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否真的篡改诏书谋夺帝位?为何继位之后圈禁参与夺嫡的阿哥?

我一直走不停留


对于这个问题,近日有一份遗诏现身。其内容用三种文字书写,也杜绝了改动的可行性,其上明确表明雍正继位。


繁峙下刍狗


导读:

其实历来雍正上位的争论无非是以下三种:1:改诏篡位;2:有诏上位;3:无诏夺位。

改诏篡位

首先应该排除的就是这种说法。原因有三点:

1:在清朝,称呼皇子必须在前面加一个“皇”字,即传位皇十四子,改诏之后,应该为:传位皇于四子,语句不通。

2:古写的“于”不是今天的写的“于”,是“淤”去掉三点水旁的这个字。这样不能改。

3:清朝的圣旨都是左边满文,右边汉文,在圣旨中间盖个皇帝大印,汉文部分可以改,满文部分不能改。

因此,雍正上位不可能是改诏篡位的。

有诏上位和无诏夺位

笔者是偏向于有诏上位的,原因如下:

1:康熙晚年最喜欢的是雍正

康熙晚年,曾让皇四子胤禛代替自己去天坛祭天。这个是皇帝才能行使的礼仪,康熙这个时候让胤禛去祭天,说明,康熙晚年最喜欢的就是胤禛。

2:雍正最适合做皇帝

首先来看看雍正即位的几位极具竞争力的皇子:

废太子胤礽:

胤礽时康熙最喜欢的儿子,康熙曾经多次让他监国,康熙花了大力气培养他。可是,胤礽贪婪无度,而且恣意妄为。在所得远高于诸皇子的情况下,胤礽仍不满足,经常私自动用大内的库银,还派遣自己的家奴索取地方官员的贿赂;在权力极高的前提下,仍然不满足,经常在康熙面前斥责大臣。康熙杀了胤礽的三外公索额图,导致皇太子以一种试探的态度接近康熙,让康熙龙颜大怒,一废皇太子。废黜皇太子之后,各个皇子互相争夺嫡位,大臣们也是随风倒。为稳定朝纲,康熙皇帝只好复立皇太子,哪知皇太子不肖更甚从前,无奈二废皇太子,将之圈禁,再也未放他出来。

废太子是康熙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但是康熙晚年时,他已被圈禁9年,让一个被圈禁9年的皇子继承大统,朝中又无人何势力支持他,怎么能稳定朝纲呢?

大皇子胤禔:

大阿哥胤禔是太子反对党最开始的领袖,他年龄最长,康熙非常宠爱他,只可惜不是嫡出,最终没有被立为皇太子。在一废皇太子过程中,大皇子胤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胤禔这个人太愚蠢,在一废太子之后,竟然向康熙奏道:“废太子不孝,我知道父皇您想杀他害怕但一个父杀子的罪名,那么我替你杀吧!”气的康熙一怒之下将其圈禁,此后再也没有将他放出来,他也从此之后告别了历史舞台。

康熙晚年时,他已被圈禁14年,同样,康熙不可能选他为皇位继承人。

八皇子胤禩:

八皇子胤禩是太子反对党的第二任领袖,他办事能力极强、为人谦和、善于团结群众。可是,他的问题就在于与废太子相斗过甚。在太子被废过程中,胤禩领导的八爷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废太子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这么做就是跟康熙对着干。虽然胤禩贤能,但是康熙不喜欢他,多次打击他。在死鹰事件之后,甚至召集身边的皇室宗亲以及各个大臣,说出来那句:“此辛者库贱人之子,我与他父子之情断绝!”的话,这就是对天下人说:朕不会立胤禩为继承人。

如果选胤禩作为下一任继承人,那么康熙皇帝的身后名会如何展现?这将是康熙所要考虑的问题。

十四皇子胤禎:

康熙晚年,曾派胤禎担任抚远大将军,康熙曾在私底下称之为:“大将军王”,他成为了皇太子的人们人选。然而他又一个缺点:喜怒形于色,这是作为帝王最大的忌讳。当胤禎大胜归来,康熙就让他继续戍守边疆。

若要立胤禎,那么康熙应该将其留在身边,然而康熙让胤禎戍守边疆,就已经明确表达了康熙的决定,即:不会立胤禎为皇太子继承人。

皇四子胤禛

介绍胤禛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这张图叫《卞庄杀虎》,作者正是雍正。画中所表达的是:让两虎相斗,待两虎精疲力尽之时,卞庄出来将两只虎杀掉。这不正对应着太子党跟八爷党斗的两败俱伤的时候,自己再来夺取皇位吗?

胤禛这个人很会察言观色。在一废皇太子过程中,胤禛也有参与,但是当胤禎察觉到康熙有复立胤礽的想法时,胤禛立马调转方向,维护太子。当康熙在诸位皇子面前表扬胤禛时,胤禛当面否决,并维护诸皇子。

从胤禛的个性来看,他是最适合当皇帝的。


雍正即位之后,对参与九子夺嫡的人都有所惩罚,将他们圈禁。皇三子胤祉因为参与不深,而未获得太大的惩罚;皇十三子胤祥因支持雍正即位获得了极大的荣宠。正史中除了这两个皇子其余都被雍正收拾了。


关于九子夺嫡的历史,可以关注笔者在1月8号道1月16号写的文章,关于雍正即位的文章在1月15号。


心说历史


雍正暗中加笔篡改遗诏只不过是民间传闻而已,他的继位是合法的。经过如今众多的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康熙的遗诏其实有多种语言,有满文、汉文、蒙古文等。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雍正命人将遗诏中汉文的“十”增加一笔改为“于”,但其他几种语言是无法修改的,而且通过专家研究,清朝对皇子们的称呼也并不是四皇子与十四皇子,而是皇四子与皇十四子,在各类清朝史记中也都如此,没有例外,并且“于”在古代中只代表这人名,而遗诏中一般都会用“於”,即便要修改也并不如民间所说的那样简单。

因为这份遗诏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压根也不存在“传位十四子”或“传位于四子”这样的字眼,即便是有人改了汉文,也无法改满文和蒙文。而且,史料记载,康熙在离世前,当天还曾三次召唤雍正,向其嘱托后事,可见事实真相并不是野史中记载的那样。而如今在很多电视剧及各类小说中,都将雍正描写的非常负面,从而也影响了人们对雍正的看法,所以相信了野史中所记载的事情,而忽略了真相,事实上雍正是没有办法篡改遗诏的。 并且在前几年,专家发现了康熙的遗诏。将其展示在了众人眼前,遗诏中清楚的写的就是:传位四子雍亲王,而不是十四皇子,这也随之为大家解开了这个千年的谜团。所以野史中记载的雍正篡改遗诏,并非真实,也完全没有篡改的可能性,事实的真相就是雍正皇位是康熙名正言顺传给他的,并非他抢的。

最后说说当初涉及到夺嫡的兄弟,雍正
都差不多圈禁了,还改名的改名,并且还在朝堂上拼命骂。 不说太子胤礽了,胤礽在康熙年间的时候就被废黜,禁锢于咸安宫了。在雍正当上皇帝的时候,胤礽被改了名,并在雍正二年的时候就幽死了。 第二个估计就是康熙的大阿哥胤禔了,他也是在康熙年间的时候就被削爵囚禁,在雍正十二年的时候死了,活了挺久的,活了63岁。 第三个就是三阿哥了,三阿哥在大阿哥和太子都被康熙圈禁的时候,自己是有着很大的成为皇帝的机会的。但是,在雍正继位后,雍正被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在雍正的好弟弟十三去世之后,三阿哥发了牢骚,被雍正知道后,雍正就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随后的八阿哥之类的,野史君就不说了,大家在影视剧中了解的也够清楚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不了解了。雍正这么讨厌自己的这些兄弟,这些兄弟为了皇位做了这么多的事,而自己也是最后都将这些与自己作对的兄弟都关了起来,都圈禁了。 那雍正为何不直接杀了他们呢?反正,历史上为了皇位杀了自己兄弟的人的人那么多,连李世民也杀了几个兄弟。 其实啊,雍正之所以没有把自己的这些兄弟都杀了,只是因为清朝始祖——努尔哈赤的一句话。 当初,努尔哈赤都快打下江山了,建立了后金。努尔哈赤看到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了皇位自相残杀,即使是亲兄弟,都会自相残杀。 所以,努尔哈赤就十分厌恶这件事,就立下了规矩说:“嗣君不可杀兄弟。” 也就是说,只要是当了皇帝的清朝皇帝,都不能杀兄弟,所以雍正就一直没有杀兄弟,只是圈禁了他们。


清水隐士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西藏称呼为文殊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即,生于北京紫禁城。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在二废太子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的统治,实行。废除制度,实行,[1][2]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建立,实行官绅。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平定。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监视臣民,设立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之,传位于第四子。


三农大健康


石门光影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说雍正是否篡改诏书夺取帝位的事。民间有传说胤禛(康熙的第四子,就是后来的雍正帝)这一派人,将康熙的遗诏“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胤禛才继成皇位,改年号雍正。这里要说的是此说法的真实性有多大,清朝的公文都是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就是将十改为于,那满文怎么改,所以说这种说法不可信,是后人杜撰的。之所以有此类传说,还是雍正与胤禩等人争夺皇位及雍正继位后吏治有关。

好了,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再说说下一个问题。

雍正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其中就包括对参与夺嫡阿哥的圈禁,这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很自然的事。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位多为世袭制,由于封建皇帝至高无上,因而父子兄弟间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的事例不绝于史。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他的哥哥隐太子李建成和弟弟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

明成祖朱棣,在洪武三年时,册封为燕王,其侄子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南京。建文四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年号永乐,世称永乐大帝。

历史上这种父子兄弟之间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的事还有很多。

回过头来再说雍正帝,胤禵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个儿子,是雍正的亲弟弟,由于成长经历不同造成兄弟感情一般,再加上“九子夺嫡”中,兄弟俩始终处于对立面。

作为胤禛夺嫡的最大障碍,八阿哥胤禩一直以来是以贤明笼络了一大批人,十四阿哥就是八爷的坚定支持者,但是在“九子夺嫡”中后,八爷胤禩多次被打压,已呈失势之态,此时的胤禛正韬光养晦,尽“忠、孝、仁、义”之道,一心想通过不争不竞的方式,得到储位。

康熙晚年,准噶尔叛乱,此时的胤禵在众皇子中年轻有为,颇有才干,因此得到了康熙的器重,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

在胤禵出征前,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亲自在泰和殿授印。胤禵一身戎装,上殿受印。而其他皇子则与二品以上大员,身着蟒服,在午门外迎送,可以说是荣耀之极。

此时风传胤禵最有可能得继大统。这话自然也传到了胤禵的耳中。既然胤禩失势,胤禵自然要努力搏一搏,争取成为皇位继承者。

皇位面前无亲情,这个时候的胤禵和胤禛,真正是到了争锋对决的时候了。

康熙病逝,临终前遗诏胤禛继位。虽然事发突然,但胤禛不愧是政治高手,他命九门提督隆科多全城戒严,继位大典完成后,他才宣告康熙病逝,并主持国丧。

那边胤禵得到消息后,黄瓜菜都凉了,胤禛已经成了新君。

这边还不等他有所行动,胤禛便卸了他的兵权,把他召回,但又不让他进京城,对他严密监视并软禁于景陵。此后又削爵停职,将他永远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石门光影


说雍正篡位有点太可笑了,“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传位于四阿哥”的说法太幼稚,传位诏书用满汉蒙三种语言书写,想改根本不可能。

从雍正继位后的表现来看更说法其合法性,老爹康熙是千古一帝,他的心思不是现在我们这些屌丝能比的,他在皇位继承人上的考虑绝对周到,要说老四抢了老八的位子还有的一争,要是抢的是老十四的未免可笑,十四是有军事上的才能,但年轻气盛,远不及哥哥们的城府,这种性格带兵打仗是高手,玩政治不行,康熙不会看不到这一点。至于老八,城府够深,宽厚仁爱,但康熙的继承人是要有开拓进取之心的,不是选仁君。

还有说法是康熙是看上了弘历才选的老四,这个就听听就好。



球哥说历史


“九子夺嫡”一直是清宫剧永远绕不开的重头戏。康熙六十一年,69岁的康熙皇帝还没来得及宣布皇位继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畅春园猝然离世。

在他驾崩7天后,皇四子胤禛凭一份《康熙遗诏》登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但由于康熙生前没有明确指定谁是皇位继承人,有关“雍正篡位”的各种传说悄悄流传开来。

之所以引发多方猜测质疑,是因为《康熙遗诏》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份书面遗诏,这在当时的人们来看简直是不可思议,连皇子们也非常惊讶,没想到在争储中最不积极的胤禛成了笑到最后的人,而原本胜券在握的十四阿哥却惨败。在诸多相关的影视作品中,胤禛继位的过程都极具戏剧性。其中有一个版本最为流行,故事称雍正改了康熙留下的遗诏,把其中的“传位十四子”加了一笔,改成“传位于四子”,才挤走了十四弟成功当上了皇帝。

近日一份《康熙传位遗诏》(复制品)现身北京市档案馆的《中国档案珍品展》上。关于雍正加笔将“传位十四皇子”篡改为“传位于四皇子”的民间传说,遗诏给出了准确答案。

这份遗诏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在一幅长1.5米、宽0.8米的卷轴式黄色宣纸上。

遗诏中汉字有1700余字,内容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康熙在位60年的丰功伟绩。据考证,这部分内容是在康熙五十六年时就已经书写好的。

有趣的是,康熙在上述遗诏中总结自己的一生,还不忘吐槽一下“皇帝不好当”:“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

第二部分是遗诏的核心,宣告了皇位的继承人。关于传位是这样写的:“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因为这份遗诏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压根也不存在“传位十四子”或“传位于四子”这样的字眼,即便是有人改了汉文,也无法改满文和蒙文。更何况,古时的“十”子和“于”字都与现代的简体字不同,不是简单加个笔画就行的。遗诏只不过是民间传闻而已,他的继位是合法的。





刺猬的vlog


康熙朝晚年,国库空虚,吏治腐败,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晚年是想拨乱反正,改变这一现象的,受制于当时“九子夺嫡”的混乱朝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康熙皇帝是想找个能收拾的了这个“烂摊子”的接班人。康熙皇帝遍观诸子,唯有老四胤禛有这个魄力和能力。

所以,雍正本就是康熙选的帝国接班人,篡改诏书谋夺帝位是不存在的。

康熙皇帝圣明烛照,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后,接班人的人选就三人而已,老四胤禛,老八胤祀,老十四胤禵。老八最像康熙,以宽仁为怀,对于康熙晚年的状况来说,宽仁只会加速清王朝的腐败,所以老八出局。

老十四被封大将军王,派往西北打仗去了,如果继承人是老十四的话也就不会派他去打仗了,带兵打仗是好样的,治国你不行。老十四出局。

所以,皇位继承人只有老四胤禛。老四胤禛在康熙朝没少尽心尽力的为康熙处理难题,不结党不营私,素有“铁面王”之称,这是一个坚毅果敢,不怕困难的铁汉子。

老四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朝中大臣多是老八同党,都对雍正多有不服。对于雍正的吏法新政,参与夺嫡的阿哥会同朋党对新政百般阻挠,藐视皇权,致使政令不通,雍正下令圈禁了参与夺嫡的阿哥。


胡家小胡


没有篡改诏书,理由有以下方面:

1.康熙皇帝一直很喜欢四子雍正,

2.清朝传位诏书都是满汉文字一起写的,这很难修改的;

3.康熙晚年封十四王子为扶远大将军王,让他带兵去关外打仗,如果真想传位给他早就召回身边啦!

4.圈进夺嫡王子并不是因为内心得位不正,而是避免不必要的内斗!

附网络图:道光帝诏书

电视剧雍正照




奋进的火腿


清朝正史资料主张雍正帝是正当继位,而并非篡位。但是雍正是不是篡位,目前野史中也存有争议,之所以会有雍正篡位之说,是因为有学者认为康熙帝死的突然,他生前其实是属意十四皇子的,但是却被雍正篡改了遗诏。

雍正是篡位的吗

  雍正帝究竟有没有篡改遗诏?康熙临死前究竟属意把皇位传给谁?这也成为困扰世人许久的一大疑案。时常有人批判雍正帝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也有人质疑目前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假的。

 “传位十四阿哥”被雍正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这么乍一看似乎也说得通,但是这其实只是民间传说而已。清朝皇帝是满人出身,所以他们的遗诏不光有汉文的,还有满文的部分,更何况目前现存的康熙帝遗诏,也不是只有“传位于四阿哥”这几个字,康熙在遗诏上肯定了雍亲王皇四子胤禛的人品,认为他能够承继自己的大统,所以比起篡位,雍正帝正当继位的可信度更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