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赵佗拥兵近50万,为什么不回援咸阳?

史海钩沉


为什么赵佗在南越拥兵近50万,却没有在秦政权崩坏离析之时回国救援呢?

其实秦末农民起义开始时,由于起义军并不是职业军人,所以战力很弱,章邯仅仅是把骊山修建宫殿的工人和死囚组织了十万人,就击败了起义军,章邯本来也是个文官。如果此时赵佗率领南越的秦军劲旅回来,其实是完全可以挽狂澜于即倒,为什么选择了不回援呢?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任嚣、赵佗两员大将率领大秦军队50万平定岭南,之后任嚣被任命为南海郡尉。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死前他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意思是你可以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随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

为什么前苏联垮掉的时候,那么多位高权重的“精英”选择目送帝国崩塌,因为他们比亲美分子更希望它垮塌,垮塌之后的废墟里,他们获得了重生,他们财产安全了,他们地位安全了,数个独联体国家站起来。

可见不去救援,选择独立建国是赵佗权衡利害之后的选择,而任嚣临死前是不是这样交代他的,其实有可能只是托词而已。毕竟以山形地势之险,易守难攻,且经营多年,自保是不成问题的。而去劳师远征,一则是玩弄指鹿为马,弄得人人自危的秦二世和赵高不值得卖命;二则为什么章邯选择投降项羽,主要原因是赵高在背后算计,令章邯感觉秦朝无力回天;三则是在南越的秦国士兵,已经在本地娶妻生子,有几个愿意劳师远征,去为摇摇欲坠的秦帝国卖命。


天下会会天下


千古一帝嬴政统一中国后,在南北两线派驻了大批军队,北线由蒙恬率30万秦兵一边防御匈奴一边修筑长城;南线由大将赵佗率50万秦军攻打岭南,前后花了四年时间才打赢,随后嬴政大帝任命赵佗为首席地方行政长官。

为什么在秦国危难之际,赵佗没有率50万秦军回防咸阳?我分析我六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距离太远。咸阳现在距离我国最南端的云贵高原直线距离约为1600多公里。如果赵佗北上,势必要穿过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秦岭等绝险之地,沿途毒蛇猛兽,天险关隘处处都有,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而且南方沿途各地叛军四起,行军速度极慢,就算到达咸阳也到个把月以后了,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第二个原因是人心思定,秦国50万军队花了四五年时间打下了南越,南越诸地物产丰富,资源可观,从军官到普通士兵都在这里安家,与当地女子通婚,并且移风易俗,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不愿意去再去打仗涉险,包括最高行政长官赵佗本是赵国人,也不愿意北上。

第三个原因是赵佗及其军官附属对秦帝国的自信。认为秦军十分强大,那不至于国家灭亡,中央军队强大的实力一定可以剿灭叛乱。

第四个原因:根据历史记载,嬴政大地在死前给赵佗下了密令,命令在任何情况下赵佗都不能喝回军中原,就是发生了战乱也不行,所以赵佗更没有理由北上回防咸阳。

第五个问题是军费的问题,刚打下南越一带,几十万军队每天吃喝拉撒睡的开销每天得多大,养活军队不容易,恐怕没打到叛军,自己军队人都跑光了。

第六是周围的形势不允许。当时南越地区有敌国三个,相互成鼎足之势,这边军队一走,后面老巢就给人家端了,到时候进退两难,后方有狼前方有中原乱军,必败无疑,赵佗不敢冒险。





经史散人


题主所提的“秦末赵佗拥兵近50万,为何不回援咸阳?”

这个问题不够准确,应改为“秦末任嚣、赵佗手握重兵,为何不回援咸阳?”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来赵佗根本就没有近50万的兵力,二来秦末担任南海郡尉的是任嚣,而赵佗只是任嚣手下的龙川县令。

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方城先来说一下秦朝三次攻打百越。

秦朝三次攻打百越

百越之地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按今天来说,就是指从江苏南部开始,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秦朝第一次攻打百越

公元前222年,秦军大将王翦率军渡过长江,彻底平定了楚国江南之地,王翦功成身退。秦朝在此设立会稽郡。

得楚望越的秦王赢政,不顾秦军师老兵疲,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等人为都尉,率军攻打百越,结果失利。

秦朝第二次攻打百越

公元前219年,已统一全国,志得意满的秦始皇,走马换将,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发兵50万进军百越。

《淮南子》中记载: 秦军共分五路,每路兵力约10万。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两路攻南越(广东),其余两路攻西瓯(广西)。

攻浙闽的一路秦军进展顺利,一年的时间便占领了浙闽,秦朝在此设立闽中郡。

攻南越的二路秦军也进展较为顺利,很快占领了南越。

而由屠睢率领攻西瓯的二路秦军,因气候炎热,山高路远,运输困难等原因,历时3年,都没能完全占领广西。

屠睢本人性情残暴,滥杀无辜,更加激起了当地越人的顽强反抗。在一次战斗中,屠睢被越人诱杀,主将阵亡,秦军士气涣散。

秦朝第二次对百越作战,占据了百越中的浙闽、南越地区,而西瓯地区依然没能占领。

秦朝第三次攻打百越

秦始皇终于认识到对百越作战的艰难,于是开始在广西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方便大军运载粮饷,保证军需。

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再一次派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军进攻西瓯。

为了保证军需,巩固被占领地区。秦朝又征发那些曾经逃亡的犯人,典押给富人做奴隶、主家又给娶了妻子的人,以及商贩随任嚣大军向岭南进发。一路上随进随安排这些被征发的移民,从而确保了南下大军的后方稳定。同时任嚣率军稳扎稳打,并辅以安抚的手段,秦军很快占领了西瓯。

“东南第一尉”任嚣

岭南平定后,秦朝在此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统一节制岭南三郡,因此任嚣也被称之为“东南第一尉”。

任嚣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政策,安抚当地的越人。由于秦朝三次攻打百越,岭南地区越民伤亡巨大,致使当地人口骤减。根据这一情况,任嚣上奏秦始皇,请求迁50万的中原百姓到此戍边居住。

当时秦始皇正在大修骊山陵墓、长城、秦朝宫殿,同时修建驰道的方案也提到了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只给任嚣迁去了3万被贬谪的人去戍守南越。

由此开始任嚣在番禺设南海郡治,修建番禺城(今广东广州)。郡下辖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

陈胜吴广起义,任嚣赵陀身怀异志

公元前209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四方豪杰、六国贵族群起响应,中原大地狼烟四起。

消息传到岭南时,任嚣已染病在身。

任嚣虽然是秦朝任命的南海郡尉,但他本人对秦朝治理天下所实行的严刑峻法,残酷统治的方式,并不认同。面对天下大乱的形势,他心中已有了拥兵自立,割据岭南以观天下之变的想法。于是他召来平时最为信任的部下,此时正担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共谋此事。

赵佗听罢任嚣的意图后是一拍即合,点头称是。两人共同商定,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便利用岭南的有利地势,采取封关、筑垒的办法,断绝一切中原通往岭南的道路,以求岭南自保。

任嚣考虑到自己身体原因,为防止万一,任命赵佗为代理郡尉,代行处理一切军政事务。

公元前207年,任嚣与赵佗得知秦朝局势危机,便立即下令断绝岭南通往内地的急道,拥兵自保岭南。

一年后秦朝灭亡,任嚣接到讯报后,在一片疑虑中撒手人寰。

赵佗统一岭南三郡,建立南越国

公元前204年,赵佗率军吞并桂林郡、象郡,杀死了哪里秦朝任命的官员,委任自己的手下去各地担任要职。

同时乘着中原大地刘项二家争霸之际,拥有南越三郡的赵陀,有样学样,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的疆土,北至南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抵夜郎(今云南和贵州的一带),南至越南(今越南中部)及海南岛,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

下面方城就来分析一下题主所说,赵佗拥兵近50万的问题。

南越国赵佗有多少兵力

秦朝攻打百越的具体人数,史料记载不详,仅见《淮南子.人训记》中记载:秦军共分五路,每路约十万人。

古人记载军队人数往往夸大其数,以此来虚张声势,震慑敌方。如刘邦与项羽在鸿门宴前,刘邦原有兵力十万,号称二十万;项羽原有兵力二十万,号称四十万。

因此你在史料中看到古人打仗时的具体人数,一定要仔细推敲。秦朝第二次攻打百越时,虽然《淮南子》记载秦军有五十万,但这里包不包括那些开通道路,运送粮草的役夫,这都要打个问号。

而且任嚣与赵佗第三次攻打西瓯,统一岭南时,具体兵力各种史料都没有记载,因此全靠后人推断。

但从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发兵十万,分四路攻打南越,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灭掉了存世93年的南越国。由此推断任嚣、赵佗攻打西瓯一地,总兵力不会超过十五万。

另据汉初人口推断,整个南越国人口不超过六十万。

因此赵佗拥兵近五十万,这个数据严重夸大南越兵力,减去一半都不少。

综上所述,这个问题应该改为“秦未任嚣、赵陀手握重兵,为何不回援咸阳?”更为合理。虽然这段历史年代久远,但历史必竟是历史,我们理应更加贴近历史,探索本真


方城阙


秦末赵佗拥兵不回援咸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其一!赵佗在南越还没有站稳脚跟!

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派赵佗统领10万秦朝精兵对南越地区进行征服,直到公元前214年才基本平定南越,中原在公元前208年暴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赵佗所带的10万秦军在南越这六年里被派往各处设置的管理机构任职和住防,基本上都还没有站稳脚跟,如果此时将秦军主力调回北上咸阳,可能连南越的地盘都没有了,如果不走这10 万秦军加上从当地招募的40万兵自保是没有问题的。

其二!赵佗有秦始皇的密令。

秦始皇派赵佗去征服南越时,叫他和将士们就在当地取妻生子,把南越慢慢的同化掉,永远都不要回来了,赵佗问秦始皇:"如果国内发生内乱我能带兵回援平乱吗"?秦始皇斩钉截铁的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回兵中原,即使中原发生战乱也不准回援,一定要把南越彻底的同化掉,只有彻底的把南越同化掉,才能永保边境的安稳"。

其三!路途太遥远。

赵佗在南越如果回兵咸阳救驾,势必要穿过云贵高原的横断山脉和秦岭等绝险之地,沿途天险关隘处处都有,而且沿途各地起义农民和叛军到处都是,边走边打行军速度极慢,就算最终一路打到咸阳可能也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这个时候咸阳可能早就被叛军攻破了。

其四!想自立为王。

赵佗听到中原大乱后,并立即发布命令:“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并趁机把秦朝在南越设置的各级官员找借口逐个诛杀,并任命自己的亲信取代了这些人的职务!

秦朝灭亡后,赵伦在南越自立为王。

刘邦统一中原后派兵去收服南越,没有打下起来并封赵佗为“武王",赵佗承认南越是汉朝的土地,有人说赵佗活到109岁,有的说他活了121岁,无论他活多少岁,但赵佗的一生在南越称王一共连秦始皇在内熬死了九位中原皇帝是真的。


司马小绢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秦在南方的驻军并没有50万人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说法,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在南方尚有五十万驻军,这是无稽之谈。

秦灭六国之后,以50万之众进攻南方,第一次损兵折将。为了解决运输难的问题,秦始皇开凿灵渠,打通长江与珠水系。公元前214年,灵渠通航后,秦始皇再次发兵攻打南越。这次军队的主力并不是正规军,而是一群贱人,主要是逃亡者、赘婿者以及商人。有了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秦帝国最终征服南越并不难。

征服岭南后,秦分置为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秦始皇把国内五十万罪犯迁移到岭南,与越人同居。所谓50万大军,其实是50万移民,而且还以罪犯为主。

第二,任嚣有割据南方之心

平定岭南后四年,秦始王死在东巡途中,紧接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中原逐鹿,英雄纷起。

远在南岭以南的南越是什么情形呢?身为南海郡军事长官的任嚣,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见秦国内政混乱,也想干一番事业。可惜的是,此时任嚣年龄大了,又体弱多病,大事还未干先病倒了。于是他召来心腹受将赵佗,对他说了自己的计划。任嚣认为,陈胜起兵后,战火迟早要烧到南方,最好的办法是断绝通向中原的道路,避免战争影响到南方。

任嚣认为自己时日不多,希望赵佗能继承其遗志,割据南海,作出一番事业,一旦中原有变,便可自立为国。

不久后,任嚣去世。临死前,他让龙川令赵佗接班,出任南海郡军事长官。

第三,赵佗统一南方,建立南越王国

赵佗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记住任嚣的叮嘱,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阻断通向北方的通道,当时从岭南去北方,主要有三条道路,分别经过横浦、阳山、湟溪三个关口,赵佗假称北方叛军将南下,派人把三条交通要道阻断,并重兵把守。断绝与北方的联系后,南海郡实际上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了。

紧接着,赵佗清洗秦帝国在南海郡的官吏。赵佗虽然是南海郡的军政长官,但这并不是朝廷的任命,而是任嚣临死前让他接班。因此,许多秦帝国任命的南海官吏对他阳奉阴违,并不认可其权威。赵佗也是很有手段的,他就用严苛的秦国律法来惩治,稍有犯法,不是诛杀,就是免职。这样,秦帝国的旧官吏被赵佗清洗一空。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这时的远在南方的赵佗得到消息,出兵攻打桂林、象郡,吞并这两个地方。此时赵佗已经完全掌握了岭南地带,便宣布独立,自立为“南越武王”。


君山话史


为什么要回援呢?不应该拥兵自重吗?

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天高皇帝远的,如果朝廷发生内乱了,那就是天赐良机了,想睡觉了有人送枕头,正好趁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甚至自立为王、称帝也不是不可能。

很多人总是把古代将军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是忠臣,其实呢,忠与不忠,并不取决于他们的人品,而是利害算计,趋利避害的选择。

现在天下大乱,带着50万回援,基本无力回天的,改朝换代只是时间问题,何必去送人头呢?

即使赵佗想回援,手下将领都想回援吗?显然也不可能。

说句现实的话,从利益角度看,回援有什么好处呢?

回援必定失败,自己的资本也会消耗殆尽,

而坐山观虎斗,也岭南割据一方,依靠自己军队,还能做个土皇帝。


中国通史视频


赵佗回援咸阳本应该是分内之事,但和辑百越才是他的使命!而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接到的直接命令是镇守百越,就算没这个命令,贸然回援咸阳也是下策!为什么这么说?往下看~

首先澄清一点,说赵佗拥兵50万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秦第一次南征百越是任嚣带队,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是屠睢和赵佗一起,那时是号称50万大军,但是也失败了,屠睢还被杀死了。最后是任嚣和赵佗一起,这才拿下百越,但是并没有50万兵力,即使有,战争损耗也要计算入内。所以,战争以后赵佗至少有十几万大军,负责一点,可以说“几十万大军”。

▲和辑百越,南下干部的使命

在谈到赵佗时,伟人曾经这样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没错,赵佗的南征百越其实是带着使命去的,或者说“他们那伙人”都是带着使命去的。他们的使命是什么?不是杀戮,也不为抢地盘。

秦始皇为什么派蒙恬北击匈奴?又为什么派任嚣和赵佗南征百越?是因为他们对中原构成了威胁!始皇帝是个很谨慎很没有安全感的人,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四面仍然虎狼环视。好在西部是秦人大本营,原本就有人看守,东面靠海,还没到大航海时代,不必防备。所以南面的百越和北面的匈奴就成了重点防范对象。于是,一南一北两支军队就成了两堵城墙。而他们各自的任务,就是守好国门,防止蛮族入侵,不管用什么方法。

蒙恬的方法就是打,打的匈奴“十余年不敢南望~”。而赵佗的方法,则是同化,用“和辑百越”的政策,用先进的中原文明去引领他们,这不正是“南下干部”嘛!

所以,赵佗不能随便离开百越,中原内乱,他更要看住南部,防止他们趁火打劫!

▲军人的天职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错!

如果说始皇帝死了,赵佗会遵从谁的命令?是秦二世胡亥?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时赵佗听命的,应该是他的直接上司任嚣。

南征百越,其实总指挥应该是任嚣,赵佗只能算是个副将,这从南征胜利后的分封就能看出来。任嚣被封为南越地区的郡尉,而赵佗则只是个县令,相当于一个省委书记,一个市委书记。秦二世内乱的时候任嚣是怎么对赵佗说的?“秦为无道,天下苦之……番禺(今广州市)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

后来秦朝灭亡,任嚣估计也是年老体衰,闻讯竟一命呜呼。于是赵佗继续坚守,并命令封关,绝道,筑起防线,聚兵自卫,而且杀了一些不听指挥的前秦官员,因为深得民心,便借机开始自称“南越武王”。

可见,秦内乱时赵佗没支援咸阳,其实是任嚣的命令,因为当时任嚣是他的顶头上司。

▲继续创业还是回去打工,这是个问题

如果任嚣没有下这个命令,而赵佗也一根筋忠于秦王朝,那他会去支援咸阳吗?

这个问题各位可以问问自己。假使公司让你出去开拓市场,而你也做的不错,你做了区域经理,并且可以脱离公司独立运营了。这时公司出现频临破产的重大问题,于是公司许诺让你当总经理,回去力挽狂澜,你回不回去?

赵佗当时面对的其实就是这个局面。

南征百越本身就很不容易,先后三次才成功。而且征服百越后的维护,更是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文化教育。甚至赵佗曾经向秦朝提议迁50万中原人入百越,为的就是把百越完全同化,变成完整的中原,即地域、文化甚至基因都统一。由此可见,赵佗对百越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而并不是把它当做一个地区,而且这个“孩子”前途无限光明!让他舍弃一个有大好前途的孩子去支援一个“天下苦秦久矣”的暴秦,确实很难,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可能!

所以,赵佗的选择应该和大家一样,肯定选择付出无数心血的“创业公司”,拒绝“总经理”的职位。

▲权利的游戏

权利的游戏指的什么?当然不是真正的游戏,而是指权力诱惑下人性是多么的无常,多么的深不可测。

我们刚才拿创业公司做了比喻,又是孩子又是心血的,好像赵佗是个多么了不起而又可亲的圣母!那我们现在就抛开这些光环,以一个普普通通正常人的心理来分析一下,在当时的局势下,他会回援咸阳吗?

当时的局势是,大环境“天下苦秦久矣,中原乱作一团”,小环境“赵佗拥兵几十万”。这个时候,即使是个普通人,内心都会激发出自立为王的想法,更不用说赵佗还是个身经百战无数次死里逃生的将军!将士征战沙场为的是什么?大义来说是保家卫国,小义当然是建功立业!如今一个绝佳的建功立业,荫福子孙后代,甚至是名垂千古的机会摆在面前,赵佗会这么轻易放弃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年,赵佗31岁,正是而立之年!31岁对古人来说,人生算是过完了大半辈子!时间张开了网在压迫着赵佗,权力的香味也在引诱着他,他确实不是圣母,圣母只有一个,而且这个时候还没出生!所以赵佗只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一步步走向预设的终点,毫不犹豫地走向“称王”的关卡!

如此,在生命的危机感和权力的诱惑下,拥兵自重的赵佗不回援咸阳,确实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了!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下面我们说点实际的,行军打仗靠的什么?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支行动迅速而又神出鬼没的军队,绝对是战无不胜的!可当时的赵佗具备这些条件吗?

公元前209年农民起义,而且秦二世都没当回事儿!公元前207年,刘邦就带人把咸阳老窝给端了!三年的时间,放到现在也是够快了!现在从陕西发个快递到广州要多长时间?一般都是三天左右吧!在当时的条件,骑马从咸阳到广州要多长时间?如果大军行军又要多长时间?来得及吗?

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佗的部队不是机动部队,他们的目的是驻守,是防护,他们不具备随时接受调遣的能力!即使他们要去救援,也要先准备粮草,这恐怕不是几个月时间能搞定的。

而且,当时百越的大环境也让他们没这个条件!公元前214年征服百越,才治理不到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还处在维稳的阶段。这刚有点起色就想着征集粮草出征,百越十有八九会暴乱!而且,说不定赵佗的大军还会落得个被前后夹击的狼狈局面!

再乐观一点说,即使百越已经被同化了,人们非常支持赵佗救秦,可赵佗能迅速回援么?恐怕这时候他不能急行军回咸阳,而是要一路披荆斩棘打回去吧!这样走走停停,等到了咸阳,恐怕也该改朝换代了!这么做,可真是捡了芝麻,又丢了西瓜,说不定还丢了小命!

所以,行军打仗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赵佗办不到,也没人做得到!

以上,无论怎么说,赵佗都没有理由去回援咸阳,唯一的理由就是为了忠义之名,但这很可能要以身殉国,而且还要以丢掉百越为代价!于是他索性不救了,选择了好好把握现在的上策~


乇三千历史短镜头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以项羽和刘邦为首的起义军先后占领了秦国各地城池,而当刘邦攻打咸阳时,情况紧急之下,为何赵佗的五十万大军不回来支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主帅对秦朝无忠君爱国的思想。秦始皇当时任命屠睢为主帅统领五十万大军去征战岭南,后屠睢战死辗转几番主帅落到了赵佗身上,赵佗并不是秦国本土人,他是赵国人,对秦朝并无归属感,他首先想到的是在岭南自立为王,断绝与中原的往来,更不会想到去回援咸阳。

二、士兵对秦朝无归属感。秦朝从建立到攻占咸阳时间比较短,征战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并无多少是关中老秦人,多为六国百姓,六国百姓本来就痛恨秦国毁家灭国,秦朝有灭国之危当然不会去救援,反而拍手称快。

三、后勤物质条件不允许。当初征战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多带着家属一起去,一路从中原到岭南粮草早已消耗完,且刚把岭南本地土著居民征服,正处于建设阶段,条件艰苦,物质缺乏,若重返咸阳,几千里的粮草从哪里来,且一旦回援咸阳,家属留在岭南随时面临着当地土著的报复,随时有生命危险,这就情况下是不会救援咸阳的。

四、秦朝不仁道的政策。秦始皇建立秦朝后,采取的并无仁政,而是暴政,天下百姓早已对暴秦痛恨已久,早就希望有一个仁德的君主来管理天下,所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民心者失天下。

总的来说,秦朝的灭亡,咸阳的危机,和秦朝本身存在着太大的关系,失去民心的秦朝,哪里会有人来救援?


绝尘的时光


始皇帝统一中原后,派大将蒙恬领30万精兵驱逐匈奴,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外患。公元前219年,命任嚣、赵佗两员大将领大秦军队50万平定岭南。打了4年,终于打赢了,岭南归大秦版图。秦始皇设南海郡,任嚣、赵佗驻守。

秦始皇图

之后没有多久,秦始皇在沙丘去世,由于秦始皇生前大肆兴建土木,百姓哀声哉道,民不聊生。秦二世继位没多久,又加上赵高推波助澜,指鹿为马。激起民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相继项羽、刘邦判秦。那么秦朝覆灭当时,王离等人领兵20万来援,虽然兵败被俘,但是当时秦国北边军队,加上南海50万大秦军队,如果当时来援中原叛军真的不是太大问题,为什么赵佗没有领兵救秦呢?

秦二世胡亥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公元前208年,时任南海郡尉任嚣病重,叫来赵佗并嘱咐:“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 “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邦等兴军聚众,虎争天下,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于是临终任命赵佗为南海郡尉。这是任嚣当时候嘱咐赵佗的,封关,绝道,不接受来使,秦国无道,百姓民不聊生,可以利用山险之势,隔绝南海自成一国。后来赵佗率领大军攻占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

赵佗

1、赵佗不救秦,首先的原因是任嚣临终前的叮嘱,很多人任务是始皇帝某种密诏,从这里看来是不可能的,若有密诏,任嚣就不会这样说了。

2、赵佗的私心,赵佗本来是赵国人,跟赵国皇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当时秦皇暴虐,赵佗也是受尽苦难,必定怀恨在心,对秦没有好感,从当时任嚣叮嘱之后,有旧秦军官起哄想回去平叛,赵佗把这些人都杀了,杀鸡儆猴,杀一儆百。也就没有人敢再说。

3、士兵的问题,当兵为了什么,建功立业,荣华富贵,打下南越之后,这里的资源得以分配,金钱,美女等等,士兵满足乐不思蜀,谁愿意回去中原跟叛军拼个死活。

4、距离问题,岭南是今天的湖南、广东、广西、云贵、福建一带,秦都当时是咸阳,那么赵佗带兵支援,要是按照今天能坐飞机就快了,但是50万军队靠两条腿跑,那没有个把月不行,还不考虑粮草运输等问题。

5、经费问题,刚打下南越一带,几十万军队每天吃喝拉撒睡的开销每天得多大,养活军队不容易,恐怕没打到叛军,自己军队人都跑光了。

6、周围形势不允许,当时赵佗南越地区周边三郡,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恐怕你这边军队一走,后面老巢就给人家端了,到时候进退两难,后方有狼前方有中原乱军,必败无疑,赵佗不敢冒险。

秦时南越地形

最后赵佗在南越自立为王,到汉朝想汉称臣,后来与汉朝不合称帝为“南越武帝”活了103岁,最后南越被汉统一。


合山猪之家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地流传了下来;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样的大帝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在大秦帝的五百多年兴衰史中,曾出现过很多名将,今天我们说一下秦末佣兵最多的将领——赵佗。

赵佗,南越国创建者。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赵佗作为秦朝末期佣兵最多的将领,在秦朝生死存亡之际,秦二世胡亥多次请求赵佗出兵北上勤王。赵佗却一直没有出兵北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赵佗不肯出兵。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大军平定岭南,五十万秦军分五路,平均一路十万,在这五十万大军中有二十万老秦人,持续多年的百越征战,主将屠睢在战争中被杀。赵佗和任嚣带领大军征战百越。不久百越被赵佗平定,秦始皇担心百越人反抗,派赵佗镇守百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重,将镇守百越的赵佗叫到床前,给赵佗下了最后一道圣旨,秦始皇对赵佗说:“南中国是中国的大门,百越几千年来一直不是属于我们中国所有的,虽然当年楚国灭了越国,号称是灭了百越,实际上所谓的南中国一直都不是我们中国的。如果他日中原有难,你不能北上勤王,你的使命就是守好南中国的大门。秦国可以灭,华夏民族不能灭亡。”

赵佗谨记秦始皇对他说的话,在刘邦项羽攻打秦国时,赵佗只能镇守百越,防止百越动乱。当赵佗听说秦国危难之时,赵佗在百越痛苦流涕,他非常想带兵北上勤王,却又担心百越动乱。于是赵佗封闭了百越,坚守不出。

对于朝廷而言,赵佗就是叛徒,对国家不仁不义,朝廷中都骂赵佗是叛徒。但是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倘若不是赵佗一直驻守百越,说不定那里早已一片混乱。和平统一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