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怎么看待《天道》这部电视剧?

西安潇洒哥


《天道》在三年前看过一遍,这个寒假又看了一遍,这部剧之所以能够让人有重新刷的欲望,是因为它拍的够深刻,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三年前看,唯一的感觉就是丁元英这个人太了不起了,他提出的文化属性这样的定义,他的强者文化和弱者文化逻辑,这些都让我为之一震,他带着王庙村的三个音响发烧友一起创业,但是这些人却错失了财富跃迁的机会,第一遍看完的感觉是,真的好可惜。

最近又一次看这部剧,感觉就变了,对剧中的爱情,已经三个女人的处事哲学更有兴趣了,可能是因为每一段时期经历不同,关注的点就不同,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次看完,未来还会再次看这部剧,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天道》能被这么多人认可,因为它有内涵

我从一个写网络小说的朋友那听到一个词“爽文”,她说这种小说的写法就是读者怎么爽,作者就怎么写。就像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帅哥靓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样,这种流行文化当然招人喜欢,但过度浅化的内容,让人难以拥有深度思考的机会。

而《天道》这部剧根据《遥远的救世主》这本小说改编,它是一部有内涵的小说,它跟认知水平有关,跟孝道有关,跟不同阶层的人相处方式有关,书中芮小丹和丁元英的爱情更是一种常人触及不到的高度。

看完这部剧往往我们都会有更多的思考,究竟怎样的爱情才是更好的,如何能够让自己的认知升级,在不同阶层之间如何建立弱连接等,哪怕因为这部剧有一点点收获,这部剧就有它不可小觑的价值。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它有深意,很多人看不下去,毕竟在快节奏的时代里,让人看一部20多集的烧脑剧,是一件很难的事。

看《天道》不可错过的四个关键点

1、女人和男人的对话,要么是站着,要么是躺着

在《天道》中芮小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是天国的女人,她那么与众不同,虽然我们常人难以像剧中人一样,有那么好的条件,那么深刻的思想水平,但她的爱情观是可以借鉴的。

她爱上丁元英,就是因为这个人太特别了,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居住的地方竟然可以简陋到那样的地步,她不渴望驯服这个男人,她只想留着本心去疼爱这个男人。

她不会让丁元英为自己谋划未来,她的生活她要自己掌握,也正是这样,他们的爱情才纯粹。

芮小丹相比于电视拍摄的那个时代的女性,先进了几十年,她很早就知道要很努力才会有饭吃,要独立才有话语权,要付出才会有平等对话的机会,所以她在面对自己所爱的人时,她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是想爱,想付出,想沉浸其中。芮小丹是站着跟男人对话的女人。

2、事实不会变,只是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导致的差异不同

在丁元英带着几个人去创业,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商业摩擦,三个音响发烧友选择果断保留既有利益,而欧阳虽然也怕损失,但她相信丁元英的判断,萧亚文还主动说出要入股这个公司,三种人,三种看法,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差异。

有些人注定发不了财,因为他们眼光只有那么短,看的也只有手里的那些钱,真正看得到未来的人,才可能有更多的收益。

3、说话办事得体,是一种见识,也是一种艺术

萧亚文在芮小丹去北京找韩楚风时,她去了车站,但是毕竟她跟韩楚风的阶层不同,接待规格不同,她当时很智慧的躲开了。

她在给丁元英做助理的时间,从来不越界问丁元英问题,她想跟丁元英产生一些联系,所以主动帮他找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她不是那种奉行弱势文化的人,她永远都在靠自己的实力说话。大咖也需要帮忙,她就是那个能帮忙,又不会让人产生不舒服感觉的人,修炼成这样的水平,真的不容易。

4、丁元英的“孝道”理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丁元英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他跟父母的相处方式很与众不同,他不喜欢家长里短的生活,父母也适应不了他处世的方式。

他认为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就成为一种交换,并且等价不等价都很难说。他认为对待老人,就是要依据自己的内心和能力,能搬到哪就尽力到哪。

在他眼中,老人有尊严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活,如果父亲的寿命要以成为植物人这样的方式延续,他认为不如让父亲早日解脱,毕竟这样的活没有意义。

写在最后,这部剧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讨论了很多我们不敢讨论的问题,多看多受益,未来还会三刷四刷,直到再也不想看。


芳芳没想到


《天道》是那种阳春白雪似的剧作。改编自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小说我看过,此剧非常忠实于原著。剧中主人公丁元英,作为一个民间人士,因为认识了一个女警察,认识了几个音乐发烧友,阴差阳错地搞了一次扶贫,遭遇了很惨的失败,三个人有男有女因他而死,发烧友非死即离他而去,扶贫扶死了人,最终的结果还是发财人发财,以理想幻灭结束。本想躲几天清静的他,又一次走进了人生漩涡,以剧中的原话是,“丁哥又该挨骂了”。

▲扶贫岂能是杀富济贫?他很苦恼,杀富济贫,不知对还是不对,智玄见他诌的词《悟》中有一句,“修行勿取真经”,以为他踩到了佛门的坎,以为世俗众生中悟性不多见者,因此有缘一见,喝完佛茶,高僧乃断道,扶贫不能是杀富济贫,可见佛也帮不了他。站在栏杆外吸完一支烟,还得回到王庙村,接着他的计划,计划是成功的了,也非常完美,可是他挡不住三位发烧友的退缩不前,挡不住对“他一分钱不拿”的困惑,挡不住对大公司对他们的重兵合围骨子里难掩的那份自卑,人性在社会大风大浪中扭曲变形,他们的经济能力实在架不住这通折腾,便以退股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扶贫风波,好在丁世杰以其忠厚保住了贫困村的一点家业,总算是都没有白忙活。有一点钱的人,欧阳雪以一场哭泣维护了自身利益不失且稳赚了一笔,肖亚文光脚不怕穿脚的大胆接过了格律诗公司成为掌门人,而林雨峰这支锐利的矛没有能经受住大风大浪选择了自杀,算是智玄大师忠告的一点诠释吧。

▲无可救药的刘冰。有钱人爱面子,林雨峰不停进攻的矛折在丁元英面前以车祸方式结束了可笑的自尊,而古城的小人物刘冰从一开始即有为赚钱连朋友情谊都不顾的疯狂,为卖唱片情谊丁元英同情并进而特意关照着他,为不致失掉格律诗的工作商业化地编造了善意的谎言,不料被一心飞黄腾达的刘冰视为大本钱,被欧阳雪嘲弄以后人格破产而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正想剧中说的,一谈钱字什么也兜不住,人性被作者剥得一丝不挂,正如芮小丹为心爱男人的疯狂,后者是神圣的,前者呢?刘冰这种人无可救药,如是清贫倒还罢了,只是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难掩一颗燥动不安的心。发财无路,正巧逢一能人,这就是豆豆的思路,假如能人出世,社会如何,一切都也顺理成章。

▲不得不提韩楚风。作为私营公司精英,剧中的风云人物,因交对了朋友而一顺百顺,因丁而精彩着,丁因韩得到了如是关照,朋友嘛,韩以物质的方式随时照拂着丁,这样丁每当有难,韩每自断然出手,缘自对丁的信心,因为没有理由不信任,一次次,既赚了钱也得到了公司地位。在处理林与丁的问题上,他不相信林一个大公司老总会为一点面子而杀了化一点善缘的丁,毕竟这是做善事,可见这点,林雨峰连他的混混朋友也不如,为富不仁守不住底线没法生存。韩是一个明白人,有千金散尽还复来之豪,宝马以赠英雄为了成人之美;有嫉恶如仇的侠气,对待不行善事的大舅哥,一点面子也不给。这种男人活得是一个人生范儿,活得明白而敞亮,不似丁元英这种人太纠结,啥事试图看个明白,活得太辛苦太累,不如此他也不会去古城。

▲晓丹为何死了?晓丹是警察,代表的正能量,一种安定社会的责任,除暴安良,没有芮小丹便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发展的根本基础。她善良而勇敢,朴实而执著,她是一根线贯穿了全剧,没有她丁元英到不了古城,也帮不了王庙村。剧情给她的定位一个普通的刑警,活得真实又执著,身为社会治理的精英,不失对生活幸福的追求。然而她治得了王阴阳这样的死囚,一个弱女子却对付不了穷凶极恶的罪犯,她牺牲了,留下的是父亲对丁元英的不理解,文艺范理解不了丁元英这种人,他的电影连女儿也困惑不解,甚至他的妻子也与他分道扬镳,这才是晓丹必死的根本原因。文化人治不了社会病,电影人值得好好想想。这是豆豆的理解,总之,方方面面写到了,给人留下了极深的思考。


魂舞大漠


我是去年10月份首次看的电视剧《天道》(也是因了悟空问答)。

第一遍,看的似是而非。主要印象是王志文的淡定,神父般的淡定(另有感概,今日暂且不谈)。还有就是芮小丹的类似拘谨的眼神儿。

第二遍,剧中的商业模式和逻辑,这个估计是很多人对此剧感兴趣的原因。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惊世一诺"演义出后面的雷撼剧情(具体情节不再缀述,在此只谈感悟)。不论丁元英战胜乐胜的手法和理念(所谓的被天道粉们奉为圭皋的逆思维)多么高明,都是建立在"降成本"这个前提上。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常识性手段。没有什么创新可言。但是丁元英在如此间陋的条件下把格律诗音响的品质做到直随乐胜,也证明了元英在管理及程序创新方面的高明(如果你是专科以下学历的创业者,请勿模仿)。所以,我的感悟是,无论做什么,要想做好,核心的东西必须高于他人。简单说就是开饭店的菜品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其他是做大做强的次要(也是必要)条件。

第三遍,逐渐感悟和深入理解剧中的观念和方法论的对白。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建议您看一下五台山论道的桥段。誓言人间有真爱(男女的爱和情)你或她最好看完全剧~元英和小芮那种绝世(我称为出世)之爱正好剧中插曲《天国女儿》一样能荡涤心灵(超出语意能表达出的美,美,美)。如果你想从中悟出发财致富的诀窍,对不起,你还是三更起五更眠吧~~没诀窍。有道粉说了,元英有句话叫"有道无述,述尚可求。有述无道,止于述"。难道非灌顶之语。极致很慢也要说:学雷锋你能做到吗?天道酬勤你也懂,业精于勤,勤能补拙,生于优乐死于安逸等等的座右铭悬于书墙久了,对你今天的"明日歌"警醒了吗?

老师说的刻骨铭心,痛心疾首。学生则在电脑上"神游”。

第四遍,选择性地看。元英的不争大器可学,元英拔病父的管子不做但倡导。小丹的一生,可在深夜感动,不必身体为行。格律诗的三兄弟就是芸芸吾众生,推导重来不可能,小修小补亦可行。

第五遍,想到了另一个将被神化网红,明朝王阳明。阳明一生与元英类似。聪明极顶,俯视众生。率性而为,知行合一。格万物难,由心生行。

啰嗦至此,也算知行合一,率性而为。只愿没耽搁众看家的美梦与行动。


极致很慢


《天道》这部电视剧太能记得了,不是能记得,是每年都要看一遍,在赶上现在每天回答悟空里的关于天道的问题,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真是一部值得多多学习的好电视剧

首先看天道,能明白很多道理,第一、天道使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实事求是,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不可盲目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天道,比如在电视剧里,饭桌上被丁元英一首词羞辱走的那三个文人,他们身上要学习的就是首先人要自知,只有清楚的了解自己能力,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如人,可以不必攀附,日子还要自己过,自己的事情还要自己办,技不如人,我承认,不是一个圈子的人,不要瞎往里凑。所以,那三个文人,应该生活应该都过的不会错,他们才不管丁元英你有多大的赚钱能力,跟我们没有关系,你的诗作的好,我们承认,在这里受了侮辱,爷不奉陪了

第二点,清楚的认识了自己,然后要修炼自己不要等,不要靠,世上没有救世主,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这里有一个误区,要靠自己,不是说就不要去借用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情。一定要学会用人给己办事,用别人的才能,用别人的资金,现在的社会早已经不是单打独斗逞匹夫之勇的时代了,你看看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果想干成清楚,那个不都是在整合资源,以前类似我们这些学IT的还可以搞一个个人网站,只要不违法,坐在家里轻轻松松也可以赚钱,现在不行了,传统的PC上网没有几个人了,人的上网习惯早已经改成了用手机上网,想要在移动互联时代接着发财,就一定要学会利用资源,比如利用大的平台,才能借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小目标。在《天道》里有个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冯世杰,他一个农村出来的小伙子,凭借勤劳善良解决了自己的温饱,但是他觉得乡亲们还很穷,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所以他想到了接力,借助丁元英的才能,借助欧阳雪的财力,替王庙村干了一件大大好的事情。看看冯世杰才是一个正在现实可以学习的人。


第三点,《天道》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人品很关键,格局很重要

从小人物刘冰我们可以看到,没有那个金刚钻,就不要揽那个瓷器活,自己本事不到位,承受能力有限,就那么一根稻草也能压死的人,非要到丁元英的圈子里来凑,没有那个狼性,就不要整天想着吃那个肥肉,极度自私的人,怎么能跟别人搞合作,丁元英略施小计,就丢了小命,不值得,好好干自己的影像店不好么,悲哉。


相比之下,叶小明就是我上面说的这个观点,凑上去看了一眼,咱不行,也承认,不要抱有非分之想,不是好好的活着么,以前干什么还接着干。

冯世杰就是因为人品好,人品有多好,未来就会有多好!要有容人之量,切不可小肚鸡肠。

《天道》里的道理太多太多,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明白,所以我还要多多学习,这部电视剧一直会伴随着我成长。

种草影视,欢迎专注,和您一起发现影视的美!


种草影视


这部电视剧,之前看过一遍。作为一部商业剧或爱情剧确实相对于现在电视剧鱼龙混杂的市场来说不俗,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生硬地方。

比如,芮小丹和王明阳,审8小时,利用三天恶补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可想恶补的全是苦涩的哲学,佛学,便能说服王明阳,毫无破绽,运用自如,未免把做学问想的太简单了。还有,刘冰拿到那信封,按照人的好奇心来说,是不相符的等等。仅对电视剧中的丁元英与芮小丹人物进行稍微的概括吧。

完美而悲惨死去的芮小丹: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姑娘,品性很好,是编剧或作者想要重点塑造的人物。但是她的死去不是角色的行为逻辑,而是作品主题的必然需要。因为她是弱势文化中的人,是想要在弱势文化中拯救他人的人,但是作者是批判弱势文化,结果只能导致她需要付出代价,甚至不得好死。

而这部剧就是通过王庙村的事件,揭示弱势文化的群体无法通过个人挣扎去改变命运,想要通过个人奋斗的弱势文化群体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比如芮小丹。但是想要突出的是强势文化,批判弱势文化,强势文化的代表就是丁元英,但是从丁元英的谈吐来看,确实一般人能看过去,而且能给予好评,好评太多了,俺今天用批判性思维说说丁元英,通过丁元英,这部剧叫‘天道’未免牵强!

丁元英在剧中虽算个人物,但也就是个人物而已,他里面的哲学理论未免故作惊人,他那些哲学或佛学的干货总结起来如下:

宗教层面上:核心观念所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说得花哨,但实际上很轻率。人世宗教的终极观照确有其相通之处,但道教、天主教、佛教等的根本理念之间,仍是存在重大差异的。世界上恐怕仍没有一个宗教学家会将这几个观念简单地等同起来。当然丁元英(或说作者)的佛学知识确实超出一般人,可以有他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和理解,但拿这种严重缺乏严谨论证的所谓个人“觉”和“悟”当做“天道”来挥舞,未免贻笑方家。

形而上层面上:难说有完整的体系,主要是佛学,属于禅宗一路,再添上些道家的只言片语。看不到厚实系统的学养支持。

伦理学层面上:核心观念是文化属性,即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照我理解,这个无非是尼采的奴主道德和奴隶道德之类,算不得什么新鲜玩意,没必要生造出这些别扭的名词来唬人。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丁元英作为强势文化的代表,他的思想主要是佛学,哲学等等的大拼盘,而作者着重勾勒出这个人物形象,可见作者对佛学的常识如上所言。

丁元英自称是文化混子,但是作为这样的文化混子,足够了!

当然对于一部剧或书






粤夜粤精彩


我是08年6月份剧荒的时,点了艾琪以筛选中的好评榜,突然发现了前20中有个叫《天道》的电视剧海报上竟然是王志文,我特别喜欢王志文,感觉他的作品全是精品。就这样陷入了进去,看了第一集停不下来了,然后花了3天就看完了这部24集的电视剧,一看上映时间原来是一部11年前的电视剧啊,感觉它就像电视剧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珍珠。

看完第一遍的感受:震撼,震撼完了是惊叹,惊叹完了是懵懂,感觉《天道》的作者想要向我们倾诉什么,但是受制于影视体裁的限制,有些作者的感情表现不出来,仔细品味,感觉电视剧让人思考的东西断断续续的。

虽然这些断断续续的东西已经让我跪下了,但是意犹未尽。马上的尽快的搜索了它的小说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就是书名就引人不住的思考:谁是救世主?救世主为什么是遥远的?。。。。。。

读完《遥远的救世主》再次跪下,然后又二刷了《天道》。

下面是我对《天道》的个人评价,重申仅是个人评价

我对《天道》中的思想是举双手肯定的,看《天道》可以提高你的格局和视野,我强烈建议你抽空观看这部电视剧,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谈谈《天道》对我最震撼的两个点

1.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就是交换。

个人觉得:在任何社会,经济互助和精神互助是家庭的两个最主要功能。防老就包含在经济互助和精神互助两个里面,如果你的父母不是为了经济互助和精神互助当年怎么会结婚来产下你。你如果18岁以后不想要这种经济互助和精神互助了,可以啊,把18岁前的经济互助和精神互助欠下的债还完。

2.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个人觉得:按照这个说法,强势文化是越来越强势,弱势文化会越来越弱势。就像我们现在的贫富差距一样,富者会越来越富,贫者会越来越贫,这个循环怎么解,难道要来一个强盗逻辑吗?


一起学JAVA


我很喜欢看《天道》这部电视剧。我连着几天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天道》剧情不算复杂,没有人为设置特别复杂的勾心斗角,但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男主角丁元英借外资之力靠着聪明才智在股市里发了财,钱财暂时被冻结,通过共同的熟人,丁元英和女主角芮小丹相识,又因为音乐,他俩逐渐发展成恋人。芮小丹问丁元英要了一个礼物:帮助贫困县的贫困村脱贫。经过考察,丁元英设计了一整套方案:设立格律诗音响公司。他找朋友出资51%控股公司。在公司的运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资本的力量、生活的真实、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当最终丁元英的既定目标达成时,芮小丹却因因公牺牲了……

这个电视剧真的非常的高大上。

十年过去啦!思想上能达到与它同高度的电视剧几乎没有、它的理念很新、剧情又很切合实际,没有口号,人物形象实实在在:丁元英不是个高大上的人物,但确实是个智者,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的了解非同一般,他逻辑严谨,对事物的分析环环相扣又面面俱到,他不冷漠只不过爱独处,有知己几个,那是他最喜欢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他可以游刃有余地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用他的头脑和资源!

假如你看一看,相信你会爱上《天道》!

欢迎点评和关注,谢谢!


山水两相依


《天道》小说原著是《遥远的救世主》,是豆豆作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他两部是《背叛》和《天幕红尘》,三部作品通过展现主人公的商战风采,也对现实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开创了商战小说“新阵地”。

《天道》与其他两部维度不同,但殊途同归。

《背叛》是先求生存发展,追求物质。宋一坤出身农民,但智商、城府都是人中龙凤,只可惜最后沦为财富的“枪手”,正是成于萧何也败于萧何,这也反应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在追求物质过程中所带来“不安”情绪,这种情绪为《天道》做好了铺垫;

《天道》是在物质基础上,追求精神。丁元英、芮小丹都是不缺钱的,甚至连欧阳雪也是社会的中上层,从“王庙村扶贫”到“杀富济贫”,核心思想还是形而上的东西多一些,所以观看此片不宜过多了解整体,只需领会几个点的意思即可,多则无益;

《天幕红尘》是布道度众生,以出世精神入世。叶子农更具有普渡的气质,他即不为物质也不为精神,他所专注的是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他的一句“见路不走”引起的,他的人生观是“人活着就有麻烦,能躲就躲,躲不了就受着”,他可以藐视生死,拒绝一切妥协,它是《天道》的具象概括。

《天道》中的丁元英是一人多面

私募基金中的丁元英是具有民族良知的机会主义者;

王庙村中的丁元英是市场经济的改革先锋,打压民族品牌固然有争议,但市场经济的变革总会带来阵痛,丁元英恰恰是这场改革的谋划者与推动者,是爱情又是主义;

五台山论道中的丁元英是个“混混”。智玄大师说:“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

遥远的救世主为什么会改为天道?我想这里有一个中外文化属性的问题,“救世主”也好,“天道”也好,其本质就是自然,道法自然,如来。

尔来


天道这部电视剧反复看过N遍,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视佳作。剧中提到的“文化属性”,这一概念,太过深奥,能懂得及掌控驾驭的人,都等于间接的掌控了财富密码。剧中的丁元英就是这一类人,从私募基金到给王庙村的劫富济贫就是如此。未做事前,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为求心安,还跟韩楚风去了一趟五台山,与高僧谈禅论道。剧中的丁元英被称为魔,极品混混,但这样的男人也有缺点,不适应家长里短的生活,也不是普通女性能驾驭的了的,即使剧中的思想层次及境界远高于常人的芮小丹也是如此,只求能短期的在一起朝夕相处,而不求能天长地久。其实整部剧中,最务实能干,气质俱佳且落落大方的应该属欧阳雪了,她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很容易满足,这样的人活的很充实。另外整部影片主要也是围绕两首音乐开启,一是《天国的女儿》,另外一个就是《流浪者之歌》,每次听到就感觉浑身一颤,有种灵魂被震动的即视感。当然还有很多人都被塑造的活灵活现,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在此就不多做叙述了。总之,每看一次就能获取一点感触,但是要说每次感触有何不同,却又道不出。


凌霄何其狂


作为一个单刷《天道》十遍的“道友”我来评价一下我眼中的这部神剧。

这部电视剧的情节或者说画面的处理等等硬件类的东西其实一般。但是演员很好,尤其是王志文,台词功底真的很硬,吐字清晰,逻辑清晰。使得即便没什么文化的我都很着迷。

但是这部剧,真正要表达的东西才是这部剧中最最出彩的地方。

高深么?高深!

高明么?高明!

新鲜么?新鲜!

说到要表达的内容,就不得不说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很大一部分的出彩在于这部书的内涵,“文化属性”这个东西不是我第一次见,在学术上大多有海洋性性格、大河文明性格等。

但是用电视剧的形式讲的这么明白的,其实不多。

肖亚文说,认识丁元英就像是开了一扇窗,对于我,看了《天道》也是开了一扇窗 。

社会可能不存在阶级,但是一定存在阶层。

我是出于社会阶层的底部的,想上,想往上,意愿是好的,但是现实是,是否做好了向上的一切准备,思想的,技术的。

我大概就是叶冯刘中的典型代表,看完这部剧后,也生心思,也断心思。两两相抵,大概等于没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