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研制AIM-260对标霹雳15,将AIM-9X变成中距弹:霹雳-10也行

美军研制新型空空导弹应对新威胁

【每点新防务(1014期)·2月7日】:美国国防部在2017年发布的《2018年国防授权法》中包含了一项比较晦涩的新项目——“新兴能力技术开发”,虽然没有太明确的说明,但据推测该项目应该是以开发小型电子战武器为主的,可是这个项目之下却“隐藏”了一项子计划:远程交战武器(LREW)。而这个子计划虽然是一项预先发展的探索性计划,但是却包含了对新型空空导弹的总体概念预研,包括杀伤链结构和基本参数确定。该计划的制定目标很简单:保持美国的空中优势。

那么为何号称“蓝星第一”的美军突然要制定一项新式空空导弹的研究计划呢?难道美军现役的主力空空导弹已经不足以战胜对手了吗?AIM-120D和AIM-9X难道不足以对付歼-20和苏-57了吗?其实,美军这种担心早在2016年发现歼-16携带我国最新的超远程霹雳-21(外界推测型号名称)空空导弹亮相,以及2018年珠海航展上歼-20开舱亮出4枚霹雳-15后,就越发按捺不住了。因为目前美军现役的空空导弹中,也就以AIM-120D的160-180公里射程最远了,但这依旧比不上估计中的霹雳-15具有的200公里和霹雳-21的400公里射程;而据说AIM-120D的技术水平也已经被霹雳-15所追平。所以美军着急开发新一代空空导弹还是有充足的动因的!

但美军开发新一代空空导弹的想法和动作肯定不是看了网上的图片后才“幡然醒悟”的,在这之前早就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获知了世界各国空空导弹的发展现状,所以其在2017年制定的“远程交战武器(LREW)”计划时,相关的研究应该早就开始了。根据美国军事专家的推测,早在2005-2006年时,美国空军和海军就已经开始联合研究“双用途”的先进空空导弹,用以替代当时还在发展的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和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虽然这种新型导弹的研究因为2013年预算的削减而下马,但推测其多年的研究成果应该得以完整保留,并已分散到其他项目中进行继续研究了。

AIM-260:美国海空军先进联合战术导弹

作为美军现役主力中距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AIM-120,其最新版AIM-120D其实在不久前的2015年4月才获得美国海军颁发的初始作战能力认证,至今还没有实战记录,算得上是该领域的一个“新兵”。AIM-120D的主要改进包括GPS辅助惯导、双向数据链、增大离轴发射角、改进制导软件以改善运动学性能、扩大不可逃逸区、射程提高50%,以及提高抗电子干扰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导弹的精度、射程、杀伤力和生存能力。但其火箭推进系统和AIM-20C-7型相同。截止目前,2020年-2024年间,AIM-120D还有着1570枚的美国空军订单、1366枚的美国海军订单和1000枚的海外订单。

但据美国的消息证实,美国空军和海军从2017年开始研制的新型空空导弹,已经被命名为“AIM-260”了。与“远程交战武器(LREW)”计划似乎是两个并行的项目,不存在隶属关系。但因为这两个项目都是机密等级很高的,所以相关信息也不多,但大概可以认为:AIM-260是用来替代AIM-120的下一代中距空空导弹,在尺寸上与现役AIM-120显示,可以确保在F-22、F-35隐形战机内置弹药仓挂载;而LREW计划研制的则是一种超大型、超远程的空空导弹,当然该型导弹因为射程超远,体型自然也很庞大,因此对于隐形战机是没希望用上了,应该是专为普通重型机或者轰炸机准备的弹药。

AIM-260作为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研制的下一代空空导弹,据悉至少已经在2017年开始了研制工作,并计划在2024年进行首次试射。但由于美国军工拥有极为深厚的技术积累,所以AIM-260的研制进度可能会提前,或者在关键时间节点上的成熟度会好于预期。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作为针对中、俄歼-20和苏-57,以及两国新装备的多种空空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反辐射导弹等设计的新一代空空导弹,美国军方竟然没有选择研制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雷神公司,而是选择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当然,洛·马公司肯定是凭借超过对手雷神公司的先进设计而中标的,但现在关于AIM-260空空导弹的消息还较少,归结起来我们可以得知以下几点:

1、洛·马公司表示,AIM-260空空导弹的动力系统不会采用冲压发动机。因为冲压发动机的外置进气道将会导致弹体直径“膨胀”,从而无法装进F-22和F-35这两种隐身战斗机的内置弹舱。但对于采取什么发动机却没有明确说明,外界推测可能还是一种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2、AIM-260将采用“双模式”导引头。该导引头内将集成雷达和红外成像两种导引模式,以应对不同的敌方干扰手段。如果在末段攻击时主动雷达制导模式遭遇干扰的话,就可以切换到红外模式制导,或者反之。

3、AIM-260将采用“双向数据链”。双向数据链的采用,将使得导弹可以实时接收和发送信息,这样有利于在导弹飞行途中对其进行目标更改,以提高灵活性和打击精确程度。也赋予了导弹可以被动接受来自无人机、预警机或地面人员的目标信息,而无需自身开启雷达制导,降低了被敌人发现的几率。这种功能已经在现役AIM-120D型导弹上实现了。

4、关于命名。其实这是我们最不关系的问题,但还是有网友会八卦一下。毕竟AIM-260为何被命名为“260”这个数字,也令美国军迷困惑。按照AIM-120的型号顺延下来也不是“260”,所以猜测这要么是美军无意义的选择;要么是表明该型号导弹具有远超AIM-120的高性能和颠覆性的新技术。这其实与美国空军为B-21隐身轰炸机选择“21”一样,没有从B-52往后顺延的原因,就是表明其无与伦比的独特性,是“21世纪的第一种轰炸机”。

​霹雳-10E与AIM-9X都要变“中距弹”

关于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研制的下一代AIM-260空空导弹的信息就这些,毕竟这还是美军正在研制早期的机密项目,一般不到试射或者主动公布的话,我们还是看不到太多确切的消息的。但对于美军现役装备的改进信息,网上还是有一些“料”可以拔拔的。比如美军现役的最新型近距红外空空导弹——AIM-9X的一些新消息。

AIM-9X导弹是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第四代近红外空空导弹,是在AIM-9R、AIM-9M和ASRAAM项目的基础上研发的。1994年,AIM-9X导弹正式开始竞标,1996年确定了研制方案。1999年,AIM-9X完成了首次发射试验,2003年装备美军并达到初始作战能力,2004年进入全速生产状态,目前已装备的飞机主要有F-15、F-16、F/A-18和F/A-22。AIM-9X在研发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成熟技术,例如直接使用AIM-9M的发动机、引信和战斗部,以降低成本。后来在美国海军领导下又进行了后续的Block I和Block II型重大升级改进,并于2013年由雷神公司开始全速量产。

但在2012年美国海军在还没接收到量产的新型BlockII型AIM-9X空空导弹时,就已近要求雷神公司开始研制AIM-9X的Block III型改进版了。美国海军要求新的AIM-9X Block III型将采用新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把射程提升到现有的60%以上、并且用新部件替代之前型号上使用AIM-9M导弹的部件、改善弹头灵敏度以提高地勤运输的安全性等。但该型号的研制工作却在2016年被美国海军“叫停”了,理由是原本计划采用AIM-9X Block III的海军舰载机F-35C的订单被削减了,现有的F-35C也将优先在内置弹舱挂载中距雷达制导的AIM-120空空导弹,以提升F-35C的生存能力。

虽然AIM-9X Block III的研制被中断了,但这不表明美军就放弃了对AIM-9X近距红外空空导弹的改进工作,事实上自从2016年之后的每个财年里都会提供资金以开发类似功能,特别是全新的发动机,看来美国是铁了心要将AIM-9X这种近距弹推进到更远。如果按照60%的射程增量计算,AIM-9X未来将以55公里的最大射程,一举迈进传统“中距空空导弹”的范畴!虽然看上去很吓人,但其实这也不是新闻,要知道我国主力近距空空导弹霹雳-10E的未来发展中,也有着将射程扩大的可能。

虽然听起来这比较“不科学”,但据霹雳-10E空空导弹的总设计师梁晓庚总师的介绍,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在现实中,现役的主流中距空空导弹一般都是雷达制导,但在实战中复杂的电磁环境里,导弹上的制导雷达非常容易被干扰,导致其精确锁定目标的距离大幅下降到只有40多公里,而这个距离已经接近现役近距空空导弹的最大射程了。如果近距空空导弹可以改进外形减阻、增加射程、提高精度的话,凭借被动的先进红外成像技术,将会大大提升作战命中率,成为中距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有力补充——甚至成为空战主力!

所以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来,美军不论是新研制用来“PK”霹雳-15的AIM-260中距空空导弹;还是已经被我国霹雳-10E赶超的AIM-9X最新版,都已经不能对我国造成压倒性的优势了,这些都是的得益于我国广大军工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但我们并不会以此炫耀,借用梁晓庚总师的一段话就是:“我们在发展装备时,不能完全跟随西方军事大国的发展思路。大家能想到的东西,可以研究,但也要有一些非对称思维,研制一些‘一招制敌’的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