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考双一流还不如不考吗?

室野Shinye


那肯定不是啊。


学校的实力很重要!

学校的实力无疑是重要的,名校和普通院校的差距相信大家都有过基本的了解,所以说如果有机会,有能力,还是要选实力较好的学校。但是不是不是名校就没必要去读研呢?肯定也不是,研究生毕竟不同于本科,不能单纯的以学校的实力来衡量。


其实专业更重要!

有这样一句流传在学生中的话,本科选学校,硕士选专业,博士选导师。虽然是一句戏言,但是也还是透露出了硕士和本科的不同。考研意味着不同于本科的学习方法和整体环境,更重要的是有着基本的科研压力,俗称写论文,如果你没有一个对相关专业的了解和热爱的话,那么论文的考核可能是很困难的。


所以,还是侧重于专业, 在专业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意向去选择学校。


宁夏中公教育


这话说的也太绝对了,全国就42所双一流高校,如果非双一流不上,这可是把很多211都一棒子打死了。你准备考研前我先说两个事实,一.绝大多数人考研都是报的985、211;二.绝大多数人考研都考不上。

在如今的考研大环境下,不管考什么学校,只要你能考上我认为已经不简单了,有多少人曾和你一样,在考研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说到非985、211不上,但是一旦沦落到调剂的时候,为了一个双非都能争破头,否则又怎么会出现双非院校调剂都敢声明非985不要。

考研最怕的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看着别人去报985你也去报985,这边一个报清华的,那边一个报北大的,一个比一个报的高,等到成绩一出来全都傻眼了。考研不是看你报的有多高,重要的是能考上,因此报考时千万不要受别人影响。

如果你受别人影响,你考一个211,别人会说不考985能叫考研吗,你考上985的时候,又会有人说除了清华北大全是垃圾,就算你考上了清华北大,照样有人会说,本科不是985,博士清华北大也没用,听别人的你永远拿不定主意,难不成你还要再重新参加高考复读考清华北大吗。就算你考上了清华北大,照样有会有人说国内的大学都是垃圾,国外的大学才是真的好。所以不要听别人瞎胡说,不考双一流,哪怕考一个普通的211,或者是考一个双飞,只要你能考上就是好样的。


考研小秘书


现在我们国家的高校有两种分法,一种是重点大学,一种是非重点大学。

在重点大学里,原先大家公认的是985和211分类,现在不再提985和211的说法,改提双一流。双一流跟211、985的区别不大,一共有137所,比原先211多了21所。


双一流大学跟其他大学有些不一样,国家给的办学经费比较多,师资比较好,学校推免保研的比例高,所以录取分数线会较高一些,所以很多单位招人可能会限定只招双一流的学生。


那么,非双一流的大学不读吗?当然是否定的。非双一流的研究生不读吗?答案更是否定。


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2020年达到了341万,在2019年达到了290万。从5年的考研人数来看,逐年大幅度增加。虽然考研人数在增加,但招研究生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每年各高校一共招70多万研究生。落榜的人占绝大多数。

考上研究生的算是幸运儿,但这些幸运儿去哪里了呢?都去双一流学校了吗?当然不是。


双一流学校有137所,大概最多招30多万人,余下的一半人进的是非双一流大学,难道他们的研究生白上了?


一些特殊的双非大学


双非大学有几种情况,有些虽然是双非学校,但在业内名声不低,在行业内地位等同于双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我认为也是非常好的大学。

比如,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最好的医科大学,比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医学院都要好,不论是学科评估还是这次2019国家三大奖的获奖情况,南医都非常出色。首都医科大学更是不用说,它的附属医院水平非常高,医院的数量比北大医学部和协和医学院都多,质量也毫不逊色,所以能考上首医也是非常不错,比很多985大学的医学院还好很多。医学院校类似的学校不少。


政法类的大学。在政法类大学里面,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在行业内都是排名非常靠前。在上海,除了复旦的法学,华政的法学研究生肯定比华东师大或者同济大学的法学研究生更受欢迎。同理,西南政法也是如此。

财经类的大学。在财经界,至少目前为止,双非东北财大的研究生应该比双一流大学的辽宁大学更受欢迎。江西财经大学的研究生也比很多双一流的经济类研究生更受业界的欢迎。


普通双非学校的研究生

其他还有一些双非大学也非常不错,不过就不举例子了,大家关心的是那些很普通大学的研究生是不是还是比本科生要好。答案也是肯定的。


对于上普通双非学校的研究生来讲,估计将来搞科研的不太多了,主要是为了就业。我们可以看看普通双非学校的研究生就业是不是要好于本科生。


上海理工大学

下面是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行业对比,明显去通信互联网、金融和教育行业,这几个公认为薪酬比较高的行业的研究生比例要明显高于本科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下图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起薪,明显是研究生的要高,平均高出3000多元。

山东师范大学

下图是山东师范大学的就业报告,同样的,研究生就业单位比本科生的要好。


因此,我认为双非的研究生是可以读,不过双非的博士生要慎重。


五道口的颜学姐


首先是观点:我不认同“考研不考双一流还不如不考”的说法,我认为朝着能力所及的目标努力备考总是一件好事。考取非双一流的学校并沒有那麼難堪,只要进行适当的谋划,则未来可期。

研究生学历

如果我们参考各方统计出来的学历分布统计,我们会发现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已经是毫无疑问的极少数。当然,这种数据置于发达城市的青年人口,或就顶级就业市场而论,并没有太大意义。话虽如此,尽管毕业于双非院校,你还是取得了“研究生学历”,这对于很多硬性的入职、升迁及人才评定政策都是直接适用的。攻读研究生的阶段,也是熟悉某一个地区的相近行业、获得实习机会和广交人脉的契机。

是否选择双非院校

这牵涉到考研的准备工作。对自己的实力进行客观的评判——这一步是后面所有努力的基础。如果出身于双非,你非常有自信能逆袭双一流、并做好了长期的计划,你当然可以放胆备考。但如果自身专业素质一般,盲目备考双一流也不太现实。很多人进行二战甚至三战,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安慰自己“至少我已经努力过了此生无悔blablabla”。实事求是地,考取或保送和本科院校实力相当或者稍好一点地院校是更可靠的选择。

名声不错的双非院校

一些顶级的专业类院校自然不用多说,比如多地的美术、音乐学院、医学院、中医药大学。其他学校,如深圳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湘潭大学、湖北大学,在当地的名声都非常不错,当年也有“省一本”的实际称号。如果本科只是普通院校,能够考到名声不错的其他院校继续学习,也不失为一条康庄大道。如果一个双非院校里某个院系设置了博士点,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个院系的学科建设其实不错。

普通院校的出路

如果你以后放下身段,选择去小城市甚至较偏远的地区就业,研究生学历是就业、升迁的保障。虽然无法在北上广深与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竞争,但小城市或者偏远的地区里的研究生绝对是稀缺人才。如上所说,研究生学历对于很多硬性的入职、升迁及人才评定政策都是直接适用的。

谋事在人。学校并不是任何事情的决定性因素。与其纠结双非与重点,或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不如踏踏实实地考量自身能力,选定合适目标,一次考过,顺利升学。考研是历练的过程,读研亦如是。不管在双非还是在双一流读过的硕士阶段,你都绝对不會后悔这段经历。


CHAKLARM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很多考生也都比较关心考研的目标学校选择问题,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考研如果有能力进入学科实力比较强的高校(双一流)当然是比较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不值得选择,实际上普通高校也有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很多普通高校的研究生也会做出很多不错的创新成果。

当前国内的研究生教育资源是比较匮乏的,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生会参加考研,但是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学生有机会走进研究生课堂,而这其中能够进入双一流大学的考生就更少了。所以,如果把读研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不需要只选择重点大学,读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也能获得自身人才层次的提升。

教育部门对于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资格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近些年来不少高校由于教育资源整合能力不足而被取消了研究生培养资格,当然也有一部分高校主动放弃了部分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资格。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高校的学科能力不足,是很难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同时也保障了研究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广大传统行业会陆续释放出大量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所以未来研究生的就业渠道将不断得到拓展,研究生进入传统行业领域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传统行业的创新。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近些年来有不少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会进入传统行业企业,这为企业进行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奠定了一个扎实的人才基础。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刘俊明


穆老师非常不赞同这样的观点,难道那些不是双一流学校的毕业生都找不到好工作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马云是不是就不应该获得巨大的成功呢?

我们都知道,我国目前的双一流学校才137所。

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A类36所,B类6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如下图:

据了解,我国目前具有研究生招收资格的高校有800多所,而双一流才100多所,难道说另外七百多所高校的研究生就没有前途?就招不到学生了?

老穆有个朋友,他研究生所在的学校,并不知明,但是,人家现在年薪30万,在外企工作。

试问,难道上了双一流学校的研究生,年薪都可以超过30万?



如果你想考研,首先你得清楚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进名高校教书,是为了进好医院当医生,为了进研究院工作……

那么,你考研最好能够考双一流高校。

如果你考研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为了提高自己的薪水,没有其它过高的要求,我想,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学历就够了。

老穆认为,当你走上工作岗位后,你会发现,有时候学历低的人,他们拿的工资并不比学历高的低。

老穆的师父,大专学历,但人家在五年前,最高一个月就拿到十万元了……

所以说,学历重要,能力更重要!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老穆说语文


我觉得有这样的志向是非常好的。

虽然这话有点偏激,但是我觉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比如我就很不理解一个北大的本科生为什么跑到山大去当研究生,我觉得他凭借第一学历的光环也比第二学历要好。这就是没有意义的研究生。

考研其实和高考是一样的,大家都是想能考上更好的学校,考的分数越高越好。

我觉得定个高目标也是非常好的,我也经常鼓励身边的孩子尽量报考双一流高校的。你定一个高的目标,至少你学习的动力会比较足,而且即使你考不上,但是至少有很多二本学校还可以供你调剂。比如我有个学生报考的兰州大学的法学专业,但是差几分没有考上,还可以有山建,河北经贸等等几个二本学校可供调剂。但是如果他当初就奔着二本去,考不上就真的是凉凉了。

我觉得真的想改变命运的孩子来说,上个普通的研究生意义不是特别大。你第一学历是二本或者三本,第二学历研究生还是二本,有时这个提升确实幅度有点小。比如我当初考上985研究生的同学和在学校本部读研究生的现在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整个圈子就那么小,前者一个个混的都是风生水起,后者很少听到他的消息。

当然了,有些人实在没那个天赋,并且双一流高校就140多所,每年300多万考研大军,还是有不少学生底子差,那样的学校想都没想过的。如果你只是想混个学历,想轻轻松松就能够考上的话,那就考个二本吧,大部分专业真的是随便学学就可以的。

在我看来你既然想考研了,那就考个好学校吧,省的到了不好的学校你又开始后悔当初考研的时候怎么就没好好拼一把,这实验室烂的还不如本科的学校,现在分分钟想退学的节奏,这也是我一个朋友的真实写照。

最后希望考研的同学们,马上发榜的时候都有一个好成绩。


煮酒论高考


如果考研不考985,211,双一流就不如不考,

那大学是不是不上985,211还不如不上;

一个月工资不到10W还不如不去上班?

例子不太恰当,但是是这个理。

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别眼高手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考研落榜的太多了,哪怕本科清北,都有调剂到普通985的。能调剂还算好的。太多人只看到了成功的,觉得成功很容易。


有数据统计,2019年考北大法硕,招80人,考试的几千人。375的分数线,360以上的就200多,375以下的几千人都去哪儿了,没人关心,只有人看到了录取的。不录取的去了哪里?340以上的本科985的,会有50个左右调剂到其他985,211,剩下的所有人,几十来个调剂到双非,这算好的,剩下的一千多人,都没学上。考研就是这么残酷。



当你考上三本,有人会说三本不如不去,

当你考上二本,有人会说二本都是垃圾,

当你考上一本,有人会说一本有什么还是没有211好,

当你考上211,有人会说现在211没用只有985,

当你考上985时,有人会说清华北大都考不上你读什么大学?

当你考上清华北大时,有人会说真正努力读书的都是去剑桥牛津的,

当你考上牛津剑桥哈佛,有人会说你才本科,要考研啊。

好吧你考研,考双非,有人又说双非不如不读,

好吧你考211 985,有人又会说考211 985没用,现在看第一学历,

考博吧那你考博,最后有人又会说,考那么高没用的,你看看有的人不读书都那么高工资。

所以,作为想考研的同学来讲,

要有自己的判断力,看自己的实例来定目标,切不可不着边际的下定目标。最后祝所有考研的同学一举成功。


干货驿站2020


2020年的考研复试马上就快开始了,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正在准备2021年的考研。

中国人都把高考当作人生的的重大转折点,相当于人生的第二次投胎,能考上一个名牌大学,重点大学,那就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命运,不过每个省的高考难度都不一样,北京天津上海211率是10%,而大部分省份211率不足5%。

所以考研就成为咱们的第三次投胎了,而且考研是全国统一,不再有各省名额分配,相对公平的多。

考研选择

考研,肯定大家都想考一个名牌大学,能考清华北大的,绝对不回去报考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不过这个名牌大学毕竟名额有限,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考上211,都考上双一流。

另外最重要的是,考研最重要的是选择专业,而不是选择大学。都一窝蜂的去考清华北大,去考985/211,肯定大部分只能当炮灰,那么非双一流高校是不是不值得报考了呢?

答案是:绝对值得,而且很多性价比很高。

文科类-政法类

文科类高校,不少院校实力也是很强,很知名的。比如政法类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在法学界名气很大,超过不少985院校。

西南政法大学是1978年全国重点大学,法学实力非常厉害,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法学获得A级学科,想在西南地区从事法律工作,考研西南政法大学不会错,想去上海工作,报考华东政法大学,就业也是棒棒的。

文科-财经类

财经类院校,很多都说两财一贸,但是两财一贸的金融财经类专业考研难度非常大,甚至比大多数985院校的财经类专业都难考,其实除了这些著名的双一流院校,非双一流的江西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实力也是非常的强大。

江西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都是原来财政部直属高校,下放地方后,实力也并没有减少多少,在国内财经领域影响力仍然很大。

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评估结果为A,工商管理和统计学评估结果为A-,江西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分别在全国155和120所参评高校中获评A-等级。

这俩大学就业都是很不错的。

文科其他院校

其他冷门专业,985院校和普通院校就业差别不是很大,毕业基本上都很难找到工作,基本上重点大学考研难度也不是很大。就不多说了。

理工科-电子信息类

工科考研,我一般指推荐计算机,电子通信,电气。其他专业就业就差了。

电子信息计算机,著名的是两电一邮,其实除了这些211重点大学,不少非双一流院校就业也是不错的,比如重庆邮电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是原来邮电部高校,就业仅次于北邮和南邮,每年研究生大量去三大运营商和中兴华为

同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也是这样,就业非常好。

理工-电气类

电气类就业,211重点大学肯定就业不错,不过除了211重点大学外,原来电力部直属的6个高校就业也是非常好。

这6所高校是:沈阳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三峡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想去哪里就业,就近报考。

理工-土木建筑

土木建筑行业现在基本算比较冷的学科了,不过建筑行业还有点热乎吧,土木估计劝退的多,土木建筑可以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虽然不是211,但是名气很大,作为建筑老八校,名气不错,就业也是很不错。

其他专业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谁都想考上双一流,985,211高校,但是每个人是有差距的,不是你想考就能考上的,根据自己的天赋,智力水平考一所适合自己的高校还是不错的,就像我小时候经常为是考北大还是清华纠结,长大后,高考的时候就知道了,其实是我自己想多了,自己不是那块料[捂脸][捂脸][捂脸],无补天之才,难道我还没有其他才能吗?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360行,行行出状元。在自己天赋,智力水平的范围内,培养出自己的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庭,利益大众,为更多的人服务.

只要自食其力,努力奋斗,用自己的才能,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为更多的人服务,造福,那就是一个值的大众尊敬的人[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