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手雷大小的原子弹威力有多大?

不忘乡情


额,不好意思,虽然目前人类的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了,但是也还造不出一个手雷这般大小的核武器,为什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受到了核材料临界质量的限制,

临界质量是核武器小型化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的数值越小,核材料能引发链式反应并产生核爆炸的重量和体积也就越小,而核材料具有最小临界质量和最小物理尺寸时的形状是球形,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部分act系元素(锕系元素)的临界质量和相关尺寸的数值:
▲部分锕系元素相关数据

我们主要来看铀-235和钚-239这两种常用核材料的数据,也就是图中我用红框框起来的部分,其中,铀235的临界质量为52千克,是一个直径为17厘米的球体,而钚-239的的临界质量为10千克,直径为9.9厘米,这几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理论上,这两种核材料的体积和重量要达到上面这几个数据的大小时,才会发生链式反应并引发核爆炸。所以,即使不考虑起爆装置、不考虑核材料的利用率的情况下,你这个手榴弹的重量都会大于52千克或者10千克,直径也会大于17厘米或者是10厘米。下图中的就是一个重量为6.2千克、直径为89毫米的处于次临界质量的钚球。

▲次临界质量的钚球

当然了,在相关技术手段的辅助下,想要让核材料在更小的临界质量下发生核爆炸也是可以的,一般来讲,核材料的临界质量与它密度的平方成反比,即如果密度增加1%,其质量就可以减少2%,体积会减少3%,直径减少1%,而临界质量是保证连续性核裂变(即链式反应)能够正常发生的关键所在,所谓的“链式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指:前一个中子能够在它逸散前,通过轰击下一个重原子核来产生更多的新的中子,然后这些新的中子会继续重复之前的过程,在逸散前轰击重原子核产生大量的新的中子,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核材料的临界质量取决于典型的中子可以“看到”的它周围的原子核的数量,即原子核的面密度要超过某个阈值。

▲链式反应原理示意图

因此,在“内爆式”结构的核武器设计中,通过非常迅速地来增大核材料的密度ρ,就可以使实质上小于临界质量的球型核裂变材料在瞬间达到超临界,从而发生链式反应。比如下图所示,就是“内爆式”结构核武器的起爆原理简图,外层的就是常规炸药,爆炸时会产生同时向中心汇聚的爆轰冲击波,这个冲击波会挤压处于次临界质量的钚球,使它的密度瞬间剧增,从而达到超临界状态,进而引发链式反应。但是,虽然采用这种外在的辅助手段可以减小核材料的临界质量,以及提高了核材料的利用率,却是需要相关的起爆装置以及体积更大的核材料,使得整个核武器装置的体积和重量更大。

▲“内爆式”结构核武器原理示意图

因此,不管是从核材料本身的特性(临界质量)上看,还是从技术手段上去分析,都不可能造出一个手榴弹大小的核武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历史上体积和重量最小的应该是老美的W54核弹,就是一个紧凑型两级内爆式核武器,其长度约为39厘米,宽27厘米,重量也只有22.7公斤,做成火箭筒战斗部后体积和大小如下所示,一个人扛着走是没问题的,但是想要当成手榴弹那样来扔是不存在的。

▲M388战斗部


哨兵ZH


你先做出来再说?现在最小的核武器是M388核炮弹用的W54核弹头,重量35公斤,绝对杀伤半径150米,有效杀伤半径400米。要做到手雷那么大,估计目前还没戏,也不会有人去研究,性价比太低了。极端的昂贵危险,但杀伤半径可能也就百八十米,不划算。



荠菜糰子


凭记忆,手雷大小的原子弹威力是100吨丅N丅当量。


大伟140797056


原子弹有弹芯与整个弹之分;

弹芯得小,但保护层加起来就很大了。

你想问的是?


荷村公


估计威力跟一般手雷差不多

核武器主要靠冲击波,高温来伤人

手雷大小的核武器,冲击波杀伤范围太小,温度也不够,只能用手雷碎片伤人,也就是跟一般的手雷的杀伤用破片差不多,威力上也差不多。


破晓修罗


这种战术核武器威力大小,只有专门搞核武研究的专家才有可能掌握,我们平头百姓不可能知道,我估计也就像你点燃了一堆直径2一一3百米大一堆篝火。


理想无限延伸


不可能,最少需要几十公斤铀,体积要大的多。


用户2671466052738


无法引爆,威力和石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