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不漲價”,央企抱團踐行社會責任

李錦

近期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消耗持續增加,口罩不但難買,價格也明顯上漲。市場上甚至出現10只850元的“天價口罩”,引起關於防護品是否應該漲價的爭論。昨日(2月1日)出現這樣一條新聞《專家激辯:口罩漲價是價格機制的合理作用嗎?》有人認為高價賣口罩就是“發國難財”,有的認為價格起調節作用,在需求上漲因素影響下,口罩適當漲價是合理的,甚至出現“發國難財是給遭受災害的人更多幫助”的極端說法。

還有一條新聞,在重疫區湖北黃岡,有藥店將N95口罩的售價從19元抬高至35元,涉嫌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與此同時,福建晉江、江蘇揚州、天津柳盛道、北京昌平龍澤園都出現哄抬口罩價格行為。這些都是各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佈的消息。

就在口罩漲價並且為其合理性爭論不休時,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昨天宣佈口罩等醫用物資原材料不漲價!而生產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口罩用的原材料,主要來自石油製品聚烯烴。他們並且宣佈“抗疫期間,中國石化生產的醫療衛生用物資相關原料一律不漲價。包括旗下3萬座加油站油品除執行國家原有調價規定外一律不漲價;易捷便利店經營的非油產品也一律不漲價。”

兩種做法,涇渭分明!針對醫用口罩等醫療物資緊缺的現狀,中石化各煉化企業臨時改變計劃,加大裝置負荷,開足馬力全力生產醫用聚烯烴。截至1月28日,鎮海煉化已有1800噸可用於口罩生產的原料在倉庫中等待出廠,2月份排產聚丙烯纖維料8600噸。齊魯石化生產醫用級聚氯乙烯1000噸。至31日,上海石化可生產6600噸聚丙烯醫用料;茂名石化將2月上旬向市場投放2500噸。這些生產口罩的醫用物資原材料全部不漲價!

漲價不漲價,是企業自主行為,不是政府行為。按照有些經濟學家解釋,漲價是對的,中石化居於原料上游,按照價格調節規律,一漲價是坐地生財。而他們明確表示,現在國有大難,關鍵時刻我們中央企業要為國家排憂解難。這個財不能發,也發不得。發這個財,就不是國企了。

就在昨天(2月1日),新興際華集團宣佈:主動請纓承擔的十餘萬套防護服緊急生產任務,全部不漲價。同一天,10家中央企業做出承諾:疫情防控期間,全力以赴保障抗疫物資和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不漲價。

對於不漲價的理由“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就生產,不講價!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成本困難,不漲價!”新興際華這兩句回答是有力的。國家和人民需要,是最高使命,這回答了國有企業是國家與人民所有的本質。顯然,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國有資產作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關鍵時刻,中央企業實踐了自己的初心使命。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而物資緊缺是當前防控工作的焦點、難點、痛點,尤其是防控前線急需的醫用防護服、口罩等物資尚處於緊張狀態。直到1月26日,沒有帶口罩的湖北省長在發佈會上說“醫用防護服、口罩等特別緊張”。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醫療物資是保障。面對疫情,中央企業將支撐保障疫情防控當做頭等大事,加班加點,支援戰“疫”一線。同時承諾:服務抗疫戰線的醫療保障物資,絕不漲價。

經濟學家的任務是揭示規律,但是單純講經濟規律對國企是不夠的。因為國有企業,姓“國”名“企”,除了企業自身,還要承擔國家使命與社會責任。人類很多行為,不是在市場領域發生的,而是在社會規範領域發生的。價格不是唯一可以引導生產的信號,若有準確的需求信息,即便沒有高價,只要能保證正常利潤,廠商同樣會生產。事實上,像災害這種短期衝擊,對生產的刺激是有限的,不過是讓工人加班加點而已。刺激商家積極生產只需正常利潤即可,而不必天價。“發國難財”特指重大社會危機時刻任意加價的行為。這種行為已經突破了一個社會約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線,有些甚至觸犯法律底線。這個時候只有依靠政府有形之手和社會公益力量來快速覆蓋由市場失靈帶來的供給缺口。10家中央企業同一天做出不漲價的承諾,便是快速覆蓋由市場失靈帶來的供給缺口穩定物價的重要舉措。事實證明,國有企業不是一個孤立的經濟組織,承擔的經濟任務和履行的社會責任是一致的。

中央企業畢竟實力雄厚,現在中石化各煉化企業開足馬力全力生產,為口罩供應提供足夠的原料,提供厚實的基礎,用不多久,價格穩定,口罩囤貨漲價現象在這次抗擊病毒中就會消失。

(作者為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著名國企政策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