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在外面买房安家,难道他们真的打算以后子子孙孙都永远不回老家生活了吗?

抛砖引玉者


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物种,就像一粒种子,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大。

我是2002年从山东到西安的,在我们那个市场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来这里做生意的,大家都怀着美好的愿望,想在这里挣几年钱然后回老家生活,所以来的时候都是上旧货市场买了最便宜的床桌子电视等日用品,就想着等哪年挣了钱回老家后这些东西就都扔了,当时住在店里的二层楼上,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刚开始对西北的气候很不适应,感觉这里空气太干燥了,上饭店就是吃面,饮食也不习惯,那时非常想回老家,想家里的亲人。

但是一年以后就慢慢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就把孩子从老家接过来上学,再慢慢的感觉老住在店里也不像家的样子,于是又首付了一套房子,等房收了又一点一点装修好,又置办了家具家电买了新床品,就这样像燕子衔泥一样一点一点的把家建立了起来。

再过几年,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没离开西安,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真正的家,反而回老家感觉很不适应了,尤其是夏天,感觉到处都是潮湿的,因为我老家离海边不远,属于海洋性气候。

再到以后,我感觉以后也要在西安养老了,因为孩子要在西安找工作,要成家立业,我们老了以后肯定要跟孩子离得近方便互相照顾。老家这两个字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

老家是什么?是你从小长大的地方,你的父母亲朋好友在那里,是你割不断的乡愁,但是人总是要成长的,尤其是这些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舍弃了祖祖辈辈在那里生活的家乡,奔向了陌生的城市,然后在那里繁衍生息,老家对你的孩子来说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不明白为什么过年你非得要拎着大包小包奔赴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地方,他认为自己从小出生的地方就是家,渐渐的他长大了,成家了,他的孩子有可能又奔赴了另外一个地方,他体会到了自己对老家那份难以割舍的感情,但是他也左右不了他孩子前进的脚步。就这样,又是一个轮回。

人要学会随遇而安,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管在哪里能发展的更好生活的更幸福哪里就是家,不要让老家这个概念禁锢住你前进的脚步。


微微水暖厨卫


子子孙孙都回去,有那么多宅基地盖房吗?有那么多田地种地吗?想什么呢?你自己是农民,你的孩子不是,孙子更不是,你喜欢回去,因为那是你的老家,而你的孙子可能一天都没在那生长过,怎么可能回去?


荷叶莲莲VCR


我老伴大侄在昆山买房安家,一家三口,大侄搞装修,人工贵,挣钱容易,前年来淮南,大儿十年前买的新房,市府旁边,高配房,即走道门厅都大,价也大,高20%,129平米,60万,车位7万,现价110万,大儿媳退休才装修入住。看到我大儿新房装修,至少30万,去家具也要25万,大儿只花12万,人工只有昆山半价,

昆山上海隔条小河,服装加工业发达,口袋等小部件要用手工,拿回家做,不耽误家务,每月挣6千元,老家沒有这个好事。上学,江苏高考分数线低,必须是本市户口,农村户口转走了,回不去了,老家有房,还是我设计的,地皮大大的,不考虑容积率,上海5.5以上,老家按0.5设计,即一平米地皮,建筑面积0.5平米,两层小楼,外走廊,大阳台,

户口不迁,儿子只能回安徽上学,上杂牌大学,去年毕业,牛得很,国企铁四局都不愿进,儿子更不会去昆山,老了,回老家,兄弟四人,三个在老家,家乡条件好,主要是钱难挣,物价低,交通也好,离汤池风景区

7公里,我二姐二儿也一样,在无锡买了140多平米房子,老婆儿子住,自己去青岛包工程,老家有房,户口不迁。老大,老三,也打工,未在城里买房,户口不迁,说明农村还有希望。



像您这问题,曾经我也有了解过啦!只能说管好自己这一代两代的事,子子孙孙的事不是您能操心的啦!记得两年前在深圳开店,一个相当低调的大叔!一件《徐其俢》凉茶的工衣,一条黑西裤,一双回力凉鞋这就是他的标配。因为同一个商场开店的,总免不了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有一天下雨,突然听到他来了句:唉哟!早上都不记得把车开到车库啦!当时那里知道他那么有钱哦!心想:这大叔还真有意思啊!连部电动车都那么爱护……

直到有一天外出无意间他开着自己霸气的宝马经过我身边,问我去那需不需要送送我!!当时内心相当的震撼,后面我跟隔壁店老板娘打听:那凉茶店做凉茶那么好赚吗?昨天我竟然看到他开了辆宝马。

隔壁老板娘笑着对我说:他在深圳有二幢房子出租,听说一楼租给别人做店面每个月租金都有2万多啦!后面继续介绍那凉茶店老板的出处,茂名人、有两个儿子。

有一次因为听他说家里田地让人占了的事!按我们老家这算是大事了,我问他:怎么处理?

他说:管不了那么多了,现在都不在老家!

我:难道就这样不要了吗?你不是有两儿子吗?不怕将来他们埋怨你吗?

他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啦!现在户口都迁到深圳了,有的时候跟他儿子说老家的事!他们都不愿意说、感觉他们是不想回去你啦!

俗话说:落叶归根,这个根或许只是自己儿时的记忆!强加不了给下一代啦!





景老湿


跟我爸想法还真一样。我们在市里买房子,我爸就说不要买,买了干嘛?买了之后我爸还说孩子上学镇上也可以,我真是醉了,能给孩子好的,为什么要将就呢?难道我要让我的人生在我孩子身上再演一遍吗?你不为我着想,我还要为我的孩子着想呢?在我爸的想法里,就是孩子能活着就好,别的什么都不用讲究。这其实就是穷一辈子的想法,说实话我瞧不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垚羽妈妈


我公公婆婆农村人,农村户口,把三个孩子都供出来,在城里安了家。然后他老两口就把老家的大门一锁,让我们在城里给他们买了一套小房,按月和三个孩子要生活费,说啥也不回农村了。为了表明和农村彻底决裂,前几年还托人买了公墓,那意思是以后死了也不回农村了。


田园方舟


城市化进程这么快,现在很多村子都已经空了,就在村子里的老人也越来越少了。十年前,我去朋友的老家吃饭,他们村子里已经基本没有人了,村子里树很多,中午我就感觉外面很阴森。

现在年轻人包括中年人的生活圈子已经完全脱离农村了,唯一还关联的就是住在村子里的父母。而且这是一种趋势,你周边的人都离开了,你怎么能够留下来呢?离开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

离开村子很多人在自己所在的县城买了房子,毕竟县城还是首选的。但是有很多发展不错的年轻人已经在其他城市买房居住,和家长的联系也就只剩下逢年和父母团员啦。

还是大势所趋吧。未来的农村想要继续维持这种小农经济家庭联产的模式很难,因为农村已经没什么人了,庄园经济一定会再次崛起的。



上木下的桑


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就这个道理了 什么地方是老家我想没有人真的知道 我们都是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的 那里有家那里就是家 我老家锦州的现在就一个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亲属 家人父母都在这里 你说那里是老家 对于我们锦州是老家 对于我侄女我们现在居住地就是老家


两三事的生活方式


我本人是龙岩长汀县城里人,到厦门打工结婚生小孩,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在厦门已经工作了二十几个年头。从小伙子到年过不惑,从单身汉到为人夫为人父,从外来工到最终在厦门安家落户,几十年的人生旅程,一直能安于此地,扎根成长,不能不归功于我们在这里有个温暖的港湾,能够安居乐业。几十年了,老家没房没地,小孩虽然能听懂老家话,但讲老家话就像外国人说中国话一样,我本人在老家也没认识几个人,小孩在厦门出生,学习工作都是在厦门,所以不管小孩和我本人都是不可能回老家了,目前我54岁已经病退,房子二套已经还清房贷,每月拿1289元退休金,回老家也是要租房子生活,留在厦门还能打点零工,多存一点钱养老和到处旅行,更重要的是在厦门工作几十年认识的朋友也多,所以我们是不可能回老家生活了!











胡椒粉55266121


我就是一个啥也不是的人,离开农村二十多年,之前我老想着回农村老家,这几年不想回去了,我也把农村的宅基地卖了,我的孩子都读高中了,他们对老家一点印象都没有,根本就没有回家的意识,再说了,我年轻的时候都不想住在老家,现在让孩子们回农村去生活,这不公平,思前想后决定绝别老家,不再回去了,有时也回家看看,村子里的人都不认识了,只有那些五六十岁的人还勉强认出几个来,,,,现在的我既无处安放灵魂又无处站住脚跟,爱咋滴咋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