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1871步枪和同时代步枪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海军史研究会员


毛瑟1871 11.15mm步枪是毛瑟系步枪中的第一支,是德国著名枪械设计专家彼得·保尔·毛瑟于1866年发明,1871年为德军正式采用。随后该枪的设计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采用,其将弹仓供弹步枪的发展推向高峰,为近代步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毛瑟1871步枪,枪长1340毫米,全重4.68千克,口径11.15mm,使用11.15×60mm毛瑟步枪弹,其为金属弹壳,平顶式弹头、中心发火的黑火药。毛瑟1871步枪原型枪没有弹仓;1880年,毛瑟在枪管下方增设可装8发枪弹的管式弹仓,1884年命名为毛瑟M1871/84 11.15mm步枪。

毛瑟1871步枪采用旋转后拉枪机式工作原理,前推拉机柄关闭弹膛时击针即处于待击状态;机头上安装有抽壳钩,枪机关闭弹膛时,抽壳钩能自动抱住弹壳底缘;枪机与机匣采用螺旋面配合,因此在枪机开锁过程中有了预抽壳动作,增强了可靠性;设置有手动保险,增强了操作安全性。

毛瑟1871步枪在同时代的主要竞争对手为,英国的马蒂尼-亨利步枪和法国格拉斯,都是“单打一”式的后装步枪(塞一发子弹打一枪)。

与马蒂尼-亨利步枪相比毛瑟1871步枪在射击精度方面处于下风,在相关的测试中,马蒂尼亨利1100米外的平均散布为69.5厘米,而毛瑟1871的散布却达到了80厘米。比不过马蒂尼-亨利步枪改造潜力实在太浅了,毛瑟1871步枪可以通过下置弹仓来提升火力,马蒂尼亨利则不行。

格拉斯步枪与毛瑟1871步枪相比,二者弹道性能差距不大,不过格拉斯步枪重量较轻长度稍短。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毛瑟M1871/84是毛瑟兄弟,威廉·毛瑟与保罗·毛瑟的得意之作,1871型是管式弹仓步枪,到了改进型1884就已经成为了真正的近代连发步枪。

早期版毛瑟1871年式步枪,第一个海外大用户,也是最大海外用户,就是清朝。清朝一次就订购了26000支毛瑟步枪。原因是这种步枪先进,第一属于后膛击针线膛步枪,第二采油黄铜整体式子弹,第三,还有多发子弹型,也就是所谓的管式弹仓,就是清朝说的九子毛瑟。

这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金属弹壳的直动式单发步枪,钢制弹夹代替了落伍的管式弹仓,是近代所有栓动步枪的祖先。后来的什么三八大盖,莫辛纳甘,都是从这里来的。

后来到了改进版1884式以后,又增加了新型的弹仓式供弹方式,口径也再次缩小。最后,斯班道兵工厂的工程师路易斯·施勒格尔米奇也在这个基础上,研发了一款步枪就是了Gew88委员会步枪,也以毛瑟步枪的名义出口到我国,这就是汉阳造步枪。

清朝军队大批量装备了毛瑟M1871/84步枪,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的时候。清军大约四分之一的兵力都是配备这个系列的步枪。

从清朝订购洋枪来看,清军特别喜欢子弹多,火力密集的洋枪。所以对于可以有9发子弹的九子毛瑟非常喜欢,清朝另外最喜欢进口的是美国的温彻斯特杠杆式连发步枪(这个系列步枪在美国西部最流行)。


深度军事


毛瑟1871式步枪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全金属弹壳的步枪,由于其采用枪机旋转闭锁机构,闭锁突榨位于机头部位,左右对称,受力均匀,结构平稳可靠,广受好评。但最初的毛瑟1871是单发步枪,作战效率低下,后期也改进增加弹仓,但是在弹夹耗尽时,导致枪支重心移动,再加上瞄准具的不实用,使得该枪在一定程度上瞄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