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婆婆和媳妇带小孩观念方式不一样的时候应该听谁的?

卷心菜里卷菜菜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婆婆的,可以听,看有没有道理,对孩子要负责的是母亲,所以,还是有母亲做主


赵微笑笑


我认为婆婆和媳妇带小孩观念方式不一样的时候,谁的方式正确,谁的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就听谁的。

我家孩子五岁半,正处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叛逆期,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小声说孩子不听,大声吵更是不管用,我这个老母亲简直每天都是凭一口仙气吊着,感觉说不定哪一天会被孩子气到断气。

我婆婆带孩子比较宽松。孩子想看电视?随便看!孩子想玩手机?随便玩!孩子不吃饭?不吃就不吃!孩子嫌热不穿棉袄?不穿就不穿!那是真正的大撒把,真正的散养。为此我经常是苦恼,她这样,不是爱孩子,是不管不问,是纵容。在她带孩子的观念里,可能就没有“教育”一说,也许不是自己孩子,只管领着不磕不踫就算“完成任务”了。

我带孩子,可能手攥得比较紧一些。孩子跟着我,看电视的时间是有限制的;玩手机是不允许的;吃饭的时候不管爱不爱吃都要吃,不然半晌不给任何吃的东西;天冷或者忽热变天的时候要及时加减衣物的;每天晚上如果有时间的话还要给孩子讲些故事。孩子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得周周到到,简直操碎了老母亲的心。

可能大家要猜,带小孩观念差别这么大的婆婆和媳妇,家庭肯定是不能和睦,因为婆媳矛盾可能是众多家庭最突出的矛盾了。可偏不这样,我们婆媳之间似乎有一种丝丝缕缕的默契。她纵容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我就拔了网线带孩子玩;她不管孩子吃饭,我便操着心让婆婆做孩子喜欢吃的饭菜;变天了她不管给孩子增减衣物,我便时时提醒……她做不好的我及时补上,而我做不好的,她也可以帮着做好:我不会缝补衣服、不会蒸馒头可她会做;我不会炸麻花不会做年糕,孩子要吃的时候她可以分分钟搞定;孩子有时被我批评得受了委屈,她就能揽过孩子安慰一番……

在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谁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婆婆和媳妇,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爱着孩子。只要家庭和睦,就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而这,是什么方式都弥补不了的。

你们认为呢?


零点客栈


讲讲我的故事吧。

我是搞教育的,而婆婆年龄大,长期生活在农村,思想陈旧。当带孩子的观念方式不一样的时候,我当然是希望婆婆听我的。

可能当着我的面,我说什么她都听着,背地里,她仍然按照她认为对的方式去做。举个例子,当大宝和别的小朋友闹别扭,抬脚去踢小朋友的时候,婆婆会当着小朋友的面,掀起大宝的屁股就打(轻轻地打),边打边说:“别生气了,你看我打他了。”婆婆的意思,这是做给大人看的,为人处事吗,不能让人家大人觉得咱不会教育孩子。可是,大宝却被吓得哇哇大哭。这事,我是听对方大人给我讲的。对方大人对婆婆的行为很不赞同,心疼我家孩子。是呀,本来是自己的保护神,却当着别的面打自己。对孩子来说,太没有安全感了。大宝生病不吃药,我在那儿哄,婆婆也好心地上来哄:“你要是再不吃药,穿白衣服的医生就来给你打针了哟。那针可大了。”说着,婆婆还比划着,大约二十厘米的长度。后来,大宝见了穿白衣服的人就哭。出门总是拉着我的手。朋友见了,劝我看心理医生,说孩子心理有疾病了。这话我没敢给婆婆说,如果说是她的原因她肯定会很生气的。后来,我就说自己妈妈有时间,愿意来带孩子,把婆婆请走了。


凤凰舞


当教育孩子观念不同的时要听妈妈的

先说我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个数据吧,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的时候做过一个调查

23.6%的人表示,教育孩子时候自己一直在和长辈“拉锯”。

61.1%的人表示,“隔代亲”是家庭教育的绊脚石,因为老人会溺爱孩子,孩子想干啥就干啥,让孩子肆意妄为。

只有14.9%的人表示全家教育一致

“隔代亲”教育的冲突

妈妈让孩子自己吃饭,奶奶看见孩子自己吃就要去喂。妈妈不让孩子吃糖,奶奶偷偷的给他买妈妈让孩子摔倒了自己起来,奶奶会立马跑过去扶起来孩子做了错事,妈妈说了几句还被奶奶吵,孩子以后做了错事就会立马找奶奶帮忙,也不会去认识自己的错误。

避不开教育理念的冲突,那就给你提供点参考意见

1、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唱“红脸”“白脸”

家长分“红脸”“白脸”,孩子会“趋利避害”,面对不喜欢的,可以拿另一方的话来拒绝,孩子会有一种“有庇护”的感觉。对孩子教育问题,全家要有统一意见。个人觉得,就算理念不同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说,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奶奶好说话妈妈不好说话,太严格了的印象。

2、确定家庭教育听爸爸妈妈的

爸爸妈妈带孩子“严”,爷爷奶奶带孩子“宠”其实你们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教育理念不同,那应该听谁的呢?在家庭中,第一,最好确定父母为亲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其他家庭成员辅助;第二,在家庭沟通中,要允许求同存异;第三,家庭教育目标要清晰,方向要一致,方式需统一。

如果理念不同,可以私下和爷爷奶奶充分沟通一下,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好,要达成一个“共识”,不要让孩子今天听这个的明天听那个的。

教育不同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有影响,愿你可以和家人沟通好,一起教育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二姐的小日子


中国式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可谓世界级难题。但抛开家里其他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目标是一致的。简而言之,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婆婆和媳妇所受的教育,从小生活的环境等等可能导致带小孩的方式千差万别,甚至截然相反。那这种情况下,应该听听谁的?我个人认为,这不是简单的站队问题,一个小孩是家庭的未来与希望,要慎重对待。婆婆和媳妇在教育小孩时方式不同,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一定要冷静,不要急于附和任意一方,激化双方的矛盾。而是要心平气和地从科学育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两人的方式中存在的利与弊,探讨合适的统一的育儿方式。具体的做法是,统一大方向。比如:孩子犯错挨罚,不能护短。家里经常出现孩子不肯吃饭,妈妈说不吃饿着,自己种的因自己吃苦果。初衷是让孩子饿一次明白任性的后果,从而改正坏习惯。但奶奶出于疼爱孙子的目的,会骂媳妇几句,哄着孙儿。这就会让孩子恃宠而骄,养成不好的习惯。因此,当婆婆与媳妇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产生分歧时,要冷静客观分析,统一思想,不要随意作选择。




鱼的浅笑


如果平时分歧就不小,尽量不用婆婆带。不然省了钱,换来矛盾,不值。

如果条件达不到,只能委屈求全。婆婆和妈妈都是老人,有些老习惯正常,能养得你们这么优秀,再带下一辈也错不了。再说背乡离井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真心实意辛辛苦苦为你们带孩子,你们再挑三捡四,她们会很委屈,有句顺口溜:是主人,说了不算;是保姆只赔不赚,累活脏活全干,有人批评,没人点赞。

在这种情况下,婆媳只要一方脾气不好素质差,生活就不平静,要双方都暴脾气绝对鸡飞狗跳,男人难做,孩子带不好。

最好的办法是能沟通的尽量沟通。沟通不了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孩子没那么娇气,老人老经验比没经验不差。

再不然就双方老人轮換,都有一喘息空间。


桃乡人518


首先,老一辈的人带孩子多多少少会沿用以前的方法。年轻人接触网络比较多,获取的育儿知识也比较广泛。父母可能获取不到那么多的育儿理念。当老一辈和年轻一辈育儿上有分歧,年轻一辈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分享给父母,给他们讲这样的好处,让他们理解,不要命令似的,那样老人会觉得我带了那么多个娃了,这点经验还需要你来教嘛,会引起矛盾。大多数年轻人白天上班,所以带孩子的事情几乎全交给了奶奶。奶奶一天忙孩子忙家务也是很辛苦的。咱们可以时不时的买个小礼物,让她开心一下,指出她的问题不要直接说,可以引用别人家的例子,比如孩子爱玩手机,你可以说,朋友家的孩子,奶奶天天带着看书,手机不怎么玩儿,现在会背好几首唐诗了。然后再纠正她带孩子上的问题,她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不要产生大的矛盾激化矛盾,那样会伤了大家的心,最后祝你生活愉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773c823b66a4198b7bc363c8f8bb1b7\

卡通动漫集锦


看情况在决定,最好中和考虑,婆婆、儿媳自古以来相处就不是很融洽,所以一牵扯到婆媳关系最好是“三七处理方式”无论什么事媳妇占三分理,婆婆占七分理,为什么呢,因为婆婆首先是你老公的妈妈,给她面子就相当于给你老公面子,如果老公明理自然会记住你的好,遇见不明理的老公你也可以避免麻烦,毕竟家和万事兴吗。其次她是长辈,中国人讲究敬老爱老,你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婆媳关系,也相当于用实际行动在教育子女,利大于弊。

那什么是中和处理方式呢,就是吸收并兼顾两人的意见。比如关于给孩子穿尿布还是纸尿裤,就可以白天穿尿布,晚上穿纸尿裤。或是剪头发的问题,如果老人认为剪头发利于孩子头发生长,你可以和老人商量什么时间剪、剪几次等等。不能改变她的想法就给她一个试用范围,降低家庭纠纷。毕竟是长辈,最好不要硬碰硬,以免影响家庭和睦,对孩子教育也不好。

最后,就是沟通方法。说话要站在婆婆的立场上考虑她的接受度。毕竟不是亲妈,说话要有分寸,可能你会觉得很累,但是好的婆媳关系都是细心呵护出来的,你用心了婆婆自然能够感觉得到。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豆豆ww


在中国家庭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三个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教育关系!

第一:今天咱们捋一捋婆媳关系,婆媳关系当中的教育关系,有时候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关系之一。先说老人们的想法,他们觉得都能把你们养大成人,说明自己没问题,媳妇觉得,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管教孩子,别人插手,就会产生隔代溺爱的现象,也有道理。各自站在各自的角度。在这个中间,家里的爸爸会很尴尬,管教孩子不是谁听谁的问题,而是谁的方法对孩子有帮助,就听谁的问题!

第二:举例,我们家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在一起讨论,记住,一定要坐到一起,坦诚的把问题说出来,这个时候,爸爸是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人!我们讨论的话题一定是就事论事,而不是用心情说话,切记一点,不要打马虎眼,不要为了让爸妈开心而指责老婆,更不要为了哄老婆而委屈老人!在你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备课,怎么备课,哈哈,你做对了,就是不停的到平台问各种大咖,然后整理出来资料,再开家庭会议!这样的话,你的话就是有理有据有节,就会让大家都能接受!当解决方案出来了以后,如果孩子懂事,让孩子也参与其中,这样你的方案就会更好执行,就不会出现未来类似问题的出现。如果还小,你就主动做监督人,为这个方案做监督人!

第三:家是讲爱的地方,有时候家里的事不能太讲理,还要讲感情,一切把爱放到第一位,我觉得你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你的出发点也是爱父母,爱老婆,爱孩子,所以一定要把方法帮助到孩子成长维护好家庭关系放到第一位,我相信大家都会欣欣然接受的,希望回答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