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魅族,锤子和一加谁的发展前景更好?

阿姆贝儿


我认为一加发展前景最好。


先说魅族,魅族主攻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有所布局,但无论投入力度还是影响力,都与华米OV等大力出海的玩家存在较大差距,难有大作为。同时,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往年魅族销量保持在2000万台左右,去年销量腰斩,暴跌至980万台(赛诺数据)。


更为尴尬的是,与过去一样,魅族销量主要由中低端机贡献,数字系列旗舰机的市场表现平平,因此其整体盈利水平堪忧,而想要发展壮大又少不了资金注入,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魅族会引入珠海市国资委。当然,资金充裕只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为了增加更多筹码,黄章透露将加强与阿里生态链的联动。


尽管魅族、阿里具体合作模式未曝光,但我认为与前几年双方联姻并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电商导流、大数据定制、新品首发等,而鉴于YunOS已更名为AliOS且不被重视,双方在系统层面的合作可能无法延续。在我看来,傍上阿里大腿,的确会对魅族营销、销售有所助益,但对其全面走向复兴帮助有限。


其实,魅族真正应该强化的是团队管理和供应链。去年内讧风波使魅族内部士气低落,加上被OV等玩家高薪挖人,团队重建、士气提振迫在眉睫,人才是手机行业竞争的根本;由于自身体量的原因,魅族在供应链管理上与华米OV相比仍偏弱,尤其是在芯片、屏幕等核心元器件的供应上非常吃亏,魅族16s前有小米9后有一加7,且售价高出200,处境极其尴尬,魅族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一局面。


遗憾的是,从目前魅族发展形势来看,即便引入珠海市国资委、联姻阿里,也无法有效扭转其颓势,我认为未来其年出货量将稳定在1000万-2000万台,即高于去年低于往年,这是其新常态,而且旗舰机依然无法成为销量担当,盈利水平提升任重道远。


再说锤子,锤子连国内市场都搞不定,出海就甭想了。从2014年5月T1推出算起,过去5年其整体销量不到500万台,平均每年出货量仅为100万台,这个成绩不是一般的差,是很差、非常差,连手机牌桌都上不了,弱到华米OV完全不把锤子当回事,也比魅族差远了。


锤子上一次发布新机还是去年8月带来坚果Pro 2S,目前已整整9个月没推出新品,在恨不得月月发新机的手机市场,锤子陷入沉寂显然对自身发展极为不利,其原本就是个小众品牌,还不通过发布新机来抢占市场,存在感无疑会更低。但转念一想,锤子不发新机正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去年10月爆发的危机使其走到卖身地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是否继续做手机一直不明朗。


直到最近,锤子产品经理朱海舟在与用户互动时才透露,锤子会发布新机,只不过时间会久一点,而罗永浩也自曝等处理完手头上的事,就会与朱海舟会师。这意味着,锤子空窗期将更长,而行业发展不等人、竞争更是无比残酷,即便锤子卷土重来,我认为也无法有太大作为,很有可能延续过去总是差一点就成了的状态,因为时间和资源都不站在它这一边。


最后说一加,论出货量的话,一加介于魅族和锤子之间,但其活得比二者都要好,而且好太多。其实,一加、魅族都在2016年就已实现盈利,但前者实现持续盈利,后者很快又重回亏损,高下立判,而锤子境遇与魅族比较相似,其在2017年好不容易实现盈利,但好景不长,很快在2018年又重回亏损,而且陷入比2016年更为艰难的困境,走到生死边缘。


在我看来,一加是手机行业为数不多小而美的品牌,其过人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傍大腿,尽管一加与OPPO反复强调各自品牌独立运营,但二者的关系地球人都知道,前者可以共享OPPO的供应链和产线,尤其是OPPO供应链的大力支持,为一加这种小厂省去不少的麻烦和成本。


二是差异化策略,尽管一加也布局国内市场,但其业务重心放在海外市场,较早出海使其占据先发优势,即便后来华米OV争相发力出海,也难以对站稳脚跟的一加构成实质性威胁,后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活得滋润。同时,与其他厂商大玩机海战术,卯足劲布局高中低端市场不同,一加只做高端旗舰,聚焦高端市场的好处在于既能集中有限的资源打造精品,也能获得一定的利润支撑后续发展。


不得不说,这种差异化策略为一加既赢得了市场,也收获了口碑,尤其是最近一加7系列惊艳亮相,给外界留下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稳的好印象。只要不犯特别大的错误,一加未来可期。


如果说过去三者排名依次是魅族、一加、锤子的话,那现在和未来则是一加、魅族、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