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孩子有时一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厚约150多页且不带拼音的书?这种方式可取吗?

陇尚记


对于上面提到的8岁孩子有时一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厚约150多页且不带拼音的书。

首先应该赞扬这位家长,让孩子的识字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龄段,这本书里肯定有孩子不认识的字,但为了看故事情节,很多细节问题都被孩子省略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总想知道最后的结果,因而读的很快,只是为了探知最后的结果。

我不赞成孩子囫囵吞枣地读书,记得我读初一的时候,我们那时候课外书很少,我们班里一个同学定了《少年文艺》这本杂志,每当这本杂志到来时,我们班里的同学都抢着看,为了不耽搁别人看这本书,每当把这本书抢到手,我就囫囵吞枣地急匆匆地看一遍,有时一中午就把主要的内容看完,有时利用上课的时间偷偷地看,两三节课的时间就把书的主要部分看完。现在想想当时只是看了一些好玩的事,至于书里面的好的词句、经典的片段、文章写作构思的巧妙、开头结尾的设计以及优美的语言、为什么故事这么吸引人等等问题,统统的不知道,只是知道一点故事的来龙去脉。那时之所以那么喜欢看那本书,为什么全班同学都抢,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闭塞的村庄里,没有现在的电视、电脑、手机等一切现代化的方式了解世界、社会,那时除了课本没有多少课外书,我们能读到的书很少。当时虽然把《少年文艺》这本书看完了,也不知道读的是什么就读完了,就是读的太快,而且读的心不安,怕同学们要,怕上课偷看让老师看见。

我觉得读书,首先要选好书,选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书,选自己有兴趣特别爱好的书,选充满正能量的书,选经得起时间沉淀考验的书。选好书,最好是静下心来沉住气认真仔细地阅读,用书本的精华来充实自己的大脑,用好的字词句来武装自己的文学素养。当然像8岁的孩子应该还有很多的字不认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把一些主要的字学会,读出书的感人之处、读出书的惊人之处、读出书的优美之处等等,我认为这样读书收获会更大。


焦老师讲教育


想起了我自己小时候,经常一个下午看完一本厚厚的《格林童话》或者《安徒生童话》,或者能找到的其他儿童读物,虽然有些故事内容不太理解,但是沉迷阅读的那种乐趣,现在回想起来也很美好。

那时候唯一担心的就是大人突然叫我去做事情,被打断了心情很不爽,现在回忆起来,是非常美好的童年体验。


一本150页的书,大约有7万到8万字,一个小时看完,阅读速度在1分钟110个字到140个字之间,这是儿童比较正常的阅读速度了。

家长如果担心孩子因为看书太久导致视力近视或者运动量过少,可以适时提醒孩子,注意看书的环境,正确的阅读距离和阅读姿势,或者看书一段时间,要出去活动下。

另外,现在有很多听书软件,也有很多适合孩子听的音频内容,听也是一种摄取信息的有效方式,而且比看书更灵活,随时随地可以听书。


阅读是个好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益处众多,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的阅读行为,并且和孩子一起培养阅读的习惯哦!


莉莉老师幼教考试


我觉得正常的吧,我儿子今年九岁,他看书也很快,但是喜欢反复阅读,不知道其他孩子是什么样的,我给他买了很多书,种类繁杂,只要是儿童类的书籍,适合他的,我就会买,看什么书他自己决定,但是我就发现他第一遍看书的时候看得非常快,我之前也以为看得那么快都记得住吗,不会是敷衍我的吧,不知道其他孩子什么样的,我家看书的时候你跟他说话,喊他两三声,听不到是正常的,后来我才知道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一次我就比较好奇,就让他把书里面大体的故事情节复述一遍给我听,我觉得说的还不错,大体上意思说出来了,后来我就发现他是看的快,但是一本书他会反复的看,不是连续不断的反复,而是闲着没事的时候随便抽一本,中间会接着看别的书,而且跨界跨得忒狠,昨天还在看《小屁孩日记》,今天说不定就开始看《盗墓笔记》了,他第二遍的时候就不是像第一次那样从头看,会随便翻到哪一页接着看,有时候看得高兴了会跟我分享,我觉得蛮好的这样,所以我觉得孩子看书这事,真不用着急,他觉得有意思,就会多看几遍,没意思的话一遍也就差不多了,量的积累总有一天会成就质的飞跃,只要他愿意看,喜欢看,管他看得快不快呢,说不定孩子没几天还会进行二次阅读呢😊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葡萄12345


我家娃也8岁,看书也快,看的快一般都是都是通俗的书,杨红樱,伍美珍,郁雨君,查理九世等等,郁雨君的书较厚300页左右,一般一个小时左右看完,一本书极少过夜,都是大概时间,具体也没算过,反正就是快,还有一些桥梁书那就更快了,十几分钟二十分钟左右一本,我处理孩子看过的书一段时间就是一大箱子,一直搞不清楚娃是怎么看的也很焦虑,经常问她书中内容,但娃特能说,经常主动讲书中的故事滔滔不绝,你也问不住她,她看书也比较投入,经常狂笑不止,看查理九世看的吓的瑟瑟发抖,但国外一些的作品,获奖小说看的比较慢了,两三个多小时。

我也希望孩子看的仔细些,但娃看书习惯确实不好改变,这和环境性格紧密相连,由他去吧,假期让孩子做读书笔记,娃也喜欢做,这样心里就踏实些了


手机用户69478224312


我家孩子看书也快,暑假后升二年级,以前是看注音版的书,看得稍微还能慢点,从今年开始看不带注音的,速度明显的就快了,给她姐姐买了套三年级的米小圈,她先看了,两天看完了四本,看起书来什么也不管,喊也不答应,按说这样家长应该欣慰,可我却觉得不踏实,感觉看的太快不能理解这本书的意义,有跟我一样的家长吗?


韩家的菡菡


我觉得有利有弊,我本人读书速度快,可以说是一目十行。我家孩子读书速度也很快,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小学二年级一晚上看完了三本儿童文学。我觉得读书快对信息获取量有帮助,特别是有的书只需要泛读。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读得太快就不能细细品味文中的文字之美,而且读书速度太快会影响做题,因为有的时候囫囵吞枣,题目还没有完全看清楚就急着动笔,一写就错。书分为两类,一种需要精读,用心体会慢慢揣摩,还有一种就是泛读,只需要获取有用信息即可。我现在看电子书,因为屏幕只有这么大,所以看书速度也慢下来了,细细品味发现有的文字真的写的很好,用词遣句作者都是用了心的。建议根据书的内容确定读书的速度


海阔天空142533832


我儿子六岁多,还没上一年级,因为认字多,可以自主阅读,我发现他的一个现象,一般新书第一遍特别快,根本没有一字一句的认真看,就是走马观花的看个故事大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会看很多遍,每多看一遍就会慢一点,了解的就更详细,慢慢被情节吸引,看多了,书里的内容他喜欢的都能背下来。

最开始我发现他沉不下心来认真看书我也说过他,说了很多次没用,就不说了,后来发现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阅读方式吧,结果是好的就好,我给他买了近一千本适合他看的书,有一半都是看过四五遍以上的。


龙小火


我来回答下吧。


是否可取,看孩子是否“明白”了这本书。如果看“明白”了,就是可取的;如果看完了,对这本书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种阅读方式多半是有问题的。


那么,什么是“明白”了呢?以读一本小说为例,孩子看完后,能比较全面地口述这本小说的故事梗概,能描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能体味故事情节中的情感——也就是说,孩子能动情的、有感情色彩地描述故事——我觉得,这就是明白了。


反之,看完一本书,你问孩子这本书讲了什么,他只说好看,然后你问他怎么好看,他也说不出什么,反正就是好看。我想,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确实读懂了,但因口头表达欠缺,真的说不出来(看是否能让孩子写出来,一般老说,不会口头表达的孩子,多半比较会写);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根本就没读懂,读的过程根本就是囫囵吞枣,未尽消化。


就是说,孩子的阅读方法是否可取,在于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互动:不沟通,不足以了解孩子;不沟通,就会判断失误。


所以,我还想说的是:孩子的阅读,在他还未有建立起相对成熟的阅读模式之前,父母应该是不能缺位的。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做才是“不缺位”呢?


1、不缺位,意味着,你要时时关注孩子的阅读动向。这个关注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入的。所谓深入,就是:孩子读完一本书,你要很投入地提问、引导,让孩子通过表达去描述故事、倾吐情感;所谓深入,就是你要跟孩子同读一本书,你要跟孩子互相分享一本书,你要跟孩子因同一本书达到情感共鸣——总之,你要跟孩子在同一本书上投入时间与情感。


2、不缺位,还意味着,你要关注孩子的阅读方法。孩子的阅读方法好,就积极鼓励孩子坚持;孩子的阅读方法不对,我们帮他及时纠正或调整。


3、不缺位,更意识着,你要帮助孩子通过阅读,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孩子除了获得知识外,最重要的是,他能因持续阅读,建立一种思维模式,一种逻辑方法,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仅靠孩子一个人摸索是不行的,父母的陪伴、引导,可以让孩子的探索不至于那么孤独。而且,碰撞,热情的碰撞,总是能撞出火花的。


最后,补充一点——这点很重要——很多家长可能认为亲子阅读,总是自己对孩子的——自己总是付出的,它的意义是单向的。我要纠正的是:亲子阅读的意义绝对是双向的,父母可以在“亲子阅读”中发现,孩子的思维,有时是来自天外的。石破天惊、电光石火,让你讶异——这就是孩子在拓宽你已经固定了的思维;另一方面,在我看来,“亲子阅读”从来都是提升父子关系(母子关系)最便捷的方式之一。通过阅读,孩子提升、父母提升,彼此关系还越来越好,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题主。


陈玉华亲子


不带拼音的儿童书籍,通常来说,其文字排版应该是比较密的;150多页,即便加上插图,文字起码也得大几万。8岁的孩子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大概率上说,他只是看了一个故事梗概,具体细节刻划能记住的估计没多少,更别谈一些用得好的词句了。

“阅读”近两年被学校、老师、家长越来越关注,因为语文教育,越来越开始向大知识面、高理解力的要求发展。相关教育专家说未来的语文考试,要让70%的学生做不完——这句话几乎能击溃所有家长。于是乎“得语文者得天下”在老师和家长中流传。

而获得大知识面、高理解力的语文水平,最好的手段——或许是唯一的手段——就是“阅读”。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于是在孩子低年级阶段,就开始加入了庞大的阅读大军中。据说有些孩子小学毕业时,就能读到上千本书,很多书还不止读一遍。6年2000多天,读1000多本书,平均两天读一本——简直不敢想象在繁重的课业和兴趣班之外,孩子是怎么完成这些的。而1000多本书的阅读量,可能已经超过了很多成年人读书量。

从根本上说,大量的阅读是一件好事,不仅对提高语文成绩有所帮助,其锻炼出来的理解能力,也会对其他科目产生有利影响。经年累月的阅读,也能沉淀出理智的脾性、儒雅的气质,以及较深层次的智慧,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如果一味追求读了多少本书,囫囵吞枣,那么这种阅读,就几乎毫无意义了。

孩子读书快,家长需要跟进了解一下他是否真得读懂了其中的内容。方法也比较简单,一是让孩子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读到的精彩段落和词句;二是让孩子给自己讲一讲这本书有哪些好玩的细节。

有精力和时间的家长,还可以提前读一读孩子的书籍,在孩子读完后,提几个书中精彩环节的小问题,看看孩子是否能够顺利答出来——这种互动,更能激发孩子仔细阅读的兴趣。

快速阅读,并不适合低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除了要得到书中的知识,还需要培养精读、深读的习惯,和得到精准的文字理解能力。

综上,8岁孩子一个小时读完不含拼音的150页书籍,太快了。这样读书,不足取。


为父笔记


其实你不用太紧张,读书之法并无定论。

以前我对一类人很不理解,一年读300本书,怎么做到的?

有一种阅读叫速读。他们只抓住书中的关键内容,只读80%的重要知识。

肯定会有人说书是要一句句精读,才能让知识内化成自己的。

那他们会进行主题阅读,一个领域十几本书,通读后,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一本书能记住80%就已经厉害了,如果通读后,觉得这本书不错,可以再进行精读,但大部分书有重复,也有不可取的内容。只能批判性的阅读,不可以全书拿来主义。

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没必要让他象一个大人一样,研读一本书,他自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

如果有兴趣,不用你说,他会如饥似渴地阅读;那要是没兴趣,你强按牛吃草,他也会过眼就忘,说不定,你强压式的让孩子阅读,最终使他失去阅读的兴趣。

如果你想知道他读的效果,可以什对本书提一些问题。

问题答得出,说明他已经读懂了,若问题答不出,可以有针对地读相关内容。

父母是引导者,可以跟孩子讨论,也可以交流思想和观点。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没读懂,或是方式不对。

培养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切莫武断而做出让孩子厌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