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

草石读书


大家好!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我的观点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首先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简单粗暴而在教导引导孩子应该动之以情,责骂不是父母唯一的法宝,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也不能过分责骂这样孩子会很叛逆的。用爱心真心陪伴关心孩子用真情来感动孩子。也可以利用故事来教导我们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孩子在青春期是孩子的叛逆期也是让大多数父母头疼的时期,从青春期一开始,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身心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占据和控制着,想法和行为都产生了剧烈的变化,这就让他们就像长了犄角的小马,既倔强又刺儿头,以自我为中心易怒、爱发脾气、不听话而这股力量就是科学家发现的荷尔蒙,因受荷尔蒙的影响青春期的孩子们的情绪起伏比较大,阴晴不定。青春时期的孩子身心不成熟不能控制而整个人显得冲动不理性,父母如果强行管教,过分控制不仅不会起到有效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

在孩子青春期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多关心孩子需要,多多体谅了,用您的耐心和包容来真心的对待孩子。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平等尊重孩子。

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处理叛逆的孩子最关键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开心的像花儿一样


现在还没有娃,但是我觉得我爸妈把我们姐弟仨教育的很成功,除了学业,做人真的也很重要。

分享一下我爸妈,其实家里孩子多了,不可能真的做到一碗水端平,一点儿不偏心,小时候一直觉得我妈偏心我弟,经常不满,现在长大了再回头想想,其实我爸妈在我身上付出的金钱和爱才是最多的,自己反而对弟弟妹妹有些愧疚。从我们仨开始上学以后,就没有被留给爷爷奶奶照顾,我爸妈在哪里打工,就把我们带在哪里,后来因为要照顾我们,我爸一个人上班,我妈就一直在家照顾,那个时候因为是异地借读,每个人还要缴800的借读费,每年一开学就是家里最紧张的时候,但是即使最穷的时候,我爸有一个月就被扣的开了5块钱,他们也没跟我们抱怨过家里穷,没跟我们诉苦,我们也都有被打的情况,都是趴在那里打屁股,要么没考好,要么学说脏话了,痛也痛但是没有那种死命的打,但是我印象里有一次挨打印象深刻,平时基本都是我妈打,那次我爸妈一起打的,而且打的很厉害,我妈一边打一边哭,我爸也超级严肃,我偷偷从家里门后面的袋子里拿了一块钱买零食,后来我妹学我…拿了一张五十块给我,让我买吃的,把我给吓坏了,本来想放回去,但是我妈已经发现丢钱了,我也就不敢放回去,就真的买了零食,请同学吃了,又拿了一点儿回家给我妈吃,说同学送的。后来小卖部的人跟我妈聊天的时候说了我拿五十块买零食,当晚回家我们姐弟仨就被抓一起,问完具体经过,狠狠的打了,做姐姐的我没起带头作用,没有树立好榜样,做妹妹的有样学样不分是非,做弟弟的知情不报,我妈说这是又偷又骗,自己家就算了,社会上会被打死,那一晚终身难忘,感谢差点儿歪掉的苗苗被修正了,从此再也没有这事儿了,后来我妈偶尔也会给我们买零食了,等家里经济条件好些了以后,我爸没事也会十几二十的给我们仨去买零食。

家里条件好点儿之后,学习上反正只要我们想学的,我爸妈从来没拒绝过,补习班课外班想要上就都会给我们报,但是如果不努力学习,成绩太差了还是会被打,永远记得我初中努力学习,成绩从中等变成班里第一,虽然被老师怀疑作弊了心情不好,但是家里我爸妈都看在眼里,每晚熬夜复习预习做题,戒了电视,我妈每晚都来催我睡觉,拿到成绩回家我妈开门问是不是有提高,怕说第一吓到她,我骗她说班里第三,把她给高兴坏了,问我是不是骗她,我说是骗她,我考了第一,我妈站门口拿着锅铲子都快高兴的跳起来了,问我真的假的,我说你去打电话问老师嘛,之后成绩一直第一第二这样,老师也没说过啥作弊了,虽然我心里一直有这个疙瘩,但是每次看到我爸妈高兴的样子我还是很开心的。我爸妈文化水平也不高,初中就教不了我们什么了,我除了自己的学习,有空还要辅导我弟弟妹妹,我妈还特意买了个小黑板回来,寒暑假我就教一点儿他们,我妈说姐弟直接得相互帮衬,以后长大了也是。

再后来家里有段时间经济又很困难,我爸犹豫了要不要让我和我妹不上学去打工,我妈立马坚决反对,最后我爸咬着牙扛着,又借了钱供我们仨读书,高中我的花销很大,每个礼拜都要从家拿两三百,要么是中饭钱,要么是早饭晚饭钱,要么住宿费,要么学校补习费,这段时间因为钱很紧张,每个礼拜我都和我妈吵架了回学校,再后来弟弟妹妹看我这么痛苦的问家里要钱,都放弃了读高中,劝了也没用,妹妹挑了个便宜的中专专业,中专有上了大专,大专最后一年开始工作挣钱,后来毕业出来又自己挣钱读了本科,现在26岁一个月也有七千块的工资,弟弟上了职高选了稍微贵点儿的好专业,现在24岁一个月也有一万五左右,又在读本科。我是我们仨最后一个工作的,其实高中前两年成绩也一直班里前五前十,最后高考前因为各种因素成绩掉了很多,又觉得心累,因为报志愿我爸妈也不懂,我就说我可能上个大专吧,本来不想报本科志愿了,但是我同学让我把一本报上,毕竟前两年基础在哪里,也许又发挥好呢,我就报了一本,临高考前一个礼拜认真学了一下,后面考上了一本,期间我妹工作以后每年都会给我买鞋子衣服,读完大学毕业的我现在一个月五六千……感觉实在惭愧,但是爸妈也从来没说过什么,一直觉得我们都是他们的骄傲。其实我爸也一直是我们的榜样,三四十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念了中专,后面又拿到了大专毕业证,这几年退休以后又考了驾照,五十几岁的人了,我们用的微信,支付宝,12306,淘宝,抖音,滴滴出行,今日头条乱七八糟的他也全学会用了 。学习上我爸是榜样,做人上面我妈是我们的榜样。

我妈从我出嫁前就说好好对婆婆,家务该做还得主动做,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处,自己要问心无愧,有事情好好跟婆婆沟通,人都是将心比心,她也希望未来儿媳妇对自己好。我一直觉得我的彩礼我妈会留一部分给我弟买房娶媳妇儿,但是我妈全都带给我了,还添了几万,让我不要操心别的。后面我和老公想买房首付不够,没好意思问爸妈,我悄悄跟我弟弟妹妹说有没有闲钱借我点儿,我弟把自己的钱都借我了,又去跟我爸妈说我想买房钱不够能不能再借我些,我爸妈就给我转了钱,我妹说她没攒下来钱但是没多久还是给我转了钱,我问她哪里来的,她说借了钱让我先用,其实我知道她读大专最后一年和后来本科都是她自己的钱,听到她借钱来给我,我当时就哭了,我觉得我爸妈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兄弟姐妹真的是相互帮衬,现在姐弟仨每年都在给爸妈钱,逢年过节给家里买东西,不过我弟现在给的最多。

教育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穷也有穷的教法,富有富的教法儿,但是一家人一起努力,儿女孝顺,一家人无私的相互帮衬付出,会让人觉得这才是一个家,不愧于心的做人这才是成功的教育吧,感谢我的父母给我这样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家庭。


彭大宝oo


我家孩子7岁了马上要上小学了,分享下最近发现的孩子学习问题和经验。

孩子要幼升小了,我抽查了下孩子的识字情况。结果才认识二十几个,一二三四之类笔画简单的字。但是,平常拿识字卡片问她都能答对。

我仔细观察了下,孩子在我看字的那面总要想一下,看到图画的时候立刻能答出来。指着挂图问他时也都能答出来,但单个字拎出来就不认识了。

这说明他只记了图画,没记字。只背会了挂图的顺序没记住字。

我开始跟他约定好,每天跟着我练写字,一天3个字。练完奖励一颗糖,我家的平常管的严不轻易给糖吃。

为了糖,叫他写字总会乖乖过来。不过糖也不能天天给。开始时一天写3个字,不管好坏,只要能根据笔画准确写出这个字,就给一颗糖。

三天后,问他要不要写字,他会自觉拿出本子叫我教他写。我这次教的时候夹带其它字,比如教日和月,我就跟他说日和月一起就是明。明只要求他跟着读一下看一下。

学完后给他一颗糖,然后跟他说:“你看学3个字很容易,要是接下去两天,你都能坚持学三个字,那妈妈再奖励你一颗糖,好吗,”

“好,我要牛奶糖!”我点点头答应。

第七天,我给他听写,差不多都对,问他什么字也都能答出来。我奖励他一颗糖,放他休息不写字了。

就这样过了两个星期时间,我不问他都自动找我,叫我教他写字了。我开始要求他字要写的标准好看。

他写的时候我不在盯着看,写完所有的字,拿他自己的字对比跳出最好的,跟他说你这个字和其它字比,哪里写的最好和临摹的字最像。

总之一句话,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复习。


宝宝爱看爱学


三天的时间慢慢读完了《自卑与超越》。蓦然回首,十年前我买过一本他的书,那时候居然就被我一直放在书橱里了,现在还在。这本2016版的新书也是买完半年之后才突然想看的。所以什么时候看什么书都是一种缘分,读书是一种终身的学习。2018年本来不准备买什么书了,可是感觉至少阿德勒的书还是会备一套。

我一直是一个内向的人,也有些自卑,最大的自卑也许来自于高考成绩太差没有进到一个好的大学。这成了我终身的遗憾。考研也没有全力以赴,在人生的道路上徘徊犹豫了三十多年,直到半年前重新拾起了笔,生活才慢慢找到了方向。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原因,家庭、学校、社会,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人交往,孩子的教育,我都做得不到位。一直找不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一直徘徊在生活之外,永远是一个旁观者,激情不足,只有书店和咖啡店还有美丽的风景吸引我,似乎永远都没法用心去投入当下。

我不能说这本书一下改变了我的生活,迅速提升认知什么的,但它至少让我感到宽慰,并且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之前对未知是不确定的才美丽等话深深怀疑,现在却觉得未来的确是未知才值得期待,对未来的焦虑突然降低很多很多。如果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那这样的人生根本不值得活。如果生活达到了完美,没有任何挑战,没有任何困难,一眼就望得到边,真的是无聊透顶的一件事啊。

生活的趣味就在于挑战自我。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对家长、老师、医生、警察,心理研究者,有自卑情结还有想提升自我的人都是极佳的入门读物。没有深奥的理论,没有晦涩的语言,通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如何让一个孩童成为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人。

在阿德勒的眼中,婚姻爱情友情本质上都是一种合作关系。家庭关系最重要,家庭成员中的互相平等互利合作关系最重要,母亲与孩子的相处和引导最重要,夫妻之间和谐互助的关系最重要,父母对子女的溺爱或者忽视都会引发孩子成年以后的各种心理问题,至少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医生会追问一个人的早期回忆并进行分析了。因为那是一个人长大后对自己生活观的总结,是他(她)对自己早期生活的解读。这个记忆指儿童生命最初的4到5年。

在这里要说一句的是,阿德勒、荣格都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都深受其影响,只不过后因观点分歧而分道扬镳。因为阿德勒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弗洛伊德还为此写过抨击内行型人格缺点的书。不过,现在医学证明,内向的人善于深度思考,行动谨慎,其实还是有许多优点的,与外向的人不分伯仲。

说这个主要是因为书中也提到了梦。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阿德勒没有把性和梦过分连接,而且他在书中多次讲到的是不管是对孩童还是青少年,传授性知识和科学都不要太早,而且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接受程度来讲。而且性是严肃的事情,也不适合课堂讨论,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对孩子的观察和发育情况适当引导,过犹不及。

阿德勒认为梦是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是心灵的自我安慰。梦中出现的场景多反映的是摆脱现实的渴望,是对现实符号化的解读和再创造。我们不能过多依赖梦,最重要的还是努力面对现实,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书中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合作。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合作,没有对他人和社会发生兴趣,那么十有八九这个人就是失败的,无法在社会立足的。人在社会本质上就是需要贡献力量的社会一份子,如果不能产生价值,也必然会被社会淘汰。个人在社会的碾压和遗弃下自然备感压力,如果不能学会贡献社会自然无法生存。本质上是由生存的严酷所决定的。

因为合作的关系如此重要,一个孩子生命之初最重要的学习对象就是母亲。母亲也是孩子第一个合作对象。比如吃奶就是一种合作,如果目前抱孩子的姿势不对,那必然孩子没法配合,合作必然失败。而且母亲还需要在6、7岁以后把孩子的兴趣引向父亲和其他合作对象,并对周围的生活和他人产生兴趣,以避免恋母情结等的产生,防止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同时在多子女家庭要保持平等,避免过度竞争,加强合作,不溺爱,不忽视任何孩子的感情。同时也要处理还夫妻关系。所以母亲的责任任重道远。

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原因只有两个,她自己无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她与别人的合作也很糟糕,比如无法处理工作关系,家庭关系中的矛盾等等。也或者她有心理阴影,所有这一切也要看她最初生活的印象,根据回忆来分析。人们常说的因果和报应甚至也可以拿到这里来做对应说明。其实是一种行为方式的复制,没有改进的行为方式的再模仿。

所以,早期的童年生活太重要了。不溺爱,不忽略,让孩子能够学会表达自我和与人合作,这就是最重要的育儿之道了。


慎独164165614


我家孩子4岁半,目前幼儿园,我的教育和大家分享下:

1、独立自主的精神,从幼儿园开始,我们送孩子去幼儿园就不帮他背书包,开始学穿衣服,就让他自己穿,穿翻了就那样去学校。后来就记住了。

2、关于金钱:从4岁开始,教孩子体会金钱,金钱是什么?我们每月给他100元,给他个钱包,作为他心血来潮时买零食、买书、买玩具用。让他自己学会选择购物。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买了个玩具,他很想要,玩具店玩具超出了100元,他说能否预支。我说不可以,要量入为出。他很想要,想哭。我说哪有个办法不超过100元,买同样的玩具,可以在网上购买。但是你需要等几天才能玩到。你愿不愿意。思考后同意。之后对自己想要买的东西就会思考,网上是否便宜。我能否接受。有一次,看到别的小朋友有水枪,双管的。他特别想要,我们说那就买吧,实际上家里有三个水枪了。买回来玩了一会后,不玩了。我们问是否还想买同样的重复的东西,就说不买了。学会控制消费。

3、关于知识的学习,从孩子很小,我们就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最早一个字一个字讲,后来他自己就学会了,不过最初都是机械记忆,会对带字的东西感兴趣,街上的广告牌,念来念去。后来我们让他自己读绘本,绘本简单,不满足了。然后让他读《不一样的卡梅拉》,非拼音版。自己能阅读了。现在4岁半,可以独立阅读1个多小时,已经读了300多页基本全字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面的字基本都认识。

4、关于小伙伴。我们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交朋友,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可以锻炼开朗的性格,团队精神,与人相处。

5、关于兴趣爱好班:我们报了围棋班、乐高班,孩子喜欢,就学着。


研学营STEAM玩具


我现在还没有孩子,但是我非常赞同我母亲的教育方式,可以和你分享一下:不偏心,不溺爱,身体力行的把道理传授给孩子,你做不到的别要求孩子能做到,不要压迫孩子的童年,尽量让孩子自己思考,不阻碍孩子正确的想法,和孩子做朋友,你尊重他,他才会敬爱你。从小我和我弟零食都是两人平分,10个姐姐10个打弟弟,这句话是真的没错,我从小没少打我弟,但也真心疼爱他,我可以把我能给的都给他,他也一直乖巧懂事,二十年了,感情一直很深厚。有时候,家长应该放任孩子们自己相处,不要过分管教,不偏心是起点,试问一下,如果你的心是不平等的,两个孩子此消彼长,他们心态就会变化,永远都到不了一个平衡点上。


蛋鸡养殖交流


今年刚做爸爸!心里特高兴!我要努力让孩子有个好的生活条件,上个比较好的学校,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现在做父母的我相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那么从小就开始培训他各方面的能力,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都给他说,慢慢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荣平的生活录


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作为新手妈妈,养育是我产后焦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我相信也有千千万万的妈妈和我有一样的困扰,孩子对我们来说陌生又重要,一切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让我们手足无措。于是我们认真阅读育儿书,下载了各种宝宝养育的app,加了无数的妈妈群,搜罗了身边各种传递给我我们的育儿信息......信息越多,我们越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去运用。

经过了一年的艰难经历,我也成为那些待产妈妈的"咨询顾问",分享一些自己做过的蠢事和走过的弯路,自己也想把这一年来育儿的一些感想和领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生了孩子之后,家庭不是简单从一个二人世界变更了三口之家,而是两个大家庭的复杂生活。随之而来,矛盾也会越来越多,丈夫的角色非常重要,对于月子中的女人是非常脆弱,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丈夫的关爱和支持。毫无疑问,孩子这个时候就是这个大家庭最最关心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想按照自己的规则来做。

首先,我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定要自己来管理,不能依赖上一代,老人只是帮你带孩子,但是不能替代你“养育”孩子。现在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日理万机,貌似有许多重要的世界大事需要你去关注和解决,尤其是有些爸爸,他们不像妈妈一样怀胎十月,面对陌生的小生命,他们可是整整比妈妈进入角色晚10个月,而且没有亲身经历的疼痛,很难让他们像妈妈一样如此关注孩子的各种问题。养是可以代替,但是育一定要父母参与,尤其是爸爸的角色非常重要,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为了让爸爸多多参与育儿的过程,给宝宝报了早教班


Andy麻麻0841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是《说文解字》里面对教育的释义,也是我看到过最简洁最完美的养育孩子经典语录。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千年智慧,比之这样那样的家训和著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并且适用于任何年代任何家庭。

稍微啰嗦一下我自己的观点:养,一要饮食纯正,二要衣着干净,三要心理健全,四要合理运动,这是确保一个智商正常的孩子健康成长的大前提。育,我心里认为是教育,家校共育,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最重要,情商正常,三观正确,父母勤劳善良,无论穷富,孩子都跑偏不到哪里去;一般家庭的孩子大多接爱学校最基本的通识教育,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或加度学习,书读的漂亮与否,并不能作为衡量是否养育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亲爱的父母,养育孩子,不急不燥用心付出;成功与否,二十年后才能见分晓。


育儿如育己


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弗恩英语经常和孩子打交道,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回答。

身体力行的去影响孩子

6岁之前的孩子,更多的是模仿,性格思维等和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举个例子:

有个孩子妈妈属于性子暴躁,易怒的人,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下的孩子,就会爱发脾气,难以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在一起玩耍的时候,稍微有一点儿不遂心意就会搞破坏或者是生气等。除了性格方面的影响之外,还有行为方式的影响。

父母都希望孩子优秀,从小养成好习惯,比如说爱看书。只是在言语上激励告诉孩子要读书效果很差,如果在家里随手碰到的位置放上书,父母经常主动阅读,自然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养成阅读的习惯。

所以当你自己成为一个随和不生气,乐观积极,处事不着急,充满爱心的人,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是这样。

统一家庭教育理念

不少家庭经常上演这样的一幕,孩子吃零食了,妈妈阻止不让,爸爸就在旁边护着或者是和稀泥,觉得就是吃个零食而已没必要太较真。殊不知,孩子因为吃零食养成了不按时吃饭的习惯。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理念要统一了,另外就是孩子的成长,最好有爸妈的陪伴。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当下越来越多家长选择给孩子培养一个兴趣特长,在早期教育中,兴趣教育更多的是素质教育,让孩子的想象力,思维方式,观察能力,探索发现的能力更加活跃,而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固化。

给孩子选择了一个兴趣特长,就不要轻易的放弃,鼓励他不断的坚持下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收获的远不止是特长技能。

教育好孩子是一个很大的词,需要家长不断的学习,也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来,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以孩子为中心,找到适合的方式,不断的摸索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