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满姿满色


问题:你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前言

这两句诗,出自清朝纳兰容若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王国维曾经盛赞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首诗就是其言情诗中的一流作品。纳兰为什么用闺情诗的方式“柬友”呢?

一、题目中的学问

木兰花,也叫做玉楼春,很像仄韵的七言律诗。在古本《纳兰词》中,这个词牌下面有一个词题:

“拟古决绝词,柬友”,

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传说司马相如有了纳妾之心,因此夫人卓文君心中不爽,写了一个《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据说,司马相如收到这首诗以后,"乃止。"

柬友,是写给一位朋友的意思。用一首闺情诗的形式,写给朋友,表达是男人之间的感情么?

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从上可见,古决绝词是以女性的口吻写给变心男子的乐府诗。

卓文君当年对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不顾家人的反对,宁可当垆卖酒,也要跟着司马相如受苦。爱人之间最纯真最美好的那一刻,就是人生初见的那一刻。假如这一生永远都想初见时该多好呀。

可惜,第一句中加了“若只”二字。

假如人生真得永远跟初见一样,又为什么会出现“秋风悲画扇”这种痛苦呢?

秋扇,在古诗词中有特殊的含义。

唐朝郑处诲《明皇杂录》中记载:

(李林甫)屡陈九龄颇怀诽谤,尸时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赐,将寄意焉,九龄惶恐,因作赋以献,

唐玄宗曾经送给宰相张九龄一把扇子,吓得张九龄赶紧写了一篇《白羽扇赋》献给皇帝,其中写到:

肃肃白羽,穆如清风,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意思是,感谢您在盛暑得时候给我这把扇子,不过马上秋天就来了,即使这把扇子用不上了,放在箱子里,也会感激皇帝的恩情。

意思是,皇帝呀,就算您不打算用我了,我也不会怨恨。虽然皇帝说没有那个意思,但是张九龄后来还是被罢相了。

这个秋扇最早的故事来自于汉朝的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的妃子,后来赵飞燕成了汉成帝宠妃,于是班婕妤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从此秋扇暗喻女子被抛弃,引申为男子失意于君王。这就是张九龄害怕的原因。

纳兰在“柬友”中,也用秋扇的典故,或许是对这个曾经的好朋友表示一种遗憾。这种遗憾不仅仅用秋扇来暗喻,后面还用了唐玄宗的典故。

三、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这两句直抒心意,似乎是这首词中最不需要特意研究的句子。其实不然。

在南北朝大诗人谢朓的作品中,有一首写给王季哲的诗,《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尔,故人心不见。

看过这首诗,可知纳兰这首词的上半句,有谢朓的影子。谢朓诗中也写到了秋扇:

辞宠悲团扇.

这首诗的结尾写到:

故人心尚尔,故人心不见。

这也是纳兰词中“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两句诗的出处。

四、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这个典故很常见,即唐明皇与杨玉环的故事。安史之乱以后,唐明皇逃离长安,在逃跑的路上,杨国忠被杀,杨玉环被逼自缢。

骊山上缠绵之夜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如今在夜雨中听着悲伤的铃声沉思旧事,那个亡魂真得没有怨恨吗?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说,杨玉环临死时并没有怨恨唐玄宗:

妃泣涕鸣咽,语不胜情,乃曰:“愿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帝曰:“愿妃子善地受生。”力士遂缢于佛堂前之梨树下。

2、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朋友呀,你是不是还不如当年的唐明皇呢?至少还能够许下比翼连枝的誓言。白居易《长恨歌》中曾写到: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生殿就在骊山之上 ,可见这首词的后面4句,化用了白居易的长恨歌。

结束语

纳兰为什么用一首闺怨诗,写给男性朋友呢?从第三、四句的出处就容易理解了。谢朓正是用闺怨诗的方式,写给了王季哲(谢朓的舅子)。在唐朝也有一首著名的闺情诗写给男子,就是张籍的《节妇吟》。

张籍和谢朓作闺情诗是为了委婉地拒绝对方的拉拢,两人都因此避免了杀身之祸。

不知道纳兰是写给哪位朋友的,不过明显不是拒绝对方,到有点像被对方疏远。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是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中的四句。大意是相爱的人初见的一瞬间最是清晰难忘的。但相爱的人就像扇子,秋天天凉就用不上了。所以本应当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却成了相离相弃。如今你轻易地变了心,反而却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这其实也说明了人喜新厌旧的本性。


纳兰这几句用了班婕妤被遗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的爱妃,却在汉武帝有合德飞燕以后失宠入冷宫。从前的相亲相爱,如今却成了相离相弃。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啊。如果一切停留在初次相见的感觉该多么美好,第一眼的无所挂碍,无所牵绊,一切都是像是久别的重逢。很多时候虽然初见时美好,结局却总是意想不到,也许人生总有那么多遗憾!


一切事物包括感情,有些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深入了解后才发现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秒。所以我们说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如果一切都停留在初见时,大概会记一辈子。就不会有之后的分分合合,吵吵闹闹,纠缠不休了。其实不在一起也好,留给你的总是第一面的清秀模样和不能在一起的淡淡忧伤。


跨洋时差五小时


纳兰容若的词中,最为家喻户晓的一句词,恐怕就是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了,这句词,包含着我们对于爱情诸多美好的幻想,不过,这句经典爱情名句,原本却不是用来写爱情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纳兰容若的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全词如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是词牌名,“拟古决绝词柬友”才是词的题目。古决绝词,是古诗的一种,内容是写女子控诉男子薄情,从而表态要与之决绝,古决绝词的代表就是托名卓文君的《白头吟》。柬友:柬,是信件,帖子之意。柬友即写给朋友。

从此词的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词是写给朋友的,内容是模仿古代决绝词中女子控诉男子薄情,来表达友情也应该像爱情一样,始终如一,至死不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悲画扇:用汉班婕妤的典故。传班婕妤被打入冷宫之后,写过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首诗中以团扇自喻,说担心秋天到来,天气冷了,主人把团扇扔进箱子里,恩情从此断绝。

这两句是说:人与人的感情,如果一如像初见时那样美好,又怎么会像班婕妤那样,因为秋天到来而悲叹团扇被扔弃呢?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这两句是说:如今你轻易地变了心,却说人的感情本就是容易改变的。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这两句用唐玄宗跟杨贵妃的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唐玄宗在马嵬坡赐死杨贵妃之后,在奔蜀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两句是说:如果你我有当初唐玄宗跟杨贵妃在华清宫里盟誓那样的深情,那么即使后来有如二人之决别,也不会生怨恨。意即若真有深情,那便不怨诀别。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最后这两句是说:可惜你还比不是当年的唐玄宗,他们当年还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愿呢!

这首词是以爱情喻友情,不过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当成爱情词读,这其实也没什么,因为这首词在内容上本来就是写爱情,只是在寄托了对友情的失望之感。今天读这首词,已经失去了当初的背景,完全可以当成爱情词来读。

而且“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非爱情不足以当之,大抵任何一个读者,在读到这一句时,都勾起了他们对爱情中初见之时的美好回忆,所以成了经典名句。

谢小楼


你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两句词是出自于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这是其中的第一二句,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两句词。那这两句词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也是比较容易解读,毕竟写得很简练,并没有使用典故,它大致的意思是:“人生如果能够像初次相遇时那样该要多好?然而现在已经是到了秋天,人们也就会在使用扇子,所以也就把扇子丢弃了。”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其实完全是以女子的口吻来写,从而也令他的这首词显得与众不同,充满了一种无限的忧愁之感;其实除了这开篇的两句之外,后面的几句同样经典,也是写出了爱情最大的遗憾,词也正是以一种巨大的情感来书写,于是也就令他这首词很是凄美,读来也是令人感慨万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从这整首词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但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引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这首词里处处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以及一种悲痛的情绪。作为一位深情的男子,纳兰性德大部分的作品都描写得很是伤感,往往可能只是那么寥寥数语,但是那一份细腻的情感,则是能够直击我们的心灵。

纳兰性德之所以会如此悲伤,也正是由于他的爱情,由于他在现实的生活中遭受到了爱情的打击,为此也就使得他悲痛欲绝,一辈子痛苦不已,而这首词也正是写给他的初恋情人。虽然现在关于他的初恋情人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他的表妹,两人是青梅竹马,可是这段恋情最终由于表妹入宫,成为了康熙的妃子,也使得这段恋情从而给他带来了无限的痛苦。

现在经过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则是得出不同的答案,认为纳兰性德的初恋,应该不是表妹,而是与自己府中的丫鬟,这样的恋情自然是不可能受到家人的肯定,自然也不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为此这段恋情最终也是无疾而终。

那在这里就要稍稍介绍一下纳兰性德的出身,作为清朝最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也是有着高贵的出身,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朝一代权臣,然而他自己也是康熙身边的红人,深受康熙的赏识,并且还与康熙有亲戚关系,他还是康熙的表弟,也正是还有这样的一层关系,为此也受到康熙的赏识,那就顺理成章。

纳兰性德也正是有着这种高贵的身份,自然也就不可能与府中的丫鬟相恋,最终也令这段恋情无疾而终,成为了纳兰性德一生中永远的痛,而这首《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也正是为了纪念初恋而作,从而他以女子的口吻来描写,也就令这首词显得更加的伤感,也更加的凄美。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令你满意,要是觉得还满意的话,那么请给我点一个赞吧!


品诗读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有“清李后主”之称的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诗文简译:

初恋是多么的美好,为何于秋风中悲叹。


原以为会此生不渝,眨眼间却各自相飞。


山盟海誓今生偕老,我从来都无怨无悔。


你的冷漠无情无义,不过是最美的谎言。

纳兰容若这首《木兰花令》,我在这里只着重赏析一处,就是道破一切天机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其他的无关紧要,可以略去不看。

在古今浩如烟海的诗词赋中,很难找出能与之并肩的句子,能够一览众山小的往往都是绝唱。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大概也只有元好问的那首《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回过头来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美好感情的开始,最初见的一刹那,怕是今生都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

初见,是紫霞仙子:“我现在郑重宣布,这个山所有东西都是我的,包括你在内!”。

初见,是在杭州西湖的断桥边,在烟雨朦胧悠悠的小舟上,白娘子和许仙的借伞定情。两人相顾无言,却心波荡漾。

初见,是在桃花盛开的三月天,一位踏青路过的书生,在桃之夭夭的大门外无意中看了一眼。写下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初见,是“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初见,是在骊山的行宫里,三千佳丽,六宫粉黛中杨玉环那“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刹那!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初见有多么美好,决绝就十倍,百倍的冰冷无情。作者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决绝从来都是女子最后的无奈。

初见的一切美好都不抵现实的变化太快。

至尊宝变成了孙悟空,紫霞仙子香消玉殒。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许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镇雷峰塔下;

元稹的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

马嵬坡下生死别,一束白绫就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花谢了能再开,月缺了能再圆,而人一旦决绝别过,就再也不能回头。

本诗感叹自古红颜薄命,男子薄情。虽然幽怨悲切,何尝没有劝人珍惜当下。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李太白所高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没有后悔药,更没有从新来过。恰如格桑花的花语:怜惜眼前人,活在当下,投入而忘我!

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同样的事物看到的结果因人而异。总的来说是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态度,态度不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意义也就大不相同。以上为我的理解。(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白玉猛犸


题主问“你是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那就直奔主题,谈下自己对此的看法。

就算是没听说过纳兰性德,不知道这句出自《木兰词》,我想人们看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几个字,也能有点自己的感触。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个人愚见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我们都喜欢矫情,喜欢背一些伤感的诗句,积累一些痴男怨女的话语。在这个阶段,我们总觉得感情也好,友情也罢,“若只如初见”,一切都很美好,也用不着怨恨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也不去想“秋风画扇”何等的凄凉。

之前我还用这句话当过手机壁纸,感觉古风绘画配上这么凄婉的诗句,简直人间绝配。但,如今的我已不是当初那个“不食人间烟火”之人,有了自己的经历,再回过头来看这句话,只有“鄙视”,没有其他。

你和谁相遇,如果说是本已注定的,那你们的分开从相遇的那刻起也就被安排了,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可纠结“秋风画扇”呢。

我们都希望两人能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美好,可是,缩小到恋人关系来看,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存在呢。人无完人,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与他的优点恋爱,和他的缺点结婚”,刚开始我们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哪怕别人放个屁,你都觉得是香的。等到缺点慢慢暴露,就连他曾经的优点,会哄你开心,到时候在你眼里都变成了骗人的“花言巧语”了。所以哪有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你们不够爱,不够了解,不能接纳彼此,仅此而已,这样一来,还问谁“何事秋风悲画扇”呢?

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全文

这句话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温馨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决绝,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何事秋风悲画扇”用了汉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成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据《太真外传》记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此也作了生动的描写。后来安史之乱,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玉环死前“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明皇此后在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典故说即使是最后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总之,一如纳兰性德的好友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哀叹的“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我们无法体会词人的真实感受,但读古人诗,可以品今人事。


不定时读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那日:丹桂梢头缀,黄花绽竹篱。抛情引墨顿成诗,情也依依,爱也依依。此后:天涯两相望,月人独伤悲。红笺小字寄相思,情也难追,爱也难追。

那日:聊期花共月,闲看绿着珠。滴水涌泉歌诗儒,词也狂书,笔也狂书。此后:瑶琴闲置久,知音日渐疏。往事思来总不如,词也成枯,笔也成枯。

那日:山雾新阳暖,桃花艳岸开。心词灼魂诉情怀,思也悠哉,念也悠哉。此后:寒风侵瘦骨,霜露湿香腮。灯花摇碎凤头钗,思也难裁,念也难裁。

那日:红烛撩双影,玉娇暗洒银。一杯老酒杏花村。诗也同论,韵也同论。此后:睡起贪床暖,梳妆水不温。三千眸泪印腮痕,诗也无存,韵也无存。

那日:蝶翼戏春梦,莺声啼柳弦。青梅煮酒满杯干,人也缠绵,月也缠绵。此后:雁惜诗阙晚,客恨落花残。霏微梨雨洒雕栏,人也难圆,月也难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一切都如初相见,没有后来的失望和变迁,没有后来的旧爱新欢,一切的誓言还不曾飘散,一切都如初见时的模样,在千万人的人海里,于古今更迭的时间里,不早不迟,不紧不慢,恰好遇见你。那时,我们脸上都有明媚的笑颜,相视一笑的默契里,漫不经心的陪伴里,有了淡淡的欣喜和温暖。万语千言都不说,只说一句:“认识你,真好。”只是,后来的故事总是那么凄惨。

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宝玉、黛玉初会就各自转身,两两相忘,会省却多少滴不尽的相思血泪? 若刘彻不忘“若得阿娇做妇,必造金屋藏之”的诺言,阿娇又怎会幽居长门宫里,千金求取相如赋?让牛郎、织女天上人间,男耕女织,做一对平凡的逍遥夫妻;若司马相如不忘凤求凰的雅意,怎会辜负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一片痴情?若爱恋着的两人一直保持着初识时的感觉和距离,又何来以后的恩恩怨怨?

然而,一见如故的亲切,朦胧模糊的诺言,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磨灭和消散。当初千般华丽的帷幕,万种热闹的场面,也只是后来海市蜃楼一场空的铺垫。后来的变化总是莫测!人生若只如初见,愿你我把邂逅时刻的谈笑自若、百无禁忌的刹那都深深珍藏,不能前进一步也无须后退百里;不能亲密无间亦无须躲避远离!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不要爱和恨,不要恩和怨,只要记着,初见时彼此的随意和欢笑。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人生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然而,难以逃避的现实却往往是如此现实如此扎心 : 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自由行走的你


秋风画扇之典故,最早出自西汉班婕妤之《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一把美丽的团扇,夏曰在怀中袖里时时珍藏,带给人凉爽的清风和文雅的享受,可秋天来时,就弃置于竹箱之中,任其蒙尘不再珍惜。班婕妤德容兼备,才气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她原是汉成帝宠妃,曾有过短暂的恩爱时光,后来赵飞燕入宫,她遭受谗言诬陷,为免迫害自请入太后宫中侍候,从此深宫寂寞,君恩断绝。班婕妤借秋扇以物言情,感同身受,抒发了自己被君王冷落遗弃的幽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词》,借用班婕妤的典故,感慨世事沧桑,人心易变,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相爱的人也会因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抉择,而初心不再,互相隔阂生疏,甚至情同陌路,又如何去找寻初见时那如昙花一现的美妙惊艳,留住旧日时光的柔情蜜意呢?


落花烟雨中


这一阙木兰花,是纳兰公子写给他的婉儿的,婉儿是江南的才女,她也是容若自从卢氏因难产死后,唯一的红颜知己。婉儿全名沈婉,著有《选梦词》

此句我在这篇书生精解纳兰词之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文里,大概的解释是:

今夜,当我再次捧出你的《选梦词》时,面颊上竟落下了殷红的泪花,不知是沉重的情感,压弯了相思的舟船?还是镜中憔悴的慵懒,轧碎了伤痕败落的时间。

或许,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再浸入太多的情感,将美丽的相逢,化为红尘一笑.才情兼备的婕妤又怎会在冷清落寞的昼夜悄然凋谢了青春的花瓣。


昨日初见时的惊艳,梦里梦外,呢喃轻呓,声声窃窃的私语,唇角垂下的音节,尚在耳边,随着你一个轻轻的转身,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再次回首,已是天涯咫尺,北国江南。


当月亮的足尖,擦亮弥天的星子,你可知是谁身着胜雪的白衣,任万千愁绪深锁眉间?宛如一簇花絮的叹息,于冷冷的月光下微颤……


书生心坊


一切都是当年那么的纯真,不随波逐流,没有遗憾,方为美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