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文王为什么继位3天后就病死了?

历史的荒野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亦称安国君,嬴姓,秦氏,名柱,战国时期秦国第35位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庄襄王之父。若说到秦孝文王,可能读者尚不熟悉,但他是《芈月传》中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的次子。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为何他继位仅仅3天就去世了?

据史料,秦孝文王死因大概有三。

其一,既然之前谈到了他是秦昭襄王的次子,那么问题来了,按道理古代自周朝以来建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一个次子,既不是嫡出又不是长子,是如何坐上王位的呢?

这个当然要从他爹——昭襄王说起。昭襄王19岁继位,在位五十余年,可以说是大秦起承转合的一个关键人物。在位期间,昭襄王先夺其母秦宣太后政权,重用范睢而打压魏冉等外戚,对外重用白起,先后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动长平之战,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使东方六国实力大大减弱,其后再也无力与秦国为敌,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南挫强楚,北服燕赵,东割膏腴,西定巴蜀。强国宾从,弱国请服。说了这么多他爹的英雄事迹,其目的只有一个——他爹政绩显著且福寿绵长。

他爹驾崩的时候,享年七十五岁。人到七十古来稀,那个时候的七十五岁可以说是个老寿星了。秦孝文王此时已经五十二岁的高龄了,而那时候人均寿命也相对较短,因战乱、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也很少能让人活到45岁以上的,因此,秦孝文王的死亡事实上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只不过恰逢登基后的第三天罢了。这个王座能临到他头上也是因为老大没能熬过他爹驾崩那一天,可见他能有三天的王座坐坐也实属不易。

既然他都能活到这时候,为何偏偏就在第三天呢?

原因二还是因为他好色纵欲,“身体常被掏空”。秦孝文王的儿子就有二十多个,还不算女儿,按照生物上生男生女一比一的比例来看,估摸儿着他的后代能有好几十个吧,足见这位秦孝文王,身体是真的硬朗。得亏生于王公世家,时刻有太医照料着,如此纵欲,活到五十好几已实属不易。

身体条件供应不上不说,这心理健康方面秦孝文王也沾不上边。

原因之三便是他心理压抑过久。我们之前提到的他爹是多么能干的人啊,从小的质子生活就让这位昭襄王能隐忍、擅权谋之术。况且秦宣太后能从一名媵妾坐到太后这个位置,显然母亲的优点自然也落在了秦昭襄王身上。昭襄王上位以后,西平义渠,南定巴蜀,东征六国,远交近攻,对内重用范睢取缔魏冉,削外戚权力,对外启用白起、司马错,后面还逼死功臣。有这样一个有如此魄力和能力的爹,想必这些儿子们没一天睡得安稳。这心理压力该是有多大?秦孝文王做太子十余年,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好几了,更何况做太子本来就是个苦差事。在这样一位爹手下当太子,这个太子就当得胆战心惊了。因为如果太子长期没什么表现,国君就会认为太子没本事、无能力,如果太子表现太抢眼,国君又会怀疑是在威胁自己的地位,迫不及待地想要接他老爹的班。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直到他爹驾崩,本以为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谁曾想乐极生悲。

要说这个秦孝文王的死,确实是令人啼笑皆非: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却拗不过命运的转折。由于只有三天时间,也看不出他的政绩,于是后人便给了一个“孝”字做谥号。这个大孝子可谓陪着父亲从政多年,是父亲政绩的见证者,不知九泉之下他会怎么看待他这一谥号呢?


邓海春


苦苦熬了14年的太子,刚刚登上王位3天就猝死了!

这就是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帝王之一,秦孝文王。是不是很震惊?!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秦孝文王,秦国历史上的第35位君王。姓嬴名柱,又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的祖父。这位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

其母唐氏,其祖母为历史上有名的芈八子。公元前267年,安国君的哥哥悼太子去世,第二年,秦昭襄王将安国君立为太子。

从小身体虚弱,是个在药罐子里长大的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到处都是烽烟四起的战争。父亲秦昭襄王继位之后,带领秦国继续扩张,大大小小打了很多仗,最著名的有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但是,这些战争中都鲜有儿子嬴柱的影子。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贵族子弟,都会去参加战斗,除非是老弱病残!父亲带着秦国的勇士东征西战,到处流血杀敌,作为正值身强力壮的年纪的儿子,本应该随父出征!

但是,史书上几乎没有记载他参加什么军事战役。这只能说明,儿子嬴柱的身体一直不好。

据说,嬴柱从小体弱多病,因为常年生病吃药,到50岁的时侯,他都能够自己给自己看病开药,典型的久病成医!

漫漫太子路,在精神上残酷地煎熬着这位王子

史书记载:嬴柱的父亲秦昭襄王一生喜好靡靡之音,他的王后叶阳后为了迎合秦昭襄王的喜好,终生都不再听郑国和卫国的音乐。

所以呢,秦昭襄王对于这个很会来事的王后,很喜欢,而且特别宠爱叶阳后的儿子悼太子。

而嬴柱的母亲唐八子,只是父亲秦昭襄王的妃子。一生骁勇善战的父亲,看着这个妃子所生的病病央央的儿子,很是看不起。

少年的嬴柱,常年吃着药,在父亲的漠视中,慢慢地长大。

后来,魏国和秦国结盟,魏国要求秦国送一位秦昭襄王最喜欢的儿子做人质,父亲就把自己最喜欢的悼太子送去了。

太子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因病死在了魏国。两年后,37岁的次子嬴柱被立为太子,史称安国君。

当上太子之后的14年,是安国君精神上最最难熬的岁月。因为他的父亲秦昭襄王有41年的帝王生涯中,一直是个傀儡,真正的权利掌握在安国君祖母芈月手里。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父亲才夺回政权!

隐忍了41年的父亲,夺回政权后逐渐变得很强势,猜疑心也特别重,连大将白起都被赐死了!

疑心病很重的父亲,看着能够继承自己位置的太子,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他随时会取代自己的王位!

父亲的这种日日防范,无形给从小就不被父亲看好的他,带来了很大的精神折磨。太子每天心惊胆战,尽量不让父王怀疑自己有谋逆之心,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太子之位。

太子14年的辛苦,提心吊胆,没有熬成抑郁症,还能撑到自己称帝之日,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酒色过度,极度透支了从小体弱的安国君

从小不受父亲重视的嬴柱,原本过着与世无争的寂寞日子,突然间被太子之位这个大馅饼砸中了,真是又惊喜又意外!

那个时侯不比现在,文化生活很丰富!空闲的时候,打打麻将,玩玩游戏,看看电影电视等等,很好消磨时光。

在王宫里的安国君,又不打仗,又不用理朝政,有什么好玩的呢?当然是女人!

史记有记载:秦孝文王妻妾成群,光儿子就有20多个,女儿还没算。那平时这位太子肯定特别忙,这么多的妃子王后,无拘无束,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夜夜笙歌,好不热闹!

14年的漫漫太子路,不知道心情压抑的安国君,喝了多少酒?又幸了多少女人?

毫无节制的挥霍,过渡的纵欲,早已经淘空了体弱多病的安国君!

为父亲守孝,处理朝政,心力交瘁

秦孝文王虽然只当了三天的帝王,实际上他早已经代为行使帝王的权利了。秦昭襄王56年,秦昭襄王去世,做了14年太子的赢柱,终于熬到头了,只不过没有马上继位。

因为古代君王去世后,新君继位要改元,从先君去世到第二年正月改元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所谓的“守孝”。

所以,太子一边为父亲守孝,一边作为准帝王处理国家大事。

原本长期享乐与安逸的太子,一朝临政,面对冗杂的政务,突然间加重的担子,准帝王很是不从心。国事家事,一股脑压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他那弱颤颤的身体怎么受得了?

艰难熬了14年,一朝登基,3天猝死!

公元前250年11月12日,秦孝文王服丧期满,苦熬过了14年,又为父王守孝了那么久,53岁的安国君终于等到了!

秦孝文王正式改元即位,又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室亲戚,开放苑囿游乐。

《史记》记载:秦孝文王继位后,立正妻华阳夫人为王后,追尊已故的母亲唐八子为唐太后。在为其父除丧三日后,与群臣宴会,散席回宫后去世。

有资料说:古代的人的平均寿命,大约40岁左右。那么父亲秦昭襄王当了56年的秦王,75岁离世,在当时应该算高寿了。

再说秦孝文王,抛开他帝王的身份,53岁已经是年纪较大了。在近几任秦王中,算是活的比较长的,只不过死亡时间有些巧合,让人浮想联翩。

因此,秦孝文王的死,应该是正常的生老病死。

翻开历史,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吕不伟为了让太子异人早日登基做皇帝,下毒害死了秦孝文王。这个在史书上好像没有关于秦孝文王死于吕不伟手里的任何痕迹(野史有)。

我们换个角度想想,聪明如人精的吕不伟,然道不知道这个新登基的帝王,早就被酒色残害,大限之日不就矣,还需要刻意杀之吗?


三少yun


秦孝文王嬴柱,是秦昭襄王嬴稷的次子,大名鼎鼎的宣太后芈月的孙子。

他的哥哥早就被立为太子,他被封为安国君。作为次子的他没想太多,既然自己与王位无缘,还不如与世无争的过着逍遥生活。

没想到在他35岁时,他的哥哥悼太子去世。经过两年的等待后,“太子”这块馅饼砸中年已37岁的安国君嬴柱。

这个惊喜有点大,可嬴柱高兴得太早了!他的父王是个长寿之人,他在太子的位子上,苦熬了14年。直到公元前251年,在位整整56年,75岁高龄的秦昭襄王才溘然而逝。

按秦朝祖制,先君去世,太子需要守孝3年才能举行继承大典。但嬴柱此时已五十多岁,想到自己|身体并不是很好,怕撑不过3年,最后和大臣们商议,把守孝期定为1年。

虽说是守孝期,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嬴柱已经开始操持繁琐的国事了。好不容易熬到期满后,嬴柱终于登上了他朝思夜想的国君之位,正式成为秦国第35任国君。但是很悲催的是,当太子当到53岁的嬴柱,才继位3天就死了。

由于嬴柱死得太突然,他的死亡原因引起了后世的各种猜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恰好寿终病死。

秦孝文王死的时候是53岁,照当时平均寿命来讲,已算高龄。

在当太子时安国君长期享乐,守孝期间晚上要守灵,白天又要处理政事,太累了!身体素质并不是很好的他吃不消了,继位大典上繁杂的一套礼仪下来,接着又要正式临朝当政,才两天就精气神耗尽,寿终正寝了。

二、纵欲过度以致身体透支。

《史记》中记载,孝文王单是儿子便有二十几个,有多少女儿没记载,这证明了安国君妻妾之多。

而野史中说孝文王好色,在还是太子之时,曾夜御八妃……当上秦王后,后宫有更多美女,所以他可能是纵欲过度,掏空了身子,导致死亡。

三、长期精神压抑,突然兴奋过度致死。

从不是太子到被立为太子,然后又在太子这个位置熬了十四年,才得以修成正果。怎能不兴奋?

要知道秦昭襄王虽然在位56年,可继位时年龄小,由其母宣太后芈月垂帘听政。等他成年后,强势的芈月仍然不愿放手。他隐忍了40年,直到悼太子死的那年,才真正执掌大权。

昭襄王亲政后,对手中来之不易的最高权力,自然是拒绝与任何人分享。甚至把将来要接替他的太子视为潜在的敌人,为此时不时地便会敲打嬴柱,防止他滋生异心。

在这种情况下,嬴柱便只能变得更加低调、隐忍,以防止做错事儿被疑心病越来越重的父王抓住把柄,不仅会丢掉太子之位,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会不保。

他既不能锋芒毕露,那会有想夺位的嫌疑;又不能太过平庸,否则会被怀疑不能胜任国君。

所以他在做太子时过得非常压抑,整日患得患失,只能在酒色中寻求安慰,放松心情。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嬴柱过了整整十四年。

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没想到居然熬出了头,再也不用怕了!他兴奋异常,心情放松,终于可以彻底放飞自我了。过度兴奋加上政务繁忙造成的过度劳累,身体吃不消,所以去世了。

四、被吕不韦谋害致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吕不韦为了让子楚能尽快即位,在秦孝文王服丧完成并即位后,毒死了秦孝文王。

吕不韦在异人(子楚)身上投入了大量的钱财,苦熬近十个年头后,异人才当上太子。谁知道孝文王会活到几岁呢?万一他哪天心血来潮废掉太子呢?为了防止夜长梦多,更为了早日得到回报,吕不韦是有谋杀孝文王的动机的。

再说吕不韦也有这个实力。在孝文王即位之际,他已是太子太傅,他又有的是钱,买通几个人下毒他是可以做到的。巧妙地毒死嬴柱后,异人顺利接班做了国君,即庄襄王,吕不韦当了丞相。

可庄襄王即位三年也病死,年仅三十五岁。人们也猜测是吕不韦做的,因为这样小嬴政才能尽早当上秦王,他才可以独揽大权当上“仲父”。

有书君认为,孝文王可能是被吕不韦害死,更可能是前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他那纵欲过度,年老体衰的身子,在劳累和过度兴奋之下猝死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秦孝文王为什么继位3天后就病死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他的父亲秦昭襄王。

为什么这么说?先来看看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继位的时候不是按照父死子继的方式继承,而是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秦武王在周王室逞能,结果举鼎而死,由于太年轻还来不及生儿子,因此父死子继的方式行不通,只能采取兄终弟及的方式选择下一任国君,而此时秦昭襄王还在燕国做人质,由于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和母亲宣太后都非常的有权势,就立了秦昭襄王为秦国国君。

而秦昭襄王在秦国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在位时间长达56年,不但把六国的很多国君都熬死了,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秦昭襄王的第一任太子嬴悼,也在公元前267年撑不住去世了。

原因就在于秦昭襄王太能活了,第一任太子死后,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265年,安国君嬴柱被立为第二任太子。

不得不说的是,还是由于秦昭襄王太能活了,第二任太子安国君在太子位上坐了14年之后,秦昭襄王这位超长待机的国君终于去世了。

不过按照秦国的礼法,安国君需要为秦昭襄王守丧一年,也就是说在一年以后,秦孝文王才登基为秦国国君,可是三天之后便去世了。

在这里,秦孝文王的三天去世固然有他爸秦昭襄王超长待机的原因,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长期当太子,登基难,心情不好是重要原因

这一点可以参考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太子来做参考,最终太子为什么要造反,他在背地里说过这么一句话:自古以来还没有听说谁当过40年的太子,一方面说明了康熙长寿,另一方面太子始终不能继位,心情肯定是不好的,一个人长达数十年心情不好,这个人很难长寿。秦孝文王也是一样,父亲秦昭襄王也是一个长寿的人,自己的哥哥都没有活过自己的父亲,而且从他被立为太子以后,又过了十几年,秦昭襄王的电量才算耗完,这十几年的日夜煎熬也让安国君感觉继位无望。

二、长期不能登基,骄奢淫逸

由于秦孝文王之前已经有他哥去世的教训,他在太子位上的时候,眼看继位无望,成日的纵情声色,搞垮了身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秦孝文王光儿子就有二十多个,更别提还有很多女儿了,这也是让秦孝文王继位仅仅三天就去世的原因之一。


历史谈笑阁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年仅23岁,并无子嗣。当时在燕国为人质的武王的异母弟嬴稷在老妈宣太后及老舅魏冉的支持下,最终继位,是为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嬴柱就是秦昭襄王的次子。


秦孝文王出生于公元前302年,正是父亲秦昭襄王继位初年。秦昭襄王继位后,因年幼朝政由老妈和老舅把持,老舅魏冉还曾四度为相。老妈宣太后还把她的弟弟羋戎封为华阳君,把她的儿子公子芾封为泾阳居,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宣太后的这两弟两子,在秦国权势熏天,仗着由宣太后罩着,为所欲为,被人合称为“四贵”,秦昭襄王的权力被严重削弱。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在范睢的建议下,秦昭襄王废除太后的权力,把“四贵”赶出函谷关,任用范睢为相,王权才收归手中。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并击楚魏、攻打赵国,鲸吞蚕食,疆域不断扩大,是一位有为的君主。而他的儿子们却比较平庸。他立长子为太子,太子曾在魏国做人质,并最终死在了魏国。太子死后,身为次子的嬴柱被立为太子,当时嬴柱已三十七岁了。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七十五岁高龄的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嬴柱服丧一年期满后正式继位,此时孝文王已五十二岁,也就是说嬴柱做了十五年的太子。可是苦涯十五年终于登上王位的孝文王嬴柱却在继位三天后,撒手西去。这可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都成空”!关于孝文王的死因争议颇多,归纳起来就是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两说。



先说一下正常死亡。孝文王死时已是五十二岁,这个年龄在现在看来还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可在卫生条件低下的当时,这也是高龄了。

孝文王子女众多,光儿子就有二十多人,这也说明孝文王的妻妾众多,孝文王在做太子时就纵欲过度,耗坏了身子骨。再加上昭襄王去世后,孝文王在守孝期间还要处理朝政,做甩手太子惯了,突然间担子重了,精力也不济。所以孝文王年轻时透支了体力,年龄大了体力不支就归西了,也不足为奇,只不过死亡时间有些巧合,让人浮想联翩。

非正常死亡说指的是吕不韦毒杀了孝文王。说吕不韦为了支持子楚尽快即位而毒死了孝文王。这个说法也不太可信,因为当时吕不韦并无显赫的权势,并无毒杀孝文王的能力。

子楚是吕不韦一手扶植起来的。子楚原名异人,生母是不受孝文王宠爱的夏姬。子楚曾在赵国为人质,生活困顿,被大商人吕不韦当做了政治投资的对象。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孝文王的王后华阳夫人因无子就收子楚作为义子。孝文王继位后就立子楚为太子。当时孝文王也是个老人了,吕不韦并无毒杀他的必要。

子楚也是位短命的君主,在位三年年仅三十五岁便匆匆离世。不过,子楚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接班人雄才大略,一统国家。他就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


岁月是一条河流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公元前250年),秦昭襄王之子,嬴姓,名柱。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因悼太子死在了魏国,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安国君继立为太子,号安国君。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死,孝文王即位,先服丧。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不久去世,葬于西垂。秦孝文王在位时间甚短,他先服丧一年,然后正式即位,即位3天就死了。

  至于秦孝文王死因,看正史是看不出来的死亡原因的,看野史又严重不准确,各种说法都有,可信度太低,我们只能自己分析,当然前提是必须有依据,不能瞎猜。首先不排除吕不韦为了让异人(楚)能尽快即位,在秦孝文王服丧完成,并即位后,毒死秦孝文王的可能。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安国君登位后,虽然立子楚为太子,但是并没有给吕不韦显赫的官职,《史记·吕不韦列传》里面没有记载秦孝文王时期吕不韦的官职,估计有官职也是很低的,至少无法影响秦国政局。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既无权势,家财也在游说安国君夫妇立子楚为储,以及后来帮助子楚逃离赵国的时候用的差不多了,而他本人又不是秦人,在秦国举目无亲,势力当然不会强到哪里去,想要谋杀秦王,这个难度系数实在太大。

  我觉得,安国君的早逝,最大的原因是酒色过度。这一点在《史记·吕不韦列传》里有相关证明,吕不韦提到过,子楚共有二十多个兄弟。这还只是安国君的儿子数量,他的女儿没有统计在内。试想,有这么一大堆儿女,恐怕妻妾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要应付这么一大堆妻妾,非得有强壮的身体才行,然而安国君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史书上也没记载他参加过什么战役或者军事行动,估计也是属于上不得马、拿不起剑的类型,至少身体不会比一般人强壮多少。

  这里说一句,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十分注重耕战之功,贵族子弟只要身体过得去,都会参加战斗,获取军功,安国君如果能作战,估计也会上前线去,这绝对可以大大增加他在秦昭襄王心中的地位。可惜他在做太子期间,什么大事都没干,否则史书上一定大书特书,不会一个字都没有。可能是因为秦昭襄王太强势了,以致于作为接班人,实在是黯然无光,只好整天呆在家里,和妻妾们饮酒作乐。所以,到了他上台的时候,身体估计早被掏空了。

  原因之二,安国君长期不得志,精神状态不好。秦昭襄王即位后,首先立老大为太子,而安国君是老二,原本和王位无缘。后来他的大哥在秦昭王四十年先死了,安国君才得以被立为太子。从秦昭襄王四十二年,一直到秦昭襄王五十六年,一直在当他的太子。古代政治体制下,国君和太子就是国家的第一、第二号人物,但是碰到强势的君主,这个太子就当得胆战心惊了。因为如果太子长期没什么表现,国君就会认为太子没本事,恐怕没发接班;如果太子表现太抢眼,国君又会怀疑是在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要提前接班。

  历史上这些例子不可胜数,很多太子到最后都当不下去,能撑到最后接班的,实在是不容易。特别是秦昭襄王晚年猜疑心特别重,连大将白起都被赐死,所以安国君这个太子一定活得提心吊胆,情绪压抑,能撑到秦昭襄王死亡,顺利接班,算是运气。


教育前沿黑科技


秦孝文王嬴柱是秦昭襄王的二儿子,在长子嬴悼出使魏国暴毙后,嬴柱被确立为秦国太子。嬴柱比较悲惨的就是有一个雄才大略的父亲,一帮平庸的儿子,他自己也懦弱仁义,非雄主强君。秦昭襄王当了56年的秦王,嬴柱当了15年的太子,人称安国君老太子。老太子当了三天秦王就死于床榻之上,据说是华阳夫人痛失妹妹后疏于逢迎老太子,于是老太子去找夏姬寻欢,最终死于夏姬的床上,只当了三天的秦王就暴毙了。

嬴柱是一个老好人,他安分守已,为人低调沉稳,当太子期间没有什么作为,也没有什么过错,实在是一个平常之人。秦昭襄王自己一生雄才大略,铁血强硬,但是一帮儿子却平庸过人,毫无亮点,实在是秦昭襄王的一大憾事!范雎引退时给秦昭襄王的建议是确保嬴柱当太子成国君,就算嬴柱不成气,他儿子嬴异人还算有作为,就嬴异人不成气,他后人当有作为。秦昭襄王最终没有废除嬴柱的太子之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保孙子嬴异人能当秦王,因为嬴异人在赵国士林里有贤名,可为守成开拓之君。

嬴柱的正妻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侧妻夏姬的儿子嬴异人改名为嬴子楚过继给华阳夫人为儿子,嬴柱奉王命将嬴子楚立为世子,当了秦王后立嬴子楚为太子。华阳夫人的妹妹是华阴夫人,她的丈夫去世得早,于是两姐妹共同侍奉嬴柱,并在确立嬴子楚为世子的事情上帮忙不少。秦昭襄王知道华阴夫人立嬴子楚为世子的谋略后,以淫乱东宫的罪名将华阴夫人斩首,余者不追究罪责。昭襄王杀华阴夫人的目的其实是防止华阴夫人成为宣太后第二,铲除秦国后宫的楚国势力。

华阳夫人失去妹妹后,心情十分哀痛,于是对老太子新秦王逢迎得少了。嬴柱去宠幸夏姬,结果乐极生悲,死于床榻之上。当了三天秦王的嬴柱死后,华阳夫人想以淫乱秦王的罪名将夏姬诛杀,当是新秦王嬴子楚坚决不同意。最终在吕不韦的周旋下,华阳夫人当了正太后,夏姬则当了副太后,嬴子楚恢复原名为嬴异人,当了秦王。

嬴柱生前曾对儿子嬴异人说:为父一生小心异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碌碌无为而终!为父生前只有一憾,就是没有给大秦留下一位英才雄主,知子莫若父,你也只是才能平庸的一个守成之君!大秦代代都有雄主产生,不想你我父子皆庸才之主,岂不哀哉!国有三代庸主,则大秦危矣,但愿你能给大秦留下一位英才雄主!嬴异人羞愧难当,当了三年秦王而薨,传位王子嬴政,而嬴政就是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大秦铁鹰剑士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军——嬴柱继位,是为秦孝文王。但是仅仅三天之后就暴毙了。为何秦孝文王去世如此之快呢?

首先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年纪太大了,我们的当时秦孝文王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三岁了,在秦汉时期据说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多岁。40岁以上就是老年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国动员了40岁以下的人,因为那时候40岁估计就和现在的六七十岁是差不多的。秦孝文王已经活了五十多岁了,算是高寿了。

其次就是纵欲过度,秦孝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据史书记载是非常的好色的,不说别的就说秦孝文王的儿子就有二十多个,可见秦孝文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所以也不要多想,秦孝文王是正常死亡的,并没有什么阴谋。只能说他的父亲秦昭襄王太能活了,先是自己的长子也就是前太子活不过他秦孝文王的大哥,悼太子死了之后才轮到嬴柱继位的,也就仅仅只是几天啊,如果秦昭襄王再活几天的话,那么又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活死了。秦昭襄王也是秦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长达五十六年。

秦孝文王在位的时间很短,只有三天,可以说没有什么建树,最大的功劳就是把王位继承过来了,让他的后代嬴政有机会当上秦王,最后一统天下。如果在继位之前就死了,那么王位也轮到他这一支了,嬴政就没有机会统一天下了。所以说秦孝文王的功劳还是有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秦孝文王到底怎么死的,不能断定,但能断定的是,秦孝文王的死肯定和吕不韦有关。

秦孝文王死的时间实在是太巧,继位3天

自从吕不韦看中“奇货可居”的嬴异人后,吕不韦就像一道黑影,开始出现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

吕不韦先是安排嬴异人搭上了华阳夫人,这是吕不韦的第一步。

通过华阳夫人,嬴异人成为了继承人,这是吕不韦的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由此,嬴异人拥有了继承权,间接表明嬴异人的儿子也有了继承权。

接下去要等,经过一系列运作,赢柱终于继位,成为了秦孝文王。

结果还在除孝期间,秦孝文王就薨了,秦国一下子就迎来两位国君的大丧。

巧不巧?

吕不韦的动机最不纯,获利最大

秦孝文王驾崩,谁最获利?

当然是嬴异人了,他马上就是下一任国君了,但是他即便心急,也不至于要在秦孝文王刚登基才三天就下手,因为他本来就已经是继承人了,没必要急成那样。

但是吕不韦不同,嬴异人对于他而言是一笔投资,商人的天性就是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利益。

吕不韦吃不准秦孝文王到底会在位多久,但他清楚只要嬴异人不上位,他吕不韦就不能真正的进入秦国政治圈获得最大的权力和利益。

所以,赢柱就成了妨碍吕不韦套现的障碍了。

另一种说法,吕不韦与华阳夫人有染

这是另一种说法。

吕不韦放荡不羁,行事特立独行,有独特的魅力。

很快,吕不韦就通过关系,勾搭上了华阳夫人,正是凭借这一层关系,吕不韦才授意华阳夫人收了嬴异人,并说动赢柱立嬴异人为继承人。

但事情在秦孝文王登基后败露,为了自保,也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吕不韦先发制人,杀死了赢柱。

由此,吕不韦的计划可以照常实施,不受影响。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秦孝文王嬴柱是秦昭襄王的二儿子,在长子嬴悼出使魏国暴毙后,嬴柱被确立为秦国太子。嬴柱比较悲惨的就是有一个雄才大略的父亲,一帮平庸的儿子,他自己也懦弱仁义,非雄主强君。秦昭襄王当了56年的秦王,嬴柱当了15年的太子,人称安国君老太子。老太子当了三天秦王就死于床榻之上,据说是华阳夫人痛失妹妹后疏于逢迎老太子,于是老太子去找夏姬寻欢,最终死于夏姬的床上,只当了三天的秦王就暴毙了。

  赢柱一生也很郁闷,父亲太长寿了,秦昭襄王不仅把自已的长子熬死了,还把赢柱也熬得相当郁闷,当了15年太子,到52岁还在当太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父亲不死,又接不了班,每天的生活相当郁闷,精神长期受到压抑,而且还时刻担心自已的太子之位,活得提心吊胆,终于等到秦昭襄王去世才熬到头,还守了一年孝,结果寿命到了终点,53岁在那个时代,并不算早死,只能算正常去世。

  秦孝文王在位的时间很短,只有三天,可以说没有什么建树,最大的功劳就是把王位继承过来了,让他的后代嬴政有机会当上秦王,最后一统天下。如果在继位之前就死了,那么王位也轮到他这一支了,嬴政就没有机会统一天下了。所以说秦孝文王的功劳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