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喜欢写诗的你还记的多少小时候的年味呢?你有乡愁吗?

依蒙小诗


现在的过年和小时候过年不同了。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回肉,一个水果,一碗白米饭,更别提压岁钱了。盼望过年,买上一小串鞭炮,一个小纸糊的灯笼,走东家,串西家,在吃的方面,也有一点小小的改善,就别提有多高兴了。那时候的年味就显得特别的留恋。

现在不一样了,生活好了,平时都比那时候的过年吃的都好,吃喝穿戴,一应用品,什么都不缺,年味自然平淡了许多。过年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不过,我觉得,年还是要过的。年不仅仅是生活上改善的需要,更主要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承载华夏基因,龙的子孙认同,民族依附的情结感的一种表达,这才是最重要的。


滕德和616


过年了,喜欢写诗的自己,写了好几首回忆年味的诗。一闭上眼睛都是儿时的画面,那年味就在眼前,总是那样清晰。

儿时的年,虽然清贫,可一家人聚在一起,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在一起,那是幸福。贴春联,刻挂钱,放鞭炮,穿新衣服,有一帮兄弟姐妹,很暖。

常年漂泊在外,年龄越大乡愁越浓,心里,诗里处处是炊烟,句句是乡愁。





浪子林杨


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我出生在一九六五年,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因为过年一是热闹,二是过年那几天都会吃一些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

一过腊月二十三小年,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那时家家户会在这几天里蒸一天的馒头,豆包。馒头有纯白面的和玉米白面的两种,豆包大都是白面和玉米面的,豆馅都是自家自留地的种的红小豆和豌豆,有的还放点大红枣,从白天到晚上整个村里到处都飘荡着馒头和豆包的清香。

看路遥遥路不远。观山不高石层层。那时从早到晚大人孩子就开始推碾推磨,忙个不停。人最多的地方就算是看杀猪的,屠夫嘴里含着杀猪刀,用脚踩着被捆得四脚朝天放在小木桌的猪的猪头,然后把刀从猪脖子下边捅到猪的心尖上,用大瓦盆接住从刀口流出来的猪血,血流尽了猪也断了气,屠夫然后在猪蹄子上用刀割一个口子,用细铁棍窜进去捅到猪皮下的各个地方,接着把嘴对住刀口用力吹气,把猪吹得鼓起来后抬到放有热水的大锅内把猪毛刮掉,然后再开堂破腹。破腹后有的屠夫会用手扣出一块肥油送入自己的口中,美美的边吃边收拾猪的内脏。

腊月29的晚上开始炸丸子,炖猪肉,这些活大都是母亲一人去做,我们男孩有时只会烧烧火,一直忙到很晚才会结束。我最难忘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我们都入睡了,母亲还会不停的再忙,等肉熟好了他会把我们从梦中叫醒,把从骨头上撕下来的瘦肉送给我们吃,尽管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那一幕的时候一种莫名的痛苦就会涌上我的心头。

年三十早上的一顿饭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母亲会把家里所有好吃的做出來让家人吃,三十这一天从早上起来村里便会有连续不断的爆竹声,吃过早饭便开始准备剁馅子包饺子,三十下午的饺子是菜和肉馅,这天还要把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包出来,初一早上的饺子必须是素食的,显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舒静无事。再加上贴春联,扫院子,挑水,所以显得特别忙。旁晚的时候要叠元宝,到路口,井旁,河边每个地方烧两个。还要拿着点着的香到村外自家的林堂前烧纸把烈祖烈宗请回家,供奉数曰。

到了初一这天,父母会嘱咐我们一切都要注意,因为这—天的好坏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早上让我们一大早起来挨家挨户拜祖宗,到了有挂祖谱的人家必须跪下磕三个头,磕头时先用右手手掌托着左手手背抬过头顶,然后左腿向前,先跪右腿再跪左腿,双手手掌着地磕三个头后站立,再用右手手掌托左手手背托过头顶。到了下午年就走远了,在以后的几天里开始走亲戚,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开始看丈母,走完亲戚便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劳动生产生活。这就是我小时候记忆中的年味,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不忘浓浓故乡情


小时候的年味当然记得。

我是五零后,记忆非常深刻的是六十年代中,后期开始。

那个年代,经济条件都不好,物资匮乏。平常细粮,鱼肉蛋几乎吃不着,到了年节这才能吃着。所以,那时候的年味显得特别浓厚。

我小时候家在农村住,记得我们家几乎年年都养肥猪。过年了得杀猪,但猪肉不能都留着,得卖一大部分换钱花。自己家留个三十多斤肉,你别以为三十斤肉很多,那时候家里人口多,过年了还得招待亲戚朋友。老话说:千斤不下刀。

那时候过年,我们这些小孩子不单纯是为了吃点好的。其实我们是盼着过年家里给做件新衣服穿,做双新棉鞋穿。七十年代以前,我们农村人大多是自己家做鞋穿,很少买鞋。我记得,我念中学了,家里才给买了一双白球鞋。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年代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是年味特别浓,一家家杀猪宰鸡,忙得不亦乐乎,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景象。

我总觉得,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年味却淡了,人情味也淡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美德也渐渐的消失了。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我们这些离开,曾经养育过我们的那片土地的人,而且世世代代也回不去,魂牵梦绕的那个小村庄。

我的家乡并不美,

几间草房苦涩水。

一条小河村前绕,

蝴蝶双双花前追。


畅言403


回到了老家,又要过年了。看到自己的村庄发生了反天复地变化,心里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现在的生活已比往昔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平时喜欢写几句诗不叫诗,或可叫顺口溜的我写了赞美当今华夏盛世和美好生活词句外,在想写写少年时候年味的句子。闭上眼睛,眼里寝满了激动、辛酸的泪水…。

少年时代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兄弟姐妹六个在一起,有说有笑,各人做着各人事(包饺子丶蒸馒头等丿。然后我一起穿上新衣服,一起贴春联、放鞭炮…。

那时我们一家其乐融融。我们那一颗颗稚嫩心全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新春气氛中。所以越是想少年的年姿味越是愁:再也回到从前年味里面了。


孤独裘败


过年了,我姥姥家在北京郊区采育镇。少时常回姥姥家过年。少时提灯笼放炮仗,串亲戚,给大人拜年,领压岁钱似乎历历在目。羊肉白菜饺子。花馒头,粘豆包,炸咯吱盒,写春联,买年货,热闹极了。

一到正月十五,各村的社火争奇斗艳。因为是山西移民,传统的东西多。有高跷会,少林,吵子,管子——锁呐,中幡,小车会。一村一会,而跑跷有两个村,就是比高跷短,高跷是文的,跑跷是武行。最厉害的当属北营,韩营的跑跷在十字街相遇。互相亮把式。你方翻一张八仙桌子,我们就两张叠加,对方再加一条板橙子。看得好过瘾!

过年唱戏。有好几个村有剧团。主要是平戏和河北梆子。

如今呢,全见不到了。不是距离,而是仿佛隔了一个时空。1976年大地震,采育镇没了。新建后,古镇街道全不是过去的模样了。那时候的玩意儿也随之消失了。乡愁只在梦中,并不是距离的远近。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户3611115669


小时候的年味特别多,说主要的。一是杀过年鸡,二是准备腊月三十团年的烧白,粑粑肉之类的美味,三是腊月三十全家人围坐一桌吃团年饭。四是正月初一,父母给的孩子们的炒葫豆,红苕干之类的零食。五是正月初一开始的拜年活动,其中最盼望的是走亲戚时长辈们给的钱,一角一人,多的二角。还有最高兴的是小孩子们放鞭炮,是一个一个的放。


轩哥爱摄影


今天是我们本次《过年七天乐》的最后一期,我们来和大家一起来回味以前的“年味”。过年是每个中国人一年中很重要的时候,不管身在哪里都要想尽一切办法赶回家里和家人一起团圆过年,但是大家也都能感受到现在的年味已经远不如以前了,现在大家过年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讨论抢了多少红包,小孩子一人一个手机玩游戏,小时候的年味和现在大不一样,想想也都是回忆。

以前我们过年在各地的亲戚都会赶回老家,大人们放鞭炮,放完鞭炮以后肯定会有很多没有炸了的,我们就在鞭炮堆里找那些没炸的,自己点着玩,但是现在因为环境原因,已经有很多城市都不让放炮了。

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贴春联,大人贴小孩子在旁边拿东西,帮着大人贴。

再有就是过年给长辈的磕头,但是我们这的习俗不是给长辈当面磕,而是在写满祖宗名字的一张纸前跪下,然后叫每个在世长辈的名字,然后长辈答应,然后就是领钱了。

今天是我们本次《过年七天乐》的最后一期,很开心能够陪伴大家度过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春节假期,将欢乐传递到万家万户。小品《从前的日子》

带我们回忆了以前的春节,感受以前的年味

鸟笼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子元,1954年出生,“北京市丰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鸟笼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大鸟笼。之后的生活越来越好,住进了楼房,鸟笼摆放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他就开始研究小鸟笼。也就因此,他的鸟笼越做越小,越做越精细。目前最小的鸟笼可以当耳环使用。

春晚舞蹈演员的伴舞之路——王聪,是一名春晚的舞蹈演员,参加春晚已经有10年之久。曾为刘德华、王力宏、韩红等众多明星大咖伴舞。参加春晚有10年的时间了,2016年,王聪找到他人生中的另一半,就是他现在的妻子柴森森,柴森森也是一位舞蹈演员,参加春晚有15年之久。两个人经常会开玩笑说“我俩之所以能在一起结婚就是因为年年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春节,这下一结婚全解决了,以后年年春节都可以和家人一起在春晚的舞台上过了。”

2017年,他们有了自己的宝宝,柴森森因为要照顾宝宝今年没有参加春晚,但是他老公王聪今年还是要参加春晚,一直在进行紧张的春晚彩排,所以他们一家人还是不能够一起过年,这是两个人的遗憾。

钢琴小王子——杜沛达(仔仔),8岁,是一位音律小王子,痴迷于钢琴和历史。小小年纪就得到了世界最高等级的认可。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现场更有杜沛达对阵喜剧音乐人侯乐天,两人用钢琴比拼,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蒲呢阿伦



渔樵之人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