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佳华语片《阳光普照》:一个家庭的崩溃与新生

由钟孟宏执导的2019年度电影《阳光普照》在第56届金马奖中总共囊括六大奖项,一举抱回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与观众票选奖等。《阳光普照》一部展示家庭风情的剧情长片,起于家里小儿子入狱后的故事,家庭间成员们各自面对余波,每个决定下背后都藏着巨大的情感与故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两个年轻人穿着雨衣,骑着一辆偷来的摩托车,用报纸藏着两把锋利的刀去寻仇,在火锅店里找到了仇家,二话不说,拿刀砍了下去,血溅当场。

这是电影的开始,也是一个家庭崩溃的开始。

行凶者是菜头和他的朋友阿和。阿和因被黑轮欺负,于是喊来好兄弟菜头一起,想吓唬一下黑轮,没想到菜头一刀砍断了人家一只手。

阿和被判关进少年辅育院服刑3年。阿和从小就不是省油的灯,自从进了校拳击队,打架斗殴便成了家常便饭,阿和的父亲阿文拿儿子没有一点办法。

阿和人不仅进去了,还留下了个脏屁股让别人擦。

一个自称是阿和女友的姑娘找上了门,说自己怀上了阿和的孩子。

阿和的父亲阿文在驾训班当了大半辈子教练,把驾训班的标语“把握时间,掌握方向”当作人生座右铭。阿文自己也说自己以为人生只要像开车一样,红灯停绿灯行就能一帆风顺。

阿和的妈妈琴姐给阿文打来电话,希望他能在法官面前为儿子说几句好话。

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阿文生气的挂掉了电话。


对于逞凶斗狠的阿和,阿文已经彻底失望了,好在他还有懂事听话的大儿子阿豪。

每次有八婆的学员问他结婚没有?有几个小孩?

他都会回答说:

一个。

他不想承认阿和是自己的儿子,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于大儿子阿豪身上。

阿豪不仅长得好,还乖巧、懂事,喜欢为别人着想。父亲对他的关心也比较多,他也就随着父亲的期望路走下去,就算要重考,他还是想拼医学院,拿着父亲的钱和寄望在补习班苦读。


阿豪的同学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他对人很好,有时候会觉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给了别人,忘了留一点给自己。


弟弟阿和也承认自己的哥哥很好,总是为别人着想:

从小到大大家都喜欢他,他功课好、长得好,他什么都好,他好到没考上第一志愿的医院系都要重考……


然而人的命运就如同天空中的云,忽明忽暗。


承载着家人希望的阿豪,突然跳楼自杀了。


自杀前,阿豪洗了个澡,把自己的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删掉了手机里的信息,无声无息地跳了楼。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阿豪的死,让这个本已脆弱不堪的家庭再次遭受重创。


好在阿和在狱中表现良好,服刑一年半就出狱了。

出狱后的阿和已经改过自新。为了抚养孩子和妻子小玉,阿和白天擦车,晚上在便利店打工。工作虽然辛苦,但生活也算安定下来。

阿和的变化阿文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里总算得到了些慰藉。

当学员问起他有几个小孩,他还是会回答一个,因为——他真的只有一个儿子了。


本以为这个充满悲伤的家庭能够慢慢抚平伤口,麻烦却又找上门来。

当初菜头为了阿和才砍人被抓入狱,他承担了主要罪责。然而阿和一家似乎并不感激自己,阿和出狱后也没有去辅育院探视,菜头对此耿耿于怀。

菜头出狱之后,开始三天两头找阿和的麻烦,并且威逼阿和帮自己干违法的事情作为赎罪。

为了不让儿子再次误入歧途,阿文用尽一切办法来保护唯一的儿子,他再也不能承受失去儿子的痛苦了。

阿文拿着钱去找不断来骚扰自己小儿子的菜头,没有说出的潜台词,是希望菜头不要再来找陈家人。一头橘发的菜头散发内敛的邪气和怨气,句句笑里藏刀,拒绝了阿文。

“别看他陈伯伯、陈伯伯喊得很亲切,但每一句话都让我难堪。”当了半辈子驾训班教练的阿文,有什么能与菜头谈判的筹码呢?他没有别的方式,他只能用他自己会的方式,保全这个家,

于是有一天,菜头神秘的消失了......


片名叫《阳光普照》,但这一家人的处境,却沉重的透不过气来,就像片中阳光虽有时露脸,却又被乌云屏蔽起来。


从分崩离析的阿和一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家、看到千千万万个家,看到很多东西。

从这个家庭的组建开始,悲剧的种子已经埋下。

毁灭的引子,来自于父权社会系统下惯常的任性。阿文可以任性地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不承认另外一个儿子,儿子做错事了就最好大受惩罚,当父亲的不想被说不会教小孩,毕竟同一个屋檐下还有另一个好儿子做对照组给他信心──他明明也可以教导出很棒的儿子的。

但当自己引以为傲的大儿子阿豪自杀身亡后,这个执拗的父亲才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是正确的。

如果把父爱比作是太阳的话,那阿文把所有的光和热都给了大儿子阿豪。然而过量的爱和期望,变成了阿豪身上沉重的负担,他找不到地方躲藏他的脆弱,只能假装自己“真的很好”。

当他遇到了主动和他搭话的郭晓贞,压抑的内心打开了一个出口。他给郭晓贞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内容并非我们熟知的版本,司马光打破了水缸救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不是别人,而是躲在缸中阴暗处的自己,这个故事是已故作家袁哲生在《寂寞的游戏》一书中所写的,他称这是“一个脆弱的故事”。

阿豪死前唯一留下的讯息,是写给郭晓贞的:“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妳(晓贞)、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暗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相同的环境,大儿子阿豪与小儿子阿和,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阿和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叛逆,哥哥阿豪身上的光芒实在太过闪亮,弟弟阿和开始显得微弱、渺小,变得自卑,所以走上了和哥哥相反的路途。他想用自己的拳头,来为自己争取一点存在感。

如果父亲的爱能平均分给两个儿子,不会一个无处可躲,一个无处可逃。这是一个疼痛又深刻的家庭剧。一个家因为偏心的父亲而走向崩毁,却也得到第二次机会从瓦解中重生。

电影中的阿文以为这个家是靠他来维系的。但讽刺的是,正是他把家里每一个人弄到很难受的。

阿文每年都会特地跑去补习班,送笔记本去给准备考医学系的大儿子。多年下来笔记本攒下厚厚一叠,后来才发现,大儿子一页都没写过。原来,对老是顺从父亲期望的阿豪来说,父亲口口声声“把握时间,掌握方向”,是说不出口的荒谬。


真正支撑起这个家的,反而是存在感比较低的母亲琴姐。

她优雅、温柔、沉稳。从琴姐的处事态度来猜测,她的教养方式也许民主、理性,比较尊重孩子的决定。

父子关系不和,于是她试图去当老公和阿和中间的桥梁,然而个性执拗的父子却让她这个调解人陷于两难。

导演钟孟宏说,炙热温暖的太阳,并非这么容易拥抱。

《阳光普照》扎扎实实拍出生命匍匐前行的况味。爱与死亡的对话,如阳明山草地上的天光云影,若断时续。

作为一部让人悲伤的电影,《阳光普照》说透了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的一家人,狼狈靠近彼此的过程。

电影最后,阿和骑着自行车载着妈妈,阳光从枝叶间洒落的画面,温暖和煦的阳光仿佛救赎了这一家人。海报中,一家人站在绿荫围墙前,阳光洒落,看来明亮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