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只口罩賣500,北京這家超市“高價”口罩沒罰,體現了什麼?

非醫用一次性口罩一片10塊錢,一買就要一盒,50片售價500元。在不少哄抬口罩價格的商家被嚴肅查處、罰以鉅款後,北京一家大型超市新上架的高價口罩,被舉報到了市場監管部門。超市大呼冤枉,稱本批次口罩售價實際為低於成本銷售。到底是超市在做好事,還是頂風而上哄抬物價?

“經現場檢查核實,該口罩不構成價格違法行為”,接到舉報後,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迅速介入。經執法人員現場檢查、調取進貨價和銷售價記錄等調查後,發現這批從荷蘭進口的非醫用口罩,進貨價為485元/盒,銷售價為500元/盒,不構成哄抬物價的價格違法行為。這一調查結果,打消了公眾的疑慮,也還了超市一個清白。

不是所有的高價都是哄抬物價,不是所有的賣家都唯利是圖。正如這家超市發佈的聲明,在疫情導致的口罩供需短期嚴重失衡的階段,全球口罩價格也隨之上漲,加上國際運費、國際保險費、國內港雜費、通關代理費、門店運作等成本,低於成本價銷售應該沒有誇張的成分。利益至上的商家為何選擇“賠本”的方式銷售口罩?往小裡說,商家需要以緊俏資源維護客流;往大里說,商家也是社會的一份子,不只是見錢眼開的“經濟人”,應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認知,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監管部門據實做出的認定,體現執法的規範,可以化解消費者的怨氣,也會讓商家的擔憂轉化為繼續努力的底氣。雖然500元的口罩看起來較貴,但畢竟多了一種市場選擇。在口罩資源緊張的市場背景下,體現了商家供貨渠道的努力;同時,沒有加價銷售,也體現了商家遵守市場規則的良知。

不算“高價”的口罩受到舉報,超市可能會有些委屈。但對別的商家,仍然是一個提醒,在此非常時刻,任何商家不能見利忘義,不能趁火打劫,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當然,任何商家誠實經營,想方設法為消費者提供短缺商品,哪怕價格上一時有誤解,也不會受到打擊,因為公道自在人心,更有法律的及時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