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机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最近总有一种职业危机感,是本能恐慌吗?如何克服?

苗2019


三十岁出头已经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部门负责人,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按正常情况,这应该是在县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县区部门负责人是科级干部,工作十来年提拔正科级且负责一个单位,虽然有可能,但也不是很常见。如果是市级事业单位,一般都是正处级、副处级,工作十来年很难达到这个成就,即使达到了,也是飞黄腾达,正处于意气风发的时节,没有什么危机感,至于市级以上,就更没有可能性了。因而这种情况,更常见的是例似于县区级执法队之类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中小学之类的副科级甚至是股级事业单位。但这类情况应该是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职位也不是非常突出,应该是兢兢业业干工作,以求得更大突破,不会有多少迷茫感。反而是提拔为正科级单位的负责人,处在风口浪尖,承担的压力比较大,更容易生产危机感。

一般情况下,这种危机感,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前途发展,第二个是工作压力,第三个是家庭和社会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前两个,前途发展需要上一个大的台阶,没有一定的实力和机缘,很能迈出那一步。而工作方面来讲,能不能管理好一班人,干出一番成绩来,其中的压力非同小可。反倒是家庭和社会压力,相对小一些,这时候大家都是一力支持。

1、发展前途的压力带来的危机感:在县区一级,据统计提拔为副科级以上的只有43%,随着机构改革后领导职数的大幅减少,将来这个统计数据只会更小。因而能在三十出头的年纪,提拔为正科级干部,而且是部门负责人,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这个年纪正是埋头干事的时期,能提拔为副科级很正常,提拔正科非领导职务或者享受正科级待遇,也很平常,但直接提拔为正科级且担任实职,主事一方,就非常少了。已经是正科级单位负责人,那么进一步发展,一种是调整到大的党政机关,担任一把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能走出来,由于有年龄优势,组织部门提拔干部强调年轻化,下一步提拔副县级也是指日可待。

正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负责人会先转到比较重要的参公事业单位,成为参公人员,然后再进一步转任党政机关负责人,比如住建局、教育局、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甚至是财政局、发改局或者两办。这其中有个关键因素,就是40岁之前必须转到参公单位或者党政机关,不然发展前途就非常有限,因为40岁以后就不允许从事业人员转为参公人员或者公务员了。如果能转任党政机关负责人,或者是乡镇党委书记,进一步可以直接提拔为异地政府副县长,或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之类的职务,迈入更高层次的职级。

当然,要想一步一步实现这种晋升可能,首先必须是工作能力突出,工作业绩和个人综合素质不断得到组织认可。另外也需要一些外来助力,以及机遇、机会等主观因素。还必须顺风顺水,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个人生活中,不能出现硬伤,不能出现足以影响仕途发展的意外事故,包括安全事故、违纪违规等。这就需要个人时时刻刻谨言慎行,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就像郭德纲说的,八分努力加一分运气,再加一分贵人扶持,就可以了。

2、工作压力带来的危机感:年纪轻轻负责一个单位,首先考验到的就是个人的管理能力。能不能团结带领副职和其他领导干部,管好单位一班人,干出一番成绩,而且还不能出事故。闹矛盾纠纷可以,但不能弄得沸沸扬扬,给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就是创新性开展工作,不仅要在单位干得风生水起,而且要在区域内、上下级之间造成良好的影响。无论是在横向各单位之间的考核评比中,还是在纵向垂直部门之间的考核评比中,都要名列前茅,这样才能给自己的前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给领导和同事、同行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民主推荐等环节获得大家的认可。切忌年轻气盛,不把单位同事放在眼里,不把同僚放在眼里,人为被孤立。也切忌鞭打快牛,不切实际要业绩,弄得单位怨声载道。更切忌老好人思想,年轻不敢得罪人,威不足以服众,干事无原则,长此以往就会泯然众人矣。

3、家庭和社会生活压力带来的危机感:如果个人非常有出息,其生活的社会环境会非常好。家人也会优先牺牲,甘当扶梯,家里的事能不让操心就不让操心,一心专干事业,什么加班、出差、应酬,全力以赴支持。亲戚朋友也是如此,同事也会额外高看一眼,毕竟对于有前途的年轻人,大家都会更为宽容。唯一需要操心的,可能就是结婚生子,以及婚后配偶的工作、子女的教育等问题。

总之,三十出头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有危机感正常,奋发努力,突破自己,更上一层,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人能够拥有的机会有限,机会出现时,能够牢牢把握住并干出成绩,才是最主要的。


职言管语


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有着相似的工作环境和状态。

我今年34岁,女,31岁公考,成了一名乡镇公务员。在乡镇上班的第一个部门是党政办,最忙最杂最繁琐,自己凡事都是从零开始,从最开始不会写材料到最终成了经济办公室负责人,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但是我最近也多少有些恐慌,为啥?第一、因为眼看着单位一拨又一拨年轻的同事蜂拥而至,自己的年龄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已经在很多事情上竞争力减弱。第二、工作的明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很多东西需要更新学习,自己精力并不充沛。毕竟除了工作还有孩子需要照看。第三、单位人员调整过快,铁打的干部流水的领导,对很多功利性的事看开了。领导们每年都会调整变动,熟悉了这一批领导,下一批还不知道是什么风格。自己需要不停地去适应新人或事。

大体上我个人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但愿能够让你有所启发。不过,不管什么样的状况,还是需要自己调节心理,适应环境与工作。祝好!


娜么回事而已


既来之则安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b3600088cd0c5b4b5d4\

北漂万泽


30而立,你已经“立”了。还当了官。你有职业恐慌感,按理说不应存在。说直接一点,是怕官位上不去了,或是怕别人取代。有这种危机感,是正常的,也是有利的。

自我警戒保持正能量,只要不犯错误,是不会无故推掀掉的。你平常行得正,多留点心,抓住领导的弱点,他想无故打压我,我也不讲客气。这也是底气!

不要只埋头干活,不抬台观风。我就有这样的教训。大深刻。我既然跟你讲得硬一点,对你有好处。

你千万别在公共场所讲担心这,顾及那,你越讲,人家就认为你有准备,他就顺水推传(船)。到时候自己打倒自己。有的领导明堂多,都是杀鸡猴看。

你在职时,该捧得还是要捧。捧与不棒大不一样。说捧不好听,就先对领导权威维护力吧,就说对领导的服从力,说是对领导的响应力不更好嘛。

你还干2O年没问题。正科级10年,即使升不了实职性的官,也可按政策(惯例)职务,起码是副县级。这就蛮可以了。人到中年正是有经验努力的时候,应抓住规会不放。

那来什么职业恐慌?农民成天干,那么辛苦,怎么没恐慌。在企业一个二三千块钱,干12小时,老板还拖欠工资,甚至想黑掉,他们还那样乐观,没恐慌。

前几天,一位不相识的网友,给我私信:跟个老板在新疆干活,还有一万3千元就是不给。现又跟他在湖北干,一分钱不给。他连饭钱也没有。太可怜了!我向他提了几点建议,他感谢我。我说,你应感谢法律与政策。

我坚定地告诉他,遇有难关,千万别怕,人家就是巴不得你怕,你越怕,他就越放心。这就是职场潜规则。

你在机关,官场也是职场。明争暗斗,防不胜防。你能回避吗?不能!你只当没看见吗?不能!客观事实证明,你只有把住自己,观潮前行,进退随逐,自我防没。


职场参谋


是支出与收入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