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很难做到的技术?

亦惞


【疫苗】

一、关于疫苗

研究疫苗,一个育苗能成功问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大家都知道屠呦呦与青蒿素。但屠呦呦背后还有一个大团队,一群科研人员。他们也应该得到我们的铭记。

二、关于疫情

所以,希望大家最近不要再崔了,不要在网上发布各种讽刺科研人员,不要质疑科研人员,他们也不容易。每个人都早点研究出疫苗,解决问题。

愿疫情早日结束


清徐绵厚


看到这个提问,我马上想到了自己尴尬的小经历,事情是这样的。

事情发生在几年前。那天下班儿到家,发现妈妈的小三轮车在楼道里搁着,知道老妈来了,于是心里立时轻松起来,突然想骑骑它“兜兜风”!

每天看着老太太、老爷子们一溜烟儿似地在眼前穿梭,有时小朋友们也费劲地踹着它玩儿,感觉怪好玩儿的。

从初中开始,我就熟练驾驭自行车了,对于这多一个轱辘的小三轮儿,应该是轻车驾熟、小菜一碟吧。

于是,我满不在乎地坐在了三轮车的车座上,两只手一左一右地纂住车把,发觉这车把的感觉跟自行车有点儿不一样,但没往心里去,两脚用力一蹬准备直接骑出楼道。然而万万没想到,这骑三轮车跟自行车真是不一样的,这车把太灵活啦,有种把控不住的感觉,直接往右侧溜,这状况把我吓坏了,顿时我就出了一身汗,三轮车也撞到了墙上。

说实话,在我看来骑三轮儿应该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情,因为老人、孩子都会骑,但任何简单的事情都必须认真对待,必须有虚心的态度,谨慎上手、慢慢练习,才会掌握它的技能。

所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果你用微不足道的心态去对待,肯定掌握不好,因为你只看到了别人熟练时的轻而易举,并没看到人家开始时下的功夫。

当然任何事只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和认真的态度,再加上努力的练习,也一样会熟能生巧、游刃有余的。


雨细花香


有,肯定有。

小时候,家里的农具许多是铁匠打造的,镢头、镰、锄头、铡刀、切面刀……

那时对技术高一点的铁匠,人们称钢水活好。其实所谓的钢水活,就是把铁钢制品锻打成型后的一次淬火。看似都迅疾把红红的器物忽地一下塞入水中,滋的一声冒起一股青烟,后拿出,可许多劣点的铁匠往往拿捏不住那个最佳的淬火程度,弄得钢硬了,老崩刃口,钢软了,老卷刃口。

手工绱鞋也看起来简单,可真正绱得端端正正、无任何瑕疵的人并不多。那时经常见到农村一些妇女把鞋绱偏了,用刀子割开,另一次绱。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鞋匠把鞋绱偏了,割开了,准备另一次绱。这时主人来取鞋了,问好了没有,她说:眼眼儿锥好了,光剩下穿绳绳了。

蒸馍擀面炒菜看起来更简单,可同样一把面菜,可能几个炊事员会做出不同的花样味道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特别是手工活,看来简单不过,做到极致不易。一根红萝卜,人家可以切得细如发丝,可以刻龙雕凤,可你不行!

往往在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是最难达到极致的高层面,万事合适最难。


关中乡土文学樵夫


没文化啥计术也不懂,一个大字不认识,我妈一个字不认识,她走矢了换老年痴呆三年多了,这次疫情我矢去了信心找不找了,我也快半百人了,这次疫情不给国家医生添麻烦,好好在家呆着,出门代口罩,回家先洗手,这次老妈真的找不找了


用户7737945872702榕


生活的每一件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做到精致,未必是一个容易的事,同样都是活在世上,有的人就活出了精彩,活出了品德,活出了自我,而有人则实得其反,不得不说,生活这个大舞台,对任何人来说,活到老,学到老,吃不尽的酸甜苦辣,享不完的喜怒哀乐,道不出的艰难辛累,走不到头的坎坷不平。


东方亮57684965


房地产销售,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要坚持下来做到做好很难。

1、看起来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干的工作,可是让你每天重复数十遍同样的话,每天都要察言观色,看客户“脸色”行事,各种赞美和拉关系,一天下来非常累,回家就像一堆烂泥,一句话都不想说。

2、看起来在售楼处冬有暖气,夏有空调,非常舒服。实则一天下来要跑工地爬楼、样板间、样板区,没有客户还要出去拓客发传单,不管多大风雨都要去拜访客户,完成拓客任务。

3、看起来光鲜。实则每天可能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忙起来的时候一天喝不上一口水,拿着那点薪水还要装一装,什么宏观微观经济、高尔夫、红酒、汽车、什么天下大势、风水格局都得能说出个一二三。

4、看起来门槛低。实则很高,这个高不在学历,而在于思想。有很多人干不了销售,因为拉不下脸,放不开,自尊心太强,视金钱如粪土,不愿为一斗米折腰,觉得这个行业不是受人尊重的行业,实则真正的置业顾问是有社会责任的,就是帮助客户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房子。

5、看起来毫无技术水平,很容易的工作。实则销售是最锻炼人,成长最快的行业,需要非常强的销售技巧和随机应变能力,面临很强的压力,任务压力背完这个月还有下个月,背完这一年还有下一年,只要在这个行业,这个压力就要一直承担。完不成就要彻夜加班,这个一个内心越轻松越赚钱的行业,越累赚的越少的行业。还要每天与客户斗智斗勇,看看谁能抻得住。

这就是房地产销售,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很难做到和做好的行业。


海底的青蛙


这个事是有的,我是一个农民,就拿农民来讲,有些人说农民哪个都晓得当,其实就不然了,农民中也有很多农业技术。下面我们就讲一讲农业方面的技术。

以前全是搞双季稻,那时对早稻育秧搞尽了名堂,种早稻秧时气温不高,在播种的种谷上要加上覆盖物,在那时盖草子、盖山漫和盖粪灰等。后来进化到盖地膜,到盖地膜育秧的时候我们必须掌握育秧技术,在秧苗长出时,不能让秧箱块硬了,要保持秧箱结界坑有水分。在暴燥炎热天气时,必须掀起地膜两头灌水覆盖秧箱块,使秧苗能得到充风透气、减少热量、降低秧箱内的温度,有利于秧苗的正常生长。

把秧苗育好后,移栽到大田管理,要夺取高产就必须搞好田间管理,这桩事我们讲是很容易,具体落实就有难度了,又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下面我就接着讲到底怎样去管理才能夺取高产呢?禾苗的密度与肥料要相适合,禾苗绝不能过密、过密不利于田间充分透气、禾苗也长得不粗壮、还有利于病虫害的生存和发生,所以一定不能过密。另外到后期管理我们必须随时深入田检查病虫情况,发现有病虫之源就要及时对正下药防治。掌握好排灌。

在抽穗期决不能缺水,但也不能用过深的水长期使用,所以这些事都是步步是关键性的事。

抽穗后到壮籽时,我们必须掌握干干湿湿壮籽和晒田技术,田晒得好,秆硬谷又籽实、产量就越高。作为现在来讲大家都是搞一季稻种植,并且使用直播,技术也同样如此,密的地方扯稀,稀的地方就插补上秧苗、也同样可获得高产。所以有些人当农民哪个都晓得当,当然你没拿国家工资就属农民,但真正要当好一个农民也是不容易的。





戴松道


盆景技艺。盆景从盆栽发展而来,据说唐初出现,约有岭南派、川派、扬派、海派、苏派等五大盆景流派。各派有特色,各派有技术。就岭南派盆景而言,常用的盆景技术是截干蓄枝。在盆景造艺时,树木的成型是模仿大自然,通过截干蓄枝,做成的盆景像大自然的树浓缩在盆子里,来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那么什么是截干蓄枝呢?就是,让树木长到所需的大小,截断它,让它从我们所需要的地方长出新枝条,再蓄养这些新枝条长大,又对它进行截干,再蓄养,再截干,如此循环,最后成型,成为盆景艺术。

截干蓄枝,看是微不足道,养~剪~养~剪~成型,但操作起来,却是很难做到的。

原因1.时间困难。树木的成长有季节性,不能人为揠苗助长,剪固然快,但是养,需要时间,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几年,枝条才能想到所需的粗度,才能剪。所以,通过截干蓄枝法做出来的盆景,少则三五年,长则二三十年。技术要求虽然不高,但需要盆景人慢慢的去制作,等天时,完成制作。

原因2.树木难驯。树木有自己的生老病死,有自己的生长期生殖期,它们有趋光性,它们有虫害,等等这些原因,很容易在盆景制作过程中完成不良后果,小则树木枝条走向不符、脱枝、臃肿,大则盆景枯烂、死亡。

原因3.人为原因。有人说:做盆景不仅是做树木,也是做人。做一个盆景,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辈子,靠的是耐心;做一个盆景,既要用心爱护它的成长,又要狠心减除一些枝条,靠的是控制力;做一个盆景,你要不断和别人接触、交流、学习,要和别人比高低而又要谦虚,与时俱进,靠的是人的品行!所以,做盆景,也是做人。做人看似容易,但难;做盆景看似简单但也复杂。

岭南派盆景的截干蓄枝技术,即是养~剪~养的过程,看似微不足道,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农村村农


举个例吧!比如写诗,温飞卿庭筠之词,句秀也。韦庄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乃神秀!

温庭筠一句干瘪瘪的“梦长君不知”不置可否,姑且算为抒情。

韦庄的“忆君君不知”的情真意切,比起温词来说,情感的闸门已经打开,情感的奔流也若绵绵之江水拥有力量。

但是李后主的抒情,随便拈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来便具有力量,比起“忆君君不知”以及其他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不知道要胜出多少。若说韦庄是“开”,那么李后主就是“阔”



竹林谷主烟雨楼


有啊,如回避,躲闪,腾挪。翻译成智能无人驾驶技术语言就是道路识别,激光测距,智能传感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确让我们的科学家,医学家一代又一代的再默默的接力研究着,成千上万亿的资本再为此打着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