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岂能如此“科普”

近日,有网友指出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动物小百科》存在关于果子狸的不当表述,一时引发热议。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回应称,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

“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可以医治烫伤,皮毛可做皮手套,尾毛和针毛可制成毛笔和画笔……”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都说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可是,这本写给小朋友的科普书籍中对果子狸的相关介绍,看后却让人有些脊背发凉。食其肉,剥其皮,用其毛,如此残忍血腥,我们谁会如此对待自己的朋友?这样的“科普”,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一本合格的科普儿童读物,应当引导孩子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珍爱生命,而非将动物变成我们可以随意取用的食物与工具。

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之后,果子狸就被认为是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大量研究认为,艾滋病、埃博拉等都是吃野味引起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也有不少研究人员认为,其病毒疑似来自野生动物。从某个角度看,病毒就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告和抗议,禁止交易和食用野味应成为全民共识。可是,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当下,在科普童书中居然出现这种吃野味的表述,自然会引起公众抗议。

图书虽然下架了,但是引发的讨论值得我们深思:科普该如何向孩子讲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千万别让错误的“科普”误导了孩子。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