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敗的最大謊言是慈禧挪用了軍費,對此你怎麼看?

Belanov


有道理。慈禧太后修頤和園確實是花費了大量的白銀。但是即使慈禧不修頤和園,李鴻章照樣得不到軍費的供給。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那是因為李鴻章得罪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做翁同龢,所以說慈禧是為翁同龢背了鍋。翁同龢是何許人也,為何他有能力連晚清重臣李鴻章的軍費都能剋扣?其實還是因為他的職位。

翁同龢除了是咸豐時期的狀元,兩朝帝師,在朝廷之中他也是擔任著重要職位。那就是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是幹什麼的,應該不需要多說,就是管錢的,當然李鴻章要錢,還可以找慈禧,找皇帝,但是為什麼都行不通呢?


慈禧豈是那麼容易見到的。即使是李鴻章要見慈禧一面都是十分困難,他得上下打點,這才會有人去給他傳遞信息,要是沒有人傳遞,慈禧怎麼知道李鴻章要見她。而當時很不幸,李鴻章偏偏很難打通這條道路,所以慈禧這邊幾乎是沒有希望了。

之後還有就是皇帝那邊。光緒和李鴻章之間的關係就更不用說了,再加上旁邊還有翁同龢不斷的覲見讒言,李鴻章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在這段時間更是直線下降。



當然這還不算。養海軍是及其耗費財力的。再加上翁同龢的剋扣,裁剪,李鴻章幾乎三天差五的就要向朝廷要錢,皇帝又難免不起疑心。再加上清政府晚期的花費巨大,本來就入不敷出,欠債累累,恨不得一塊錢扳成兩半花,李鴻章這麼用皇帝怎麼捨得。


再加上翁同龢在邊上添油加醋,說什麼建水師那要這麼多錢,還有什麼大清的國庫都給你建水師吧。之類的話語,朝廷還怎麼給他發銀子。


圍知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觀點的提出,主要是少數滿清歷史的作者為了賣書,不惜斷章取義吸引眼球,李敖的作風。

這些人是研究歷史者 或者 歷史愛好者的恥辱。

實際上,慈禧挪用軍費是客觀存在的歷史,無論如何篡改也是存在的。

首先,我們要說說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簡稱海軍衙門。

海軍衙門是滿清末期的一個重要機關,負責統一全國海軍的行政管理。

海軍衙門級別很高,和戶部等部平級,相當於一個部。

他的總理大臣為醇親王奕譞,就是光緒他爸。

由於滿清晚期海軍的重中之重,就是北洋水師。其實,海軍衙門主要的經費都是撥款給北洋水師的。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覆滅以後,海軍衙門也沒有存在意義,在覆滅後第二個月就撤銷。

甲午戰爭之前,光緒帝名義上於1887年親政。

在這前後,醇親王奕譞為了討好慈禧,用盡各種手段巴結,希望能夠讓兒子掌握實權。

當時慈禧對於紫禁城很不喜歡,認為它陰森壓抑。慈禧曾經在紫禁城中大病一場,時間長達半年,差點死去。

相反,慈禧對於頤和園很是喜愛,後來晚年大部分時間也住在這裡。

醇親王奕譞知道這點,就想盡方法的修繕頤和園。

但是,修理醇親王奕譞需要花費鉅款,可不是小數字,錢從何來?

當時戶部是沒錢,入不敷出。

全國唯一比較有錢的單位,就是海軍衙門了。

海軍衙門的經費分為四部分:

第一是海防專款,每年由政府撥款400萬兩;

第二是臨時撥款,比如1885年所指撥的廣東餘存洋款42萬餘兩等;

第三是海防捐輸,主要是各地半強迫性質的捐款;

第四是鴉片稅釐,主要包括進口鴉片銷往內地的厘金和國內所產鴉片的產銷稅釐。

海軍衙門的這些撥款,原則上是專款專用,連戶部也無法干涉。

唯一能夠挪用海軍衙門專款的,只有總理大臣醇親王奕譞,還有慈禧太后了。

在醇親王奕譞看來,海軍的建設,遠不如拍慈禧的馬屁。

對於這兩個傢伙挪用海軍衙門的經費,而不用於海軍尤其是北洋水師的建設,這已經是鐵證如山,無數歷史論文都可以證明,薩沙也不想多說。

隨便說說。

奕劻在奏摺中寫道:“頤和園自開工以來,每歲暫由海軍經費內騰挪三十萬兩,撥給(頤和園)工程處應用。”

慶親王奕劻是海軍衙門成立之時任命的會同辦理,也就是此事的當事人,他的奏摺中內容的可信度是很高的,所以挪用海軍經費重建頤和園是不爭的事實。

光緒朝的太監王世龢在《造陶廬日錄》中寫道:“近年來如醇賢親王輔政之設立海軍衙門、武備學堂,名為海軍,實未辦絲毫海軍事,惟著思重修清漪園大工事……海軍各堂司瞰見如此得金,營謀修清漪園(現改名頤和園),動款三千餘萬……”

海軍中人池仲祐編的《海軍大事記》中載:“旋又有人建議提海軍款百萬為頤和建築費者,於是園工無已時,而海軍款兩千餘萬,盡輸入頤和園之用矣。”

張祖翼著的《清代野記》中有一篇名為“慈禧之侈縱”的文章,其中有這樣的記載:“乃定議修頤和園。設海軍衙門,以每年提出之海軍經費二百萬兩,為修園費;又開海軍報效捐,實銀七千兩,作為一萬;以知縣即選,有的數百萬;亦歸入修園費,不三年,園成。”

《清宮野史大觀·清宮遺聞·卷一》中有一篇專記“頤和園經費”此間道:“修頤和園其款多出之海軍經費,聞約記三千萬兩,其修理費,則出土藥稅,土藥稅每年有一百四十萬餘兩,歸戶部撥款者才三十餘萬,餘均歸頤和園,太后住園時,每日需一萬兩。”

這些都是在古籍中關於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一事的記載。

當時被挪用的海軍衙門軍費,主要是海防捐輸和鴉片稅釐以及各地督撫報效等鉅款的利息。

資料中這麼寫:在戚其章先生的論文《頤和園工程與北洋海軍》中寫道:“據粗略估計,從1887年到1894年的8年間,北洋海軍在1894年的追加經費不計,共撥銀約1000萬兩,扣除‘平餘’為庫平銀60萬兩;南洋海軍撥銀共400萬兩,扣除‘平餘’為庫平銀24萬兩;東三省練兵共撥銀約800萬兩,扣除‘平餘’為庫平銀48萬兩。”這三項加在一起的庫平銀就有132萬兩之數。

1891年頤和園工程款項吃緊,經慈禧懿旨,又從海軍經費中墊出100萬兩,這筆款項由存在天津洋行的海軍鉅款的生息來還清。後關東鐵路的修築被廢止後,200萬兩的修路費也歸入了頤和園工程之中。前文中提到,頤和園的重建打著昆明湖水師操練的旗號,這其中每年撥給昆明湖水師學堂的經費也被抽調部分用於頤和園的修建。

經此算來總共挪用的海軍經費在800萬兩左右。

大家知道,800萬兩是什麼概念嗎?

黃海海戰中,聯合艦隊圍攻幾個小時,擊中300多發炮彈尚且不能擊沉的2艘鐵甲艦。定遠艦花費約140萬兩白銀,鎮遠艦花費約142萬兩白銀。

北洋水師每年只有100多萬兩撥款,連最基本的維持都做不到,6年沒有購買新軍艦,迅速被聯合艦隊趕超。

甚至開戰前,丁汝昌、劉步蟾提出更換軍艦部分速射炮,只需要花費幾十萬兩銀子,仍然沒錢。

有意思的是,幾萬兩銀子拿不出給北洋水師,賠款倒是拿得出。

《馬關公約》中,除了2億兩白銀,還有3千萬白銀的贖遼費。依照合約的規則,需要在半年時間內,還清5千萬兩白銀;一年時間內,還清一億兩白銀,其餘的一億兩分六次還清,從第二年開始,每年交還一次。

通過物色商洽後,清朝決定向俄國、德國和法國,三個國家的銀行借款,合計約3億兩白銀還清這筆錢。


薩沙


確實是!慈禧並沒有挪用軍費,這是戊戌變法時變法黨強行給慈禧扣鍋的,其目的是把甲午失敗推卸給慈禧,以此來降低慈禧的威信與支持度。

主要證據有如下,甲午戰敗後的北洋軍的賬下尚有3000萬兩存銀,這是慈禧特批給北洋軍作為軍餉的錢,但是由於北洋軍全軍覆沒,軍餉沒有發出去(這筆錢最終被清政府追回用來給馬關條約的賠償),所以說慈禧挪用軍費的謠言不攻自破,軍隊尚有存銀足以證明北洋軍並不缺錢。

甲午戰敗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將領不行,指揮差。我們來分析一下甲午海戰,當時清軍的海軍艦艇不敢出海迎戰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認為清軍在陸地上有炮臺可以支援,可以躲在陸地炮臺的保護之下,這完全就是一種旱鴨子打法,生搬陸戰的步炮協同戰術。實際上當時的海軍艦隊交戰都是傾向於機動作戰,利用軍艦的速度進行機動快速穿插,這是蒸汽輪機出來後的戰法,也就是說清軍的海軍司令員的指揮能力還不如明朝末期時候,這是戰略指揮上的錯誤。

其次,清軍海軍官兵紀律差,戰備水平低。當時清政府給海軍官兵的津貼還是很足的,但是並沒有直接轉化為作戰士氣,倒是滋生了這些人尋花問柳的惡習。清軍海軍從士兵到官兵公開招嫖的事屢見不鮮(甚至有大量海軍情報就由日本情報人員化身妓女探知的),所以清軍海軍將士缺編非常嚴重,往往要打仗了還有一半的官兵在妓院裡沒睡醒。

所以呢,如果說慈禧有錯,那就是選錯了一名將領去執掌海軍,典型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但是說她挪用公款則是亂扣黑鍋。


優己


其實這種想法是基於,如果北洋艦隊購買了吉野號就能取勝,如果北洋艦隊,再購買幾十門速射炮就能取勝。

實際上,就是多1艘軍艦,多幾十門炮,清朝就真正取勝甲午戰爭嗎?清朝各地先後營建起40多座兵工廠,僅浙江機器局、金陵火藥局、金陵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山東機器局、江南製造局7家軍工廠,總共投入資金就高達4200多萬兩!

清朝是當時全亞洲唯一能夠生產自動武器的國家,擁有全亞洲最強大的軍火工業和造船工業。甲午戰爭前夕,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福州青洲石船塢竣工,船塢長125.4米、寬33米、深9.24米,在全世界的排名僅次於英國利物埔船塢。

《清史稿》統計,晚清從國外買入艦船不足百艘,花去白銀2000萬兩。清朝還花費巨資,持續從國外,進口各種洋槍洋炮,以至於,李鴻章曾經在奏摺里豪氣萬丈地說:“大清洋槍百萬,快槍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但是,清朝為什麼在甲午戰爭戰敗,不是少了那幾十門速射炮,更不是因為少了1艘軍艦。而且,整個體系落後,比如軍隊編制,清朝陸軍最大作戰單位是營,結果鴨綠江戰役,宋慶指揮100多個營,傳達一次命令,都要出動100多個傳令兵。這些營互相之間,都沒有統屬關係,根本就是一團散沙。打一個戰役,宋慶光傳達幾次命令,就要出動幾百個傳令兵。

日軍是師團編制,指揮,行動和配合,都非常方便。結果,日本第1軍輕鬆取勝,繳獲清軍西式大炮74門,步槍子彈432萬發,炮彈3萬發….要知道,八路軍八年抗戰也才消耗了2000萬發子彈。清軍不缺武器彈藥,缺的是整個體系。


深度軍事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根據統治階級的需要,任意選擇顏料!

1.清朝嘉慶年間,政治腐敗,軍備廢馳,已經非常嚴重,看世界史、有目共睹;到了甲午戰爭時期,政治體制和軍隊體制更加落後,根本適應不了近代化的戰爭,這才是根本原因。


2.滿清入關後,為了統治中原,啟用漢臣,在初期有穩固民心的作用,但到後期,封疆大吏中漢人掌權不在少數,加劇了清朝中央官員與地方主政的矛盾;地方漢族官員想越做越大,而中央是滿族權貴掌握實權,以慈禧為代表;他們有與生俱來的唯我獨尊的思想情結,斷然不想中央讓受到地方的威脅,所以不遺餘力地大力打擊地方。

3.清政府有百萬雄獅,但派系林立,如淮軍、湘軍、閔黨互相傾軋,尤其閔黨和淮軍的明爭暗鬥盛況空前;清庭雖擁有四大艦隊,但黃海大戰之後,沒一支艦隊前去增援北洋艦隊!地方首腦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也可見一斑!



49從中央到地方均無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的決心與勇氣,政治人物明裡一把火:相互友好、照應、幫助;實際上,暗裡一把刀:相互拆臺、算計,巴之不得對方力量被削弱;這是主因,誰能改變?


至於說老佛爺挪用海軍軍費是北洋水師覆滅的主因;敢想是清流言官、或者文官集團的想當然;事實上是慈禧只是挪用了海軍軍費的利息中一小部分,作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為此遭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算是有得其所;但,把甲午失敗之責全部推到她頭上顯然是移花接木、避重就輕!根本看不到清朝的腐朽所在!

甲午海戰失敗的主因是清朝內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


希望星晨58298869


甲午戰爭是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這場戰爭的勝敗直接決定了中國和日本的未來經濟走勢。

19世紀60、70年代,清朝興起了一場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這場運費讓中國一度出現了“同治中興”的景象。

1888年清政府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師,成為了亞洲一個強大的海軍力量。

1890年,北洋水師有2000噸位以上的戰艦7艘,總噸位達到27000噸,而日本2000噸的戰艦僅有5艘,總噸位約17000噸。

此時中方在裝備實力上是遠強於日本的,但是接下來的情況卻發生了變化,日本開始實行擴充海軍。

1890年後,日本財政收入的60%都用於發展軍事力量,1893年起,明治天皇決定將自己宮中的經費中每年拿出30萬,再從官員的工資中抽出10%,用於發展海軍。此舉讓日本全國上下沸騰,全民加入到了強國的隊伍中。

1892年,日本完成了擴軍計劃,此時,日本已經有63000常備兵和23萬預備兵的陸軍,包括6個野戰師和1個近衛師,戰前日本海軍有軍艦32艘。

接下來我們 再來看一下甲午海戰開戰前雙方的軍事實力。

洋務運動後,清朝開始迴光返照,在與西方各國打交道的過程中,認為西方人"並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貿易上佔些便宜而已,於是放鬆了軍備意識。

而日本是一個噴薄欲出的近代國家,身為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再加上明治維新,社會轉型,日本天皇集團急需要對外擴張來尋求出路。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戰,日本侵略中國是蓄謀已久、準備充分的。

1894年春,朝鮮爆發了東學黨領導的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出兵協助鎮壓,日本政府趁機誘使清朝出兵,並保證“日本政府絕無他意”。

李鴻章派直隸提督葉志超率兵出兵朝鮮,而此時,日本以護送駐朝公使和保護僑民為藉口,乘機出兵朝鮮。

而雙方在還沒有到達朝鮮時,東學黨起義就已經平息 ,而此時日方卻拒絕撤兵,決意要發動戰爭,繼續向朝鮮增兵,很快兵力增加到1萬多人,是清軍的3倍之多,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了。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宣佈對日開戰,同時日本政府也宣佈開戰,甲午戰爭正式拉開了帷幕。

甲午戰爭的第一個戰場在平壤,清軍兵力約1.7萬人,日本則1.6萬人,雙方實力相近。

平壤之戰在三個戰場同時進行,分別是大同江南岸、玄武門外、城西南本個地方。在這城西南戰場,葉志超部隊遭遇日本師團,清軍奮力殺敵,日方未佔到半點便宜,暫時退守,此時,清軍完全可以 乘勝追擊,不料,葉志超卻舉白旗投降,自己逃回了鴨綠江。

於是朝鮮全境被日本控制,戰爭很快轉移到了中國境內。

1894年9月17日,日軍與清軍在黃海上打響了黃海之戰,也稱為甲午海戰,

然而戰鬥開始後不久,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號”被擊中,海軍提督丁汝昌帶傷上陣,鄧世昌帶領的“致遠號”、“經遠號”帶頭衝向日軍主艦“吉野號”,兩艘軍艦都被擊沉,全艦官兵陣亡,但是同時也給日本艦隊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日本的“松島”、“比睿”、“赤誠”等戰艦都遭到了重創。

當看到千瘡百孔的松島號時,日軍紛紛驚呼不可思議,戰鬥到下午時,北洋海軍的主艦定遠號、鎮遠號仍在堅持戰鬥,日本看形式不利,便下令撤離戰場。

這次戰役雙方都有損傷,但是卻不分勝負。

而此後,清朝的卻取採了消極避戰的態度,以“保船制敵”為藉口,命令艦隊撤回威海衛港,將制海權拱手相讓。

1894年10月24日,日軍與清軍在鴨綠江開戰,此時清軍兵力約2.8萬人,日軍約3萬人,可以說這一場也是雙方旗鼓相當的一場戰事。

然而清軍士氣低迷,各部隊派系分割,將領無心戀戰,各部隊不聽指揮,日軍當天夜裡就成功的渡過了鴨綠江,直逼清軍陣地。

10月24日,金旅之戰開始,日軍2.5萬人從旅順登陸,清軍約3萬人,誰知日軍登錄12天,清軍竟無任何反應,日本毫不費力就勝利了。攻佔旅順後,日軍進行了殘暴的屠殺,短短4天內,日軍屠殺了旅順平民2萬餘人,整個旅順只 剩下36人。

1895年1月,日軍2.5萬兵力開始進攻威海衛,而此時的威海衛僅有3000人,雖拼死殺敵,卻最終敵不過日本兵多將廣。

儘管此時北洋海軍仍然堅持迎戰,在日軍海、陸軍的夾擊之下也難以抵擋,而此時,最讓北洋水師難堪的是,清政府已經做好了投降的準備,停止了一切戰爭支援,走投無路的丁汝昌只得服毒自殺。

數百年來,關於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一直是議論紛紛,甚至將整個責任怪到慈禧太后身上,認為她將北洋水師的錢挪做它用,用於圓明園的修繕工作,而導致北洋水師無錢補充最新的裝備,才導致最終戰敗。

而實際上,從整個戰爭的開始到線束,我們 都可以看到,各處戰場上的兵力和裝備並不比日本海軍差,所以北洋水師裝備不足這一點是不成立的。

在《清末海軍見聞錄》一書中解釋到:海軍軍官生活奢侈浮華,嫖賭是平常事,劉公島上賭館妓院林立,從各國海軍歷史來看,嫖妓現象都比較普遍,但是像北洋海軍中這樣公開成群結隊的現象卻是很罕見的,生活如此腐敗的海軍,戰鬥力自然比不了訓練有素的日本 海軍。

甲午戰爭是失敗,不是單方面的戰爭失敗,不僅僅是裝備、經費挪作它用,而是整個國家的腐敗,朝廷的黨派之爭,部隊紀律不嚴等各方面綜合因素導致的,從根本 上來講是清王朝制度的落後和政治腐朽的結果。



雨霽視角


一,對海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二,清政府以慈禧為代表官風腐敗,三,閉關鎖國,夜郎自大。


翁怡澤


慈禧拿錢造園子是在電視劇中看到的,不知是歷史不?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民眾幫忙有圖有據,也不知道可靠不?但是,朝代的滅亡多是勞苦大眾、農民推翻的,這是真實的歷史。清朝滅亡,是民聲,封建制度造成經濟的落後,而另一面慈禧為代表的封建貴族的腐朽,二方面的原因是清朝滅亡的根源。(首)


惠舒旅社老闆


首先,我不喜歡長篇大論,我檢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來說說。🌝🌝🌝

1.這是前提:慈禧根本沒有挪用海軍軍費,而是挪用了軍費的一小部分利息來修園子,甲午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清朝內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而這是甲午海戰失敗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則是清朝政治體制和軍隊體制的落後。😱😱😱

2.在清朝末期,地方與中央的矛盾頗深,地方大多是漢人掌權,他們想越做越大,而中央是滿族權貴掌權,以慈禧為代表,他們不想中央,受到地方的威脅,所以大力打擊地方。😳😳😳

3.清朝在陸軍方面雖有百萬雄獅,但那也只是個擺設,淮軍湘軍閔黨互相都有各自的利益,所以在陸上戰鬥,他們互相幫襯不及時。而在海軍方面,閔黨和淮軍的爭鬥更激烈,清朝雖擁有四大艦隊,可是在黃海大戰之後,竟然沒有一支艦隊前去增援,那是因為四大艦隊的擁有者都是當時廣東,福建,江浙,不同地方。地方之間矛盾競爭十分激烈。😫😫😫

4.中央內部其實也不太平,有清流言官,帝黨和後黨(帝黨是支持光緒的,後黨是支持慈禧的。)而清流言官是以帝師翁同龢為代表的。😡😡😡

5.在甲午開戰之前,帝黨和清流言官組成一隊,他們抨擊以李鴻章的淮軍為首的北洋艦隊,說北洋艦隊貪汙成風,要求禁止撥款給予北洋艦隊購買炮彈和置換鍋爐,而身為皇帝的光緒,竟然相信了自己的老師所說的一派胡言,導致北洋艦隊整體戰鬥力直線下降。🤐🤐🤐

6.中國當時工業能力有限,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因為在禁止撥款給北洋艦隊買軍事物資。北洋艦隊的鍋爐煤礦,以及炮彈只能在中國本土採購。然而清朝末期的工業製造水平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個個都是豆腐渣工程。😰😰😰

7.這一點是我補充的,至於現在為什麼慈禧挪用海軍軍費成了北洋水師戰敗的主要原因。這主要是有清流言官這一文官集團的存在,我悠悠中華自從漢代只要統治者得罪了文官集團,就會被他們批判的一文不值。😇😇😇


氪金狗眼看政史


日本那時候都是高速艦+速射炮...北洋艦隊都是大噸位速度艦....只能打陣地防禦,出去機動那句是找死。體制也是原因,光緒被清流慫恿強令出擊...李鴻章那時候心裡很明白小日本這國力最多三個月,不過也不怪光緒,那時候清廷國力也差,不然也不會求速戰。慈禧算錯賬了小看了日本,當時全國上下都小瞧日本,李鴻章是個明白人,可惜丁汝昌這貨是個陸軍出身壓不住那幫海軍海歸派...最後出擊了...論戰果其實海戰算平手,我們是沉了,他們是重創(相當於沉了)不過日本工業厲害加上全國一心,迅速修好了,反觀中國,清流掣肘,放日軍登陸山東導致炮臺失守,唉....

軍費問題,李鴻章這錢好像是存在老外銀行,其實有點像現在的黃金一樣,不是你說要用就隨便用的,也是用來做穩定匯率的。

說個小插曲,小日本為了打沉定遠、鎮遠,他們小孩子做遊戲都是以這兩艘艦船為目標,還積極準備了幾十年,買吉野不說天皇、公務員,連妓女都捐款...反觀國人一直以為是東洋蠻夷,李鴻章數年前多次警告被當耳旁風,一旦戰敗那些鍵盤俠類似的清流和吃瓜群眾群起而攻之,各種事後諸葛亮,但今日之結果還不是昨日上上下下的短視和輕視導致的,馬關和談,李鴻章捱了一槍少賠2億兩;劉公島最後連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勸降信裡都說了,非戰之過也。伊藤博文一生都以李鴻章為師,畢恭畢敬的。論人才論物量中國是比日本優勢很多,但是論體制,論全國上下的思想和眼界那是差了一到兩代。最後導致此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