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你努力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欣竹_木小木幸福么么哒


你好!关于这个问题,真的深有感触。曾经我也这么迷茫过:怎样才能找到支持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以下是本人一些经验的浅薄之谈,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谢谢!

1. 找到自己羡慕的生活、佩服的人,然后按这些标准去执行。

我的真实经验:曾经一段时间,每天我都浑浑噩噩的,整体玩手机睡觉虚度光阴,这样度过的时光会让我觉得很空虚。有时候看到朋友圈,这个人又读了哪本书,那个人又学会什么新玩意,就觉得那些人都很厉害。于是我尝试这么做---想象自己这样的一天:1.早睡早起,认真读书学习,锻炼身体。 2. 熬夜晚起,整天无所事事玩手机。 如果我看到这样两个人,我会羡慕或看好哪个人? 我当然是觉得第一个人是更棒的!然后就按照第一种活法去做吧,当你真的这么做了,晚上入睡前回顾一天,你会觉得很充实,反而会更有干劲!简单来说就是,按照自己羡慕的方式来生活吧。

2. 一定要坚信,遇到更好的自己,也会让你遇到更好的他/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有道理的,当我们还不足够优秀的时候,怎样才能配得上那些更优秀的人呢? 优秀的人,身边的朋友圈也不会太差。不知道提问者现在是什么年龄阶段,但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会发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越优秀的人,会越清楚自己的能力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就会越努力去学习。人有三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当你想明白自己处于哪个阶段的时候,可能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学习了。

3. 当完成一定的学习量后,给自己适当的奖励。

貌似这是很多人都推荐过的方法,不过确实有用。比如,当你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先要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才能买;或者,当你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看多久的剧之类的,这个关键看个人了。

对于我而言,努力学习,是知道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自己心中的野心,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

有能力守护爱我的和我爱的人;

有能力做想做的事情;

有能力不做不想做的事情;

有能力去得了想去的远方;

最重要的是: 有能力挣更多的钱。

哈哈哈哈








新标日语自学


以前在读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里面,史铁生写他朋友为什么要写作,他朋友回答说,因为想让母亲觉得骄傲,随之史铁生回忆了自己为啥要写作,他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资本了(他母亲已经逝世了)

以前每次读这篇文章,我都会非常感动。让母亲觉得骄傲是他们写作的动力。

那我自己到底是为什么想要好好学习呢?

回想一下我的已经成长经历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以前读小学的时候在乡里读书,整个小学我都没有拿过一次奖状[笑哭][笑哭]

我堂弟,拿奖状拿到手软

那个时候除了期末发奖状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有点尴尬外,平时真的觉得不知道要努力学习。

因为那个时候父母很少管我的学习,因为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常说“只要你努力了就好,这次没有下次再来”

以前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直到我上了初中,读初中的位子离家里很远,我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在学校住宿舍的某个夜里,突然很想家,越想越伤心。

突然在那个时候,明白了好好读书的含义,就想抱个奖状回家,真的很想让爸妈高兴一下。

那个时候我的数学成绩特别特别差,120分的卷子只能考30-40分,真的没夸张。

初一后面的半学期,我申请不住校,去我亲戚家里借宿(我有一亲戚在我那个初中旁边)。晚上下了晚自习,我回家洗漱完毕赶紧看书,当时买的一本书叫《教材完全解读》,现在这本书一直还有售。一道题一道题的啃。当时冬天的时候真的特别冷,看书没有书桌,要么蜷缩在被子里,腰特别酸胀,要么坐在凳子上,聊特别冷。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初二的时候成绩慢慢变得很好了,后来数学几乎都在110分以上。

当然后来奖状也如愿拿到了,一直期待拿奖状,到后来拿到奖状后很平淡。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想要好好努力读书,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父母。我真的很想让他们为他们的子女骄傲。

今天,我从事教培工作,正在帮助更多的孩子提升成绩。

我也希望我的学生们也可以成为他们妈妈的骄傲。

以上,是我最初学习的动力。也特别感谢那个时候努力的自己~[玫瑰][玫瑰][祈祷][祈祷]

我是方哥,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希望可以点赞、转发和关注[祈祷][祈祷]


方哥物理


1.现在的我没有一技之长,如果不好好学习,踏入社会了靠什么养家糊口?现在不好好学习,毕业了只能去搬砖,成为一个打工仔,想想就害怕。所以,为了将来能有一个好工作,高工资,现在应当努力学习。

2.父母对我的殷切希望,他们希望我以后的生活能够过得很好,在当今社会,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父母的期望是我学习的动力。

3.如果我现在不努力学习,我周围的同学就会超过我,以后他们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了,而我却生活不如他们,以后同学聚会都不敢去。为了将来也能够跟同学们毫无芥蒂的在一起,我现在应该好好学习。

4.等你以后找对象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学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你能找什么样的老婆或老公。如果你是男生,只有专科学历,以后找老婆基本上也是个专科生,因为本科生的女孩子会嫌你学历低。如果你是女生,没有上过大学,以后想找一个高学历的老公,也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人家不一定能看得上你。能不能看得上对方只是一方面,即使两个学历悬殊大的人最后走到了一起,你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高学历的那个经常会谈他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低学历的只知道在外打工的事情。两个人的思想境界也不一样。所以,为了以后能找一个更好的老公或老婆,你也应当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只有自己提升了,才有机会去接触更好的。

5.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就再也没有条件和机会再去努力学习了,你的人生现在就被你断送了。十年之后,回想现在,你因为没有努力学习而过得不如别人,你会后悔终生的。

6.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内外两方面因素,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但也必不可少。当内部动力不足时,就需要外部因素来干预。你现在觉得学习没有动力,就找个人来监督你。现在人人都在家里,你的父母正好也在家里,就让你的父母来监督你。你每天制定学习计划,父母来监督你执行,当日计划没有完成,就要受到一定惩罚,比如当天不能玩手机。坚持一段时间,你就觉得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以后就能自觉的去学习了。


曾老师的英语角


短期来说,为了充实自己,长期来说,为了使自己更有竞争力!

每个人身价多少,其实完全靠自己造化,本身学历低没关系但要有所长,如果什么都不愿意学就想赚大钱,可能吗?

我在大学期间自学日语,并通过了一级,当时考这个只是兴趣,觉得既然学就看看自己潜力,同时想着毕业后多一份技能好找工作点。

毕业后我理所当然找了个日语相关的销售工作,近十年一直在外企工作,在外企工作同时我又学习管理和财务,为我后面找更好的工作或者自己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的原则就是做事一定要稳,不要浮躁,任何事情都是靠积累和努力,赚快钱的永远不长久


南野拓実


因为本人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的时候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里,所以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世界那么大,我一定要出去看看。那么像我这种普通农村家庭只能属于温饱那一种,想出去旅游是不可能了,所以只能给自己卯足了劲去努力学习,考取到大的城市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不是月亮比较圆。上天总把机会留给那些有梦想的人,虽然本人学习天分不怎么样,但是运气都还挺好,从小到大都很顺利,顺利的考上了大学,顺利的考上了研究生,最后顺利的当上了一名灵魂的传播者。今天拥有的这一切都要感谢我小时候那个不甘平庸的心以及那个想出去看看的心。现在工作努力的动力就是结婚生子,顺便把彩礼凑齐[呲牙][呲牙]。


celebration6688


时间点:1977年5月,地点:江苏大丰县(丹顶鹤麋麋故乡)知青屋,人物:我(高中一年级学历),场景:插队9年。当地农业强劳力,每天12小时田间干活可得大约0.4元,主人公民办教师收入等同强劳力。物价参考,农产品鸡蛋0.69元/斤,工业品自行车180元/辆。大学公开招生停止10年后恢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事后77级大学录取率4%)。主人公白天给小学生上课,其余所有时间在看书自习,数月未上床,睏了桌子上叭一会,渴了缸里一勺河水,饿了啃一口干馍。 故事结局:主人公的中学同学很多是弱势群体仅够温饱,主人公有车有房每年海南过冬。小朋友,现在您知道学习动力和人生该拼博时为什么要拼博了吗?


岁月如流水不负此生


高中时期,不上学的小学同学有相当一部分家里给准备了房子,早早的出去打工了,家里也给介绍了对象。放假回家后发现和他们玩不到一块去了,昔日聊的很好的伙伴,发现没有讨论的话题,相差甚远,这就让我下定决心,要好好的学习,不可能再回到家乡生活了。


浑然天成ysu


从14年到18年连续5年,二级市政建造师,二级建筑建造师,一级建筑建造师,一级市政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每天计划学习,没有特殊事情从不间断,我的动力就是,改变自己,不满足现状,给自己孩子一个学习的榜样,现在生活在三线城市,在公司工程部任职,年薪18万,160平的房子,10几万的车子,儿女双全,夫妻和睦,了。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奋斗目标,玩也一天,学习也是一天,学习让人充实,让人进步。


吴量1013


动力是什么呢?不少人觉得努力学习的动力就是一个责任,似乎没有什么目标。你们呢,动力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会有惰性的,我想我也一样。但当我们在无形中被鼓励被勉励时,那么就会有持续一小段时间的坚持。不要怕那时间太短,至少你是在努力!

每一个努力的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如果结局不美好,说明它还没有结束。一起努力一起共勉,一起为梦想奋斗!谁都不是天生的学霸,谁也都不是天生的学渣。别那么快去否定自己,只是你还没有付出努力罢了。 你要记住:你努力了,你也就是学霸了,你跟他们不差什么了,不用觉得低人一等了。除了每天规定自己完成的任务之外也是要再额外做些的呢,对吧为了梦想奋斗!你只闻到我的香水,

却没看到我的汗水;

你有你的规则,

我有我的选择;

你否定我的现在,

我决定我的将来;

你嘲笑我一无所有,

我可怜你总是等待;

你可以轻视我的年轻,

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

这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

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

从未年轻过的人,

一定无法体会这个世界的偏见。

我们被世俗拆散,

也要为爱情勇往直前;

我们被房价羞辱,

也要让简陋的现实变的温暖;

我们被权威漠视,

也要为自己的天分保持骄傲;

我们被平庸折磨, 

也要开始说走就走的冒险。

所谓的光辉岁月,

并不是后来闪耀的日子,

而是无人问津时,

你对梦想的偏执,

你是否有勇气,

对自己忠诚到底。






工程华仔


请你先看完这篇文章!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体会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激发了出来。

谢娟说,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跟我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

谢娟说,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我们采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时,他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谢娟说,我也有同感,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但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谢娟非常感慨地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说到中美大学生的比较,谢娟说,我有两点感触,一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过浓厚的兴趣。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上课想逃就逃;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有些家长也是从小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让孩子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高考结束,学习变得不再重要。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学所要付出的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的课程安排多而且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另外,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当美国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聚能量的时候,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的时候。身为中国的大学生却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旅美教师吕老师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

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

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时间抓紧学习,而不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瞌睡。

有的人会这样说:“我只是在业余时间打盹而已,业余时间干吗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爱因斯坦就曾提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的一位在哈佛任教的朋友也告诉我说,只要知道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间,就能预言出这个青年的前程怎样。

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那就是2的76次方减去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结果并不如愿。1903年,在纽约的数学学会上,一位叫做科尔的科学家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

人们在惊诧和赞许之余,向科尔问道:“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同样,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也是利用业余时间作出成就的典范。奥斯勒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他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自己在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都坚持这一习惯不改变。这个习惯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1000多本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闻名于世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的创始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讲座教授、被英国国王册封为爵士的威廉。奥斯勒在年轻时,也曾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一次,他在读书时看到了一句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句话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边清楚的事。”

对此,哈佛提醒学生说“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明天再美好,也不如抓住眼下的今天多做点实事。

获得哈佛大学荣誉学位的发明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次接到一个年轻人的求教电话,并与他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当年轻人如约而至时,本杰明的房门大敞着,而眼前的房子里却乱七八糟、一片狼藉,年轻人很是意外。

没等他开口,本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然后本杰明就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本杰明就又打开了房门,热情地把年轻人让进客厅。这时,年轻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气里漾着微波。

年轻人在诧异中,还没有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本杰明讲出来,本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

手持酒杯的年轻人一下子愣住了,带着一丝尴尬和遗憾说:“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本杰明一边微笑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用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就珍惜了所拥有的今天。哈佛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一种人生哲学,那就是人生要以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如何增加学习动力

一.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未来要有一定的计划或是规划,比如要想好自己想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然后努力向目标前进吧!目标明确,学习自然就会有动力了。

二.父母和长辈的期望也是学习的动力.

三.对上层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学习的动力 所以有了学习动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一切希望才能有望实现.

当你虽然无所事事真的不想进行自己的目标时,请给自己1分钟,即使静不下心来,但是请按照自己的目标进行,万事开头难。

Dream is the goal with a deadline.为自己的目标设立一个期限,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年,十年,甚至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