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你们小时候玩过吗?你们家乡都叫什么?

骑驴玩甩棍


湖北襄阳市地方这种儿时游戏叫“打翘”,“翘”是一个两头尖中间粗20公分长短的木棍削成,把翘放在事先画好的圆圈中用木棒打“翘”的一头使翘跳起来,在空中用木棒击打翘飞出去看谁打的远远者胜,由胜者再次击打飞出去后让输家一口气喊着“苏……”不能换气跑一个来回结束,如果中途换气就重新打后再跑一次一个循环结束。这种游戏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游戏了,现在六十岁以上的人才知道。


古稀老玩家


尜。有一头尖,有两头尖。用木棍磕一下尖头,尜就飞起。结果是看谁打的远。具体玩法:

一、在地上画一小方城,尜放进里面。甲开始打尜。尜打出城外后,乙从落点处把尜投进城中。投进,乙获得发球权。投不进,甲方接着打尜,乙方接着捡尜投城。

二、打尜三下打不出城,失去发球权。

三、一次投不进城,对方打一次尜;第二次投不进城,对方可连续打两次,三次投不进城,对方可连续打三次,这样尜会离城越来越远,进城就更不容易,捡尜投城方就疲于奔命,最后认输。

四、乙方投城时,尜正好压城线怎么办?规则上,这叫半进城。这时,甲方也可以接着打尜,不过,要掏裆打尜,增加难度。

五、规则还有:一局下来,乙方输了,接着就是“哈”“苏”这一关了。开局,甲方打尜,连续打三下,这三下,一般都会把尜打出城几十米远。之后,是乙方去把尜捡回,乙方在捡尜时,无论距离远近,咀要一口气不停的喊“哈”,要喊出声。当乙方捡到尜要把尜送回方城,送回的路上咀中要喊“苏”音,不许中断,中断就不算数,要重新来。

小时候,经常玩这个。

七十年代,孩子们没成品玩具,只能自做玩具。这个尜,就很锻炼身体,捡尜捡得呼哧带喘的。


朝阳阿力


我家乡一带叫扒斗,玩时手握粗长那根(称为杆)去砸平放在地面上的那根细短木棍(称为分),待短木棍在弹起到空中后,马上看准时机用手中那根粗长木棒用力将细短那根木棍向正前方击打出去,击打时机最好是细短木棍垂直于地面,而且高度要合适,这样击出去的细木棍才能飞得更远。待细短木棍完全落地不动时,再拿粗长那根木棒(实际应称为尺)从细短木棍(分)处开始往你击打处丈量,最后不够用粗木棒量的,再用细短木棍丈量,击打最远者为胜利者。


2624597125LAG


这个还真玩儿过。在我们老家叫‘’栮儿‘’。长一点的叫‘’棒‘’这种游戏叫‘’打栮‘’。

在那个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机的年代,每当放学后便招呼三五小伙伴出去疯跑。打栮自然是首选的游戏。栮一般都是现场制作,取一段拇指粗细的木棍儿截十几公长,两头削尖便可。棒必须有一米左右自个儿用着顺手就行。先在地上画一个一米见方的方框叫‘’城‘’,经过剪子包袱锤的裁定来决定谁攻谁守。先将栮放在城里用棒猛击栮的一头儿,待栮腾空后再猛击一棒栮就会顺势而飞出,外面的人接住此局结束,击打过程中出错也算出局。若攻方接住就得往城里扔,此时若是守方用棒将栮击出而对方没接住就会从落点接着击打。这样常常会'将对方罚出几里地远。玩的不亦乐乎,常常忘记回家。既便是大冬天也是呼哧带喘大汗淋漓。只到太阳落山在母亲的呼唤声中才恋恋不舍的散去。

想想都是四十几年前的事啦。时间过的真快!我估计现在的小孩儿肯定不认识这种玩貝,也不会玩儿这种游戏了。



陆玖柒叁


这种玩具时兴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再早因年令关系我也无法考究,文革后随着文化的进步这种玩具就慢慢'的遗弃了,我们那地方叫打搞,放学后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找一根直的小木棍,长约8O公分,粗约鸡蛋黄那样,再找一根大人手指粗丶长约2O公分,两头用刀削成尖状,玩时划一圆圈,玩时把短的小木根放在圆圈里,用长的木棍敲打小木棍的一端,小木棍蹦起来后用长木棍打小木棍,比一比看谁打的远。


梧桐190214205


画面里长短不一的两根棍子一瞧便知是儿时必备玩具。小到3、5岁,大至15、6岁的少年儿童均人手一付、爱不释手、玩的不亦乐乎,玩到乐不思蜀。

这种玩具玩法多样,各地不尽相同。它在我们"金陵佳丽地"用土话讲叫"梭子"。欲邀玩伴时称"打不打梭子"?另外还有"打弹子"(即波璃弹珠)、"唰牌叭"、"斗鸡子"、"滚铁圈"、"格房子"等相关"娱乐游戏"。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所有的玩法都少了"输赢"为前提。不然小伙伴们都不会"饶有兴趣"而肯定"索然无味"便瞬间不欢而散了。


台城烟雨


叫打茧,两头尖,中间粗,就象蚕蛹。


手机用户54404317809


我们小时候叫"打翘",被打的翘用小木棒削成两头尖,打起后向远方打去,量距离决胜负。


翔龙220463962


哥们,你敢问这活,会不会是街里的?三合大门的事就不说了,玩童的事也只能是梦中乐。祝那些童友人老年快乐!


某兔兔165592100


西安地区叫打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