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用户51115341791


传教士带来了资产阶级工业化革命,带来了医学,教育,文化领域的文明发展,受几千年关闭的大门开放,认识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给国人带来的好处与实用,认识了世界五花八门的生活习俗,和快乐生活。


紫晓天宜


外地的就不知道。我从我爷爷口中知道一些,我太爷爷算是我这里较早的一批教众(191几年)信教,那时也不是完全信教,是带一种占小便宜的心态入教的,回家一样拜关公`观音`土地等本地的神诋。那时候穷人缺衣少药,得了病,没钱看,只是自己摘些草药食。如果入了教,得了病,教士会免费给些药,冬天时教士发些衣服,春耕、秋耕会免费给些种子,那时穷人根本没机会读书,教会办有免费学校供教众子女读书,成绩好的,会奖些衣服,食品,推荐到更高的教会学校读书,我爷爷就是在教会学校读完高小的。1949年美国教士回美国了,教会就解散了,教堂就改成县人民医院了


新大陆


以前,经常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做了那么多坏事,为什么我们还要去信他们的宗教?”

后来所接触到的有关传教士的内容也基本都是负面的,如“传教士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马前卒”、“从事侵略活动的伪善者”、基督教是“殖民主义的警探和麻药”等等。在某年的10月1日罗马教廷将一百二十名在中国的天主教的“殉道者”册封为“圣徒”,我们的报纸就直接指名道姓的抨击这些“伪圣者”,对这些在中国横行乡里、欺凌百姓,让人民在反抗中死于非命的“伪圣者”们,一针见血的指出他们真实面目。

这篇文章虽然是抨击天主教的,但在国人心中,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是没区别的,他们都是一丘之貉。

事先说明,本人不是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徒,看到这个问题后,我想用客观的事实依据来阐述传教士在中国所做出的行为。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士在华的行为肯定有不足和错误的地方,但如果全盘否定他们在作出的价值,就有失妥当。在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西方传教士,尤其是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医药及社会服务等做出的贡献都是有历史可考的。凡是对这方面历史做过研究的人,都不会将其全部抹灭。(文章较长,还请耐心观看)。

语言和文字的通俗化

在旧中国时期,通用的文字是文言文,与平常百姓的口头语相差很远,如果没有长期学习,基本无法正常的阅读和写作。那时候的老百姓百分九十都是文盲,这看似是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的结果,但艰涩难学的文言文也是一大因素。传教士们为了让平常百姓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福音,便将书面语言通俗化(把文言文翻译成通俗语言),他们用最通俗的语言来翻译圣经,撰写福音单张,而这是在以白话文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前半个世纪的事。

(马礼逊)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他的助手们,翻译和编印了许多讲解基本信仰的通俗小本子,免费发给中国人,后来许多传教士也效仿这个方法。如中国第一位牧师梁发所著的《劝世良言》就在当时影响了很多人,就连后来的洪秀全也是在这个小本子的影响下,发起了“拜上帝会”。

1860年,有一百万份的福音单张分发出去。

1890年,将近两百万份单张分发。


1905年,增加至三百七十万分福音单张。

这些小册子不只是传播了福音,同时也起到了推广通俗文字的作用,扫除文盲,提高了基层百姓的知识水平。

传播科学知识,兴办教育

西方传教士对教育的重视,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教育。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除了传播福音外,首先做的兴办学校,并非建立教会,传教士的观念认为,学校是培养信徒和信仰的基础;学校才是培养教牧人才的地方。马礼逊刚到中国时,中国不允许外国人建立教堂和学校,于是他便和米怜、梁发等人,在1816年在马六甲创立“英华书院”,他们开了中国基督教育的先河。

从那以后,西方式的近代学校随着传教士们的足迹,在中国兴旺起来。

1876年,在传教士创办的学校只有六千名学生就读,而到了1889年就增加到了一万七千名。在那时候,国人认为进外国人办的学校读书是非常丢脸的,所以就读这些学校的基本都是生活困苦或被遗弃的流浪儿。但到了十二世纪初时,这些学校已经成为了中上层家庭争相进入的目标。早在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前,传教士们已为中国教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在高等教育方面,传教士们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他们创办了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岭南大学、淡江大学等许多中国名校。

医疗卫生事业

在西方先进的医疗和卫生知识方面,传教士也是功不可没的。从十九世纪开始,他们就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建立小型的医院,除了传播法福音,他们也会教授医疗和卫生知识。传统的中医虽然在慢性疾病上有独到的手段,但在急性病和传染病方便往往素手无策,如祸乱、鼠疫、猩红热、脑膜炎、肺结核等,因为当时的中医对微生物的传播特点几乎没有认知。传教士们会尽可能把生理学和生物学知识及卫生观念传递给中国人,使他们掌握卫生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卫生学的生活方式。

我们从课本中了解到,来自加拿大的诺尔曼.白求恩在抗战中为我国做出伟大的贡献,但很少人知道原来白求恩来华时,就已经有数百计的传教士医生在为中国默默做着奉献。有的传教士医生跑到十分偏僻的地方建立麻风病院,同麻风病人长期生活在一起,那时的麻风病人就连亲人都不敢接近他们,但这些“上帝的使者”们通过努力打破了人们以往对麻风病的恐惧,竖立了可以麻风病可以治愈的观念。

(传教士与麻风病人)

中国著名的协和医院、华西医科大学等也是由传教士创办的。在鸦片贸易的初期,人们对吸食鸦片认为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嗜好,而正是这些传教士医生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了鸦片会伤害人体,导致家庭破碎,并在他们本国信徒的协助下发起了抵制鸦片贸易的运动。经过长期的抗争,终于迫使英国政府妥协,取缔了鸦片贸易。

扶贫救危,帮组弱苦

传教士们秉承耶稣“弟兄中自小的一个”的精神帮助弱小群体,他们建立孤儿院、收容弃婴和孤儿。著名的“扬州教案”,因有人恶意制造谣言“传教士收集婴儿,用她们的肢体和器官制药,导致孤儿院差点被关闭。传教士其实出于爱心收容孤儿和弃婴,而那些孤儿和弃婴大多身体虚弱,有的患了不治之症,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死亡率非常高。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看到孤儿院经常埋小孩,再出于对外国人的偏见,就以为是在虐杀婴儿。又加上排外情绪严重的士绅和官员的怂恿,便发生了暴力围攻事件,导致戴德生和他太太等人被打伤。

抗战期间,河南的一位传教士女医护人员,冒着被日寇强暴的风险,保护躲在医院里数百个难民,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

美国女传教士穆拉第,在山东传教三十年,她为了帮助灾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导致她长期营养不良,去世的时候体重只有三十七磅。

提高妇女地位,移风易俗

传教士对待妇女的平等尊重,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强大冲击力。他们创办女学、传播男女平等观念,把很多出生贫困、失去父母、被遗弃的女孩子,培养成女教师、女护士、女医生等,给当时中国社会竖立尊重妇女的榜样。

传教士反对童婚、纳妾、包办婚姻、贩卖妇女和奴婢制度,在中国传统弊病方面不遣余力。随着传教士的教育体现壮大,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陪样了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她们也和男子一样活跃在教育、科技、医疗、护理、新闻、法律、政治等各领域。

虽然不能说传教士是移风易俗、提高女性地位的唯一推动力,但他们在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

(教会聚会,中间为戴德生牧师)

西方的传教士们,把上帝的话语传递给了中国百姓,他们为这个黑暗的世界“作光”,给迷失的世人带来新的盼望和新的人生方向。他们是“上帝的使者”,并且忠实的完成耶稣托付给他们的“使命”,我们应该用正确的眼光来对他们。

他们出于对上帝和对世人的爱,放弃了本土美好的生活,远离故乡的好友亲人,来到中国。和当时的中国人同甘共苦,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很值得我们尊敬的。


大国布衣


文史工作坊,分享你最喜欢的知识。请关注文史工作坊。

传教士常常被作为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工具,实则真的抹杀了传教士的贡献。传教士是西学东渐的传播者,在很多领域作出了贡献。

医疗传教。笔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水痘。在近代水痘是个清代上到皇帝下到民间都害怕的病,凡是得了的人以为身患绝症。而种痘之法就是传教士带来的,刚开始大家不信,直到传教士为儿童免费接种痘苗,真的有效果,那时的人才渐渐相信了。大家出生的胳膊上可能都会留下种痘的小花印迹。还有一些医疗技术,比如解剖,这个是传教士德贞带来的。传教士还治疗了白喉 、麻疹和斑疹伤寒等恶性传染疾病。

信仰的力量。清代的中国是没有信仰的,中国人的信仰素来带有功利性,实际上根本就是一种世俗化。比如升官,比如求子,如果心愿了结了,会给佛镀金,这种信仰等同于交换。而近代的传教士身上我觉得更多的带有一些普世的人道主义精神。比如清代灾害众多,1876到1879年晚清重大灾害丁戊奇荒,传教士出力最大,传教士在中国近代救灾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认知。传教士最初来到中国是明清之时,科学在近代又叫格致学。近代洋务运动把传教士带来的东西叫奇技淫巧。但是我们不能信这种说辞。就举个简单例子,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时间的观念,正是传教士所启蒙的。中国古代有时间这个概念吗?只会几更了,闻鸡起舞。请问有准确的是时间概念吗?直到传教士带来了钟表。

封建迷信的破除。在西方科学和宗教从来都是同生的兄弟。中国近代浩浩荡荡的发鸦片运动和天足运动恰恰是传教士发起的。

启发民智。笔者想说的是传教士在这方面的贡献实在太大。中国第一份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传教士办的,发行量最大的《申报》是传教士办的,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圣约翰大学是传教士办的。

笔者最后想说一句: 我们记得耻辱,也要学会感恩。才可以走的更远!


文史工作坊


明清时期的西力东来、西学东渐,是伴随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而展开的。主角是西方天主教会的传教士……

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是以利玛窦(明末来华)、南怀仁(清朝前期来华)等欧洲天主教会传教士为代表。以知识传教法、儒学化、中国化为方法,走上层路线,取悦皇宫贵族,以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技术为主要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力东来、西学东渐,是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列强的全球殖民扩张掠夺而展开。

是在中国国门洞开,伴随西方工业列强的军事征服,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侵略而展开……

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是以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西方工业文明为主,

传教士是基督新教的传教士,往往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列强侵华的先遣军,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和文化侵略的特征。

当然,西方传教士也给近代中国的政治、教育、科技、建筑等带来深刻的影响,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西学东渐,促使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路,为近代中国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

西学东渐,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西方传教士在此扮演了双重角色,起了双重性的作用!)





逛一逛3


说到传教士,就不得不提民国时期的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中国发掘出来的甲骨,居然被他抢了个先,研究得非常深入,他死后他儿子遵循他的遗嘱又将这些研究资料全都送到了我国来。也算是波澜壮阔,为两国友好做出了贡献的人了。

明义士出生于1882年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新教教徒,在父母的影响下,明义士自然也信仰新教。1903年明义士了考入多伦多应用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但是由于他的信仰所在,所以大部分时间都从事与宗教活动有关的事务。而且在上学期间,他对神学和哲学有很深的研究,大学毕业之后,由于受到一些人的影响,他便有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念头,那就是去中国传教。

明义士头像

虽然20世纪初期西方人对于中国已经不再那么陌生,但是对于西方国家的一些平民来说,遥远的世界之中土依旧充满了神秘感。

1910年顺利从神学院毕业的明义士主动要求去中国传教,由于教会急需向明义士这样的年轻人前往古老的中国宣传新教,所以教会答应了他的请求,把他派往了河南北部。正是在那里,他的一生被彻底的改变了,他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朝末年在华传教士

众所周知,甲骨文的发源地便在河南安阳殷墟,明义士到这个地方之后,立马便被安阳厚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他开始狂热地学习汉语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地出土的甲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疯狂的收集甲骨。

甲骨文的研究是从晚清官员王懿荣开始的,由于王懿荣的发现和研究,使得原来被当作药材的甲骨从每斤六枚铜钱飙升到了每个字二两白银,由于有利可图,当地人便大肆的挖掘甲骨,但是仍然供不应求。

1914年,明义士多方打听,了解到了小屯有甲骨出土,他便赶紧的赶了过去,由于明义士仗义疏财,而且为人十分和蔼可亲,很快便和当地的农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于是,每当农民挖到甲骨便会第一时间给他送过去,很快,仅仅十年的时间,他便在此地收集了五万余片上面刻有字的甲骨。

在十年时间里,它不仅仅在此地专心的研究甲骨文,还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还在此地安家立业,还有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明明德。

1932年,由于在甲骨文的研究上面有重大成就,明义士被齐鲁大学邀请担任考古学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齐鲁大学属于一所教会学校,但是在年轻时非常热衷于传教的明义士却一心扑在研究甲骨文上,丝毫没有向学生们传教的意思。在齐鲁大学期间,他先后发表了多篇在甲骨文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论文,使得齐鲁大学在甲骨文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936年,就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前一年,明义士回到了加拿大,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走,竟和中国就成了永别。从此,只能遥望着世界中心,却再也不能回到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因为二战的爆发,明义士滞留在加拿大,虽然他的所有甲骨藏品都留在齐鲁大学,但是他也没有放弃对于甲骨文的研究,在得知回到中国没有希望之后,他便选择了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的远东部工作,继续从事着甲骨文研究,而且还得到了考古学博士学位。

明义士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的照片

1948年,正是我国解放战争的时候,留在中国的一些加拿大人,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是为了满足明义士的心愿还是想把我们中国的文物据为己有我们不得而知),把明义士留在中国的甲骨文藏品在明义士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运往了多伦多。令人敬佩的是,晚年的明义士生活清贫,却从未想过变卖这些藏品,也许他还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带着这些藏品回到中国,在他认为,只有中国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1957年,明义士在多伦多去世,享年72岁,他死前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带着他一生心血的甲骨送回中国,让它们回到它们真正的家乡。明义士死前再三嘱咐他的儿子明明德,让它一定要将甲骨物归原主。

明明德送来他父亲的研究资料

1999年,明义士的儿子明明德将他父亲生前的所有甲骨文研究资料全部捐献给了中国山东大学,虽然甲骨没有回来,但是研究资料全都送回来了,也算是完成了明义士的一桩心愿了。


海佑讲史


1855年,二十四岁的英国传教士杨笃信首次造访中国上海,他这样评价当时的民众:“这些人温和、勤劳,不怀恶意。在我看来,老百姓是不招惹外国人的,除非他们上司挑起敌意和仇恨。”

虽然自16世纪80年代起,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开始频繁造访中国,但直到鸦片战争以前,基督教并没有在神州大地扎下根基,传教士赖德烈甚至预言“如果1835年以后进入中国的人数逐渐减少而不是增加,那么,教会可能在几代人的时期内不复存在,不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利玛窦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的真神,禁止教徒搞祖宗祭祀崇拜。严重触犯了中国传统礼仪,引起占统治地位的士绅阶层强烈不满。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传教活动终于迎来了春天。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为方便教徒更好的理解教义,最好的方法是用外文教,而不是像之前,靠中国翻译译成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截止1906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共创办近400所高等专业院校,培育新式人才共计57683人。

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传教士为中国培育了第一批现代医生,从1874年的10人到1905年猛增到300人,美国人伯驾在广州创立的“中国博济医局”,先后为100多万中国人提供救治。相关的公共卫生、房屋建筑供水等现代化硬性措施也得到建立改善。


中国博济医局

现代化是妇女地位的提高。明清之际,强调妇女对父母丈夫绝对服从,男子可以随意纳妾,特别盛行缠足,自古又有杀害女婴的恶习。这都受到传教士的强烈谴责,他们主张禁止缠足,废除陋习。慈禧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反对声,于1902年正式废除缠足,到20世纪初,妇女缠足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本草百晓生


众所周知的,近代的基督教传教士为中国带来了方方面面的现代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一神宗教天生的偏激狭隘的极端排他思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对这两个事实的认识思考以及我们现实观察到的情况入手,让我们就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差异来做一个阐述。

先说基督教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好的方面,其实笔者认为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现代文明之所以对我们形成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确是基督教文化里的优秀性所致,但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没有把我们自己的东方文化搞好造成的,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文化渊源流长,如果后人能够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好好的继承发扬下来,同样我们也能创造出不比西方差的我们东方特色的现代文明!如果我们做到了,那么东方的现代文明和西方的现在文明谁更好那还说不定呢!但是,历史没法假设,事实就是事实,我们没做到的,人家做到了,所以就把我们比下去了,遗憾!其实日本从古至今都是东方文化圈子里的国家,他们并不是基督教国家,不同样也做的很好吗?

再来说如何来看待基督教思想中的极端性排他性。一神教中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由亚伯拉罕一脉相传,原本同宗同源,却互相水火不容,争战不止,原由是一神教只承认只能信仰唯一的一位神,不能信仰其它的神,信仰唯一的神,就得信仰唯一的神学思想,认为凡是和自己不一样的别的神学思想就是异端,就是亵渎了神,就得思想上排斥,肉体上消灭。笑话!思想是出于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当然会有不同的想法理解,这没法统一。神是唯一的神,人对神的想法是出于人的,没办法唯一,人的思想也不具有信仰性,如果信仰唯一的神就得信仰唯一的思想那就是把人的思想偶像化了,不许敬拜偶像是所有一神教的规定,唯一的神的信仰导致硬要唯一的思想就是一神教争战不断的原因。信仰唯一的神并没有错,而因此连带出坚持一大堆不该唯一的东西并把它们和神等同来信仰那就错了,这个方面一神教就不如我们东方宗教具有兼容性,和平性。

再有,据笔者观察,西方基督教文化和我们东方文化相比,缺乏一种必要的统一性。东方文化儒释道就非常的明确,其核心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修养、治家,大到为官、成大业,一条体系一脉相承,明明白白!而基督教国家则不是这样,他们的核心应该是在教会,外围是基督教的社会,教会里多是老弱病残和弱智群体的聚集者。基督教他们不象我们佛教教导人大智慧,教会并不教导大家如何聪明,而是维护大家的笨劲儿,教导不用人的智慧,靠乞祷和上帝建立联系,靠上帝的智慧来完善自己解决自己生活中所有的困难挫折。用宗教来维护弱势群体这没有错,但用宗教来维护弱智者不思长进那就错了。基督教会是这样,但是基督教国家并不是这样,美国、英法德等国家还有联合国哪个国家组织不是靠人的智慧来工作来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的,什么时候见过基督教国家工作不动脑筋靠大家一起乞祷上帝就啥问题都解决了?宗教都会追求灵异现象,但相比之下我们佛道教就更显合理,而基督教则太怪异了。所以基督教的核心组织并不怎么样,但受基督教影响的外围基督教国家基督教社会却非常优秀!这样西方基督教文化和我们东方儒释道文化相比就缺乏我们的统一性合理性。

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还有待有识者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但错的就是错,对的就是对,不合理的就要被批评,别以什么唯一的神或神的智慧高于人的智慧等为理由来逃避对你的批评。我们大家也要更理智地来看待基督教,而不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去感情冲动以使我们更显得弱智。


孤独的精灵5


关于西方耶稣会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或天主教,给我们带来什么,应该区分看待。

早期的传教士,主要是19世纪之前,即明末清初时期,他们来华传播天主教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在沟通中西方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融合与发展的事业上,一些传教士却留下了名垂青史的业绩。比如利大意人利玛窦神父,德国人汤若望等。

利玛窦是欧洲来华最早的传教士,他为了达到传教目的,广交明朝官员、知识分子、商贾、僧侣,甚至黎民百姓。努力研究中国文化,试图糅合儒家思想,使天主教在古老的中国被接受。在今天看来,利玛窦的传教是失败的,但他向中国介绍西方知识,客观上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带来动力。利玛窦主要向中国介绍以下知识:

数学知识,他最早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西方天文与历法的传入。在利玛窦的指导下,建立了西法新历,也就崇祯历法,这对当时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还第一次向中国普及日月食的科学知识。

利玛窦还为我国带来全新的地理知识,第一次系统的介绍了古希腊的地圆说;在欧洲人发新大陆不到一个世纪,他就向中国讲解世界五大洲之说。最大的贡献是带来了《万国舆图》一书和《万国舆图》的地图册,第一次使中国人开辟了视野,看到了整个地球。

利玛窦多才多艺,他与徐光启等完成水利方面的《泰西水法》一书;并向明军介绍火炮制作知识,西洋画绘画技巧,西方音乐理论知识,图书印刷装订知识,西方机械等知识。

继利玛窦之后,另一名著名的传教士便是汤若望。他不但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也向他的祖国德国送去了东方文化。他倾其所有地为中国传播他所掌握的全部科学文化知识,对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后来到晚清时期来华的某些传教士,是负有充当帝国主义侵略马前卒的使命,他们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协助作用。他们有时候也"热爱”中国,但他们爱的是腐朽落后的清王朝,一旦中国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时,他们就惊恐万状,不遗余力的配合一切反动力量镇压人民。当然,这样的传教士必然不为我们接受,也必将遗臭万年!




篮天白云365


这个题目问的~

传教士是何等宽泛复杂的群体,然后你给这不计其数的、出处各异、动机各异、性情各异的群体统一定调:做出了……贡献?

当然,做出贡献的,要感谢,那么,请将“做出贡献的传教士”的具体贡献罗列清楚,咱好感谢。

既然贡献要感谢,那么破坏,是不是得清算清算?圈占土地搜刮劫掠破坏文物这都是小儿科,直接从事或者庇护对中国的颠覆、破坏,这得怎么算?有组织的蛊惑人心造谣诽谤攻讦中华文化,这得怎么算?蛊惑收买中国的反动分裂分子,这得怎么算?扶持买办内奸,这得怎么算?

恩怨要分明,恩要记,仇也莫忘。谁主张不要记仇的,千万告诉我,并请贯彻落实到底。

对了,有件事很奇怪。话说所有的“传教士”的唯一共同点,是“传教”啊,你扯这些闲事,都不是他们本职工作啊?那么是他们所有人都遗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做贡献上了?或者你在试图隐瞒什么?

对了,你知道“传教”,宗旨是啥么?你知道在他们所传之教中,他们教义之外的政治、文化体系都是什么存在、应该存在么?

所以,贡献与破坏,请务必分析清楚,咱好各论各账,有恩报恩有怨报怨,可好?

——无陈词滥调,无不知所云,无酸腐鸡汤,无缤纷喧嚣,唯有一点赤诚真意,一点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轻落玉指点赞、高抬贵手转发;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见,请评论中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