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巅峰之作,它如今到底在哪收藏?

阿甘森林


《永乐大典》是一部旷世奇书。

明朝自从燕王朱棣登基后,开创了“永乐盛世”,编纂了《永乐大典》,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

《永乐大典》总共22937卷,11095册,3.7亿字左右,得一辆大卡车才能拉完。《永乐大典》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永乐时期的正本,一部是嘉靖时期的副本,流行的说法是副本也就是现在流传的版本。

副本是怎么来的呢?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皇宫大火,三殿和文、武两楼等主要建筑物全部焚毁,《永乐大典》由于朱厚熜的宝爱,特别督促抢救才幸免于灾。四十一年八月,朱厚熜命文渊阁臣徐阶、礼部侍郎高拱等召集儒臣照原本誊写副本一部,隆庆元年(1567)完成。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宬两处。

明末文渊阁被焚,《永乐大典》正本可能在这时毁于大火。清雍正时,副本由皇史宬移藏于翰林院。

乾隆三十八年,《永乐大典》已散佚两千余卷,但仍然从中辑出佚书五百余种。此后该书又陆续散佚。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走,余者寥寥无几。

现今日本,英国,美国,德国,台湾等各地博物馆都有收藏《永乐大典》残卷,其中日本收藏的最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该书加以多方搜集整理。到1959年为止已收集到《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复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1960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共装订成两百二十册,书前有郭沫若序。1977年台北世界书局又加印行。后又在国内外征集到六十三卷。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现存的《永乐大典》近八百卷,缩印精装出版。


墨染酒歌


明代文化的一件璀璨瑰宝,亦是多少国人近代记忆里的痛苦心结,当属《永乐大典》。

这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自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词条登基起,就集倾国之力开工:明初大才子解缙“领军”,召集各地文士学者两千一百九十六人,以《洪武正韵》的韵目分列单类,辑录从经史子集到“农艺”“工技”等门类的图书八千多种。历经数年艰苦编纂,终于在永乐六年(1408)冬天,完成了空前成果:全书目录六十卷,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总字数三点七亿。好似一个巨大宝箱,把中国历代文化牢牢护好。

而以图书内容说,《永乐大典》更是价值连城,它不仅收录了从先秦至明末的各类儒家正统典籍,在图书内容的选择上,更尽显广阔的胸怀。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甚至戏曲等“杂学”,《永乐大典》也照单全收,从来不作一丝一毫删改,认认真真誊抄进去。清代学问家纪晓岚词条就曾感叹:就连许多本以为失传数百年的冷门医术,竟都能从《永乐大典》里找到原版——多少濒临失散的中华文明成果,全靠这部典籍保存下来。

而且,哪怕抛开《永乐大典》的内容,单看《永乐大典》的图书外观,精美的既视感也是扑面而来:全书三点七亿个字,每个字都是以端正的楷书,抄写在印有朱丝栏的上等白宣纸上。每一幅书中的图画,也采用精细的白描绘制手法,图案无比精确。书面更以粗黄布包裹。可以说,这每一卷书本身,都堪称无比精美的藏品。

这样精美且包罗万象的瑰宝,就好似一片浩瀚的海洋,只要翻开书页,就如同遨游其中,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历程尽收眼底。《永乐大典》完工一个半世纪后,嘉靖皇帝朱厚熜词条也在其中“遨游”得心旷神怡,更因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宫火灾的惊魂,生怕《永乐大典》被毁的嘉靖帝,也就做出了重录《永乐大典》的决定。然后又是历经六年,几乎是一丝一毫的完整复刻,重录版《永乐大典》也终于落成。

也正是在重录版《永乐大典》完成后,原版的《永乐大典》,也就从此下落不明。不过在当时,这事儿除了被当做谈资外,也没怎么被关注:一个重录版,就足以让多少人仰望了。

可是,随着明清易代,重录版的《永乐大典》,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厄运。先是在清代“康乾盛世”时,这被保存在翰林院,理论上应无比完整的《永乐大典》,就已经散失了两千四百二十二卷。随着清王朝的越发腐败,鸦片战争爆发前,珍贵的《永乐大典》,更被各级官员夹带私货,偷偷带回家收藏。甚至市面上,都出现了高价售卖的《永乐大典》散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各方面努力,前苏联日本东德相继归还了《永乐大典》散卷,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永乐大典》总数有221册,加上上海图书馆的收藏,以及世界各国收藏的《永乐大典》散卷,这部曾经三点七亿字规模的宝典,如今仅剩三百七十册,仅有的残本,浮萍般飘零世界各地。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原书编成后,即藏于南京文渊阁。直至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北京皇宫建成,此书才移藏于北京文楼。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宫内失火,此典经抢救免于焚毁,五年后明世宗朱厚烽恐原本又遭意外,命阁臣儒士109人摹写副本一部,经五年到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完成。便藏于皇史崴。明朝灭亡之际,正本被焚。副本传到清乾隆已缺2000余卷,至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大部分焚毁。解放后陆续收集到215册。



天地一沙鸥1975


在我国古代,曾涌现出由一些名臣带头编纂的比较官方的百科全书,这些全书在现代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奇书的盛誉不仅在我们国家甚至是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高的。《永乐大典》就是一部涌现于大明朝时期的百科全书,这部奇书也让当朝皇帝也就是永乐大帝享誉千古,现在很多历史学家提及到永乐大帝的功过就会提及这部著作。

永乐大帝朱棣在姚广孝等人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自己侄子的朝廷,登上帝位后,朱棣大刀阔斧的变革,将当时的大明朝一举推向了鼎盛时期,不仅任用郑和下西洋,还任命姚广孝负责编纂奇书永乐大典,要知道当时朱棣为了编纂永乐大典可是耗费了不少的金钱。

史书记载,当时朱棣平叛之后,在南京都城登基,当时本打算直接将都城迁到紫禁城,不过由于当时不仅需要为编纂永乐大典筹集经费,还需要为郑和筹集下西洋的钱,为了这两件事,朱棣延迟了迁都的计划,可见永乐大典的出现,永乐皇帝朱棣是有极大贡献的。历史上很多学者对朱棣的评价功过参半,其中都会提及到编纂永乐大典这一功,并且认为朱棣如果篡位不成功也就没有这部百科全书的诞生。

那么这部百科全书为何会拥有如此大的赞誉呢,其实永乐大典相当于记载了所有的事迹,包括农业经济等,它的规模也是史无前例的,至少在当时是如此,保存了14世纪以前所有的学术,全部书卷共计3亿7千字,如此一部巅峰著作,可以说是宏伟巨制了,现在很多也涌现出专门研究这部奇书的学家教授。

那么问题来了,我国从古代明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那么多朝代那么多的岁月,它还存在于世上吗,就我个人来猜测,其原版肯定是已经失传了,至于抄版,据悉,在世界大战结束后,部分书册流失全世界,基本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较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当时参与了侵华战争的法西斯国家。

目前为止,我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61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40册,英国一些比较著名的院校和皇家图书馆一共藏有51册,德国藏有5册,日本不管是官方还是私人收藏都藏有一部分书卷,在内战结束后,当局也运走了一部分,所以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些,一共是62册。

这部奇书在编纂形成之时一共有11095册,在永乐朝结束后就有部分失传,到了清朝乾隆年就只剩下8000不到,据史书记载,在嘉靖年,嘉靖帝驾崩之前曾命人手抄摘录了一份,到了光绪近代,全书只剩下了800多册,失传的书卷到现在被成为世纪之谜,究竟这些小书卷是被帝王当做陪葬品下葬还是私人藏有又或者是被烧毁,至今也没有科学性的说法,总之,这样一部历史魁宝就这样在历史演变长河之中逐渐缺失,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是一大损失,重新收集它也是我们有待努力的。


旧时楼台月


正本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被破坏和抢夺,事实上目前我们看到的只是摘抄本,正本已不知下落。有观点认为,正本已被烧毁,一说烧毁于明末文渊阁,另说毁于嘉庆年间乾清宫失火。


佐手成魔


收藏在国家图书馆。中央10套有节目专门介绍过


郭伟胜


被汉奸们和满清夷狄的文字狱所烧毁,


谋世123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已知和所有能见到的《永乐大典》仅800余卷,400册左右。其中,我国保存了223册,730卷,其他的则散落在日本、英国


马到船头直


原甘肃博物馆,白鹿书院,岳鹿书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现在不知怎么样了。


月言11


如果有可能,就看嘉靖皇帝陵里有没有可能存在原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