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最好看的电影是什么?哪一部最刻骨铭心,翻来覆去地观看?

七影八视


说到喜欢的电影那秀哥喜欢的电影多着呢。但非要选出来一部自己非常喜欢的电影的话,秀哥心目中还真的有一部,那就是《速度与激情5》。《速度与激情5》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里面的其中一部,是秀哥认为是整个系列里面比较精彩的。而且秀哥也是不止一遍的去刷该部电影。那接下来秀哥给各位说一下喜欢的理由吧。

电影的定位

看过该系列电影的小伙伴都知道,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电影里面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家庭”。围绕着“家庭”这个东西,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从定位上就不是简单的赛车电影了。也是这样在电影的定位上多一层感情的东西,这一点可以说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的看点。而在《速度与激情5》中更是把“家庭”这一点发挥到极致。

故事的安排上

那为什么说《速度与激情5》是整个系列电影最成功的。故事情节上唐老大发现自己的妹妹怀孕了。习惯以前打打杀杀逃亡的生活的他开始想回归家庭,回归到平静的生活里面。在一点上给电影埋下了伏笔,那就是唐老大是会选择以前的生活?还是选择回归到家庭里面呢?所以故事情节上面》《速度与激情5》应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部系列。

电影故事里整个“家庭”概念的形成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为了对抗当地的黑帮,唐老大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这个团队其实就是整个“家庭”的原型,围绕着整个团队那真的是把“家庭”在整系列电影的重要性。

开启团队作战大门

家庭即团队,团队即家庭。 《速度与激情5》开启了团队一起并肩作战的模式,所以在这一部里面你看到的故事已经不单单是唐老大和布莱恩的对决了。是唐老大和布莱恩以及整个在一起的团队成员对敌人展开对决。不得不说的是他们团队是真的厉害,飙车,动作,枪战等应有尽有。所以这一部是看得真的是过瘾呀。


各位你们怎么看呢?


Demon独秀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梓希某一天收拾房间,发现了母亲珠喜收藏的一箱子情书。在阅读中梓希了解到原来出身豪门的母亲珠喜年少时与穷学生俊河一见钟情,但是由于身份悬殊太大,这段恋情不被长辈接受。俊河忍痛放弃,选择入伍参军。珠喜追到火车站,送了一条项链给俊河,告诉他她等他回来。战场上,俊河为了寻找丢失的项链而被炸伤双眼,导致失明。他回老家后为了让珠喜放心,刻意练习,使自己和珠喜重逢时表现得像个视力正常的人,还骗珠喜说自己已经结婚了,好让珠喜安心地嫁给她父亲认定的最佳人选。珠喜直到俊河临死前那天才得知真相。而珠喜的女儿也爱上了俊河的儿子,这是否冥冥中自有天意呢?

我看这部电影看了很多遍。其中有两个场景让我特别心疼。

第一个场景是珠喜在火车站追着寻找俊河,并送给俊河项链,哭着喊着“我等你回来”时,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来。

第二个场景是俊河在店里被珠喜看穿后,他慌张得想逃离。结果一路跌跌撞撞,跌倒、爬起,再被拌倒、摸索着爬起,如此多次才冲到早就停在门口的的士,坐上车逃离现场。

看到这,我就替俊河心疼,心疼得不行,哭得稀里哗啦的。

《假如爱有天意》的主题曲缠绵悱恻,让人听了感伤不已。李健的翻唱版本也是特别好,让人一下子脑海里就浮现出电影那感人的画面。





顽童小薇


音乐之声。

每年圣诞节我都会重温的一部电影。

每次重温的时候,绝对不会跳过一分一秒,里面的歌,让我这个歌盲儿都耳熟能详。

里面玛利亚和7个孩子的情节真的非常打动我。

曾经渴望,我也有那样的大家庭呢。

因为喜欢这部电影,所以去看了原著小说。

在原著中我知道玛丽亚和上校结婚之后又生了很多孩子。

这个家庭越发的大。

甚至去看了动画片。

原来动画片音乐之声里有我喜欢的孩子们集体问玛丽亚,代父亲求婚的情节。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情节,电影里略去了。

孩子们在玛丽亚擦吊灯时奔进来问:“玛丽亚小姐,你喜欢我们么?”“喜欢呀”孩子们继续问:“那你喜欢爸爸么?”玛丽亚漫不经心回答:“也喜欢呀。”孩子们飞奔而出,然后少校就进来求婚了。

电影改编有时候真会省略经典段落,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

也许是因为它省掉了,我们特别耿耿于怀,才会印象特别深刻。











绿豆讶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我的野蛮女友》。

因为我觉得看电影不仅仅是看情节,更是看一种情结,电影带给你的氛围和真情实感才是最珍贵的。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中的时候,十多年前了,哥哥推荐给我看,当时这部电影特别火,我初次看韩国电影,也觉得很新鲜,开始非常搞笑,女主的霸道和偶尔的作没放在心上,因为跟随男主的心一直前进着,到女主相亲对象说出那十条要注意的,我都还算无感,只是觉得浪漫。

直到女主在这个山头对那个山头的男主大声喊出“牵牛,听到了吗?对不起,我也没有办法。我以为自己是个很自信的女孩,可是我真的无能为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那时我真的就泪崩了,可能这些话说出了很多女生的心声吧,作为一个女孩,看似天不怕地不怕,其实是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安全感。

后来,看了很多次,是因为没有网络,电脑里一直存着这个电影,无聊时就找出来看看,原以为会越看越无趣,可是越看越觉得这部电影其实讲了很多事情。

虽然后来有很多电影走过这个电影的套路,但是一部用心制作过的电影是越看越有它的味道的。

直到大学毕业那年,我去了部队,在部队里,我经受了很多历练,有时在一个人扫着大院的道路时,脑海中回荡的竟然是《I BELIEVE》,对自由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突然觉得,这部电影似乎讲的是男主对军营的感情。

1.和女主结识的那天,是女主失去前男友的那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军营送走了一批退伍军人,又迎来了一批新兵。

2.男主在和女主相识相知的过程,是男主痛苦历练的过程,受尽了女主的折磨,可以理解为,到了军营,收到了艰难的训练,痛并快乐着。

3.男主和女主分开后,男主感叹道:我自由了。可是却遇到了不靠谱的人,回过头来,发现还是女主最好。这不就是退伍兵的心理写照吗?

4.男主遵循着和女主相处的十条规定,而部队的规定也很多。虽然过程中很痛苦,可是却受到了很多锻炼。影片中也一直在强调男主很多方面不如女主。

5.其实影片中,也出现了很多次军营和军人。比如那个逃兵,还有地铁中的队列。更值得玩味的是,原著的作者写这部剧本时,也是退伍不久。

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我在一次次看这部电影获得的体验,也是我在部队难过时回荡在耳边心头的主题曲带给我的感受。

说实话,虽然结局很美好,但是还是一部氛围很悲伤的电影,处处体现了一种留恋和无奈的感觉。

后来,我退伍了,我并没有哭,可是看全智贤在山顶哭,我却看一次哭一次。

连同部队的回忆,很久都不敢细想,这部电影的感觉也随着那些往事,如风飘远。

能有这样一部长在心里和记忆里的电影,任它生根发芽,为之我幸。




彼岸影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每个人,每一段青春,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可为什么偏偏有些人的青春,就那么让自己倾倒而自惭形愧呢?

  我承认,我羡慕了,真心的羡慕了,甚至嫉妒了。这部电影很真实,很有范儿,我很喜欢。

  我是跟下铺同时看的电影,都戴着耳麦,为了不相互影响,但却无法阻止我们忍不住地交流。当他说“这电影结局要是不好,我电脑都砸掉它”的时候,我笑了,其实我也有这种冲动,即使一开始便知道结局。这部电影的代入感太强了,足够掀起所有男生心中的那份占有欲,恨不能欲以身代。

  我想了很多如果、如果、如果……

  如果当时一开始柯景腾就是个好学生。

  如果当时柯景腾本来就坐在沈佳宜的前面。

  如果当时柯景腾没有把那本英语课本放在沈佳宜桌上。

  如果当时柯景腾没有做沈佳宜给的那份爱心试卷。

  如果当时柯景腾愿意听沈佳宜的答案。

  如果当时柯景腾愿意在雨中转身道歉。

  如果当时,柯景腾,沈佳宜,他们俩能够相互包容。

  如果上面这些如果都成了真,结局是否会有令人欣喜的改变呢?

  只可惜,没有如果。

  也许这些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这个故事这部电影还有这本小说,都不会出现吧。

  这段没有如果,生动清晰的青春,没有人可以更改任何的部分。

  对柯景腾来说,心中有一个可以喜欢那么多年,却只能祝福的女孩,很幸福吧。

  而对沈佳宜来说,生命中有一个喜欢自己这么多年,却只能收到他的祝福的男孩,也很幸福吧。

  还有对那些出现的一个个生动的人儿来说,可以身处这段青春中,让这段青春有了那些不同,应该也很幸福吧。对被这个故事这些人儿而有那么些许不同的世界与人们,也应该很幸福吧。我们都太年轻,不懂认错,不懂理解,不懂包容,过去一直在为未来交那昂贵的学费,留下多少遗憾。我们都太念旧,缅怀着那些已成为过去却始终无法忘怀的岁月,怀念那被输电线切割成块状的天空。我们都还在长大,伴随着或埋葬或怀念的那些或不堪或美好的回忆,慢慢地长大。

  突然觉得,可以这样边怀念边后悔地长大,我很幸福。只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发现更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为了不让遗憾有更多的激活亲近我。

  也希望世上所有相恋或还未相恋的恋人,能够好好珍惜自己的感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因为一旦错过了,或许就是一辈子,哪怕是因为某一些不经意的细节。


芷梦影视


1.《假如爱有天意》

当阳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当朦胧的月光出现时,我想起了你,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发现你喜欢的人,也正好喜欢着你。


这是一部虐哭无数人的经典爱情电影,从那个昏黄的年代一直延续到新一代人的久远爱情,看完以后让人感伤、无奈、唏嘘又温暖...



2.《入殓师》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火葬师),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自己以前坚信不疑的梦想,可能,根本不是梦想。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小林大悟,买了昂贵的大提琴参加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昂债务。


无奈搬回老家,机缘巧合下入职成为了一名入殓师,但这样的工作对普通人谈何容易,一方面对遗体的不适,一方面又要对妻友隐瞒自己的工作,在逐步深入接触入殓之后,他不断与逝者和家人“交流”,体会着死亡与离去的深刻,重新的认识了他的人生。


“尊重逝者,敬畏生命,愿每个生命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



3.《廊桥遗梦》

“真正的爱情是属于成年人的。”


《廊桥遗梦》是最能够代表情欲电影的一部了。它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家庭主妇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金凯痛苦地分手。但是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



4.《七号房的礼物》

印象里的监狱,犯人是怎样的?凶残、暴戾?你肯定没看过如此有爱的,关于监狱里发生的故事,七号房的礼物太有爱了,黑暗冰冷的监牢内,却充满温暖……结局的部分更是感人,真相总是被一层层的虚假遮掩,现实是即使声嘶力竭也无法拯救的残酷...



5.《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梦想是自由的,但是实现梦想,度过幸福一生的人少之又少。”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看完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后,这句话一直印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影片改编自山田宗树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松子渴望爱、渴望被爱而坎坷曲折的一生 。回顾松子的一生,大写的“悲剧”两个字出现在脑海里。幼年为讨父亲喜欢,学做鬼脸;工作后,为讨上司、学生喜欢,扛下罪名,谎称自己偷了钱,被学校开除;恋爱后,为讨男人喜欢,毫无底线地奉献自己。松子的一生,似乎一直都在被人嫌弃着。


一辈子不长也不短,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或许每个落魄的人似乎都有着各自的故事...



6.《美国往事》

有人这样说过,在美国电影史上,只有一部类型片可以与《教父》相提并论,那就是《美国往事》。

影片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面条”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黑帮大佬的历程,同时也展现了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帮史。


《美国往事》片长近乎4个小时,看完却不觉得冗长,这是一部关于人的电影。人的一生都在里头,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余味十足。


熊熊爱电影


你好,作为一名影视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必须是新世界“万一我要是活过来,你能对付得了我吗?”这句话真的是印象深刻,,说明丁青什么都知道,但他还是可以为了兄弟,牺牲自己,,这种心胸跟气魄非常震撼人心!李子成也听从了兄弟的意思,下雨傍晚窗前思考的镜头很经典,他变黑了,电影里没有哪一方是正义的,而是通过李子成的煎熬与爆发,给人一种从很憋屈到很畅快的快感,,他为了兄弟变黑了,黑到直接坐上了老大的位置,结局真的是出人意料的精彩!

《假如爱有天意》,反反复复地看了很多遍,看一遍哭一遍。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梓希某一天收拾房间,发现了母亲珠喜收藏的一箱子情书。在阅读中梓希了解到原来出身豪门的母亲珠喜年少时与穷学生俊河一见钟情,但是由于身份悬殊太大,这段恋情不被长辈接受。俊河忍痛放弃,选择入伍参军。珠喜追到火车站,送了一条项链给俊河,告诉他她等他回来。战场上,俊河为了寻找丢失的项链而被炸伤双眼,导致失明。他回老家后为了让珠喜放心,刻意练习,使自己和珠喜重逢时表现得像个视力正常的人,还骗珠喜说自己已经结婚了,好让珠喜安心地嫁给她父亲认定的最佳人选。珠喜直到俊河临死前那天才得知真相。而珠喜的女儿也爱上了俊河的儿子,这是否冥冥中自有天意。

这就是我的观点。


富猪说电影


《消失的爱人》(Gone Girl)-由曾导演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社交网络》和美剧《纸牌屋》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的大卫·芬奇执导。讲述了一对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某天妻子消失,丈夫竭力寻找,警察通过调查妻子留下的种种线索,发现妻子被丈夫所杀,然而真实情况是……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能在所爱人面前,做真正的自己。可万一所爱之人并不喜欢真正的你呢?是临头各自飞?还是继续假装维持一段别人眼中的美好的爱情呢?

我将从故事角色、叙述角度、故事情节和主题升华四个方面来简单分析本片。

1故事角色

艾米-白富美,颜值与才华于一体。完美妻子的外表下,实则控制欲和表演欲十足,同时艾米也是畅销书《神奇的艾米》的故事原型。

尼克-高大帅气的凤凰男。从乡下来到大城市发展,邂逅美丽迷人且知性的艾米,并与其走进婚姻的殿堂。(实则坟墓)

刚开始,两人的生活十分甜蜜,处处充斥着爱情伊始的美好细节。两人失业后,尼克逐渐颓废、不思上进、沉迷游戏,脾气变得暴躁并升级为家庭暴力,最严重的是偷情出轨。至此,所有的观众以为尼克渣男无疑。好一出狗血的出轨复仇剧?不,真正的好电影不在于人物角色性格的单一性,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综合体,艾米就真那么完美?在五周年结婚纪念日当天,艾米消失了,种种迹象表明为他杀,而且矛头还都指向了尼克。

2故事叙述角度

在警察的盘问和媒体曝光下,尼克被大众唾弃。芬奇的功力彰显出来,电影巧妙地切入艾米视角,真相水落石出,艾米真实的样子也显示出来。控制欲和表演欲极强的她策划了一场完美的谋杀案-渣男丈夫偷情小三,残忍杀害怀孕妻子。当尼克的不求上进、懒惰、甚至对她大打出手的样子出现,艾米就知道,在这一段婚姻中,她失控了,她原本是要掌控一切,构建她美好的楼阁,可一切都坍塌了,她不能忍受,她要使尼克背负骂名,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3故事情节

故事再度反转,艾米被打劫,身无一文,只能求助于旧情人德西。尼克也发现一切都只是艾米设下的局。尼克困兽般反击,也通过媒体设下一个局。通过坦诚自己的出轨,并深情呼唤艾米的回归,希望艾米回归后,再实施复仇。这样的爱情何其可怕,局中局,一切都是算计,兴许这才是爱情本来的样子。

与此同时,艾米故技重施,自己用绳索勒住自己双手,并制造被强暴的痕迹,一举将旧情人德西杀死在床上,并满身血痕地出现在尼克面前。在镁光灯的曝射下,尼克压抑住内心的怒火,深情地给了艾米一个拥抱。

在浴室里,艾米洗掉身上的血迹,两人赤裸相对,等待他们的是另一个坟墓……

4主题升华

金童玉女,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并不会造就完美的婚姻。当婚姻毁掉了各自对爱情的美好的幻想,徒留的是各自的不满和怨恨,互相试图控制对方和伤害对方。这就是婚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如果婚姻出现了裂痕,这不是婚姻的错,而是你的错。


卢克的异想世界


可以去看一下雪国列车,电影挺有深度的。

影片开头,世界各国为了控制被自己糟蹋的气候,像大气中释放了CW7气体。这代表了处理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第一种方式,就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绝对控制和征服。几行字幕匆匆交代了后果——文明和物种通通被毁灭。
威尔福德和吉列姆代表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将列车视为神圣而不可冒犯的,不惜用威权、洗脑和杀戮来维持列车的正常运转,这代表了处理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第二种方式,就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绝对服从和适应。正如上面谈到的,这种方式将以文明的持续退化和人的异化为结局。理想的雪国列车只是一个会跑的蜂巢而已。
韩国工程师在影片中作为搅局者出现,只有他一个人的目光超越了列车,他第一个看到了积雪逐渐消融,发现了重返外部世界的可能性。可以说南宫民秀是一个先知,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的化身。他代表了处理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第三种方式,就是抛弃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我不能同意 @负二

的观点,韩国人并不是正义的化身——不是威尔福德,不是柯蒂斯,而是南宫不顾后果的暴烈行动,导致了列车的覆灭——旧世界被摧毁了,可是新世界未必如想象中美好。



三种方式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贪婪的能源巨头、极端环保主义者、将征途永远指向星辰大海的冒险家。奉俊昊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站在造物的立场上,审视,而不是审判。我认为,一个导演采取这样的立场,已经具备了杰出甚至伟大的条件。

雪国列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技巧和特定主题的因循之争,对于它让我们不必亲身经历那些可怕场景,而能够变得不那么狭隘、极端和自负,我心存感激

挽墨


《海上钢琴师》

从故事设计看,电影不真实得像一个童话故事,悲剧的结尾却又让人不无遗憾地觉得,1900如果继续走完那已经走到一半的舷梯该有多好。如果那样的话,他就能像朋友麦克斯所说的:找到一个女人,有一所房子,结婚。和妻子闲聊时常常提及有麦克斯这样一个朋友。最终1900没有给人们“如果”,回到了那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远洋邮轮上,许多年后,随着那一声剧烈的爆炸,与邮轮共生死,“海上钢琴师”的称号名副其实。

也许,正由于这样的不完美,才使我们对1900的故事念念不忘,这个天生的异类,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跟别人不同。幼年时的他,因在养父的葬礼上听到音乐声,通灵般地弹奏复杂的钢琴曲调。1900,名字古怪(养父收养他时刚好是1900年1月1日),性子也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在颠簸的海船上弹琴,与爵士乐创始人谢利斗琴,都是精彩之极的桥段。最不可思议的一幕,是1900录制唱片时,抬头偶见惊鸿一瞥从窗口经过的女子。从那以后1900再没有用眼睛看过琴键,却如有神助般弹出温馨悦耳的曲子。如果说浪中弹琴、舱内斗琴不过是他与众不同的天才发挥,那么这次则纯是1900内心情感最真实的流露了。

事情常常是这样,天才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常人难以逾越的顶峰,但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对他而言难于上青天。1900遇到了表白的苦恼,在雨中,愣愣地站着,所爱之人就在身边,偏偏说不出那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份原以为美妙无比的完美爱情,就在暗夜中以一个偷吻结束。

他说:“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没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听起来分外费解,可是对于一个一生都生活在船上的人来说,船上的小小天地就是他生活的全部,由着88个钢琴键的跳动,就能实现关于无限的想象,船外的世界对于他来说太大,而更大的不可知让令他不知所措。

如唐诗中所说“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又如宋词中的描摹“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世间天才之人总觉举世之中,除了自己,并无知己。1900最好的朋友麦克斯,也不过是他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前者并不能理解他的世界,因为两人在艺术造诣上的差距无法估量。谢利也许能稍稍接近他的生活,但两人迥然不同的追求,注定他们不会心灵相通。毕竟,这世上像钟子期与俞伯牙,刘正风与曲洋那样的同道中人,实在稀少。

影片中,音乐成了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仅是对画面进行渲染,为补充影片而制作的视听效果,更是作为将人物身上最重要的精神特质化为一个个音符,一段段旋律带给观众一种超脱世俗的浪漫与唯美灵动的体验,从而对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有了感知。配乐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淡泊名利、高远脱俗的个性。主旋律在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中,透露出一种大气磅礴、宏远开阔的气质。主题曲Lost Boy Calling 更以高贵典雅的风格、天籁般的旋律线条以及缥缈的意境,展现1900那有别于普通人的孤独的灵魂和天赋的才华。

对1900来说,回到属于他的艺术世界,才能获得举手投足间皆圆转如意的自由,在这个世界里他宛如神明,享受着天赋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一旦进入人群中的那个世俗世界,那是他无从掌控也无从捉摸的,在那里,他将成为一个异类。这,大概就是他走下舷梯时内心恐惧的根源吧。最终,1900望空弹奏,旋律声中,抵达他理想的天堂,此时他内心未必不是幸福的、安宁的。对于他来说,生命就是因为琴声而存在,那音乐高于一切言语、表白以及爱情。他是来自海上的孤鸿,音乐是他的宿命,最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