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学中如何治疗敏感度高的人因自我暗示不好的事情而带来的心理痛苦?

啦啦萌萌哒


把来访者催眠后,使用苏格拉底产婆术,然后根据来访者的实际心理情况,对来访者做认知重建。最好分两次做催眠,容易巩固效果。


静谧安思


催眠术帮不了你!

第一,有效的方法是:任由所谓的“高度敏感”及“痛苦”的存在,坚持照常接待往来。如此,随着实践的积累,“敏感”就会因适应而变得“钝化”,就不在干扰你的生活。

第二,烦恼(包括痛苦)不会减少,对烦恼的摆脱乃是“负强化”,会加重痛苦,并进入恶性循环。

快乐可以通过付出建设性的行动而创造,快乐多了,烦恼相对就少了。

第三,“催眠术”的本质是促进“意识狭窄”,使被催眠的人暂时“感觉不到”原本的“目的物”,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催眠”过后,问题犹在。比如,牙疼的患者可以在今晚通过催眠术使牙不疼,但是,如果明天不去“看牙医”,就会继续疼起来。

第四,“催眠术”来源于巫术,由一个名字叫“汉斯”的人用催眠秀赚钱,1774年奥地利的“麦斯麦”受到“汉斯”的启发,用它来治疗“神经衰弱”(事实上,催眠术不能治愈神经症,其中包括神经衰弱,也不能治愈失眠症),从而创造“磁力说”,由于在操作中往往使当事者处于“睡眠状”,故被称为“催眠术”。需要强调的是,被催眠的人不是“睡着了”,而是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后来大科学家华莱士被“催眠术”给催眠了,他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找到了跟上帝沟通的媒介”,而且证明了“上帝是存在的”。为此,恩格斯针对催眠术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得出结论“催眠术的本质是意识狭窄”,是用“果断的指令”而使得“被催眠者”进入意识狭窄状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自然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


张铁军158


习惯性使用负面自我暗示 其实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

催眠治疗 核心是使用正向引导语… 引导被催眠者关注事物的积极面和因素 从潜意识里调整认知…



知心音乐心理


催眠只能掩盖一些东西,但他也是有效果的。

最根本的还是从你的认知着手。改变了认知也就改变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