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光皇帝时期有那么多嫔妃被降位?

素罄清


在清朝有这样一位帝王,对待后宫嫔妃态度是喜怒无常。后妃们时常担惊受怕,因为他会动不动就降后妃们的头衔。有的甚至从贵妃一下子连降三级降到贵人。

在他身边位份高的嫔妃无一例外,这位帝王就是著名的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嫡长子,所以说道光还是一位大清最正统继位的皇帝。

在道光帝当政期间,可以说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了回部的张格尔叛乱,为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统一,也算是做了一个很大的贡献吧。

而纵观道光的一生,他其实在朝政上还是比较平庸的。

他最大败笔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中英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清朝大败,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在这之后,道光皇帝也就开始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了。

今天我们不说政治,就说说道光的生活中,有一件极为奇怪的事,就是道光的后妃列表中,有许多嫔妃都被降过位份,而且有的还反复地降位升位。

按说一般降位的女子都是犯了错的,要么恃宠而骄,要么就是性格鲁莽。但这个在道光帝时期,都是极少数情况。

而频繁无缘无故的让妃嫔降位,这个在道光帝时期好像就是家常便饭。

一、道光皇帝时期,嫔妃被直降位份的几个代表

彤贵妃,她比道光小35岁。她是在15岁时进的宫。

在进宫之后,彤贵妃可以说经历了三大刺激。第一次刺激就是封号上的刺激,在五年之内,由她由贵人封为嫔,后来又升为妃。仅仅五年,年仅20岁,就把封号封到头了,这可是相当刺激啊。而就在这五年里,她就生了三个公主,这也足见道光皇帝有多喜爱她。

但是这么受宠的她,就在她生育十公主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道光突然给了她一个降位处分,由贵妃降为贵人。这打击对于彤贵妃来说可是不小啊,关键是没有来由地就降了位,她的心里得有多苦啊!

再说成贵妃,她比道光帝小31岁,也是15岁进宫。她一进宫封为也被封贵人,但后来降为常在,但是随后,她又升为贵人,升为嫔。可是灾难再一次突然降临,她又由嫔降为贵人。

而且这次就不再升了,一直到道光帝去世,也没有再升。后来是同治帝给她封为了贵妃的称号。

祥妃,年仅16岁就封为妃,后来她还给道光生了两个公主,一个皇子。可以说她有儿有女,是个大功臣了。

但是沾沾自喜的她,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被降为了贵人。按说是生了皇子的妃子,她可是一身的荣誉啊,无论做错什么,都应该被原谅的。可是她终究也是没有逃过这个时期妃子们普遍遭到的魔咒。

当然还有许多妃嫔也是经历过道光皇帝的降位的,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那我们应该感到很奇怪,历史上没有如此频繁给嫔妃降位的记载啊,那这些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道光帝频繁地给妃嫔们降位呢?是因为道光真的喜怒无常还有另有其他原因呢?

二、道光皇帝频繁给妃嫔降位的原因

1、道光皇帝是个抠门的皇帝,频繁给妃嫔降位是为了节省后宫的开支

道光帝频繁给妃嫔降位,其实说出来原因来,还真是能让大家大跌眼镜的。那就是道光帝的节俭习惯,就是因为他的抠门,才会频繁给这些妃子们降位的。

我们都知道这清朝的道光皇帝是节俭界的楷模。在道光还是皇子的时候,住的地方只有十分简单的家具,看不到任何的奢侈用品,简直就像个普通人家的住处。

乾隆帝时期一个满汉全席桌上,就有一百多道美味佳肴,而且还十分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可是道光帝却一点也没有继承爷爷的习惯,他继位后,不仅把满汉全席改成了二十四道菜,连举办大型盛宴时,与20多个妃子同席,竟也只摆着六道菜。

他每天的早饭就是一碗粥,一个鸡蛋。而且平时他的衣服也都是旧的,会带补丁。他真正管理起国家来,也是处处想着节省,一登基就颁布了三件事。

一是让各省停止进贡,减少百姓负担。二是停止修建宫殿楼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三是每年宫廷经费降为二十万两,可以说道光帝不愧为史上最抠门的皇帝了。

如此节俭的道光帝,对自己都要求这么高,何况是后宫的嫔妃呢。

在大清妃嫔按照大清的制度,位份越高的人,享受的俸禄就越高,皇后与贵人的等级待遇可是天差地别。那吃的,穿的,带的,用的,都是不一样的,就是每月发的月银,不同等级的嫔妃,差距也是不小的。

所以依照道光的性格,是很有可能是想缩减后宫的开支,才会将这些后妃降为贵人的吧。

因为位份低了,他的嫔妃所享的待遇就会全部下降,这样就会节约一大笔开支的。而且降了位了,这些妃嫔们的首饰又可以回收利用了,可以翻新成新的首饰,或者重新赏赐给别的妃嫔。道光这小算盘打的,真是让人服了。

2、道光皇帝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一切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

要说道光能顺利当上皇帝,他的儿子奕纬可是功不可没的。因为道光起先一直没有子嗣,这让嘉庆很着急,怕龙脉在道光这断了。后来一个俾女为道光产下了龙子,但是道光嫌弃她身份低,所以一直不喜欢她所生的儿子奕纬。

嘉庆皇帝很喜欢这个大孙子,封他为多罗贝勒。但是道光帝因为不喜欢奕纬,直到他登基称帝,也没有给奕纬封号。由此可看,道光皇帝是个薄情寡义的人。

对自己的儿子都这样,那对嫔妃们也不例外了。就是因为他的子嗣少,所以他就不断地招秀女进宫。

这些女子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女,她们的年龄和道光皇帝的年龄相差二三十岁呢。

按说如果她们犯了错,道光帝哄着点,让着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道光帝还就不这么做,他对嫔妃们可以说没有太深的感情,是个薄情寡义的人。

再加上当时政治格局动荡,道光皇帝没有守住自己老祖宗打下的疆土。

在中英鸦片战争中失败后,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所以道光皇帝心里是很窝火,但是他又没有什么办法,就只能在后宫里找事,来平衡自己的心理了。

就像彤贵妃,比道光皇帝小25岁,为他生了3个子女。

这怎么说也算是皇家的功臣了,但是道光皇帝才不管什么呢,自己一不顺心,就直接拿她或其他妃嫔们开涮,给她们降位来缓解自己的心情。同时也能让自己感受到一点当皇帝的尊严,由此可见道光帝是多么地薄情寡义,什么情意到他这都不算数。

这也就是嫔妃们为什么被频繁降位的原因。

道光帝频繁给嫔妃降位,一是为了省钱。可以说省钱对于道光来说,才是王道,怎么省钱怎么来。但是他的省钱之道,竟然会让他想出给自己的妃嫔降位的方法,还真是蛮可笑的。

再者道光帝也确实薄情寡义,对自己的嫔妃们不念一点情意。一切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总之是一不高兴,就先拿嫔妃们开涮,降位降位降位,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他心中的苦楚。

要说,身为道光的妃嫔还真是挺悲哀的,弄不弄就不知因为个什么,就给降了位。

而道光帝这个奇葩皇帝,他应该励精图治在自己的政治上,用自己的智慧去让国家富裕,人民安康。而不是每天只是想着怎么节省,来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

当然更不是在受到外国屈辱时,不想着怎么做才能让大清强大起来,反而去后宫拿妃嫔撒气。

这种做法真得是本未倒置了,最终也只能是让清朝一步步地衰落了下去。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道光时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妃嫔降位呢?是由于宫斗太厉害的原因吗?

刻薄寡恩、喜怒无常的道光帝。

妃嫔降位频繁的原因,主要在于道光的喜怒无常。

举个例子:

道光有个宠妃彤贵妃,她于道光十一年(1831)选秀入宫。入宫后就坐火箭般往上升位份,十六年 (1836) 就成为了彤贵妃。可惜的是,这位贵妃娘娘的命很不好,二十四年(1844)时——

道光发现彤贵妃将他所赐的物件,随意赏给了太监,瞬间暴跳如雷,直接就把贵妃降位成贵人。

与彤贵妃相同命运的人还有不少,都是因为些许小事就失了宠,丢了位份。像是道光的祥妃,自己被降位不说,还连累了自己的儿女遭受道光的白眼。

就是皇后也得挨骂。

很多人都知道道光宠爱第三位皇后孝全皇后,却不知道孝全当了皇后以后,下场非常凄惨。

道光曾多次公开训斥皇后,让她颜面尽失。

甚至在道光十九年(1839)公开下旨,强调皇后没有资格管理后宫,只能过问她生的四阿哥、四公主的事,其他事都必须回禀皇帝本人做主。这道圣旨,道光还派人晓谕于贵妃以下的所有主子。

道光二十年(1840)初,孝全皇后去世,死因成谜。

总而言之,道光的刻薄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HuiNanHistory


皇帝后宫的嫔妃一般要么级别熬着累年不涨,要么因得宠步步高升,达到一定的待遇级别后就似捧上了金饭碗。哪怕无功但求无过,不至于被降级,加封的册书一辈子就在手里。不过在道光朝的后宫里可没有这一说,当上道光的老婆,不管大主还是小主统统没有铁打的地位,即使当了贵妃也不保险,一夜之间就可能被打回原形。


比道光小35岁的彤贵妃就是典型代表,15岁入宫,由贵人逐年晋升为嫔、妃、才五年时间就被封贵妃。后又连续生下3个公主,就在生下最后一个公主半年之后,突然灾难降临被降级为贵人,真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直到道光去世再也没有被提升。

彤贵妃坐的是直上直下的过山车,也有享受“上上下下”的快感的。进宫就是贵人头衔的成贵人不久被降为常在,回来又被回到贵人,道光25年再晋升为嫔,过了几年还是降为贵人,还是后来的咸丰追封她为成贵妃。

历朝历代如果妃子生过儿子的,一般待遇就高一些,相对而言在后宫的地位比其他没有儿女的嫔妃来地可靠一点。不过在道光朝就有了例外,道光的祥妃开始时是贵人,先是生下两个公主,在道光11年诞下皇五子,她想着至少能母凭子贵了。可是偏偏几年后还是从妃被降为贵人,有了儿子还被打回原形够惨的,估计她做梦都没有想到。


还有几个原本是贵人,被道光连续打压,一撸到底降为答应的,那是后宫皇帝女人中最低的一级了。

道光的这些降级处理一般都很突然没有预兆,不管那些女人有没有生育公主或是皇子,也无论事前是否得宠,有得是莫名其妙,让那些个小主荣华富贵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所有后宫传记和档案典籍虽有记载,但对于原因则无可奉告,人们只能稍作猜测。

最大的嫌疑是人们认为道光皇帝的吝啬做派,这位是有名的“补丁”皇帝,身上的龙袍要打补丁,请大臣们吃饭都恨不得一碗阳春面完事。打压后宫女人的等级同时也降低了她们的物质待遇(道光后宫23位后妃有13位被降过级),当然可以省下许多开支了,凭道光省钱的一些做法,他在这方面操作是有可能的。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熟悉而乐道的“宫斗”了,道光的正牌皇后钮钴禄氏和得宠的静贵妃一直明争暗斗,前者道光11年生下皇长子弈詝(咸丰),后者第二年就生下“鬼子六”弈訢,这两个女人为了将来的地位不会没有一些“状况”。道光二十年钮钴禄氏利令智昏,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弈詝以后的帝位,竟然要下毒害死弈詝母子俩,事败后被太后传旨自尽,后宫那些依附在钮钴禄氏皇后势力下的嫔妃会不会也被清算。


看遍山川


古代皇帝三宫六院妃嫔众多,由于宫闱倾轧恩宠无常,妃嫔被降位也是寻常之事。但皇帝降位妃嫔通常都不是太多,可清道光帝旻宁在位期间,其后宫21位后妃中竟然有13人都有被降位的经历,甚至庄顺皇贵妃都曾被降位。

对于道光帝频繁降位妃嫔,有三种猜测:

第一,旻宁本身刻薄寡恩,不念旧情;
第二,后宫的宫闱倾轧;
第三,旻宁是出了名的抠门皇帝。


之所以说道光帝旻宁刻薄寡恩,从他对待长子奕纬的态度上就能够看出一二。旻宁成年婚后长久无嗣,其父嘉庆帝很担心自己的继承人将来绝嗣,直到旻宁27岁时其潜邸婢女那拉氏才为其生育了长子奕纬。虽然嘉庆帝极其疼爱这个孙子,可旻宁却认为奕纬生母低贱,不仅不顾那拉氏母子的好处,还认为奕纬的降生破坏了他循规蹈矩的形象。

对那拉氏与奕纬,旻宁也是向来不闻不问从无重视,母子俩在宫中处境艰难。甚至有一种说法奕纬最终就是被旻宁斥责,然后踢伤而死,当时只有24岁。而那拉氏丧子后,也在后宫之中凄冷度日郁郁而终。这样冷酷无情的皇帝,随意处置降位妃嫔,或许也稀松平常。



自古以来后妃位阶迁转,还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宫闱倾轧。道光帝的四位皇后,除了孝穆成皇后在其登基前就离世了之位,其他三位皇后先后得宠。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六宫之主不断转变,自然也会影响到妃嫔。

以道光帝彤贵妃舒穆禄氏为例,道光十六年舒穆禄氏已经成为贵妃,而后接连为旻宁生育三位公主,却在道光二十四年因为私下赏赐太监被降位为贵人。有种想法是舒穆禄氏与孝全成皇后交好,当时孝全成皇后已逝,新宠静贵妃(孝静成皇后)为立威而有意打压旧人。



道光帝在位三十年无甚作为,但有一点很出名那就是抠门。虽然皇帝节俭是好事,然而旻宁的节俭有些过分甚至雷人了。作为皇帝,旻宁穿过补丁装,不用晚膳而让太监出宫买烧饼,皇后过生日收到的赏赐竟然是一碗蛋花汤面。最惊人的是,旻宁认为自己御用的砚太多,竟将刻有“道光御用”的砚分给了臣子。

众所周知,清朝后妃都是依靠固定的宫例,说白了就是工资生活的,品阶越高宫例也就越多。道光帝是出了名的抠,连皇后生日用蛋花面做寿礼的事都做得出,想降位妃嫔来节省后宫开销,其实也不无可能。

皇帝降位妃嫔向来都有,但像道光帝这么随心所欲,妃嫔品阶跟过山车一样起伏无常的倒是非常少见。


澹奕


并不好色,却有四位皇后的皇帝

道光皇帝作为一位生活异常俭朴、完全不好享乐的皇帝,却娶了清史上数量最多的皇后,并且广纳嫔妃。这是为什么呢?先从他的四位皇后慢慢说起。

嘉庆元年,道光还是皇子,年仅15岁,由太上皇乾隆指婚,娶了户部尚书的女儿钮祜禄氏为嫡福晋。两人少年夫妻,恩爱缱绻,但不幸的是,这位嫡福晋嘉庆十三年就早早去世了,也没为他留下一男半女。道光帝即位后,追封她为孝穆成皇后,还写下过情真意切的诗篇,悼念这位早逝的原配:“送归西麓久含辛,伉俪暌违十五春。痛把椒浆和泪洒,迭迁世事倍伤神。”可以说是用情至深了。

钮祜禄氏死后,道光很快就在嘉庆皇帝的安排下,娶了17岁的佟佳氏为续福晋。5年后,她为道光生下了长女,不幸的是,嘉庆二十四年,虚岁才七岁的女儿夭折。一年后,嘉庆去世,道光登基,册封佟佳氏为孝慎成皇后,追封曾视为掌上明珠的皇长女为公主。这位皇后陪伴了道光二十多年,是他省吃俭用的贤内助,13年后,因病去世。

道光的第三位皇后是孝全成皇后,咸丰皇帝的生母。她大概是道光皇帝时期最受宠的妃嫔,非但从未被降位,反而以火箭般的速度,一路蹿升至堂堂后宫之主。孝慎成皇后去世后,27岁的她顺理成章成为皇后。然而这位皇后命也不长,33岁病逝在圆明园寝宫,死心成谜。

孝全成皇后去世后,道光其实并未再册立皇后,他的第四位皇后孝静成皇后是咸丰帝的养母及恭亲王奕訢的生母,但道光在世时,她的最高位置只坐到皇贵妃。直到临终后,才由咸丰追封为皇后。

虐妃嫔嘛,朕只是为了消消气

捋一下这个时间线,可以看出,道光有这么多位皇后,是因为皇后们都不长命,总不能后宫无主吧。但为什么又广纳妃嫔,充实后宫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子嗣不丰。道光在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子女稀少,且早夭者众,天下得有人继承大统啊,这还能行!于是充实后宫,开枝散叶,就成了当务之急,由不得你娶不娶。

所以前后有23位妃嫔,被纳入后宫。但这23人中,竟有13人被反复升降,她们大多是犯了道光皇帝的忌讳:

其一,道光主政时期,内忧外患。朝廷上心烦的事儿多了,对外国人还只能忍气吞声,再三退让,回去后难免要拿嫔妃撒撒气。一个不小心,说错一句话,惹得暴脾气的道光龙颜大怒,二话不说,削你的级。削削升升的,大概成了道光皇帝平衡正负能量的一种方式。最悲催的是彤贵妃,这个入宫后从贵人一路升到贵妃、被道光宠了十多年的女人,生完皇十女半年后,不知怎么就被道光拉入了黑名单,连降三级成为贵人,终生没恢复白名单。

其二,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史上最抠门皇帝”。厉行节俭,从我做起,穿寒衣,吃素食,逢年过节来顿肉,整个后宫简直要欢呼雀跃,还得压抑压抑再压抑。妃嫔们脑袋上多插根簪子,衣服显得稍微新了些,那都是要惹得皇上伐开心的。但年纪轻轻就进宫的妃嫔,都是非富即贵的出生、如花似玉的年龄,哪里甘心过这种比平民百姓还不如的日子,一个不小心,稍微铺张一点,戳中了皇帝的软肋,结果只有一个,削级,减俸!

跳出被虐魔咒,一路只升不降

有没有妃嫔完全没被虐过、还被宠上天了呢?也是有的。

前面说过的第三位皇后孝全成皇后,就是以火箭般的速度蹿上最高位置的:14岁初封就是嫔了,短短一年后又被册封为妃,再过了两年,17岁稚龄,已经贵为贵妃,仅次于皇后。然后又一路毫无悬念地坐上皇后的位置。这个晋升速度是惊人的,更惊人的是,她还没凭子嗣!可见道光皇帝走起霸道总裁宠溺路线来,也是非同一般的任性。

与孝全成皇后相比,庄顺皇贵妃(也就是后来才被养子咸丰帝追封的孝静成皇后)则是靠苦练情商,谨小慎微,才辛辛苦苦跳出了这个被虐魔咒,成为道光帝晚年唯一没被降级的妃嫔。

早年她也是吃过钉子的,从琳贵人被降为秀常在,冷板凳坐了整整两年,才复封为琳贵人。虐了一次之后,她终于get到了长伴君侧的要点,就是得克制、谨慎、温顺、服帖,然后,她又非常争气地在后宫枝叶稀疏的情况下,生了三个儿子(奕譞、奕诒、奕譓)、一个公主(寿庄固伦公主),一路走上皇贵妃的位置。当然了,她心里也是有哀怨的,毕竟直到闭眼,又当了多少年的皇贵太妃了,终究还是没在活着的时候,等到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后封号。


饮水君


可能是因为道光比较“节俭”吧!

道光帝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抠门,道光在位时期,妃嫔不得有任何装饰,想要讨好他,就得假装很艰苦的样子,最好打一摞补丁。他的这种抠门,当然也会带到对后宫的管理当中。他常常会因妃嫔的行为莫名其妙就被惹怒,而你完全不知道他的点在哪里,一碰就动怒。道光对外国只能丧权,对群臣和妃嫔却很有一套,升降的执行力很强,多出师无名,属于翻脸不认人的类型。旁的皇帝一生极少如此随意地升降妃嫔的位次,但道光是个例外,23个妃嫔,有13个被他虐过!

简单列几个道光皇帝时期被降位嫔妃:

庄顺皇贵妃:琳贵人→秀常在→琳贵人 →琳嫔→琳妃→琳贵妃→皇贵妃

彤贵妃:彤贵人→彤嫔→彤妃→彤贵妃→彤贵人→皇考彤嫔→皇祖彤贵妃(后面升上去的是咸丰给的封号)

佳贵妃:佳贵人→佳嫔→佳贵人 →佳嫔→佳妃→佳贵妃

成贵妃:成贵人→成常在 →成贵人→成嫔→成贵人 →成嫔→成妃→成贵妃

祥妃:祥贵人→祥嫔→祥妃→祥贵人

珍嫔:珍贵人人→珍嫔→珍妃→珍嫔

豫嫔:豫贵人→豫答应 →豫常在→豫嫔

其中最惨好像是那个珍嫔,刚升了妃子不久就又被降为嫔,金册金印都被融化了,而且没过多久就死了,死的时候才24岁,历史记载是“不知道葬在哪儿”。