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宗教矛盾吗?严重吗?

泽松文化89902596



印度是一个盛产各种宗教的国家,大体上以各种神秘主义的宗教为主,但这些神秘主义的宗教在印度并不是主流,主流还是两个宗教,也就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印度教是印度绝大多数人信仰的宗教,而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佛教反而没有什么影响力。

也是因此,印度的宗教冲突主要就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之间的冲突,而且历史上多次爆发活这种冲突。最典型的就是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起因就是英印政府发给印度教士兵的子弹涂上了牛油,而牛在印度教里是有特殊地位的,因此英印政府这种做法被视为挑衅印度教教徒,从而激发的印度教教徒的大起义。


但伊斯兰教再印度信仰者也很多,这是莫卧儿王朝时期和英国殖民时期留给印度的遗产之一。也是因此,在英国决心从印度撤退,让印度独立的时候,推出了印巴分治方案,主要就是把印度教教徒和伊斯兰教教徒分开,绝大多数伊斯兰教教徒逗成了巴基斯坦人,之后巴基斯坦又分裂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印巴分治之后,印度基本上就成了一个印度教主导的国家,但是印度境内仍有数量庞大的伊斯兰教信仰者,却处于被印度政府歧视的地位,印度政府也经常出台一些不顾伊斯兰教教法习惯和信仰的政策,从而激化两大宗教之间的矛盾。比如最近伊斯兰教教徒主导的印度东北一些邦就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而且已经变成了骚乱。


当然,伊斯兰教本身在印度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今天在中国广为人知的许多歧视女性,漠视女性基本权利的事情,大多数都发生在伊斯兰教主导的地区,比如所谓的荣誉谋杀,随意强奸女性等,多数发生在伊斯兰教地区,而印度政府对这些事情其实也莫可奈何,多数时候都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也是因为这种宗教冲突已经成了印度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所以印度社会内部始终存在着比较大的内部分裂,许多印度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在伊斯兰教地区都无法推行。但印度这种情况实际上现在具有相当大程度的普遍性,尤其是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滥之后,许多存在伊斯兰教地区的国家内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萧武


印度的宗教冲突由来已久,主要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恩恩怨怨和血海深仇。

印度教人口占82%,伊斯兰教人口13%,还有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信徒居住在印度各地。不过人口数量都不超过2%。

印度独立后,该分开的人大多都分开单过,成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印度,另一个是巴基斯坦。不过仍然有一千多万穆斯林生活在印度。

印度国大党执政期间宗教冲突民族矛盾没有公开化,但莫迪上台前后,这种冲突和矛盾越发激烈。不过在印度教徒占绝大多数但国度里,穆斯林的声音完全被淹没在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情绪之中。

莫迪的崛起就归功于他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暴乱期间的亲印度教政策,2000多名穆斯林被屠杀,这也为他赢得了“印度教的Hriday Samrat”(印度教的君主)的称号。

2002年至2007年莫迪在担任印度首席部长期间,他被授予“先驱”的称号。他的声望飙升到足以让他的支持者在古吉拉特邦的拉杰科特市建一座神庙,在那里他被奉为神明。

作为一名顽固的印度教传教士,莫迪的目标就是将印度议会制度转变为像古代印度统治者那样的总统君主制。如此,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将继续下去。


闲看秋风999


最近印度是多事之秋,一些地方引发骚乱,原因是印度授予一些非法移民国民身份,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和天主教徒都有资格摆脱非法移民身份。但其最大争议点在于,穆斯林被排除在外。

图-南亚民族分布
印度这件事不是单一事件,是有历史根源的,我们从头来看。
二战后英国再无力控制英属印度,这块地方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当时人口接近4亿。若是让英属印度整体独立,它将是一个控制整个南亚的强大国家。英国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早有经验,“分而治之”是一大宗旨。
英国人最初的方案,是按照民族分而治之,也就是把英属印度分成大小几十个国家,像现在的欧洲那样。
英国人的方案,遭到英属印度一些有远见领袖的反对,这其中最著名的是甘地。甘地力主建立一个大印度,包括英属印度全部殖民地,这被英国殖民者否决。
我们来看偌大一个英属印度,是如何划分国家的。

图-南亚的国家
1937年,英国把缅甸从英属印度划分出来,缅甸又是个佛教国家,独自建国不在话下。另一个地方锡兰岛,也是佛教占主体的地方,锡兰岛(斯里兰卡)独立建国没有悬念。
缅甸和锡兰的情况比较清晰,英属印度的其他地方,可就错综复杂、风谲云诡了。
第一大民族印度斯坦族信印度教,主要生活在恒河流域中上游,其东面孟加拉族是第二大族,西面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族是第三大族,这两个族伊斯兰教占主流。
我们今天说的印度人,包括印度这个国家的所有人,其实真正的印度斯坦族,是生活在恒河中上游流域的人。人口而言,如今印度斯坦族占全国只有约46%,在立国时期更是只有40%左右。

图-恒河流域
印度斯坦族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上游,北有喜马拉雅山、南有印度高原,西有印度河流域的伊斯兰旁遮普人,东边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伊斯兰孟加拉人。如果印度斯坦族只控制本民族地盘,印度斯坦族就会被堵成一个内陆国,而且南北受山脉阻挡,东西被宗教堵截,地理形势和宗教环境之恶劣,比西亚的库尔德人还惨。
印度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这里是四大古文明之一,时间与中国夏商时期相当。不过印度古文明早就毁灭了,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占据这片沃土,旁遮普人也是雅利安人的分支。在巴基斯坦建立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似乎也没有什么悬念。

图-孟加拉国地形
孟加拉地区的情况就复杂了,这里是恒河和雅鲁藏布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相当好,所以阿拉伯人绕过印度半岛,把伊斯兰教植入当地。后来英国人来了,他们把恒河下游加尔各答打造成殖民地首都,自然也要讲伊斯兰教打压下去。后来加尔各答的宗教体系,有原本的印度教,也有基督教,还有伊斯兰教。这造成一种局面,西孟加拉加尔各答地区,印度教徒比伊斯兰教徒多,东孟加拉则相反。
另外恒河流域以南,印度半岛以德干高原为主的领土上,分布着多个民族。按照人口多寡,依次是泰卢固族、马拉地族、古吉拉特族、加拿达族、马拉亚拉姆族、阿萨姆族、奥里萨族等。
这些族都是沿河谷平原分布,少则数百万人,多则两三千万,总人数加起来和印度斯坦族相当,但面积可比恒河中上游大多了。历史上印度斯坦族根本没有完整控制过德干高原,印度半岛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图-印度半岛夜景
孟加拉人所在区域,地理上是英属印度中央地带,加上恒河、雅鲁藏布江从这里入海,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加尔各答是整个英属印度的经济中心,大约相当旧中国的大上海。在南亚孟加拉人数量仅次于印度人,孟加拉如果独立,凭借人口数量优势,加上拥抱南亚经济中心加尔各答,有潜力成为印度洋的霸主。
孟加拉伊斯兰教徒比印度教徒多,不过在加尔各答地区,印度斯坦族占了微弱的优势。阿拉伯人登陆孟加拉地区,带来了伊斯兰教。几百年后欧洲列强赶来,作为英属印度的首府,英国人在加尔各答地区宣传基督教,也打压伊斯兰教,这反而造成本土印度教徒比伊斯兰教徒稍多。

图-印度地形图
印度斯坦人抓住这个空子,硬是把孟加拉分成了东西两个孟加拉,这样西孟加拉归印度斯坦族,东孟加拉自己去建国。
印度斯坦族拿下西孟加拉后,印度高原上的民族,本来也都信印度教,这时候也纷纷效仿西孟加拉,投入大印度的怀抱。
1947年英属印度各方分别独立,印度族占了最大的便宜,领土最大,人口最多,奠定现代印度的版图。

图-印度人
印度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七。当年印度斯坦人以恒河流域为中心,占全部人口40%,控制了一个领土大国,这在世界大国中非常罕见。比如俄罗斯和中国是有一个主要民族,人口占90%以上,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都是欧洲后裔占多数,就算是巴西,白人占比过半,算上黑白混血,白人血统也超过90%。
印度在这个地区一支独大,引起东西两个伊斯兰地区巴基斯坦和东孟加拉(后来的孟加拉国)的恐慌。巴基斯坦面积约79.61万平方公里,东孟加拉面积约14.76万平方公里,两个地方加起来不足印度的1/3。
既然印度人纠集了一大帮印度教兄弟组成国家,为何巴基斯坦和东孟加拉不能团结成一个国家呢?

图-印度人
巴基斯坦与东孟加拉,合成了一个国家,又称为西巴基斯坦与东巴基斯坦。
两个巴基斯坦最近的距离约为1500公里,伊斯兰堡到达卡的距离则超过2000公里,比北京到香港还要远。距离是一个方面,由于中间隔着异教国印度,两地的沟通绝对不顺畅。
从人口来说,两地旗鼓相当,可是民族和文化却千差万别。好比广东人用粤语和北京人交流,那一定很费劲。
1971年,印度帮东孟加拉(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

图-印度人与巴基斯坦人
孟加拉国是印度帮助独立的,但建国后两国关系急转直下,印度军队被请出孟加拉国。印巴之间隔着一个西孟加拉的问题,这个矛盾一天不解决,两国就难言真正的友谊。
当初印度独立,兼并了西孟加拉(印度称为西孟加拉邦),这块地方8.88万平方公里,是整个孟加拉地区的1/3强。明明是同一个民族,却分别在两个国家,特别是加尔各答这个经济中心被印度占据,相当于把伦敦从英国划出去。
西孟加拉人也有与孟加拉合并的意愿,假如两地并成一个大孟加拉国,地理上该国将占据恒河与雅鲁藏布江下游全部地区,首都将会迁到加尔各答,这个人口接近3亿的大国存在,南亚将不会是印度一支独大的格局。

图-当年英国入侵南亚
西孟加拉邦在1999年把邦名改成孟加拉邦,去掉那个“西”字,此举引起印度政府高度紧张,至今官方仍不肯松口去掉“西”字。
假如西孟加拉邦真的离开印度,印度恒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也就是印度斯坦族的居住区,将被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堵死,地理形势非常严峻。而且印度也将失去西里古里走廊,失去对东北各邦的控制,而那里也是分离主义盛行的地方。
孟加拉国有两条大河出海口,水网密布,海拔极低,海水入侵后许多土地已无法种植。印度洋暖湿气流被喜马拉雅山阻挡后,在这里形成大量的降雨,夏季热带风暴频繁,几乎年年有灾难,无家可归的难民数不胜数。

图-印度骚乱,阿萨姆邦是重灾区
孟加拉国无法消化全部难民,于是以千万计的难民涌入邻国。孟加拉国只有两个邻国,大部分领土被印度包裹起来,两国边界长达4000公里,只有东南部与缅甸有不长的一段边界,所以难民主要去印度。
去往西孟加拉邦的难民还好,毕竟同种同语言。但是去往印度东北方向的阿萨姆邦等地,就遭到当地人排斥驱赶乃至动武,这给两国外交又蒙上阴影。
回到我们的题目,印度骚乱的主要原因,是历史遗留的民族与宗教问题。印度现在明目张胆歧视排挤穆斯林,所以引发各种问题。

地图帝


这是肯定的,印度本身宗教色彩十分浓厚,印度人基本上都信仰印度教,也有信仰佛教,基督教,穆斯林,锡克教。总之,印度普通民众信仰繁杂,而且教派繁杂,教派冲突不断。

印度的教派冲突十分严重,各个教派残杀很大。可以说正是印度无处不在的宗教崇拜和宗教冲突阻碍了印度的发展。宗教的消极影响却是很明显的。印度人在宗教作用下更加精神追求和美好来世,对现实的物质生活往往比较漠视。他们更加安心于现世生活,哪怕贫穷艰难。他们无意于去改造生存的物质。而是寄托于来世。

印度实际上就是国际宗教大杂烩。幾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全印有約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教 (14.2%)。基督宗教 (2.3%),锡克教 (1.7%)。但佛教 的只有(0.7%)。印度宗教冲突主要集中在印度教和锡克教冲突。以锡克教徒为主的旁遮普邦分裂倾向十分严重,为此印度中央政府多次予以镇压,为此占领锡克教的圣地。但谁也没有想到印度第一位女总理因此而丧生。

这次刚刚发生波及印度各个中央邦和北方邦的教派冲突就是穆斯林问题。现在印度有一亿多的穆斯林人口,是印度第二大宗教。但印度颁布的宗教法规的时候,没有一碗水端平,没有给予穆斯林公民权。引发穆斯林整个强力抗议和暴乱。这场暴乱大大出乎了印度总理莫迪意料之外。也充分说明了印度宗教问题的严重。

印度的宗教冲突就是印度发展的拦路虎。分裂势力由于宗教势力相结合。印度虽然是世俗国家。但在各个方面又不得不依靠宗教势力来促进国家发展。从长期来看,印度将受制于宗教势力的裹挟。属于隐形的火药捅。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热带地区无强国


没有感情的复读机130


有啊!超级严重。印度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至于基本原因,首先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理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冲突:

印度教以牛为神,为母亲,不吃不杀专门供着;穆斯林专吃牛肉。

印度教徒拜八万四千个神,个个都有奇怪的形象;而伊斯兰教最反感的就是偶像崇拜,以至于穆斯林进入了南亚次大陆之后,把好多北印石刻的脸全都砸烂了><

印度教是多神教;而伊斯兰教是一神教。如果是两个多神教,那还比较好相处,顶多说对方的神是自己的一个化身罢了,然而一神教具有着很强的排他性,会非常强烈坚决地批判其他宗教的神。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矛盾。


除了教义,这里面还有个权力的问题。莫卧儿帝国,也就是英国殖民印度之前的最后一个朝代,是由穆斯林统治的。当是有几个皇帝曾一度采取非常严苛的宗教政策,强迫印度教徒改信伊斯兰教,向印度教徒征收额外的赋税。所以这进一步激化了印穆矛盾。而现在在印度执政的BJP(印度人民党),具有浓厚的印度教背景,主要通过争取印度教徒的选票上的台,所以穆斯林其实也是非常反感BJP。现在大部分城市的穆斯林区,都是在比较破烂的老城区,毕竟是少数群体,所以相对弱势;而新城区以印度教徒为主。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矛盾。


至于其他的宗教,佛教、耆那教、基督教和印度教之间倒是矛盾还少些。佛教和耆那教本身和印度教非常接近,它们分享同一套世界观,只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论,所以教义上的碰撞比较少。再有就是他们数量比较少,对印度教不构成太大的威胁。基督教主要集中在当年殖民者所在的那几个城市,比如果阿、本地治里、加尔各答,以及整个东北邦。东北邦的天主教化,也是英殖民者总是去那度假的结果。印度教也有运动想把他们同化回来,不过不太成功。


味论天竺


印度只在世界盟约框架里被饶恕,离开这个框架,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也不可能以宗教冲突的方式去解决印度进入世界框架之后的被动局面……印度去美国留学生每年和中国的数目不相上下……


7窍通了8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