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都有一个“虚岁”?

导听图说


人为有周岁和虚岁而说,周岁是指公历出生的人在有公历年就存在开始了。

每当人生下来,医院都用来公历日期来证明。以后在上学工作看病都以公历来记截。

阴历是我们国家唯一有的节气,这是白古以来的传统,以好让人们什么时间种散种子,什么时间结果实,等一系列的天气和农业生产等日期。

关于人有虚岁是指阴历大小时得到的结果所产生而由来。

谢谢回答完毕!




刘国民81223781


我老家在农村,当地说人的年龄都是指虚岁的,而且更过分的是,农历上半年出生的过年时加2岁,下半年出生的加1岁,比如说某宝宝猪年端午节出生的,那宝宝到了鼠年初一就是2岁了。天哪,还不到1周岁的宝宝成了2岁娃?真搞不懂先辈们是什么想的。我外甥女最烦的就是回老家过年,老家的亲戚们不讲究礼节,串门时就爱问晚辈的年龄,开口就问多大啦。不回答吧不礼貌,回答25岁,他们都能立即更正27岁了(外甥女是农历五月出生的)。对她来说,陡然多了2岁,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其实不在老家生活的人,特别是女性,大都不习惯也不喜欢虚岁的算法,问长辈这种算法有个依据,谁也说不清,只是说这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有种说法是虚岁是要算在妈妈肚子里那十个月的,所以一出生就算一岁了,过年到了正月初一又增加了一岁。这么说,虚岁算法代表了孩子对父母给予的生命表示谢意,这种说法可以接受,可是上半年出生的加两岁习俗,让人费解。




蓝星文明影像


在我看来,虚岁不虚,周岁实用。

虚岁真正反映中国古代人的生命观。人的生命应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受孕到出生的二人合一的母胎阶段,另一个是出生后独立生长的阶段。

生命的孕育是从受精卵着床裂变开始的,一般到出生这段时间,古人讲10月怀胎,差不多也就是一年时间,所以把一出生算着一岁也没有什么不妥,如果你按民俗来讲是以春节为分界点的,如果你是春节前一天生出的,好像一天就一岁了,虚大发了,很吃亏的,好像春节后一天生的,就虚那么一天,赚大发了,其实都是时间在作怪,亏不亏心理作用而已。

中国古人很有意思。其潜意识里把受孕为生命起点,和现代科学观念不谋而合,但是呢又搞出个生命两段论,即虽然承认了出生前的这段生命计程,但是又重视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即“生辰八字”,把这个点作为其生命的转折点而赋予了特别的含义。

第一段在母胎的生命状态,属于阴,出生了的状态,属于阳。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但出生点为人生起点,这样说可能更为帖切一些。但又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重视年、月、日、时的出生八字,但是计算年龄时,却又不不考虑出生日期,而只考虑年份,即不考虑时间的真实跨度。

虚岁是如何计算呢?

当前年份-出生年份+1,如1964年出生,到了2020年,则虚岁=2020-1964+1=57

周岁如何计算呢?稍微复杂一点

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

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

上面那个例子,如1964年10月15日出生,今天是2020年1月4日,1月4日在10月15日前,则周岁=虚岁-2=57-2=55。

实际上周岁计算没那么麻烦,就是从出生那天起按天数就行了,你在医院看病人,上面显示多少岁零多少天,精确的再精确不过了,不过谁去记这个零零碎碎的,象买东西找个零钱似的。


佛学漫话


从近代开始,西方的计龄方式逐渐通行于全球,并传入中国。因此,现代中国有了两种计龄方式。为了相区别,两者被分别称为虚岁和周岁。这样,才给人以中国人多了一个虚岁的错觉。

虚岁的历史:《夏历》分一年为十二月,采用“定朔法”——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又将回归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在缺中气之月置闰,以寅月为正月,即寅正(后来叫做夏正),以整数366天为一岁,用减差法和正闰余,来调整时差。

但《夏历》的闰月算起来非常麻烦,飘忽不定,所以实际算岁数只能取岁末增岁法,即在年末的最后一个月增加一岁。如果以岁首增岁,那就必须仔细计算闰月,因为中国古代实行的农历是阴阳历,每年的天数并不固定,平年和闰年甚至相差一个月。用岁首增岁法很容易搞混自己的年龄。

扩展资料:

虚岁和周岁的区别:

1、计算方法不同:

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农历(阴历)。

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洋历(阳历)。

2、历法不同

由于虚岁与周岁的计龄规则不同,相应的历法也不同(农历不同于公历),所以一般来说,一个人从春节到生日前一天,虚岁比周岁大两岁,而从生日到除夕,虚岁比周岁大一岁。少数春节前后出生的人,在某些年份的春节前后的少数日期里,两者相同,或者虚岁比周岁大三岁。



混合色彩


中国人都有一个“虚岁”,其原因是:中国人计算年龄大都是采用阴历、农历算法。其来源于古代,所谓“虚岁",指的是出生日起,到下一个生日之前,既使未过生日,也称为1岁,这是1虚岁,由于是按农历计算,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虚岁。

但是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听到“我今年虚岁55岁,实岁54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此,我们不得不引入另一个概念“实岁”,所谓实岁,指的是从出生日起到下一个生日止,并且要过了生日,才称为1岁,这是1实岁,也是按农历计算,所以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实岁。

那虚岁与实岁有什么区别呢?从出生日到下一个生日之内,既使未过生日,也为1虚岁,但过完生日之后就有区别了,过完第一个生日后,虚岁为2岁,实岁为1岁,以此类推,没过生日之前实岁不能增一岁,只有过了生日,实岁才增一岁,虚岁的话,只要过完生日,虚岁可增一岁。因此,虚岁比实岁总大一岁。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我54周岁了”,周岁又是怎么来的呢?周岁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采用的是公历计算方法。周岁是按年计算的,只要过了一年,就增长了1岁,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采用这种计算方法。

网上对虚岁的说法有二种,第一种,就是我上面说的,我比较赞成这种;另一种,认为婴儿在母体内孕育十月,出生后就是1虚岁了,我不太赞成,人还未出生就不能计算年龄,只有出生后才能计算年龄。


陆新头


虚是有不实,周岁是实打实的。中国民间说人年岁,习惯上,人好说虚岁而不说周岁,这与文化习俗传统是有关系的。人都求长寿,说虚岁便岁大有长了一点,符合人心理需求。为人做事宜有余留虚有转动之机,实而满而周就无灵活变动,就感觉不好了,所以岁也宜虚不说实。虚能有容,周实无容,这在人心理上是有影响的。

人计虚岁,是头尾始终都计算在内,周岁不满是要除头尾而只计实的,周岁除非是满岁那天说,否则必有零余不计,这在一些人看来是有不妥的,人生本就不长,时间宝贵,怎可有忽略不计?让其有虚有容不更好?日无盈亏,月有盈亏,日历重年在周在实,月历重在月相变化有盈亏,我国人更习惯月历,讲究虚而不满为妙。花欲开未开,月欲圆未圆是最好。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的生命是从精卵结合受孕那时起的,从受孕到出生,在娘肚里也有十个月差不多一年呢,所以人计年多不应以生时始计,所以,人计虚岁也是有依据的。只是在应用操作上,有虚多虚少的说法,有虚一岁的,有感觉虚多两岁的。过去人习惯用阴历,若除夕生,才一天就是一岁,过了除夕是正月初一,才出生两天,就是虚两多了,算是虚最多的,要是正月初一生,就虚最少了。


树德汉硕


实岁用公历(阳历)计法,人生下地时为零岁,以后每逢1月1日(新年)加一岁。

周岁以出生时的月日为基准,以后每逢对应的月日计算,就是用现年减出生年。在农村有人过公历生日,有人过农历生日。

虚岁用农历(阴历)计算,出生时为1岁,以后每逢正月初一加一岁,所以虚岁比实岁大一至两岁。





追梦平凡人生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先弄清两个概念:"有生"和"出生"。从一个人的生命诞生,就是"有生",从母亲生产之后,即为"出生"。平时每人填写履历,都是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上都是记载着出生年月日。用出生计算的年龄叫周岁,这与国际上的算法是统一的。

但是我们有时听到中国人说这样一句话:"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温暖,最幸福的一刻"。可见,"有生"这个慨念还是被我们使用着,这个有生,浸润着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人文情愫。而虚岁,就是从有生以来计算的年龄。又因为这个习惯源远流长,现在还被许多人使用着。


木山文


邀答如下:

在全世界,或许只有中国人有两个年龄,一个周岁,一个虚岁。“周岁”很好理解,全世界都是用的周岁记龄。周岁只和一个人的生日相关,出生以后每过一个生日就会长一岁。

而虚岁是与周岁相对的一种记岁方法。虚岁是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是以过年为标准,是一种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

按照中国古人的观念,女子受孕结胎之时,便已经算作生命之开始,所以在经过十月怀胎之后,婴儿落地之时,便算作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增加一岁。与现代不同的是,在古代,虚岁是唯一的记岁方法,所谓的岁,指的就是虚岁,没有什么周岁虚岁的概念。

虚岁中没有以零为起点的观念,没有个人特别生日的记岁方法。按照民间的习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在百日之前,人们还会以日为单位来计算他的大小,一过百日,人们就再不会计算他的日龄或者月龄,而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年龄。

举例:某人生于阴历五月,那么出生之时,就是一岁,然后到了第二年春节,就算作两岁,以后以此类推。这样的话,出生于年末的人,虚岁就会比较大。极端的例子就是生于除夕(年三十)的婴儿,出生那天是一岁,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就变成两岁,所以这种人的虚岁往往比实际年龄大两岁。

具体换算方法。虚岁换算成周岁:

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

周岁换算成虚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



雨曦顿悟


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中国是完全处于农业社会的,期间用的历法是农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一出生那就是一岁了,等过了年便是俩岁,在农业时代是没有虚岁这个说法的。

虚岁的来历,中国被资本主义打压下,期间计算时间的历法就有了公历,从此,中国人就有了俩个年龄,一个是周岁,另一个是虚岁。

虚岁按照农历计算,周岁按阳历时间计算。在生活当中,大部分人认为周岁才是自己的真实年龄,因为,按照虚岁计算,一个人出生在一月,到年底腊月足足一年的时间,如果出生在腊月,到年底才一月,按照虚岁计算,过一月便是俩岁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只说周岁,周岁计算显得年轻。

虚岁计算法既然不准,为何一直没被淘汰?

大家都知道,母亲“怀胎十月”,一个生命的诞生必须在母亲肚子里孕育足足十月,最后到呱呱坠地,其实在孕育的那一刻虚岁就开始计算时间了,按照这个逻辑,虚岁的存在还是很有道理的,既能理解期中含义,又能一辈子感恩母亲怀胎十月十指连心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