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人的智慧出發,探究防瘟疫的道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發展

在古代,如果發生了瘟疫,雖然不像現代交通發達的原因下傳染那麼快,但是因為古代醫療水平比較落後,一旦發生瘟疫,致死率非常高。

縱觀人類歷史,比較知名的兩大瘟疫,一個是歐洲黑死病,另一個就是鼠疫。

歐洲黑死病時期的畫

黑死病在歐洲造成了2500萬人的死亡,而在明朝史料記載,明朝的鼠疫造成山西、直隸、河南三省人口大量死亡,等到8年瘟疫過去之後,人口剩下了不到1300萬。那麼,古代人是通過什麼方法來控制瘟疫呢?他們都是用什麼手段來治療得病的人呢?

鼠疫

1,國家和官員們集體反思

在古代人們往往非常迷信,認為發生瘟疫是老天發怒在懲治人間,因此在瘟疫爆發後,朝廷會重點治理貪官汙吏,而各地官員也會躬身自省,並且趕快祭拜上天,希望上天能夠饒過百姓。國家會將之前審過的案子重新梳理一遍,如果有冤假錯案儘快平反。這個方法的意義在於通過官員方面的整頓與鞭策,讓他們不敢對疫情怠慢與對老百姓麻木。

第2,治疫先治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健康之本。在古代,發生疫情後,地方政府通常將一些藥品直接投入到井水裡面,讓老百姓打井水喝,從而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他們也有一些專門抗病毒的中藥方,比如現在很多抗病毒口服液都是純中藥製劑,通過提前飲用這些藥品來達到預防的目的。

第3,軍隊強制隔離封鎖村子

隔離病人對自己和其他人都有好處,因為接觸容易把病菌或者別人攜帶的病菌交叉感染,古人很早就懂得這個道理。

一:《黃帝內經》的智慧

其實中醫一開始就知道,這次是"瘟",是來自於江海鱗甲。《黃帝內經》引《上經·尚時》曰:"瘟之至也,非江海鱗甲之類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蟲獸毛羽而不存。"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如果人類對野生動物很偏愛,會隱藏著巨大風險。原因是由於動物與人身體的相似性,遠遠超過植物與人。所以很多傳染病"人畜共患"的特點。簡單說就是一部分動物會得的病,人也會得。

《黃帝內經》

人類很多傳染病都與動物有關,比如HIV、SARS、埃博拉以及各種禽流感、豬流感等等。其原因在於,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它們的生存環境複雜多變,且種類和數量繁多,因此成為各種細菌和病毒的自然宿主。細菌和病毒在這些動物體內存活,並不斷變異、進化,最終就有可能出現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

黃帝

《莊子》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冥想與打坐能使人免疫力倍增,對自身免疫力的增強都有重要作用,也會減少焦慮。其中,睡眠、運動的重要性已經被很多人知曉,但冥想打坐對免疫系統的重要作用,至今仍只受到少數人的重視。

廣成子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避免瘟疫的兩大重點是:第一,不吃野生動物;第二,冥想與打坐。

二:明仁宗朱高熾的警告

由於果子狸生活於叢林中,而且體型敏捷,較難捕捉,所以古人對它"情有獨鍾"。人們通常有這樣的心理:越是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是覺得珍貴。因此達官貴人們更是將其視為難得的野味。在宋代紹興年間的《山家清供》一書中曾經記載:有一道名叫"雪天牛尾狸"的菜譜,"去皮並腸腑,用紙揩淨,以清酒淨洗,入椒、蔥、茴、蘿於其內,縫密蒸熟,去料物,壓隔宿,薄切如玉。雪天爐畔,論詩把酒,真奇物也。故東坡有'雪天牛尾'之詠。或紙裹糟一宿,尤佳。"

朱高熾

連大文豪蘇東坡也不禁對其歌詠。然而,這些溢美之詞背後,則是時人對果子狸的瘋狂。明朝時,明仁宗朱高熾做了個開明的決策——不再讓人採辦包括果子狸在內的珍饈美味。《明史·卷五十八》記載:有大臣上奏,請求按照慣例赴南京採辦果子狸。明仁宗對其嚴厲斥責:"小人不達政體,朕方下詔,盡罷不急之務以息民,豈以口腹細故,失大信耶!"在明仁宗這番訓斥下,大臣們有所收斂,當年朝廷上流行的"食野味"不再盛行,可惜朱高熾是個短命的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駕崩。

朱瞻基

兒子朱瞻基是個愛玩愛吃的人,開始放鬆了對果子狸與其他野生動物的禁補令。據民間傳說,朱瞻基酷愛各種小動物,經常一邊吃著野味一邊玩蟋蟀。因此,朱瞻基在位期間,民間又開始對果子狸毫無節制的捕殺。

三:清代

到了清代時,這種野味便顯得更彌足珍貴了。袁枚在其所著的《隨園食譜》中有這樣一番描述:"果子狸,鮮者難得。其醃幹者,用蜜酒釀,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計水泡一日,去盡鹽穢。較火腿覺嫩而肥。"

《隨園食譜》

朱高熾估計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禁止殺果子狸的命令被後人當做耳邊風。

參考書籍:

《黃帝內經》

《莊子》

《山家清供》

《明史》

《隨園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