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懸賞”破譯一字10萬,三年間只有一人拿到,網友:太難了

上世紀初在河南安陽發現的殷墟遺址,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這裡不僅展現出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甲骨文的發現更是確定商王朝存在的鐵證,它是中華文明的鮮明標誌。但其實甲骨文從發現到現在整整120年了,但被破譯的文字仍不足一半,為何這麼難?

甲骨文發現於1899年,當時清代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在中藥鋪抓藥的時候,偶然見到一些“龍骨”(動物化石)上面出現奇怪的符號,經過一番研究,認出了上面“日、月、山”等比較容易破譯的文字。而後經過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等幾代學者的努力,在出土的15萬片甲骨的5000多個文字中,一共破譯了近2000個文字,其中無爭議的文字才1500多個,有一多半至今還是個謎。之所以現代學者破譯的甲骨文越來越少,是因為這是一個由容易到艱難的過程,前人的研究基本上把容易釋讀含義的常用文字都給破解了,而現在留下的都是一些“死”文字,很難追其源頭。

如今甲骨文釋讀有三個瓶頸很難突破,第一在商代的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等,因為找不到歷史文獻所以無法參考;第二中國的漢字有傳承性,在歷史發展當中其含義不斷變化,因此如今在解讀過程中,稍微有一絲破綻便會引出很多疑點,它不像古埃及文字那樣因為已經廢棄,所以不管解讀成什麼意思都很難找到證據去質疑;第三甲骨文既有表音又有表意,它雖然還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徵,但已經發展出來屬於表意體系的語素文字。因此解讀起來五花八門,但能得到嚴謹學術認可的鳳毛麟角。

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發佈了一則“懸賞公告”,說無論是誰如果能破譯出甲骨文並經過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一個字就獎勵10萬元人民幣!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解開一個字就10萬,那麼還有3000多個字尚待破解,豈不是有3個億可以賺了?很多文字研究愛好者都躍躍欲試,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這筆獎金,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懸賞”發佈已經三年多時間了,到目前為止,全額拿到10萬獎金的只有南開大學蔣玉斌一人,甲骨文破譯難度之高可見一斑。

先來看看他破譯出來的是什麼文字吧,對,就是上圖上面的字。大家第一眼看上去像什麼呢?有網友調侃說這像一根樹枝,或者飛翔的鴨子……可能想破腦袋都想不出,它表達的意思竟是“蠢”字!蔣玉斌教授對此字的論文《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有完整相關解釋。從西周金文“戈”字斷為“屯”字再延伸到“蠢”字,該論文結合甲骨卜辭等文獻資料,對卜辭中用於作亂方國名稱前一個用為“蠢動”之“蠢”的字進行了釋讀。洋洋大觀有理有據,得到了所有專家的認可。


很多網友看了蔣玉斌教授的論文之後,都表示這破譯工作也太難了吧!那可不,要是簡單的話也不會“懸賞”10萬一字了。今年是甲骨文被發現的120週年,來自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韓國、日本等200多位學者也前來參加研討會,其實國外也有很多優秀的甲骨文研究者。而我們中國的學者們更要加油了,期待有一天能出現個牛人,把那3億多獎金全都拿到手!上圖就是“懸賞”的一部分甲骨文,你要不要試著破譯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