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为何说英国脱欧让法国总统马克龙百感交集?

静夜史


在英国正式脱欧的那一天,英国首相约翰逊跟大多数英国民众一样都在欢庆,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却在为英国正式脱离欧盟的事情而感到悲伤。实际上早在1月29号欧洲议会通过英国脱欧协议的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对外表示称1月31号英国正式脱欧将会是“令人悲伤的一天”。


(马克龙夫妇)

英法两个国家在近代史上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两国在一战期间曾经共同对抗同盟国,最终它们共同赢得了一战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法国再一次站到了一起,在法国沦陷之后,英国给流亡的法国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最后两个国家也是成功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二战结束之后英法两国为了帮助西欧国家对抗苏联,它们主动拉美国组建了北约,作为欧洲地区国际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国家,英法两国对于欧洲的繁荣稳定也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法国跟英国的感情是比较深厚的,不过由于文化和地理位置上的一些差异,英国跟法国又存在不少的分歧,尤其在对待欧盟的问题上,英国虽然很早就加入了欧盟,但是它跟欧盟的融合程度一直都不是太高,比如德法等国都是欧元区成员,而英国则坚持保留了自己的货币英镑。当然,尽管英国跟欧盟的融合程度相对比较低,但是英国作为欧洲的第二大经济体,它留在欧盟内部对于维持欧盟的强大与稳定还是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脱离欧盟之后,欧盟在总体经济实力上就会弱化,更让马克龙感到焦虑的是,他担心英国脱欧会在欧盟内部起到一个糟糕的示范效应,随后其它一些国家可能会跟随英国的步伐选择脱离欧盟,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那欧盟进一步的一体化不仅没有希望,它甚至可能最终走向瓦解。英国脱欧之后将会跟欧盟就自贸区问题进行谈判,法国将会在欧盟与英国的谈判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一未来的谈判也是让马克龙焦心的事情。


(英法德三国领导人)

法国是欧盟的两大火车头之一,马克龙对于欧盟一直是持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英国的脱欧是马克龙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马克龙没有办法阻止事情的发生。法国未必是想要得到英国,它也不可能得到英国,英国是属于这个国家自己的,马克龙考虑的主要是英国的脱欧对于欧盟是一次重大打击,这一事件甚至可能在欧盟内部引发糟糕的连锁反应,马克龙更希望英国脱离欧盟之后,欧盟还能够继续维持繁荣与稳定。


李姓先生


英国与欧盟分手,准确说是与法国(还有德国)分手了!

年轻的马克龙难免有点难过,他惆怅满满的说了;英国“脱欧”的日子(2月1日)是“令人悲伤的一天!”

但马克龙悲伤应该是;他与年轻睿智、意气风发、与他惺惺相惜的鲍里斯好兄弟分手了!

对比横蛮的耄耋老头特朗普,健康堪忧的欧洲大妈默克尔,老态毕露的普京,鲍里斯的前任悲伤的老梅阿姨,年轻的马克龙更愿意与睿智、犀利、干练的鲍里斯打交道,利落的商讨和解决各种问题,展现欧洲年轻一代政治家锐意进取的风范和魅力!

但鲍里斯要与他各为其主了,马克龙难免有几分惆怅和伤感!


但由此要说马克龙为英国“脱欧”而惆怅伤感那就大错了!

第一,英国素来在欧洲投机,法国并不感冒。

英国长期对欧洲大陆事务保持参与、遏制双重态度。攫取不到实惠利益时,英国就会“光荣的孤立”。对于这样的自私投机者,法国对英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法国、德国在1958年牵头组织“欧洲共同体”时,就没有邀请西欧重磅大佬英国参与,后英国多次申请“入欧”,均被法国公开拒绝。直到1973年,趁欧盟大规模扩军,英国才挤入了欧盟。

第二,英国在欧盟表现令法国不满意。

为了欧盟整体金融、经济利益,法国弃用了法郎,德国弃用了马克,但英国傲慢的保留用英镑,游离于欧元区外。

法德以欧洲利益为重,主张与俄罗斯发展务实经贸关系,英国以美国意志为优先,铁心与俄罗斯过不去。英国以俄罗斯发动化武攻击英国(英国“间谍中毒案”)为由驱逐俄罗斯外交官,逼得法德违心的响应。为此,逼得马克龙、默克尔前往莫斯科给普京作解释。

英国不满意欧盟接收难民政策,将接收中东难民的烦心事留给法德去包揽、去与其它欧盟成员国扯皮。

第三,英国在欧盟削弱了法国的领导地位。

欧盟要想扩大自身影响,竟设想要取代法国加入联合国“五常”,而在欧盟混日子的英国会单独保留“五常”席位,这令法国对英国有一万个不服气和不满意。英国不脱欧,无法凸现法国是欧盟、是欧洲老大的地位。

第四,英国脱欧,给了雄心勃勃的马克龙大显身手、重振欧洲雄风的机会。

而事实上,尽管特朗普经常讽刺教训打压马克龙,马克龙也从不掩饰他要领导欧洲叫板天下的信心和勇气!


马克龙对鲍里斯的分手有些依恋和伤感,这只涉及到个人友谊。

涉及到法国、欧盟利益,马克龙对英国的态度马上回到了严肃的、冷冰冰的现实。

马克龙已正告了鲍里斯,法国将在未来英国与欧盟相关贸易协议谈判中“不屈服于压力”!这才是马克龙对英国“脱欧”的真实面目。


谌人


其实法国的小马早就意识到了,在欧盟的三驾马车中,也只有英国才真正具备了各方面的硬实力,尤其是军事领域里的硬实力!而且每每关键时刻也只有它相对靠谱!除此之外,徳意两国不过是永远的利益关系,而不能成为永远的朋友关系,这是骨子里就己经决定了的,用不着找什么理由和借口,它们的国家虽然科技和经济都还过得去,但政坛从来就没有一个政治家,取而代之的就是标准政客源源不断的诞生😭正因为如此,才让如今的小马在面对当前的国际关系,尤其在利比亚问题以及在对抗土耳其的较量中,一直处于有气无力的状态😫而且还让美国老大哥在旁边抱手嘲笑😝不得不说,尽管小马的身后有着一个坚强的老女人在支撑着他,但面对内外交困的小马驹确实只有心有力而力不足~所以小马才会百感交集,夜不能寐😭因为仅有母一般的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个靠谱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才能一路高歌!共创辉煌💪💪


橙色思维


得不到就得不到,永远在骚动谈不上。可英国脱欧想不叫法国总统马克龙百感交集都难,谁叫这是一对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难兄难弟呢。

2019年1月31日,英国在经历了三年僵局、两次大选、三任首相后,终于正式脱离欧盟。回过头来看,单这个英法关系就很有意思,难怪马克龙要大发感慨。

英法数百年的恩怨情仇剪不断,理还乱

马克龙先说,法国和英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个由“鲜血,自由和勇气”所组成的历史,他不会忘记这一点。

没错,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英国和法国一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国家,从中世纪到二战,他们相爱相杀:从敌人到盟友,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中世纪战争首先从诺曼征服开始,1066年底,法国诺曼公爵威廉率军1.2万人进攻英国,英国国王哈罗德率领8000人迎战, 结果哈罗德大败,“征服者威廉”成为新的英国国王,诺曼王朝同时拥有英格兰和法国诺曼两块领地,这也成为后来英法百年战争的祸根。接着就是英法百年战争 ,起因是拥有继承权的英国国王,在法国国王死后想同时兼任法国国王,结果引发大战,最终法国人胜利,将英国人赶回了老家。 随后又是英法七年战争 (175年-1763)年,起因主要是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最终是英国、普鲁士一方获胜,法国惨败失去了北美、印度等大片殖民地,国际声望不复往日,这为之后的法国大革命埋下了伏笔。再后来又是拿破仑战争 (1803年-1815年),起因是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各国统治者深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组成了以英国为首的反法同盟,最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拿破仑帝国就此灭亡。



此后英法的合作时代到来,先是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7月-1855年)中,双方联手出兵克里米亚半岛,打败沙皇俄国。再在风帆海战 中联合抵制德国崛起 ,千方百计打压19世纪中期统一德意志各邦国的普鲁士帝国。最后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战和二战,英国和法国都结成了坚定的同盟,赢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马克龙更多说的是英法的一战、二战情谊,特别是共同战胜德国法西斯的光辉岁月。

英国的欧盟岁月怎么说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呐


2020年2月1日凌晨,英国正式退出欧盟,欧盟与英国维持了47年的“婚姻关系”就此终结。
马克龙就英国“脱欧”发表电视直播讲话时说,英国离开欧盟令人震惊,我们应当就此进行反思。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警报,这个警报必须在整个欧洲范围内都能听到。 马克龙特别强调这个日子是“令人悲伤的一天”。

是的,英国与欧盟的“恩怨情仇”其实早已经延续半个世纪了。早在欧盟的前身煤钢联营体成立后影响力越来越大时,英国就多次眉目传情开始寻求加入。不过当时主政法国的戴高乐总统认为英国的加入会削弱法国和德国在欧盟(欧共体)的主导地位,所以一直拒绝英国加入,直到戴高乐下台后英国才得偿所愿。英国加入后享受了许多特权,诸如每年返还一定比例的英国上交的会费,此外英国也可以采取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不加入欧元区、申根区。 当然了,英国在加入欧盟后缴纳会费逐年增长从2014年开始已超越近百亿欧元,此后不断攀升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金主。从此,欧盟将失去一个强大而富有的成员国,并减少6600万人口。



马克龙对以后的英国谈判冷面以待言不由衷

马克龙同时警告称,两国的关系已不可能像过去几十年一样。 马克龙31日还与欧盟负责英国“脱欧”事务的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举行会谈,马克龙表示,法国将捍卫自身的渔业和农业利益。根据“脱欧”协议,欧英将着手启动贸易谈判,力争在过渡期内就欧英全面贸易关系达成协议,解决双方在环境、劳工、补贴、农产品和食品标准、渔业配额等领域的诸多问题。 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说上述谈判将殊为不易。”各成员国希望确保在谈判中立场“一致对英”。她特别提醒,欧盟已经建立了拥有基本流动自由的单一市场,若英国背离单一市场的条件越远,则双方未来的关系就将面临越加剧烈的变动。事实上,双方在分手费、渔业等方面已经矛盾突出。英国方面曾表示,不会同意以不受约束的贸易来换取欧盟规则手册。欧盟则强调,除非英国同意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且不会削弱欧盟的监管,否则不可能达成贸易协议。



“1962年,迪安·艾奇逊(DeanAcheson)有一句名言:英国失去了一个帝国,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十年后,它找到了一个欧洲的角色,并取得了成功,但半个世纪后,它决定放弃这个角色。现在呢?没有人真正知道。又回到了起点。”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表示,英国又回到了起点,但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如何。

以后的英欧之路如何走呢?马克龙衷心期待英国人回心转意重回欧盟怀抱,这到底是马克龙的单相思呢,还是英国人的不撞南墙不回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今古达观


法国对英国脱欧这件事的态度一直是百感交集,既不希望英国脱欧,又对英国脱欧有所期待。

一月三十一日,在多年拉扯之后,搞走了两任英国首相的脱欧终于完成了,英国可终于是成功脱离欧盟了。面对这个结果,马克龙总统本人想必也是悲喜交加。虽然其本人早早表示,英国脱离的那一天必然是悲伤的一天,但马克龙内心之中的真实想法却不为人知了。想必,确实是百感交集了。

英国脱欧,法国总统马克龙心中必然是有喜有忧又有悲:

喜的是,英国脱欧之后,法国在欧盟之中的话语权必然大大增加,奠定甚至巩固了它欧盟领袖的身份。英国脱欧之前,欧盟乃至欧洲国家都是以英法德三国为首,英国脱离欧盟之后,欧盟为首的国家就变成了所谓的法德意。德国是二战战败国,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无法同法国比,意大利不仅是二战战败国,国家实力还一直弱于英法德,自然更是不能比。站在欧洲内部博弈的立场上,英国离开确实对法国有利。

其实,早在欧盟成立之前,法国就曾经公开反对英国加入这个联盟。现在英国退出了欧盟,法国心中必然还是会有一丝喜意的。

忧的是,英国脱欧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好的风潮。一方面,英国毕竟是欧洲的领头羊,确实有不少国家倾向于追随英国,追随英国背后的美国。英国脱欧之后,可能会在美国的授意下组建第二个欧盟,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另一方面,英国脱欧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好的风潮,例如更多的国家脱离欧盟。一些国家不是没有脱离的念头,只是没有国家先站出来而已,可是现在有了英国。

英国脱离欧盟,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身为欧盟领导人的法国必然会对未来非常忧虑。

悲的是,英国脱欧本身就伤害了欧盟利益,伤害了法国谋求的欧洲复兴。英国目前的综合实力确实不强,其本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实离真正的顶尖国家相去甚远,并且其发展势头还不是很好。但总体来说,英国是欧盟的一大补充。首先,英国曾经建立大英帝国的辉煌版图,对于实力强大的欧盟来说,英国的辉煌过去是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一大助力。其次,英国既是一个大的市场,也是一个经济大国,对于欧盟来说,英国是它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法国身为欧盟领袖,自然不愿意看到英国离开,不愿意看到欧盟实力受损。

总体来说,法国确实是百感交集。可机遇转瞬即逝,马克龙总统或许没有感叹的时间了。

英国脱欧正是法国机遇,法国能否在英国脱离后保护好欧盟?能不能抓住英国脱离的机会成为欧盟领导者?未来一段时间,马克龙政府必然会奋起努力,试图抓住英国离开的机遇。

是英国在脱欧之后崛起,还是法国抓住了机遇,只能拭目以待了。


垂垂老马


马克龙感慨是有,但不是羡慕英国的脱欧成功,而是感慨于欧盟实力的减弱。

作为欧盟三大佬之一的英国退出欧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欧盟的实力,进而影响马克龙利用欧盟舞台展示自己。

一、作为欧盟的两大佬之一,法国不会退出欧盟。

法国是欧盟的创始国之一,对欧盟的事务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与德国一道成为了欧盟的领头羊。

作为欧洲唯一个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经济政治组织,使得法国在欧盟经济体中能够利用这个大的体量,在于美国等其它国家进行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同时由于欧盟的存在,使得法国与其它欧盟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更加明显,使得法国的经济优势得到体现,也使得法国产品的市场相对比较广大。

所以对于法国来说,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欧盟,是不合算的。

二、背靠欧盟,向世界发挥更多影响力。

相比起法国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来说,欧盟作为一个与美国差不多等量级的组织,更有利于法国发挥国际影响力。

而且马克龙是一位很喜欢对国际事务发挥影响力的法国总统。吐槽北约,协调乌克兰与俄罗斯,喷土耳其、巴西,维持伊核协议等等。

这样的一位法国总统,不会希望能够给他带来更多影响力的欧盟实力减弱,而是希望欧盟实力能够更强。


时光之意


英国脱欧是英国悲剧的开始!德国和法国巴不得英国脱欧,因为德法从没有挽留过,英国本来就是美国的跟班,所以在欧盟处处掣肘的是英国,对欧盟没有什么贡献的也是英国,法德又都想主导欧盟,少了一个搅屎棍,接下来就是法德是否能够合力主导欧盟,斗则两败俱伤,和则两利。就目前形势看,法德一致对外将成为一段时间內的主旋律,美国支持英国脱欧是一大败笔,美国对欧盟主导力将越来越削弱,英国跟班美国将在国际社会上软弱无力,借势拉近英国是我们下一步的很好策略,美国会更加孤立。马克龙只有窃喜,不久就会主导欧盟,默克尔会力不从心,因为德国很大一部分还在看美国走向!


风花雪夜1001


英国脱欧,其实正是德法两国求之不得的结果。欧盟没有了英国,德法两国也就没有了来自同等强国的分歧,德法对欧盟的引领能力将进一步加强。英国脱欧,无论马克龙嘴巴上怎样说,其内心毫无疑问是欢迎的。

法国是欧盟的元老国家,是欧盟得以成立的核心国家之一。随着欧盟一体化的加强,法国在欧盟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强。不过同时,一些国家与德法两国的分歧也是明显存在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英国。在欧盟框架内,英国是一个不可争辩的大国,其影响力也自然不容小觑。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英国与德法两国唱反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于德法两国对欧盟的主导性无疑是不小的打击。

欧盟要一体化,要发展壮大,自然少不了英国这样体量国家的支持。英国的加盟,自然会让欧盟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跃升。不过,这只是对于欧盟而言是这个样子。对于德法两国的主导权而言,却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英国在欧盟内动摇了德法两国的地位,自然会让德法两国所不容。因此,英国从欧盟退出,此时对于法国而言并不是坏事,反而是法国乐见其成的。只不过对于欧盟而言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英国自脱欧程序启动以来,已经历时多年。这个过程中,最大的牵扯点就是英国与欧盟的谈判。但是,这个谈判,并不是欧盟为了留住英国,而是双方的利益切割。如今,双方关于利益切割终于达成了一致,才使得英国得以正式脱欧。

英国脱欧,短期内对于欧盟和欧盟各国而言,无疑会带来一定程度地冲击。但是长远来看,这对于德法两国在欧盟的地位而言,却是有极大好处的。因此,英国脱欧,马克龙内心必然也是欢迎的。


苏绽


英国脱欧成功,法国总统公众场合上会感慨万千,“依依不舍”拍拍约翰牛的肩膀“兄弟,舍不得呀”,泪流满面;回家后扭起“东北秧歌步”,拿出早已备好、珍藏多年的“拉菲”放弃礼仪性的1/3杯量,而是莽夫般的倒满,一饮而尽后举杯用力摔地:砰的一声,马克龙应声而出:去你妈的英国佬,这个美国安插在欧盟的搅屎棍终于滚了。并打开手机酷狗,点击下载中国著名歌手徐晓东的名曲(今儿个真高兴)…


欧盟三架马车“法德英”,无异于三个和尚抬水喝,总有一个使诈,胳膊外拐的。这个国家就是英国。按母语系分亲近:英美共用母语;德国德语;法国法语。英美最近。从美国发动的多起对外战争至今,跟屁虫永远是英国冲锋在前。法德英三国共为欧盟大佬,根据欧盟成员国协议“有事一起上”,法德只得出兵。

从国家长久发展战略上看,欧盟体量与美相当。尤其德法的经济与军工发达,可自产自供。这对美国来说决不允许。派英国打入欧盟搅局是最佳选择。英国动辄和欧盟联合研发武器,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成功的机密也可与美共享是最大隐患。法德不是不知道,只能忍。。



西方强权从无真正盟友只有利益。法德英一直为谁做欧盟大佬争吵不休。这下去了个强力对手,法德睡梦中都会笑。这从脱欧成功后法德议员灿烂的笑脸就足可看出。

英国从未与欧盟一心。欧盟一体化后用欧员,英国坚持英镑就是最大的身在欧盟心在美的佐证。


闭花落雨


英国脱欧对于欧盟来说绝对是一场重大的打击,因为德国、法国和英国并成为欧盟经济的三驾马车,

这三个国家在欧盟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英国扬长而去身在欧盟的法国和德国自然会感动一丝惆怅,

因为现如今的世界格局是极其微妙的,少了英国这个帮手欧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并且之后欧盟的重担只能放在德国和法国身上,少了一个强有力的伙伴,欧盟内部的悲伤情绪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西方已经有了一个北约了,欧洲自己还要组建一个欧盟,并且还把美国排除在外,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欧洲不甘心屈居于美国之下,因为近代世界的老大可都是出现在欧洲,在欧洲保守派眼里美国只是一个窃取胜利果实的投机者,

而且

法国和德国心中都有一个大欧洲的梦想,因为当年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曾暴露出过这种野心,

由于经历过了一战和二战的洗礼,欧洲各国深知团结的重要性,他们发现战争只会给别人可乘之机,

因此法国和德国开始实施和制定了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案,这样既不会引起美国的不满同样也会得到世界的认可。

但是在欧盟组建的初期英国是抵触,法国同样也是防备英国的,前者怕自身加入欧共体会影响英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毕竟这个曾经的世界霸主骨子里还是有些傲气的。

法国同样怕英国的加入影响到其欧共体的地位,因此在欧盟组建的初期英国并不是欧共体的成员。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欧共体的经济活力开始显现,这个时候的英国内外交困,所以最终英国为了经济对欧共体地下了高昂的头颅,

英国的加入再加上德国和法国的存在,欧盟在国家实力上实际上已经有了叫板美国的资本,

因此英国加入欧盟其实是对美国的一种威胁,所以我们这些年经常会看到美国在给欧盟下绊子,

英国也是不愧是美国的近亲,加入欧盟也是只谈利益不谈责任,只要涉及到危害英国利益的提案,几乎都是立即否决,因此英国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其实并不融洽。

再加上近些年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欧盟在全球化中的利益比重开始下降,无休止的责任和援助则成了压垮英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英国通过全民公投的形式离开了欧盟的怀抱,而这就是利己主义的典型特点,是不是跟美国的行事风格很像。

马克龙的焦急是因为英国离开吗?很显然不是!他真正焦急的是整个欧盟的未来和法国的未来,

因为英国脱欧在欧盟心中其实早有定论,欧盟成员国虽然极力挽留,其实最多就是做做样子,

英国脱欧最大的影响就是降低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要知道英国可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很显然英国的离开让欧盟在政治影响力上减了不少分。

马克龙和默克尔前段时间明确指出欧洲人要靠自己保护,欧洲军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虽然最终不了了之但是很明显美欧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

二战结束后整个欧洲其实一直都在极力的摆脱美国的管控,特别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美欧关系进一步开始恶化之后,如果英国此时选择站在欧盟这一边,很明显美国将会变得非常被动,

因此马克龙的焦急情绪明显跟英国没有太大的关系,更主要的是担心欧盟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