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讲课很有特点,只要两根粉笔用完,就宣布:下课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伟大奠基人。其实,钱学森除了研究导弹和火箭之外,他还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为学生讲课,而且他讲课还有3个特点,令人感到十分“高明”。那究竟是什么值得称赞的高明之处呢?下面小编就来为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事情还要从1955年说起,是年10月,留美学习和任教20年的钱学森,终于得以回到祖国的怀抱。钱学森回国后,在中央部门的精心安排下,对东北工业基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以全面了解我国当时的工业生产水平,对将来研制自己的导弹和火箭,也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考察过程,当时新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水平,极大地增强了钱学森的信心。

然而,就导弹和火箭领域来说,当时还缺少大量的人才储备,另外在各大高校中,也缺乏相应的课程。为此,钱学森便经常去各大高效授课,讲授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导弹概论等课程,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他发现这样授课的效率太低了。于是,钱学森向中央部门申请,然后就成立了一个力学培训班,科学而系统的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班子。

钱学森在讲课时,有3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通俗易懂。不过,您可千万别小看了“通俗易懂”四个字,因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知识体系十分复杂,而任何一个知识点展开都能讲几节课,所以钱学森既要兼顾讲课效率,也要兼顾听课同学的水平。往往一节课下来,基础扎实的同学不会觉得浅显,而基础薄弱的同学也不会觉得深奥,都能从钱学森的课程中学到东西。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力学课程本身比较枯燥,钱学森还会换一种幽默的方式上课,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然后逐渐引入到课程的知识点中,让同学们都能瞬间茅塞顿开。

除此之外,钱学森讲课还有第二特点——时间把握得准。在当时,一堂大课的时间是3个小时,钱学森能做到准点下课,同时还能把要讲的知识点都讲清楚。钱学森讲课时,他的标配是2根粉笔和4块黑板,通常不需书本,因为所有的知识都在他的脑子里。钱学森一边讲课,一边工整地板书,当他从第一块黑板到第四块黑板写完时,正好到下课时间,而且2根粉笔也都刚好用完。为此,同学们都对钱学森讲课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钱学森讲课之所以准时,完全是受到恩师冯·卡门的影响,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吧。

最后,钱学森讲课还有第三个特点——充满希望。钱学森在美国毕业后,一直在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任教授,同时还是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因此可以说在该领域内,钱学森所代表的就是权威,所以钱学森讲课有广度,更有深度,并且还展望未来。比如,就某一个知识点来说,钱学森会讲外国人的研究成果,也会谈中国人的研究结果,然后进行对比,还能发现中国人的研究更胜一筹,故此也就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对未来也都充满了希望。与此同时,钱学森还告诫同学们,一定不要妄自菲薄,美国人能造导弹,中国人也一样可以。

就这样,经过了多年的坚持和努力,钱学森一边做科研造导弹,一边教学生培养人才,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既造出了导弹和火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还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实现了新中国的强国之梦。如今,先辈们的期许都已成真,而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去继续奋斗,实现更伟大的民族复兴。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