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诸葛亮,抛开道德层面,你在《三国演义》中会自立为皇帝吗?

xxhfb


人贵在自知之明。方向问题上一定要正视自己,你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问自己能干什么;将才是将才,帅才是帅才。万人之上显位谁都向往,但这把顶尖位置不是谁都能按得住。如果当年刘备没有过早归西,三国结局也可能会重写。


关山渡远


大家对于三国时期刘备阵营的军师诸葛亮,想必都十分熟悉的,在罗老师的三国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因此很多三国小说喜爱者都十分崇拜这个蜀国的丞相。说到诸葛孔明这个人,我们不仅为他的超高才智所折服,更为他一心一意效忠蜀汉江山几十年不变而感动。

在当初追随了势力还比较弱小的刘备过后,他就一直辅佐在刘备身旁,为刘备势力的崛起和蜀国的建立都贡献了非常大的功劳。而等到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是像曾经答应刘备的那样,尽力辅佐废柴阿斗。

大家都知道,虽然说是辅佐刘禅,但是实际上在刘备死后,基本全是靠诸葛亮才撑起了蜀国的江上,而阿斗这个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的皇帝就像一个摆设一样。我想看到这么一个不争气的皇帝,诸葛亮心里也是又气又无奈吧。那么如果当初发动的北伐战争如果取得了胜利的话,他会不会把阿斗这个废材皇帝给弄下位置,让其他更有能力的人或者自己来当皇帝呢?这种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接下来我就为大家分析一下,看看诸葛亮有没有可能做出这个决定。

时间还是要回到东汉末年来说起,当时天下纷争,各大诸侯势力都成了割据一方的存才,相互大战谁也不服谁。而有战争的地方就会有需要,各大势力对于人才的需求都十分迫切啊。而诸葛亮虽然有经世之才,也有这伟大宏远的抱负,但是他却选择了一直隐居在隆中这块小底盘,没有接受各大势力的邀请。只因为他有着很高的理想,要么不入仕,要么就要身居高位,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当刘备放下身段连续三次来请他出山,并且给了诸葛亮很高的职位的时候,诸葛亮心里是十分感激刘备的 ,因为当时天下诸侯中,虽然刘备势力还很小,但只有刘备这么信任他。

之后诸葛亮就一直追随在主公身边,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将蜀国江山从无到有,将刘备曾经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而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没有放弃主公的心愿,一边辅佐刘禅,一边积攒力量准备向北征伐曹魏势力。经过了数年的积累,直到建兴四年,北伐的准备工作终于做好了。而这时候诸葛亮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曹魏那边的皇帝去世了,而新皇帝才刚刚上位,所以政治局面并比较混乱。

所以诸葛亮就立马率领着大军出征了,当时正忙着治理内部的曹魏势力野顾不上诸葛亮的讨伐,所以在战争初期,诸葛亮的北伐战争比较顺利,连续占领了很多城池。但是随着曹魏那边反应过来,北伐开始出现了重重困难,甚至在后来曹魏加大增援兵力的时候,诸葛亮的军队就扛不住了,打了很多败仗。

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十分难以接受的,他就夜以继日地想办法结果最终把自己累死在了途中。诸葛亮一死,蜀国的北伐自然就宣布失败了。从这里我们也就可有看出,诸葛亮这一生可谓是忠心不二的,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为蜀国效力,所以他背叛刘备的意愿,废掉阿斗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重新选皇帝也跟他的理想不符合。要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直将丞相管仲作为自己的典范,想做一个君臣相互敬畏的丞相。所以无论是发生了什么,他都不会违背自己的理想,更不会违背作为人臣的基本道德。无论北伐成功还是失败,为蜀国效尽最后一份力,想必这也是诸葛亮一直的愿望。


牧之文化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是诸葛亮,抛开道德层面,在《三国演义》中不会自立为皇帝。理由如下:

第一,政治舞台中,每一位人才都有适合他上演的角色。智慧的诸葛先生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有德无才的刘皇叔适宜皇帝角色,而自己虽有经天纬地才华,最适合的角色就是辅佐帝王。人贵在自知之明,人必须能正视自己,选择自己适合的角色去演。

第二,刘禅虽然在德才上与先帝无法相比,但是后主继位顺理成章。诸葛亮一定明白,刘禅演不好蜀国皇帝这个角色,但是即便是自己替换刘禅,自己也演不好皇帝这个角色。

第三,政治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的抱负,诸葛先生虽身为宰相,他的权利已经达到一定的极致,在相父的角色上,丝毫不影响他个人愿望的实现,也不影响个人人生价值的发挥。

第四,可以抛开道德,但是有一些老臣对先帝的忠心,对刘禅的期望是不容忽视的,诸葛丞相的威望是基于辅佐先帝或后主的前提下,倘若诸葛丞相取代刘禅,势必会阻碍重重。打不到狐狸惹一身骚气,这类的蠢事不会发生在诸葛先生身上。


石丞子


三国之中诸葛亮就是抛开道德良心也不能成就皇帝之人,因为要成为皇帝必须有(皇者霸气,帝王之术,统治將帅,震压四方,)才能成为一代圣皇,所以诸葛亮成不了皇帝,他只能做个贤臣之人啊!





赵柱良


如果我是诸葛亮,抛开道德层面,我绝不会在《三国演义》里自立为皇帝!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以皇叔之尊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臣有知遇之恩,累三世难以为报,所以臣万万不能自立为帝;

二,先帝白手起家创立蜀汉基业,与臣共谋大业二十余载,以图匡扶汉室,解民众之倒悬,救苍生于水火。先帝与臣入则同餐,出则共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臣万万不能自立为帝;

三,怀帝(阿斗)天资仁敏,爱德下士。(阿斗大智若愚,老谋深算,汉亡后不惜自毁形象装疯卖傻,以保全汉室血脉,后人委实误人深矣!)白帝城先帝以国之重,托孤于老臣实乃肝胆相照,视臣如手足,所以臣万万不能自立为帝;

四,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汉室刘姓正统,异姓不可夺也!君不见董卓废帝定都长安,后死于义子吕布之手?君不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群起而攻之?如丧家之犬?换言之,献帝后期以曹操之雄,自立门户称帝于汉弱之际易如反掌,观其一生,也未如此。所以臣万万不能自立为帝!

以上拙文,承题戏说,不足为道!

如不喜,就喷之!并赐教!此谢过!


楚襄蛮


如果是诸葛亮,最重要的是拥有诸葛亮通天彻地的智慧!这是回答这一假设的问题最重要的前提。

《易》是兵家之大法,“不知《易》者不可为将帅”,诸葛孔明是历史上贤相和兵学大家。显然,诸葛老兄亦是知《易》之大家(《马前课》逆料数千年后之事)。他会不会自立为皇帝这样的假设,和问诸葛亮会不会想当“齐天大地”(蠢地)一样的荒诞无稽。所以,答案是当然不会!

孔子曰:《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既然是“抛开道德层面”,那么,我们就只论乾坤之道。

《易》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诸葛亮是中国茫茫史海里不多见的“大人”。以其洞察吉凶之智,更知顺时应势,道法自然而不违。

以乾坤之道论之,诸葛亮因由刘备“三顾茅庐”,“遂许先帝以驱驰”,必深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坤道大德之意。坤地之德在于“顺”着乾天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厚承载万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其如此,地才能成其与天相配之事功。

正如“坤卦”的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安贞吉。”

故有诸葛孔明之德之智之功世代流芳。


行之说易


不会,刘备死后诸葛亮实际就是掌权人了

类似于曹操前期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没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个谋反罪名,还不确定能成功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隔。但是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想要夺权称帝的打算。究竟是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还是另有隐情呢?千百年来,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家的目光,诸葛亮是否有野心?也必须要用史料来证明,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北伐成功,他便要受九锡,九锡是权臣夺取皇位的工具,诸葛亮自己说要受九锡,这说明什么?

诸葛亮虽然没篡位称帝,但是在他干掉了李严以后,蜀国的军政大权几乎可以说全部在诸葛亮或者说荆州集团的手中,诸葛亮是一个实质上的皇帝,刘禅只是傀儡罢了,诸葛亮也就没有必要自己当皇帝了。

刘备的遗嘱上是想告诉诸葛亮:刘禅如果有能力就辅助好他,如果昏庸,你就自己决策。而事实上,蜀汉后期的许多重大决策,诸葛亮也都没有问过刘禅,从这点来看,他也没有违背刘备的意愿。


古今历史观文


很确切的说“不会!"

首先老大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自己的认知,能力一定要明确,才会在乱世中找到位置,得到位置,贪多嚼不烂,最后会导致一事无成。

想做成一件事,并不是你有超凡的单项能力就可以征服一切,每件成功都是无数的付出和幸运的映射,诸葛亮也有自己的管理团队,但他开会的时候可能只会以谋划战略战术为重点,但一个团队要想打赢,还得有充足的后备力量,财务,后勤,管理,人力等都是一大套系统,缺一不可,而且最后管理者还要决定方向。为什么军师往往都比较出彩,并不是每次都成功,而是失败会有人抗雷,那就是皇帝啊,千古帝王犯错的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数主意都是上面给的建议,他去选择的,随意军师的错误并不一定能显现出来。

而且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也会不一样,诸葛亮喜欢闲情雅致的生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做帝王没有消停的时候,也不会开心,压力很大。前院后院都得管,所以还是老二舒服。正因为他聪明,所以才会选择老二。





韩椅一


如果你是诸葛亮,抛开道德层面,会对刘禅这样的皇帝取而代之吗?

回答是不会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之所以受到拥戴,是打着恢复汉室的名义的,他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和当今的皇帝是同宗,当时很多的人受忠君思想的影响,才加入到刘备的队伍中的。

如果诸葛亮当了皇帝,恢复汉室就成了谎言,他就会失去一大部分支持的力量,失去人心的。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已把话说到明处,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让诸葛亮称王。刘备是深知自己儿子的无能的。

刘备能坦诚到这样的程度,是收买人心也好,是说的真心话也好,作为臣子的诸葛亮更不敢有非分之想,人家主公这么敬重你,你还能做不仗义的事吗?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会特别的有自知之明。别看别人都说我神机妙算,会用兵,辅佐别人出谋划策可以,自己却缺少雄踞一方的霸气。


sddz以书润心


因此,自立为帝不仅仅是道德能不能过得去,更重要的是,识时务,明大局,顺民心!蜀汉政权的核心价值观是传承大汉天下,延续大汉国祚,拯救大汉子民。正是这种思想,才使蜀汉政权受市人拥戴。假如刘备一死,诸葛亮废刘禅取而代之,这个政权自然不是蜀汉了,那些汉朝遗老遗少还会继续支持诸葛亮政权,而不骂诸葛亮国贼?刘备嫡系文臣武将能接受这个事实而不反抗?曹操孙权不借此机会为汉朝收复失地?所以假如诸葛亮称帝,结局很可能就是内忧外患,寝食难安。

因此,我是诸葛亮,绝不会废刘禅自立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