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到底是诗的成就高还是词的成就高?

半世飞仙


苏轼的诗词都流传后世,我个人以为苏轼的词成就最高,因为东坡词既「婉约」又「豪放」,其后更导向「清旷」之境的开拓。东坡词中有深沉的时空忧患意识;「人生有别」、「岁月飘忽」之感。

苏轼学问渊博,在仕途上虽不得志,但在文学上却有极大成就,他的作品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诗词、散文、书法、画无一不精,尤以词方面成绩最为突出;苏轼的词题材广泛,无论是写景、叙事、咏怀、说理等都意境清新、豪迈奔放,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词风。

苏轼词表现出由歌者的词变到诗人的词的明显现象

由五代到柳永,词的生命是音乐,而词的内容大都是艳意别情。故填词必以协律为重要的条件,表意必以婉约为正宗。

苏轼的词却突破这传统的精神,他以横放杰出的姿态崛起于宋代词坛,在词坛上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东坡杭州初为词,词中表达了他宦途失志、离别感伤之情,以及多年以来隐藏于心底的时空流转之悲。

这心境与词韵相应,便容易由刚开始的应歌写景之作转为个人情意的表白,那是「性与体合」的自然之势。

东坡由杭赴密,岁月飘忽之感特浓,尤多「老」「病」之感。

密州时期的东坡词,流露的情感更为寂寥,有时透着几分凄凉,而悼亡妻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怀子由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更添生离死别之叹。

仔细观察东坡黄州以前所作词篇,题材虽有写景酬唱、送别怀人、思乡念远、言志述怀等多种,大抵不离「人生有别」、「岁月飘忽」的主调。

宋代词因苏轼而改变

01 词与音乐的分离

词本由合乐而产生,因此词在最初的阶段,音乐的生命重于文学的生命。

自五代至于宋初,词必协律,而成为可唱的曲。到了苏轼的词,他未必完全废弃词的音乐性,但他并不重视词的音乐性。

他并不是不懂音律,也不是不能作可唱的词,他的与人不同处,是为文学而作词,不是为歌唱而作词。这一个转变,是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

陆游说:「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所谓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正好作为苏词不协律的正确解答,同时说明 他那种豪爽的性格与浪漫的性情,反映于词上的一种表现。

02 诗化词风的形成

自古以来来为词者皆目词为「艳科」。取材多为男女柔情、时序感慨;造语主清切婉丽或主浓艳柔媚。不但格局狭隘,骨气不高而辗转仿效,尤易穷迫。

但苏轼的词却不遵守这些正统的理论与因袭的精神,他一扫旧习,始以作诗之法作词,而以清新雅正的字句,纵横奇逸的气象,形成了诗化的词风,于是乃无所不写,便不再局限于婉丽柔媚的的风格。

03 词境范围的扩大

苏轼始以作诗之法作词,一面是放大词的内容,举凡作诗所用的题材,都可以用 来表现。另一面又提高词的意境,开[豪放词风],一洗词「绮罗香泽之态」, 并「以诗为词」,将一切生活体验,例如:宦海浮沉、人生遭遇、交游酬赏、流连山水、人格修养等......写入词中,扩大词境与内容,完成词的「士大夫化」,称 「诗人词」。使词取得和诗同等地位和功能。

东坡词就词史意义而言,北宋词风至东坡而有了重要改变,内容渐趋丰富,体势更见恢弘,成为文人抒情写志之新体裁,不但影响南渡词坛,并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合称苏辛,泽被后世,允称词史巨宗。


言叶语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献词一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讲故事的福魔康


回答: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居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文、赋、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最终突破了词力“艳科”的传统格局。

苏轼最经典的十首词:

1.《定风波》2.《水调歌头》3.《蝶恋花》4. 《满庭芳》

5.《临江仙》6. 《西江月》

7.《蝶恋花》8. 《临江仙》

9.《念奴娇》10.《赤壁怀古》。

苏轼一生所作诗词盛多,但词 的成就高于诗作。








碧海蓝天193978532


苏轼诗,词,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同时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他的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宋朝是词发展到顶峰,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我认为他的词成就更大






独孤求败谷


词比诗成就更高。

我就是因为苏轼的《念奴桥·赤壁怀古》喜欢上苏轼这样一个沧桑老人的。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那么不拘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上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显出江河的宏达气势。

读苏轼的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钿车宝马


应该是词的成就更高。开一代豪放之先河,读起来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等,皆是耳熟能详的精品。有的作品虽然平铺直叙,但贴近生活,让人身临其境,如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三篇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等,让人感觉特平易近人。苏轼的诗,我很少读,也许因为太爱其词的缘故。


天山寒西风冷


如果论苏轼的诗的成就高还是词的成就高,我认为还是词的成就高。仅以他的代表作《水调歌头》就可以证明他的词作非同小可,无人可以超越。一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一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珠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一此词是苏轼中秋节把酒赏月之作,己喝到通宵达旦丶烂醉如泥了还把词写成千古绝唱,为后人广为传诵,这就说明他的词作何曾了得。


孤竹国人1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诗书画文兼擅,每一方面都是那个时代的巨擎。尤其在慢词长调上开创性的贡献!自成豪放派一代宗师。书法更是苏黄米蔡居一时之冠!苏轼善画竹石枯木,无出其右。他的诗也是唐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散淡俊逸,充满人生哲理。他的散文成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韩愈是文起八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那苏子就是继韩子之大成,成一家之言语!


澍雨青山


当然是词了!比如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说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比如浪淘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词句。然诗的成就也相当可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你也一样哲理深厚。不管是诗还是词,读来都是一种享受。


赵慧卿5764980061293


应该是词的成就高。大家耳熟能详的也多是他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