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时期!对三类重点人群大排查、筛查!街坊要这样自查

今天,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第八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通报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祝生表示,广东省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时期。

接下来,广东将严防输入,对入省车辆实行“逢车必查”;内防扩散,粤省事小程序上线个人健康申报模块,强化社区排查;突出重点,做好来粤务工人员、返校学生、老年人群等重点人群防护。

01

疫情通报:全省累计确诊632例,广州179例

陈祝生首先通报最新疫情情况。截至2月2日12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632例。2月2日0-12时全省新增确诊病例28例。新增确诊病例中,深圳市11例、珠海市6例、广州市4例、佛山市4例、汕头市1例、梅州市1例、潮州市1例。有2504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中,深圳市207例、广州市179例、珠海市47例、佛山市43例、东莞市27例、惠州市23例、中山市21例、汕头市15例、湛江市14例、阳江市10例、肇庆市7例、梅州市7例、清远市6例、揭阳市6例、韶关市5例、汕尾市4例、潮州市4例、茂名市3例、江门市3例、河源市1例。男性307例,女性325例,年龄介于10月龄-86岁之间。

他表示,总的看,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从全国看,确诊病例数仍在持续上升,波及范围仍在扩大;我省疫情仍以湖北或湖北关联输入病例为主,处于输入病例较快增长期,随着春节返工返学人流增加,社区传播风险增大,防控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时期。

02 六万多名工作人员对入省车辆实行“逢车必查”

陈祝生说,为有效应对疫情,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决策,依法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原则,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一是严防输入,把住入口关。全省在“二站一场一码头”和省际高速公路、国、省道共设置联合检疫检查站两千多个,配备工作人员六万多名,对入省车辆实行“逢车必查”。

二是内防扩散,强化社区排查。重点开展对密切接触者、湖北来粤人员、发热门诊患者等三类重点人群的大检查、大排查和大筛查。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可疑暴露者进行跟踪评估并健康告知。

同时,广东推动社区(村)建立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基层镇街和村居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做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广东在粤省事小程序增加了个人健康申报模块,方便重点人群的健康申报和基层社区的跟踪管理。

三是突出重点,做好重点人群防护。在做好来粤务工人员和返校学生的健康提示和健康管理的同时,密切关注老年人群,加强对城中村、老区老街以及乡镇敬老院等重点场所的社区传播防控工作。

此外,针对普通家庭、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小学及托幼机构、农贸市场,以及医学隔离观察人员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编制了30多个防控工作指引,指导公众和各行各业科学、规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所有的指引都在省卫生健康委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健康广东”刊发。

专家解惑

轻微发热勿恐慌,先自查三指标

“科学是战胜传染病的最大武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强调,公众要用科学防控感染病,不要过度恐慌。关于如何判断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表示要看三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也是最重要的指标,是流行病学史。即是否近2周内去过湖北武汉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的疫区,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是否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

第二看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第三看体温。体温有异常的,先观察动态变化。轻度升高无症状可以在家观察,持续发热建议先到非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避免到定点医院就诊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有进一步症状,到定点医院求诊。

消化道传播不是主要传播途径

最新消息指出,病人粪便核酸检测成阳性,是否意味着可能出现粪口传播?

侯金林表示,毫无疑问,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目前也存在接触传播的可能性,但这跟皮肤是否有损伤、接触面上病毒的数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有最新研究指出,消化道可能是该病毒潜在感染的途径。侯金林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但需要谨慎解读。因为这种病人往往是免疫缺损的重症病人。他认为消化道传播并不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患者痊愈出院后不再是病毒携带者

广东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使用什么药物?如何使病人痊愈?

侯金林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像流感、丙肝有特效药。目前使用的药物包括指南里的抗艾滋药物克立芝,另外还有中药汤剂等。许多研究机构正在筛选药品,用治疗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的药物拓展适应症,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他强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急性传染病,病程短、起病急,主要靠患者自己免疫力,有自限性。根据治疗SARS和MERS的经验,这些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后,不会成为慢性携带者。如果没有基础病的话,可完全恢复为正常人。当前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并依靠病人自体免疫力,其他还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认知。

无症状感染者同样需要被隔离

广东有没有无症状感染者?

如何避免无症状感染者脱离防控体系?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健行表示,广东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但广东的防控工作做得非常好。目前,广东对三类重点人群开展了大力排查、筛查,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确保一个不漏,特别是来自湖北地区的,排查的措施可以说是全国领先。

近日,广东加强排查的力度。前14天从湖北来广东的人群也通过粤省事小程序报告个人信息健康状况,便于所在地区的社区进行排查。排查中,相关部门发现无症状的核酸检查阳性病人。这样的病人会被安排到定点机构进行隔离。一方面,切断其传播途径,另一方面,便于观察后续有无发病。有病人直到观察期结束都没有发病。

个人怎么预防?

通风、清洁、洗手、适度消毒

很多市民关心,居家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何健行表示,个人至少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居家通风:

每天早上至少起来通风半小时,中午和晚上各再通风一次。

二是清洁卫生:

加强家中清洁卫生。在清洁、去除卫生死角的基础上再做消毒,适度消毒即可无需过度。

三是养成个人卫生习惯: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要养成回家洗手洗脸的习惯。尤其有的成人回家会亲小孩,更要洗手洗脸

不建议普通市民长时间戴N95

普通市民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口罩?棉布口罩日常可用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组成员、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建议市民理性使用、佩戴口罩,一般情况下佩戴普通医用口罩、纱布口罩、棉布口罩等,已经可以减少面部的暴露,减少风险。

佩戴什么口罩可分为三种情况考虑: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搭电梯,或到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佩戴普通口罩已经有效,不需要高级别口罩。

2、家中有病人、到医院看病或探视,佩戴医用口罩或N95口罩,这些口罩有防渗透的功能。要注意的是,一般人佩戴N95超过4小时,肺部功能容易受影响,因此不建议非专业人士佩戴。

3、医务工作者需要高级别口罩,因为他们有高暴露风险。

宋铁更强调洗手的重要性。他建议写字楼、办公场所要对电梯按键等常接触的物品做好清洁和消毒,并在公共场所如入口处配备快速消毒洗手液。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方晴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乔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