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每年都会把收获的粮食存放等涨价,这样做划算还是在地里就卖掉划算?

砚风烙画画廊


如果有时间当然是自己出工收割回来加工成新米赶早市价格适当可以高一点,也可以打有机米概念,存着也可以等待价格高一点出手,不过不要指望暴涨,民生基本需要国家好调节价格的



采云之男


我来自东北农村,我们这里是玉米主产区,每年都有留干粮的农户,地趴粮也不少。我种地15年每年的玉米都是地趴粮。但是价格多数年头是干粮价格好,只有少数时候卖地趴粮比干粮划算。

就拿今年为例现在玉米价格30个水0.715元少一水涨一分。那么14个水为干粮。我们可以算一下,干粮与地趴粮相差16个水,加上0.16元,干粮就是0.875。但是六月份的干粮可以达到1元左右,所以还是卖干粮划算。

我们家卖4万斤粮,打水23.5个水卖了0.782元,因为没有玉米篓子,也没有大地方晾晒。所以就买了,今年秋天觉得搭个玉米篓子,存干粮了。


靠自己生活会更美


关于每年都会把收获的粮食存放等涨价这样做划算,还是在地里就卖掉划算。根据我在农村多年的生活经验以及街坊邻居的做法,我个人认为还是在地里卖掉划算。

其一,每年粮食收割后,我会第一时间把粮食卖掉。因为有了一次教训,我深知粮食运到家中所耗费的精力。

小麦收割的时候,正赶上雷雨天气。雷雨天气空中的云来的迅速,但消失的也快。看着天气睛朗,不一定那一会一阵云彩飘过来,吓的全家老少齐上阵,忙的不可开交,迅速的把小麦堆积起来,恐怕把收获的小麦淋湿。

玉米收割的季节,适蓬阴雨连绵的季节,如果赶上阴雨天,很难管理。记得有一年收割完玉米,收完运到家,因为有事,我出门去了其他城市,由于家中劳动力少,又赶上连阴天,院子又小,十亩的玉米堆在一起,被十几天的雨淋的一塌糊涂,发芽变质,最后只有三分之一能出售,无奈之下,只好运到地里当肥料使用,白白浪费了化费,农药,浇水和耕耙的钱。

其二,在地里卖掉的粮食水分高,能省去往家运输的运输费,人工费,还有找人帮忙的招待费。粮食运到家中需要晾晒,还得预防阴天下雨,给家人造成麻烦。

其三,粮食收割的时候正赶上青黄不接,有许多客户急于订购使用。这就应了一句古话,萝卜快了不洗泥,无论什么,都是以缺为贵。一旦运到家中,晾晒需要功夫,需要大的场地,特别是玉米,在家中管理的时间更长一些。

其四,有些农户运到家中进行晾晒,然后等着涨价。结果价格涨价之后,随后停滞。农户继续等待,殊不知价格没等到在涨又下跌了。最后虫咬,老鼠吃,粮食干的没有水分,农户的脸上只能写上两个字,后悔。

当然,上面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如果你家中有充足的劳动力,有充足的晾晒粮食的场地,有充足的经济基础,你也可以运到家中晾晒好,等待着涨价,无非就像赌博一样,输赢都是自己的。

以上就是老农鸿运当头的个人观点,答的是否如你心愿,欢迎评论留言探讨。







鸿运当头hydt


这根本不是划不划算的问题,关键是一种习惯,我们的老一辈都是这样,他们经历过挨饿的年代,还有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所以他们特别珍惜粮食,即使大丰收也不会立即卖掉粮食,一般都是第二年收获的时候卖陈粮,在他们眼里这样才安全,这也是年代的烙印。

我老爸每年都收1万多斤麦子,1万多斤玉米,晒干都存放起来,坚决不卖,我经常说放他干什么,卖掉算了,不行,你们都卖我了,你叔叔家也卖完了,万一减年怎么办,我说怎么会,现在不用担心减年,根本不会发生,那不行,等下一年收完再说,每年爸爸都是这样。

有人存粮是为了卖个好价钱,有人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农民大部分都有这个爱好,这也是一种习惯,过去大家都有存粮的习惯,主要是老人,他们害怕,这些人都是有经历的,所以不足为奇。

一般粮食差价不大,还是在地头卖掉划算 ,拉回家晾晒要折秤的,还特别麻烦,需要好多天折腾,所以现在农民大部分都是直接地头卖掉,这样是最划算的。


大海传媒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记得小时候家里种的麦子都是收获完放到家里,什么时候家里缺面了就带一袋子去面粉厂换面,家里的玉米也是收获完,搬到房顶,晒干了,盖好。啥时候用就擦点玉米去磨面。家里养着狗,基本就是喂狗呢,[惊呆]从来没有直接在地里卖掉,而是实在吃不了才卖玉米,小麦还不够吃呢[晕][晕]


东子的记录


老爸每年都会把收获的粮食存放等涨价,这样做划算还是在地里直接卖掉花算?

在农村种地可谓又脏又累,他们早出晚归揍收地,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收成,多打粮,打的粮食越多,他们心里越自豪,越有成就感,当然打这么多粮食不是为了解决饿肚子的问题,除了留够自已吃的以外,大部分都要卖掉,以满足这一大家子的花销用度,为了卖一个好价钱,他们也大费周折,有的把粮食晒干,存放起来,坐等涨价,还有的趁粮食沒有晾出多少水分,打下来就卖掉,虽然价格低些,但此价格不是彼价格,这里面有不少水分也被他们卖了钱,细一算,他们总觉得这样卖最合适,一是省了不少后续的人工,二是卖了省心。而反观把粮储存起来等涨价的人家来说,但是费了不少周折,晾晒,装袋,入库,储存,在这期间,还有精心管理,如果稍一不细心,就会叫粮食生虫,其中有一种牛子的昆虫很历害,象虱子一样大小,黑黑的,全身披挂象一个个铠甲勇士,它们对粮食危害非常巨大,一个月时间就能把粮食盗空,还有老鼠,也把粮食糟蹋的不象样子。这样的粮食,如果粮价有一个很大的涨价幅度,是可以多赚一笔的,如果涨价空间很小,是得不偿失的。

农妇本身是农民,因为头些年挨个饿受过饥,对粮食本身就有一种钟爱,每当粮食打下来,不管粮食价高价底,坚决不卖,一定把粮食存起来,等第二年的粮食要收成了,再匆匆忙忙的卖,因为收粮的贩子少了,还只得拉到粮点去卖,粮点老板又压价,又挑剔的态度真叫人生气,而且家里的粮食被老鼠带糟践带吃也得损失几百斤,这样下来,细想真的不合算呢,而且粮价涨的时候少,到是涨的时候多,卖完粮,怕左邻右舍的笑话,都灰头灰脸的不敢说实话。

不怕笑话,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几年,终于有一年,下决心把刚打下来的粮食卖掉,一下子觉得轻松和省心不少呢。

至于粮食打下来是留还是卖,农民们还是各有各的打算,咱们谁也不能强求,农妇的经验和教训是直接卖掉,省心又省力,当然在卖之前,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就是以后粮食再涨也不后悔,粮食再涨也不要太高兴,保持一颗平常心最重要,这就是农妇对粮食打下来卖好,还是储存下来等涨价卖好的问题,一个简单的回答,希望你不要照搬照抄,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你对市场规律的敏锐洞察力,有自己的小九九,毕竟对农民来说,种点粮食已经很不容易了,多卖点钱,实现利益最大化才是硬道理。

好了,农妇的回答就到这里了,网友们,再见。


农妇做视频


在农村粮食收获以后,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只要粮贩子肯收,就会把粮食卖掉,最好希望粮贩子开车到田边,收获的粮食立刻过称拉走,一种是把收获的粮食拉回家,晒干扬净,好好的保存起来,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卖;题主的老爸显然属于前者。

那么,农民收粮卖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现象?

先说第一种现象,把收获的粮食,没进家门就卖掉。

这一类人大多是些头脑灵活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他们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抢占先机。每当新粮下来的时候,粮食加工企业都会高于市场价,收购一批粮食,抢占市场,因为新粮做出的食品清香浓郁,远不是陈粮所能相比的,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能获取丰厚的利润,因此粮食加工企业,会出高价,收购水分含量很高的新粮;这些人发现粮食加工企业的这个秘密,新粮刚收回来,就会卖掉,这时候卖粮价格高,水分足,远比晒干了再卖合适的多。

(二),减少时间的付出。粮食从田里收回来以后,晾晒干了再储存起来是非常耗费时间和花费极大的体力的,往往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些农民都不是专门在家种地,忙完家里的农活以后就会到外面打工,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把晾晒粮食的时间挤占出来,到外面打工,获得的收益,远不是每斤粮食多买几分钱所能相比的,这笔时间账他们算得很清楚。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把收获的粮食,精细化的晾晒,收回家储存起来。而是快速的把他们卖掉。

再说第二种现象,他们迟迟不卖粮食,也有几个原因。

(一),他们看到收获的黄灿灿的粮食,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快乐,会好好的晾晒,再把它们拉回家,细心的储存;看到屋子里堆满了粮食,会感到非常的踏实,一旦把它们卖了,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所以,他们不会把收获的粮食立刻卖掉。这些人大多数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他们挨过饿,受过苦,在他们眼里,钱可比不上粮食珍贵。

(二),还有一种人,他们发现刚收获的粮食价格不错,会认为水分高的粮食都卖出高价,晒干的粮食怎么可能会价格低,边等着粮价生的更高的时候再卖;由于他们看不清市场的奥妙,只按照自己的好恶来判断市场,结果好粮卖不到好价,出了力,花费了时间,反而减少了自己的利益。

至于题主问,收获的粮食坐等涨价买合适,还是就地卖合适,这个问题不用考虑,当然是就地卖合适。因为粮食这种产品属于国家的管控产品,它的价格只会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波动,即便上涨了,也不过几分钱,下跌了,幅度也有限。但就地卖粮的综合效益,是坐等卖粮的综合效益不能相比的。所以,为了让自己种地的效益最大化,一定要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老爸每年都会把收获的粮食存放等涨价,这样做划算还是在地里直接卖掉花算?

大家好,我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当然无论是直接卖掉还是晒干之后先存起来肯定是各有好处的呀,很多农民都是自家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我爸每年都会把粮食晒干存放起来等到涨价再卖,这个是有原因的。

第一。在地里收割完了粮食。马上卖掉对于农民很不合适。因为收购者他会把粮食水分给你算出来,这个误差就很大了.吃亏的就是老百姓,辛辛苦苦忙活一年都想再挣点,

第二。也是考虑了很多因素。天灾人祸。 这个谁也算不准,谁也猜不透。俗话说的好: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由此可见粮食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特殊时期,粮食是救命稻草。

总之,对于一些农民来说小麦收割后在田地里就把小麦卖掉,主要是为了省事、省力,当然也是为了节约时间,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而已,总结我的感受就是在地里卖掉不太划算。也就是多辛苦多出点力。多抗几袋子小麦[奋斗]。再就是有利就有弊,有弊就有利。







奋斗中的老A


在农村种地可谓又脏又累,他们早出晚归揍收地,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收成,多打粮,打的粮食越多,他们心里越自豪,越有成就感,当然打这么多粮食不是为了解决饿肚子的问题,除了留够自已吃的以外,大部分都要卖掉,以满足这一大家子的花销用度,为了卖一个好价钱,他们也大费周折,有的把粮食晒干,存放起来,坐等涨价,还有的趁粮食沒有晾出多少水分,打下来就卖掉,虽然价格低些,但此价格不是彼价格,这里面有不少水分也被他们卖了钱,细一算,他们总觉得这样卖最合适,一是省了不少后续的人工,二是卖了省心。而反观把粮储存起来等涨价的人家来说,但是费了不少周折,晾晒,装袋,入库,储存,在这期间,还有精心管理,如果稍一不细心,就会叫粮食生虫,其中有一种牛子的昆虫很历害,象虱子一样大小,黑黑的,全身披挂象一个个铠甲勇士,它们对粮食危害非常巨大,一个月时间就能把粮食盗空,还有老鼠,也把粮食糟蹋的不象样子。这样的粮食,如果粮价有一个很大的涨价幅度,是可以多赚一笔的,如果涨价空间很小,是得不偿失的。

农妇本身是农民,因为头些年挨个饿受过饥,对粮食本身就有一种钟爱,每当粮食打下来,不管粮食价高价底,坚决不卖,一定把粮食存起来,等第二年的粮食要收成了,再匆匆忙忙的卖,因为收粮的贩子少了,还只得拉到粮点去卖,粮点老板又压价,又挑剔的态度真叫人生气,而且家里的粮食被老鼠带糟践带吃也得损失几百斤,这样下来,细想真的不合算呢,而且粮价涨的时候少,到是涨的时候多,卖完粮,怕左邻右舍的笑话,都灰头灰脸的不敢说实话。


黎家妹阿红


当然是在地里卖掉划算。打个比方就拿去年的稻谷说,刚收割的是新米口感都很不错的,那肯定比前年的陈米卖的价钱高。在我们农村大部分人都喜欢吃新米,香甜啊!特别是刚出的新大米做米饭老远都能闻着香气,不要菜都能吃两碗。总之,新的粮食存放时间长了口感就差了许多,永远没有收获的新粮食口感好,自然价格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