上层建筑也异常简洁,从舰首正面看,舷侧甲板以上结构向内倾斜,具备良好的隐身性能,由外形也可以推测出,该舰的首要任务是运送航空兵力,甲板前部为舰桥,后部是航空控制室,这是驱逐舰所没有的。

酷似航母的庞大岛型建筑沿纵向延伸,包括布置卫星通信天线的前后甲板室在内,全长约70米,宽约9米,以往只见于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为加固甲板。舰上的重要舱室大多集中在第二甲板上,军官住所,战术情报中心在岛型建筑下方第二甲板中部,舰长室和司令室也在该层甲板。本舰新设的司令部作战室也在这一层与战术情报中心相邻。

船体舷侧凹陷部位不知道有几个小艇。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悬梯等设备,为了确保隐身性能在行情时用百叶窗式的折叠门隐蔽,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在间尾部靠近水线部位并排布置了两个圆孔,用于收放4型鱼雷诱饵拖缆。

为了减少水下阻力,水线以下的船体采用了类似"摩周"级补给舰的设计方法,两舷各有两个减摇鳍。舰看底部安装了长约40米的巨大新型声纳,从正面看舰首呈圆筒型。

该舰的飞行甲板全长约195米,几乎是与舰的长度相同,最宽的地方达到33米,岛型建筑处也有24米,在飞行甲板的左舷前部,为了确保甲板面积,有一个类似斜角甲板形状的外飘,这也是不同于以前设计的地方。舰上有4个直升机的起降点,岛型建筑前后两个可以起降海上自卫队的MH-53E等重型直升机,而且宽度也逐一起降陆上和航空自卫队的CH-47运输直升机。

整个飞行甲板都实施了防滑服装,不仅4个起降点甲板各处的墙布都能承受,直升机的起降,舰上有两部升降机布置在飞行甲板中部。前面的1号升降机长约20米,宽10米,后部的2号升降机长约20米,宽13米,两部升降机都能运送,MH-53E直升机,另外飞行甲板前后各有一部弹药货物升降机长4米,宽两米,承载能力约为1.5吨。

直升机机库位于舰内中部,两个相邻的机构分别与前后两部升降机相连,每个机库长约30米,宽19米,中间有防火门隔开,几乎占了两层甲板的高度,机库与飞行甲板之间是全甲板,在第2部升降机的后面设有直升机维修车间长20米,最宽地方也有20米,拥有三层甲板的高度,天井上装有吊车在这里连MCH-101大小的直升机也不用折叠螺旋桨就可以进行维修。

这些装备和布置特点表明该级舰完全具备直升机母舰的基本特点,所以应该称之为直升机母舰,日本将其化为驱逐舰不外乎是司马昭之心。打个擦边球罢了。这倒是当年苏联为了不驳赫鲁晓夫的面子,把直升机母舰称为重型载机巡洋舰如出一辙。

许多媒体认为该舰在必要时可以改装成航母,搭载从美国引进的f-35b战斗机,小编当时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该店本身就是神奇,母舰用于反潜和海上指挥中枢已经够用,如果要改航母需要太大改动,不过2018年原日本防卫相中谷元,发表了日本次期防卫计划大纲草案,为日本改装航空母舰铺平了道路,不过由于日本宪法第9条明文规定,日本本不能拥有攻击型航母,所以给该型舰艇取了一个新名字叫"多用途防卫型空母",现在对日本来说,加装滑跃甲板也没啥难度,该件在设计建造之初也肯定对此进行了预留,让f35b垂直起飞或者是滑跃起飞,虽然效率差了点,但问题不是很大。

作战装备

16DDH驱逐舰在装备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在防空作战装备方面按设计要求,该舰具备点防能力,其中对空探测导弹制导装备主要是4组舰空导弹火控系统,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每组有一大一小两部天线构成,该雷达可同时搜索跟踪多个空中和海上目标,并引导导弹拦截,全部两组天线装在0度和270度,后部两组装在90度和180度上,面积较大的天线用于对空对海搜索,工作频率为c波段,小的用于制导"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工作频率为X波段。

舰载型防空武器系统主要装在舰尾部的一座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用于发射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也可以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作为rIm-7m海麻雀导弹的换代装备,从美国引进的点防御导弹。目前已从"村雨"级开始陆续替换原来的海麻雀导弹,该导弹与fCS-3火控系统配套使用,将使日本驱逐舰编队的防空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反潜作战装备中,舰首巨大的声呐罩里装的是OQS-XX声呐,罩内前部是圆柱形声纳列阵,后面是平面列阵。由于在技术上实现了第一屏化,所以探测距离比原来的声浪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在潜水海域使用的性能也有所提升,该声纳与声纳浮标反潜情报处理装置组合使用,构成了新的舰载声纳系统OQQ-21。

反潜武器有垂直发射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它是日本所具备导弹垂直发射能力驱逐舰的标配反潜武器,该战斗部装有mk46鱼雷。当初日本预定装备97式鱼雷的国产新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由于成本和研制工作的时候,大概不会再该舰装备。

除了"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外,该舰的反潜武器系统还有与97式鱼雷配套使用的,hos-303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这种组合也是在该舰上首次使用。该型鱼雷还有可以由sh-60k直升机挂载。97式鱼雷的弹体比mk46略长,重量也相应的增加,所以难以用以前的三联装发射装置和SH-60J直升机。

对海探测方面装有ops-20c对海雷达,它是在导航雷达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型雷达,也是该舰首次列装的新装备搜索范围虽然不及以往的ops-28系列对海雷达,但所用的雷达波不采用脉冲波束,降低了被敌方电子系统措施探测的可能性。目前该舰上没有装反舰导弹,反舰作战任务将由编队中的其他舰艇完成或郊游,舰上搭载的SH-60k直升机承担。

在电子战方面,岛型建筑的顶部靠前位置配备了nolq-3电子战装备的电子干扰天线,与桅杆顶部的电子支援天线配套使用,在顶部靠后的位置,还有多个较短的天线,据说是提升电子支援能力的装置。

在鱼雷对抗方面,据说该舰在设计上留有将来引进技术研究本部正在开发的鱼雷对抗措施的裕度,但这种鱼雷对抗措施其实是一种诱饵发射装置,像16DDH这种大型水面舰艇要对付音响诱饵不起作用的为尾流自导鱼雷,以200节的高速突防的火箭助推鱼雷等,还需要其他手段。英美海军正在联合研制包括反鱼雷在内的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用于对付音响鱼雷和尾流制导鱼雷。

为了对付恐怖行动和可疑船只,在岛型建筑前后的飞行甲板上和左舷前后的外飘处,装备了4艇12.7毫米机枪在飞行甲板前部右舷和舰尾左舷外飘处,各装有一座"密集阵"武器系统,该舰装备的是最新型的block1b型,可对付可疑船只或自杀小艇等小型高速水面目标。

在航空设施方面,除了前面介绍的内容以外,该舰作为直升机母舰还有许多必备的设施,飞行甲板上除了装备直升机进行进场指示灯以外,以后还将装备与直升机自动着舰,装置配套的辅助着舰,引导装置与舰载机相关的设备,还有直升机牵引车,以便直升机在甲板上移动,另外还有遥控操作的牵引装置,消防车,吊车,高空作业车,叉车这些设备大部分都是在16DDH驱逐舰上首次装备。

搭载SH-60k直升机是在SH-60J直升机技术上改进的,除了反潜作战任务以外,还可承担对舰攻击,海上监视,巡逻人员和物资运输等多种任务。MCH-101直升机是由欧洲EH-101改装的,兼具扫雷和运输双重任务,日本已经改型直升机的目的是逐步替换接近服役期限的MH-53E型直升机。

真实意图

舰船装备同其他武器装备一样,与国家军事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他受国家军事战略的制约,另一方面装备发展也可以透露出国家战略的走向,它直接反映出国家战略意图,日本之所以发展这类型舰艇,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使用的任务作战概念,未来需求变化有密切的关联。

从表面上看,建造两艘16DDH目的是为了替代役龄近35年的"榛名"级驱逐舰,然而与"榛名"级不同不仅表现在排水量大出1万多吨,而且这次16DHH舷号的改变也从侧面暗示了它与"榛名"级有质的不同。

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积极调整了海上战略,其核心内容是防务力量从依靠美军的保护主体转变为依靠增强本国实力的为主,以前以苏联为主要假想敌转变对付,警惕中国,防范朝鲜,注视俄罗斯,并确立了广域防为卫,洋上歼敌的作战思想,现在改装航母更加暴露了日本控制远洋的野心,现在日本认为来自北方的压力基本消除了,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衰败让日本感到了可以将大部分精力转向对付朝鲜和中国。

日本加紧建造海上大型装备和改装装备的目的,其实在新的防卫大纲中已经明确给出答案,就是要对付中国。不过随着我国055型批量建造和两艘航空母舰战斗群建立,不论是技术上还是数量上,中国已经不是日本可以望其项背的国家,不过革命尚未成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有需要赶超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