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农夫老岳


好像他们已经忘了,就当那段岁月不存在,还搞得慈母慈父的,只有你记得曾记过了怎样的生活


娱愚乐


我就是那个从小经常被父亲打的孩子!

从小到大不知挨了父亲多少皮带(我父亲是矿工,单位每年都会发许多下井专用皮带,又厚又硬又结实,打在身上……一个字:疼)

都是为什么挨打呢?印象中最多的就是父亲总说我不听话,喜欢顶嘴。也就是没按大人要求去做,然后又死不认错。其实我之所以顶嘴是觉得父亲对我们姐弟四个区别看待太严重。我家是三女一男,弟弟最小,加上爷爷、奶奶辈是地主,注重香火。而我爸恰巧是三代单传,所以对弟弟格外关爱,从小到大不管弟弟做什么,他都会默许。而我却整天被嫌弃不像个女孩子。

挨打的经历一下子持续到三年级,当时我把家里重男轻女的事写了个文章,父亲看了一个月没理我,但从此便没再打我……

因为从小便知道努力是惟一可以让父母高看我一眼的条件,所以学习一直都不错。虽然父亲并没有在家里表扬过我,也没有批评过考试一般的父亲。但是成绩不错在上学时也带给了我许多福利,比如老师的喜欢和同学的青睐以及学校的社团活动都有我的身影,可以说学校给了我许多展示的机会,弥补了我在父亲那里的失落。

长大后,工作顺风顺水。生了孩子后,看到许多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盲点,心底暗暗发誓要给女儿更好的家庭教育,不能让我身上的历史在孩子身上重演。所以开始研究儿童心理学与行为学......

我曾经在篇原创文章中提到过父亲儿时的教育(《“ 重男轻女 ” 到底给 “ 听话男 ” 带来了什么? 》、《摔跤吧,爸爸‖女儿,你除了可以成为“公主”,也可以成为“冠军”》),关注父母教育的家长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现在我想对所有的父母们说:父母是人不是神,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的沟通。生一个听话的孩子是你的运气,生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是你的福气。前者让你省心,后者让你走心。只要用心教育,每个孩子都可以凭错自己性格中的优势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万人迷。


凯瑞心理说


自卑心很强,没安全感。小时候我爸常年在外边打工,家里我妈带着我和我弟,我家是农村的,农活特别多,所以在我七岁起,我家的中饭和晚饭都是我做,那时候我还没有灶台高,就搬个凳子站在上面做,一边看着锅,一边还往下面加柴火,有时候贪玩,忘做饭了,妈妈就会拿着棍子打我们,那种棍子是农村的一种树条,一抽就是一条红印子,可能是小孩心性,打一次能听话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又想玩,我还比较贪睡,放暑假的时候天比较热,妈妈都是五点多去干活,让我做早饭,结果我一睡就睡到了八点多,妈妈都饿死了,结果我还是没做饭,直接拿起棍子就打,那一次打的特别狠,我绕着村子跑,她在后面追 ,追住了就抽,那一次是除了脸,身上无一幸免。

后来走出社会后,总是感觉不自信,不管干什么总觉得低人一等,我成了讨好型人格的人,我顾虑所有人的感受,我怕别人受伤害,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感受,就算是哭,也是偷偷的哭,现在我结婚了,也有自己的孩子,我几乎不打孩子,脾气上来的时候就凶,因为小时候挨打的感觉太深刻了。


miss姚爱上水


我虽然不是被父母从小打到大的孩子,但是却是一直被贬低的孩子,行为不同但性质类似,所以我就用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留守儿童,从小被外婆带大,外婆是一个能干又强势的人,小姨和我们住在一起,小姨的脾气得到外婆的真传。遂安我知道她们很爱我,毕竟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但是我的童年却过得不快乐。

外婆喜欢骂人,不高兴的时候就喜欢骂身边的人,小孩子没有选择就只有默默地在一边听着。做错事是要被骂的,不是被外婆骂就是被小姨骂,所以我就是伴着“这么蠢”、“只晓得读死书”、“怎么这么笨”等诸如此类的话长大的,所以,我从小就很自卑,在还对自己没有清晰认识的时候“笨”和“蠢”就成为我的标签,然后我就认为自己一定是很笨很蠢,不她们就不会这样骂我了。在学校里我表现得清高、不合群,不是因为我看不起别人,而是因为害怕自己漏馅儿,害怕别人知道了我“笨”而被人看不起。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没有过知心朋友,因为心理有一道界限,害怕别人对自己好,也害怕别人对自己不好。

我一直都在治疗自己,后来读大学、工作也渐渐有了起色,慢慢地也开始有了几个朋友。今年我已经32岁了,至今还没有谈过恋爱,大家都认为我这么优秀一定是我很挑剔,其实只有我自己看得到那个在心底的叫做自卑的种子。


墨家子燕


我二哥家三个孩子,两位姐姐被嫂子打的比较多,比如不吃饭呀,耍点小脾气,写作业写错了,或者干嘛干嘛,不打也得被骂,特别凶那种,姐姐小时候可能也是老被忽略,耍小性子,嫂子看见就会一巴掌上去,不吃饭也是一巴掌上去,看的我都惊了,现在二级了,长大了,渐渐的也妥协了!就是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会顶嘴。不会反抗,但姐姐不喜欢妈妈,害怕,甚至说恐惧,不想见到妈妈,觉得妈妈坏!只敢在我面前讲那些!前几天姐姐还跟我讲说姑姑,以前妈妈拿充电线打我这里!姐姐妹妹都补想见到妈妈,我带他们去超市,回来一看楼下门关着,证明妈妈的摩托车还在,就是没走,俩姐妹就特别失落!!!!说妈妈怎么都走!

就是从小打孩子就会产生恐惧

大哥家俩儿子没被打,现在一个四年级,一个二年级,怎么管都管不住,你大声,他比你更大声!对爷爷也是特别大声!惯的厉害,宠的厉害


小星星De


哈哈,从小打到大。

小时候挑食挨打,不好好吃饭挨打,不起床挨打,哭闹挨打,不去上学挨打……因为各种不听话挨打。

长大了性格活泼开朗,极其自信和外向,还经常有点小自恋。

主要是妈妈每次打我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小时候瘦瘦小小的一副养不活的样子,总担心我身体不健康,长不胖,长不高。妈妈打完了我,自己又心疼的不行,有段时间还给我写过道歉信,但是过后照旧打。苦命的我啊,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顽强成长。

爸爸有时候会帮着解释说,你妈小时候在外婆家,就是被外婆这样养大的,她也不知道该怎么爱你,不自觉就跟外婆一样了。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了。

后来刚毕业上班的时候,同事聊天说她家女儿不听话又不敢打,怕留下心理阴影。另个同事就指着我说,你看这位以前经常挨打的,有啥心理阴影吗?哈哈哈哈


阿慢慢YL


请不要惩罚孩子!!

很多家长相信惩罚是儿童行为管理的最有效的方式。这一信念来自于我们传统的文化观念,比如“棒子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就得狠狠罚他,否则还不得上天了!”“不用费什么口舌,一罚就灵!”“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不也好好的!”

惩罚是什么呢?惩罚指的是人为的结果,是指成人强加而造成的结果,目的是故意让孩子感到厌恶或不愉快,而这一结果和孩子的行为没有任何联系。比如,

l 打、捏、威胁的眼神和语言。“你再砸一下试试,看我不揍你!” “不收拾好玩具,就甭想吃甜点!”

l 限制活动、取消好处。“老师说你今天又和小朋友打架了,罚你一星期不准玩电脑!” “谁让你饭不好好吃,下午不许去公园玩!”;

l 被迫做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我说过不许在教室里跑,你就是不听,去墙角那儿站着,好好反省!”“就知道乱发脾气,自己去小黑屋呆着,等你平静下来,能好好说话了再出来。”“看你弄得一团糟的,不把客厅收拾干净就不要吃饭了!”

那么,惩罚真的能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吗?很多教育教学专家发现,表面上惩罚能让孩子立即改变不良行为,变得听话、顺从,效果似乎立竿见影,而实际上惩罚只能显示出短期的效果,而且后患无穷。

惩罚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后果呢?

◆ 惩罚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心。

成人通过惩罚羞辱孩子,给孩子贴上懒惰、固执、不听话、没有礼貌、愚蠢等标签,孩子会把这些成人的看法纳入自我概念,成为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毫无价值的、不可爱的、缺乏能力等。

◆ 惩罚会让儿童产生攻击性。

通常,受惩罚的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会对成人产生愤怒情绪,他想报复成人,但是,因为成人通常比他更强壮、更有权力,如果报复成人只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他会把这种愤怒转变为攻击性行为,指向别的、比他弱小的人或物。如用力关门,踢猫,欺负别的孩子。

例如,乐乐因为破坏了甜甜的积木城堡,被老师罚站,结果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他把浩浩从秋千上推了下来。

◆ 通常只有惩罚者在场,惩罚才能压制住特定的行为。

惩罚并不能促使孩子将规则内化,进行有效地自我约束,惩罚只能教会孩子学会逃避,一旦成人不在场,孩子还会故伎重演。因此,惩罚不利于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 惩罚会引诱孩子学会防御性地撒谎。

孩子害怕受到惩罚时,他们会隐瞒自己的错误,希望不被发现,而一旦孩子觉得把自己的错误告诉父母不安全时,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就形成了一道墙,孩子和父母之间爱的联接就会被打断,孩子就很难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支持。

◆ 惩罚教会孩子将惩罚与惩罚者相联系,而不是与自身的行为相联系。

孩子不会去想自己遭受的惩罚是因为自己错误的行为,不会去想为什么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也不会去考虑如何改正错误,相反,他会憎恨成人,把成人看成一个令人厌恶的巫婆或者魔鬼,是导致自己悲惨生活的根源。

◆ 惩罚导致孩子的报复性行为。

报复性的行为包括破坏、暴力、拒绝参加活动、闷闷不乐等,他的目的是通过伤害你来弥补自己所受到的伤害。比如,打扫客厅的时候,故意把水盆打翻;参加聚会的时候一言不发,或者说肚子疼。

◆ 针对某一行为的惩罚会导致这一行为的持续坚持。

成人在惩罚孩子时通常会有激烈的情绪反应,而当孩子看到你变得很生气和心烦意乱时,他们同样也可以体验到击败成人和获得胜利的感觉,有的孩子甚至为此宁可甘愿受罚。

所以,儿童可能会决定接受惩罚,但是却不会改变那些让人讨厌的行为。他会向成人发起挑战,告诉他们:“别以为你能打败我!”“你不能阻止我!”

◆ 惩罚教会孩子用武力解决社交中的冲突。

言传不如身教。如果父母总是用惩罚这种简单粗暴的控制手段来达到目的,解决亲子冲突,孩子会认为凭借武力和攻击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是有效的、被允许的,因此在处理同伴关系中也会仿效他们的行为。

很多成人一开始并不想惩罚孩子。而当他们生气、失望、黔驴技穷的时候,最后还是诉诸于各种惩罚手段,因为惩罚即简单又省事,还解气。所以,惩罚在很大程度上是成人显示自身权威或释放怒气的工具,是一种对孩子缺乏尊重的表示,也是成人缺乏必要的耐心、自制力和沟通能力的表现。它告诉孩子:“我比你优越,我比你有力量,所以,我可以不管你的感受和需要,而你必须满足我的期望。”对于管理儿童的行为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的,请不要惩罚孩子。


心奕心语xinyixinyu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会有阴影,而且会伴随整个童年,这种孩子性格容易暴躁和叛逆,胆小懦弱怕事,长大为人父母后也许会把这种教育方式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现在民主社会,讲究平等,父母和孩子虽然有辈分之差,但是人格是平等的,平常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像朋友一样跟孩子交流探讨而不是居高临下我行我素。孩子不但要身体健康,心理更要健康。所以经常打孩子的那些父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不要为了泄气图一时爽快而后悔终生!


牵手硬笔练字


可以说绝大多数孩子小时候都被父母打过,关键是看怎么打,于原因,要打的有理,于力度,下手知轻重,于位置上,要避开身体要处,还要晓之以理,如些方起到教肓作用,让孩子知晓并改正缺点错误,胸存戒心,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很有帮助,长大后会理解并感激父母的。反之,则为家暴,一般会产生两种结果,孩子长大后,不是胆小怕事,畏首畏尾,就是叛逆惹事,薄情寡恩。


方琪悦爷爷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我们调换一下次序来看看,父母经常打孩子,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这样做?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那个孩子实在实在太皮了,太熊了,惹的父母暴跳如雷,才会招来男女混合双打。事实上,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啊!孩子要是听话,父母犯得着动不动拳脚相加吗?无法可想时,父母才会期望用这招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人才。而对孩子来说,经常性皮肉之苦的滋味真不好受,抗压能力强的,后续的发展成长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偏离正轨,会成长为世俗意义上的一个正常的人。抗压能力不足的,极可能心理上会出现阴影,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可能会畏畏缩缩,放不开手脚!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内在的,从一个人的表面上无从察觉出来。所以呢,为人父母不容易,教育好孩子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学问,这个工程长期而又艰巨,征途漫漫。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天天打着孩子玩,教育孩子“恩威并施”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