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边许攸和田丰,感觉他们前后反差太大,你比较赞同谁?为何?

额不当老大好多年


许攸和田丰在三国里秉性个有不同,二人都是智士能臣,是难得的国之栋梁之才,但他二人都有性格上的优缺点,许攸为人贪婪,孤傲,他在袁绍手下时曾多次出谋划策,他建议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然后派一路骑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必然大败,官渡一战可定,但袁绍刚愎自满,认为自己人多势众,可以一举击败曹操,没有采纳许攸的意见,后来许攸见袁绍不听,认为他一定会失败,然后就投曹操去了,并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最终使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田丰不仅智谋出众,而且为人忠心,缺点是刚而犯上,田丰在官渡之前给袁绍的建议是先不和曹操决战,先采用多处小股兵力出击,骚扰曹操,使其疲于奔命,在三年之后曹军疲惫不堪时出击,可一战打败曹操,但袁绍也没有采纳他的计谋,田丰直言不讳,当殿顶撞袁绍,袁绍下令处斩田丰,众人求情,才放了田丰,后来又因为田丰在官渡之战前阻止袁绍和曹操决战,被袁绍以扰乱军心,挫其锐气下了大狱,想想田丰这样的忠臣多么难得,只可以袁绍不知道珍惜,后来袁绍果然大败而回,因无脸见田丰,把田丰杀害,田丰智谋过人,眼光长远,可惜跟错了君主,要不然必有一番作为,个人更喜欢田丰这样的人,不知大家有何高见?




我是星星之火


袁绍手下有两名重要的谋士,分别是田丰和许攸,两人都足智多谋,但是在政治见解上却总是产生分歧,所以二人在面对是否南下时产生了不同的见解,田丰主张以静制动,在当时的情况下应当屯兵囤粮打持久战,但是袁绍并没有听取田丰的建议,固执的要南下与曹操争天下。

在曹操袭击刘备的时候,田丰又献计让袁绍偷袭曹操老窝,但是袁绍因为儿子生病,依然没有采纳田丰的意见,失去了大好的机会,等到袁绍明白的时候,他已经尝到了打败的滋味,此时才认识到田丰的建议多么准确,但是打败之后无脸见田丰,所以杀害了田丰,其实田丰颇有远见,但是没有遇到明主,一生就这样在不被信任中度过。

许攸也颇有谋略,但是性格孤傲,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许攸建议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然后着一路精兵偷袭曹操粮仓,这样曹操就失去了后方的支援,必然会遭遇一场大败,但是袁绍知道曹操诡计多端,所以并没有采纳许攸的计谋,再一次失去了战胜曹操的良机,不仅如此,他还怀疑许攸在勾结曹操向他献计,想在大战之时将许攸杀害。

在众将的阻挠和请命之下,许攸才得以保住了性命,但是知道袁绍开始怀疑自己,自己自然也不能继续跟着袁绍了,所以随机投奔了曹操,并且给曹操献了一计,他建议曹操速战速决,分八路进攻邺郡,袁绍因此大败,一生的基业也毁于一旦,许攸因此深得曹操赏识,但是因为过于孤傲,最终又因引起了曹操的不满,最终死于许褚刀下。

其实两人都有谋略,但是在性格方面却天差地别,田丰没有取得主公的信任,反而在验证了他所说的话之后被杀死,而许攸活的更加圆滑,没有在危机关头表决心,而是选择了相对容易的叛变,正是因为这次叛变,直接改变了袁绍了生涯轨迹,一方面即说明袁绍生性多疑,又说明了他的人生格局相对狭义。

其实从综合的方面来看,许攸比田丰更聪明,因为他知道如何进退,更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但是许攸的一生充满着背叛,即便拥有再大的谋略才能,也不会成为主流世界所接纳的人,因为谋略是个好东西,但是要是用到了品质恶劣的人身上,便跟没有没有什么两样。





堪舆之道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许攸田丰就属于入错行跟错人的!袁绍,四世三公名门之后,结交诸侯群雄以图天下。天下若得,自然是自己的名门之力、号令之功所致,跟帐下幕僚有什么关系?官渡一败,手下人惨了!自然是要埋怨他们运筹不力、辅佐不够!一个外宽内忌鼠目寸光的人,跟了他,本身就说明田丰、许攸之流不甚高明!人都跟错了,还当什么谋士军师?特别许攸,弃暗投明又跟曹公,路子是对的,但抛家舍子之举就不高明,归了曹营,又自恃功高对谁都不放在眼里,这不正是自做自死的节奏么?


一介布衣冬冬哥


应该说各有千秋,只是这两位谋臣之间政见不合,所以相互排挤,相互打击。袁绍自己也更是没有主见。二者在给袁绍的建议都有道理。

首先来看田丰

官渡大战之前,曹操兵锋正盛欲与袁绍展开决战,但是整体的实力还是不及袁绍,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田丰建议袁绍避其锋芒,凭借自己的实力坚守不战,和曹军展开持久战,拖垮曹军的士气,然后再将其歼灭。这样也不失为是一个好的办法。袁绍本来是想采纳的,只是许攸再次催促袁绍应该立即对曹操用兵,以免曹操势力发展壮大反而对自己不利,袁绍就是在这种徘徊不定的情况下和曹操拉开了决战。可以说大战之前袁绍的心理并没有做好准备。


再来看许攸

似乎他又是另一番理论,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主要是在迎回汉献帝的问题上,与田丰产生了极大的反差。由于袁绍自己目光短浅所以失去了一次政治机遇。后来在袁绍刚刚与曹操战事失利的时候,许攸从军事的角度上给袁绍建议,但是袁绍却不采纳。最终让许攸感觉袁绍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所以选择了其他而去。

所以我觉得袁绍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战略眼光问题,许攸和田丰的观点都有道理,袁绍自己没有远见没关系啊,只要会用人就行,他们两个中间,坚持用一个人来辅佐他就行了。然而他自己却将信将疑的,然而他真是利用那一点”兼听则明“,两人的都听,不但没有明白,反而越搞越糊涂。所以最主要还是自身没有主见罢了。

总结

如果是我,我比较偏向于许攸的意见,因为许攸所提出的正确意见,在曹操这里都得到了应验。无论是迎回汉献帝,还是后来的夜袭乌巢,都给曹操带来很大的帮助。然而田丰的意见虽然也有道理,但是没有人去实行,所以很难说是否奏效。


小程看历史


三国里的各路诸侯,要数坐拥北方四州的袁绍实力最为雄厚,但是他没有把握住机会,在一次次的挫折中被曹操击败,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兵马钱粮,也不是因为谋士武将,而是作为主公的袁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许攸,是个军事战术奇才,能够发现战机,也敢于直面进谏,然而多次的提议被袁绍忽视,也令他心灰意冷,得不到信任,才智无法施展,导致他后来叛逃。

田丰,是个多谋善断贤臣,战略眼光长远,向袁绍提出的发展策略是稳中求进,安顿后方,发展资源,求取更大的优势,再进行决战,但是袁绍却急于决战,导致后来的战败。

在我看来,这二人都是智士贤才,之所以反差大,是因为他们的主公没有尽显其才,一手好牌,打的惨败,正应了那句古语,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如果这二人选对主公,定能大展宏图,扬名立万。


飞雨落花117


许攸卖主求荣!田丰忠诚,只是态度不对!我赞同田丰。



品驰商贸齐亚洲


许攸。

许攸见绍拿不定主义,悠柔寡断早晚必败。田丰虽忠心,但袁绍容不了田丰,袁绍胜了田丰不死。袁绍输了田丰必死。


金通华宅


田丰正直不会婉转,许攸机智反叛太快


安分守己334


丰田,至少他忠于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