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流量资费下降47% 累计让利超2000亿元,你怎么看?

琅琊榜首张大仙


中国移动发布的这个数据有很大的水分。流量费下降的47%是单价,不是总价。让利的2000亿只是文字游戏而已。

根据提速降费的要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在2018年开始降低通信费用。降低通信产品价格势必会带来营收和利润的双下降。为了既达到提速降费的要求,又完成利润和营收考核,运营商开始动了“歪脑筋”。

1.提速方法:把2G/3G用户签转到4G网,对4G用户开通4G+

在运营商内部,2G/3G用户签转到4G有个专有名词,叫“23转4”。具体做法是给2G、3G用户开通4G网络。只要2G/3G用户使用4G手机,就能以4G网速上网。为了能吸引2G/3G用户使用4G终端,运营商开展了低价销售,甚至免费送4G终端的活动。

这么做带来的效果就是整体用户网速的提高。而不良后果就是2G、3G用户流量经常超出套餐,产生了大量的套外流量费用。

2.降费方法:保证总收入不变的基础上,降低流量单价

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提速降费完成情况里都没提到用户通信费总价的下降。说的所有数据都是流量的单价的下降。

他们的做法是保证你套餐费不变,赠送给你大额流量包。因为在4G时代的流量带宽是由富余的,所以即使给每个用户都赠送1G的流量,网络承载量也不会超标。提速降费以来,很多用户的流量使用量从不到1G,暴增到10G,但是总体支出的费用没变。这也是普通用户并没有感觉到“降费”的原因之一。

综上,对于运营商来说,已经建好的网络,1个人使用和10个人使用的成本是一样的。提速降费跟“加量不加价”是一个套路。所以,中国移动所谓的流量资费下降47%,是指每G流量的单价下降47%,而并不是用户少花了47%的钱。至于让利2000亿,按2020年平均全网用户月使用总量乘以提速降费前流量单价就是这个数,只是个无意义的数字而已,并不代表中国移动用户少花了2000亿。


茗颂


我对中国移动不怎么相信,多少次打电话说给我优惠,甚至是用外地电话或电台电话,无论怎么演变,我几个字应付,我说不需要,因为我已吃过亏,受过教训,暗厢扣钱让你神密不知道,不是中国移动内部人透露,谁也不知道。


天辰助鼠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虽然我是通信业的一员,但是其实这个所谓的让利超2000亿,也只是一种纸面的数据而已。

通信业里的所谓数据红利,其实从来都没有在中国存在过。

从3G时代开始,移动通信开始了宽带化,数据业务逐步的成为了通信业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其实这种所谓的数据红利,根本就是一个很扯淡的问题,而且也是从来都没有成立过的。

非常简单的,我们看中国移动的利润就可以看出来,在2008年中国移动的收入是4123亿,利润是1127.93亿。而2018年中国移动的收入是7368亿,但是利润是1177.81亿。收入增长了这么多,但是利润却没有什么上涨。

数据业务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从来其实都并不是刚需。

中国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现在我们的生活的确是方便了很多,但是之所以有现在的中国发达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它的前提就是流量和上网的资费低廉,否则的话,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辉煌。


而且,以现在数据业务最大的流量支出来看,也主要还是在视频类应用上,那些视频类应用才是流量支出的大头。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如果手机流量的资费依然是高高在上的话,对于用户来说,用不起也就不使用了,因为这些数据业务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可或缺。

运营商的过度的市场份额考核之争,也让流量资费的下降的红利,没有被全部的用户享受到。

现在中国的4G套餐的价格,新入网用户可以获得19元、29元的超低价套餐,甚至部分省份还有9元的超低价的不限量套餐,而老用户无法获得这种优惠。在国内的用户,还是以老用户居多,这也使得这些老用户在办理第二张卡去充填第二卡槽的同时,同样的对三大运营商的资费吐槽不已。

可以说,这种变态的市场份额考核,让运营商虽然是“让利”了,但是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口碑,可以说是费力不讨好。

三大运营商对物联网卡的管控不利,也让三大运营商4G流量的让利直接被用户忽视了。

三大运营商虽然4G资费下降,但是现在市场上还泛滥着各种更低价的互联网卡,这些卡本身来说都是违规使用的手机卡,但是却可以堂而皇之的做广告和销售,尽管这些卡使用起来都是一群群的坑,但是价格便宜。

而且,即使是这样卡使用其他有诸多的问题,但是使用的还是运营商的网络,很多时候这些卡使用卡顿的黑锅还被用户认为是运营商的锅。

总而言之,在现在中国的三大运营商,虽然建设了全球最多的4G基站,让一直在4G资费上提速降费,但是如果说运营商要说什么"让利",还真的很难得到用户的认可,这个其实还是需要运营商自己反思一下为什么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答,我想说这个是真的吗?为什么我没有感觉到?

京东不小心设置错误,被用户抢购商品价值7千万,还想尽办法去追回,跟移动比起来是什么概念,所以我觉得供大于需的情况下,资费下降是正常,这是因为携号转网带来的改变,移动资费下降那是因为之前资费太高,想想当年办理电话卡的时候月租19元,结果用了几年之后月租变成了100,而且套餐还只能升不能将,其所依仗的是客户的忠诚吗?还是带着某种欺骗和霸王条款,现在资费下降或许是因为前期虚高,比如流量套餐,各行各业都在遵循经济学规律,股市也是有升有降,移动确只升不降?自己降了一点就是让利?不用让,话费提高到月租1000一个月!!我没有意见!

个人见解,如果你认同,可以点赞我。如果不认同可以关注我,并评论我,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吧。关注 @科技咖啡吧 ,带你看不一样的世界!


一锤钉子影视


2019年移动大幅降低流量资费,主要是响应了国家政策、顺应市场竞争规律及结合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调整,个人认为流量资费仍存在降价空间。

国家政策要求运营商“提速降费”

互联网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通过提速降费,可促进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可降低个人及企业的信息服务成本,激发大众创业信心,可让更多普通用户能用得上网络,提升生活品质,可助力农村扶贫事业;李总理也在多个场合要求运营商进一步落实提速降费措施,让利于民,移动本次让利降低流量资费,是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

携号转网政策已实施,运营商之间竞争压力大,需调整相关经营策略

携号转网2019年11月27已正式实施,用户可以随意将号码转移至其他运营网络下进行使用,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压力随之增大,除了通过优质的网络服务来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之外,运营商也需通过降低资费、定制免流卡等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轮降低资费策略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运营商主要成本在网络建设及运营方面,仍存在流量资费降价空间

据中国移动公司发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财务报表,前三季中国移动营运收入为人民币 5667 亿元,通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 5130 亿元,每天净利润3亿元,盈利额仍较大;而且运营商的主要成本在网络建设及运营维护方面,近年利润增长率较低的主要是因是移动正在在进行大规模4G/5G网络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及运营维护,成本支出过高导致,待网络建设基本完成之后,成本支出便可大幅降低,在低成本高利润的背景下,流量资费降低仍存在较大的空间。


通信汪汪


中国移动:流量资费已下调47%优惠2000亿该如何看待?

首先不要用这些大数据用来告知所有移动用户,你所使用的流量资费已经下调了47%,基本优惠了一半,平摊到每一个用户大概有多少钱?中国移动用户基数是非常大的,2000亿的额度,对于平均每一个用户来讲能有多少钱?而且这些数字是否是真实?又有谁调查过?是否也只是商业宣传而已?告知所有的移动用户,你看,我给你的综合资费已经打折了对半,你还要携号转网

客观的来讲,如果用户在使用卡片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莫名其妙的升级套餐,或者运营商在推广所谓优惠活动的时候,用真真切切的优惠活动以及服务来吸引用户,比如某个套餐为什么是每个月返还十块到20块?而不是一次性到账返还,而这十块或者20块钱,只是抵消了部分月租,等所谓的续约期已满基本就会恢复原价,用户从30几块钱的月租可能会变成50级,甚至是80几块钱,而且套餐除了选择相同套餐之外不能将套餐降低,要么就只能变为保号套餐,等待携号转网

还有一点所谓的优惠,在2019年9月1日之前,我们所使用的流量是无限制流量使用,虽然超出了所使用的流量会被限制,下载速度比如300k到500k的网络速度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讲,网页的打开或者是短视频观看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从2019年9月1日之后运营商取消了流量套餐,超出流量套餐,每1G流量有五块钱,有十块钱的价格,这就是所谓的优惠了47%吗?这应该是变相增加了用户的综合资费消费

你也可以仔细的观察,假设你使用的是八元的保号套餐,不赠送全国流量的情况下,超出流量使用,每1M的流量是多少钱?是0.1元还是0.01元超出之后流量多少g?或者是多少元?才会将你的卡片自动关闭,不能再继续4G流量上网

网络时代,就不要搞什么大数据宣传,用户使用优惠,那才是真正的优惠


侠客挨踢数码


我用纯流量卡一年多了,优点是流量超多,35元不限量不限速我看直播看视频一个月用1千多个G流量,缺点就是就是不能打电话但是可以当副卡使用,流量又多而且每个月节省好多钱,一开始不相信但是客服说手机卡不需要钱免费。


狼人骑马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您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近期,中国移动晒出了2019年提速降费的成绩单。其中流量资费下降47%,累计让利超2000亿元。中国移动用户将近10亿,如果按照中国移动流量让利超2000亿来计算,那么每名用户优惠幅度高达200元,每月将近节省16元的流量费。那么,作为移动手机用户中的一员,您是否感受到了中国移动所提供的优惠呢?答案是否定的!

为何会产生这种差异呢?因为中国移动统计的是理论让利价值,实际真正转化至用户端或许要少的多。为什么这么说,一起来看看其中隐含的套路吧!

哪些因素导致了我们没有能够真正享受到2000亿元的让利

这里也是运营商惯用的一种统计方式,看似让利幅度较大,但是消费者真正获利却不高。

第一种模式,闲忙流量的定义

根据用户上网特色,可以分为高峰期与低谷期,中国移动定义了忙时流量以及闲时流量。忙时流量相对较贵,闲时流量的费用更加便宜。闲时流量的时间段往往是从凌晨开始至四、五点,本身并不会有人在此时段上网,或者说很少的一部分人才会使用。但是在做流量优惠统计的时候,很自然的会将这一优惠差价统计进去。

第二种模式,高价套餐,流量均值费用较低

运营商资费套餐做的很巧妙,往往是高资费的套餐流量均价要低于低资费的套餐。但是,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人使用的是中、低资费套餐,只有较少的一部分人才会使用到高资费套餐。但是,资费套餐的不同导致出流量的优惠同样会计算在内。

第三种模式,流量收回的问题

中国移动是会定期或不定期赠送一些流量优惠,到期之后没有使用完的流量便会直接清零,但是这部分却会记在流量优惠之中。除此之外,对于常规购买的流量,当月可以叠加至下月使用,次月便会清零,同样不排除有两个月为实用完流量的极端情况。

计算方式的差异,会导致消费者并不会感受到2000亿的让利优惠,甚至是会产生又被中国移动“套路”的感觉。

中国移动推出一些真正的流量优惠活动

无论是为了防止老用户携号转网,还是出于对老用户的关爱,中国移动确实推出过一些真正的流量优惠活动。

例如:“查网龄 送流量”就是一项相当好的流量优惠活动,老用户发送相关短信至10086便可参与该项活动。根据用户网龄的不同,会连续赠送3个月的流量。并且该活动针对的是全国移动用户,并非是某个省的单一活动。

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只有切实让消费者感受到实惠的才是“真”优惠,至于统计出来的理论数字消费者并不感冒,除了汇报毫无用处。

关于中国移动晒降费成绩单,累计让利2000亿的事情,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极客谈科技


谢谢您的问题。中国移动说这些话,体现了对流量资费下降的贡献,但对用户没什么用。

中国移动说什么。中国移动晒的是“降费成绩单”,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移动流量资费逐年下降,现在的流量资费单价只有2012年的五十分之一。 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宽带,流量资费下降,总计让利超过2000亿元。

中国移动想表达什么。第一,降低流量资费让利,对移动网络普及是有重要贡献的,在5G网络普及上同样是先驱者、贡献者。第二,中国移动的5G流量套餐并不贵,中国移动做出最大努力的牺牲。第三,劝服用户不要携号转网。



用户买不买账。用户对资费是有自己的标准的,对中国移动漫长时间的让利行为并不敏感。用户看不见、摸不着流量资费,即使单价下降,但花销并不低。因为短视频、直播、影视内容丰富,4G与5G流量需求是巨大的,但要办理更高价格、花额外的钱买流量,又没必要。而且,三大运营商的资费比较,中国移动也并不占优势。而5G来临,目前套餐外的资费普遍较贵,中国移动关于降低流量资费让利的表态,并不应景。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中国移动的流量降费只是开始,还有下调空间。确实,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消费者的流量大幅增加,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压力。我每月都有200的流量,移动也隔三差五地要送流量,可我连200流量还是200流量,已被我封杀了,还要什么赠送流量。为什么?因为,作为老人,除了打电话,看下信息,应该流量不大。可手机梱绑,连参加党员《学习强国》规定看的视频也计流量,一次如此,二次照计,三次就封杀它了。每月18元套餐,一个不小心,出外看视频,话费居然上升至50多元。后来,换了华为,情况大为好转,时间一长,又来野了。经投诉,才以赠送方式退回30多元。所以,我要儿子封杀了流量,只在屋内看学习的视频,其它的不敢看了。所以,希望移动对《学习强国》和《今日头条》答题类的视频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